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空间”方法判断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性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郭蓉 雷小途 郭品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7-263,共7页
大部分热带气旋进入中纬度地区都会发生向温带气旋的转变。这一变性过程会造成强降水和大风,并且移速增快,因此给中纬度地区造成很大的灾害。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变性是一个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判断其变性与否是一个关... 大部分热带气旋进入中纬度地区都会发生向温带气旋的转变。这一变性过程会造成强降水和大风,并且移速增快,因此给中纬度地区造成很大的灾害。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变性是一个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判断其变性与否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详细介绍了判定TC变性的"相空间"方法,该方法包含了三个参数:对流层低层热力对称性参数、高层热成风参数、低层热成风参数。使用"相空间"方法对2000—2007年间西北太平洋地区TC的变性过程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此种方法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适用效果。结果表明,"相空间"方法对判定西北太平洋地区TC有一定指示作用,但该方法作为业务应用还存在一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变性 “相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PS分析场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尺度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寿东 唐玉琪 +1 位作者 邵玲玲 刘红亚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1-403,共13页
利用LAPS(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同化系统融合多种观测资料,对2010年8月25日发生在上海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主要是由中、低空中尺度辐合系统直接触发形成的。强对流形成阶段,... 利用LAPS(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同化系统融合多种观测资料,对2010年8月25日发生在上海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主要是由中、低空中尺度辐合系统直接触发形成的。强对流形成阶段,地面有分散辐合形成并逐渐加强,成为触发中尺度垂直环流的主要机制,垂直结构上出现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有利配置,风暴中心附近出现明显的上升气流区,中高层相对湿度显著增加。成熟阶段,强对流云体中心附近的对流层底层开始出现下沉气流,上升气流在其拖曳作用下明显倾斜。衰减阶段,下沉气流加强使中尺度环流动力结构和水汽供应受到破坏,垂直结构上转为底层辐散高层辐合。因此,与天气尺度分析相比,基于LAPS的中尺度分析能更深刻地揭示中小尺度系统的三维结构和时空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S 强对流天气 中尺度分析 资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环境约束条件下的水资源最优配置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慧 万迪昉 +2 位作者 戴建华 刘国彬 王辉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3期134-139,共6页
在相关理论分析和Weber模型的基础上,拓展建立了面向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最优配置模型,引入了基于政府管制的影响作用、沿河流域的水用户的实际消耗水量、实际排放水量、河流中可供使用水量及所排放污水水质水平等5个变量函数,通... 在相关理论分析和Weber模型的基础上,拓展建立了面向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最优配置模型,引入了基于政府管制的影响作用、沿河流域的水用户的实际消耗水量、实际排放水量、河流中可供使用水量及所排放污水水质水平等5个变量函数,通过政府管制下的水质和水量的河道内流量需求等环境约束条件,确保水资源利用始终满足最小基流水量。通过求最优解,计算得出在环境约束下达到最优配置时各个变量函数与对下游地区外部性之间的相关性。接着,本文对陕北黄土高原沿Y河的35家企业进行了实际调查,收集了2个年度共8个季度的观测值,应用计量经济Panel Data模型,对35个节点、8个季度的共280个数据作为混合样本进行经济计量分析,验证了相关结论。最后,还提出一些制定环境约束条件以及水用户间建立水资源环境生态补偿金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政府管制 平行数据模型 外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强对流天气短期预报方法的研究和试报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富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56-362,共7页
通过对上海地区1976—1990年强对流天气个例的统计分析以及对典型个例成因机制的剖析,提出了一种强对流天气的短期预报方法,即θse特型法。它能预示强对流天气层结的不稳定特征和高能量。为了提高预报时效和减少空报率,引... 通过对上海地区1976—1990年强对流天气个例的统计分析以及对典型个例成因机制的剖析,提出了一种强对流天气的短期预报方法,即θse特型法。它能预示强对流天气层结的不稳定特征和高能量。为了提高预报时效和减少空报率,引入了引发机制和排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预报 短期预报 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地区的雾及其河口锋对海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谷国传 胡方西 +3 位作者 李兴华 严宏昌 宋元平 蒋斌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59-71,共13页
本文根据1960~1980年佘山、引水船、龙华等站的雾情记录和1988~1991年长江口河口锋调查的水文气象资料,论述了长江口地区雾日时空变化和水陆雾季更替的原因,经海雾成雾机理分析,揭示了水~气海差≤2℃、水温≤20℃、相对湿度≥90%均... 本文根据1960~1980年佘山、引水船、龙华等站的雾情记录和1988~1991年长江口河口锋调查的水文气象资料,论述了长江口地区雾日时空变化和水陆雾季更替的原因,经海雾成雾机理分析,揭示了水~气海差≤2℃、水温≤20℃、相对湿度≥90%均是长江口海雾生成的重要条件。通过水温和气温相互关系的探索,发现河口锋对雾区的位置和大小有着深刻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个适用于长江口的海雾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锋 海雾 气温 水温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