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双反转恢复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肖倩 初曙光 +1 位作者 林琳 梁松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6-150,166,共6页
核磁双反转恢复(double inversion recovery,DIR)序列是一种通过施加两个反转脉冲来选择性抑制两种不同纵向弛豫时间组织信号的成像序列。对比其他常规序列,尽管DIR序列的成像时间相对较长,但该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测中显示出了... 核磁双反转恢复(double inversion recovery,DIR)序列是一种通过施加两个反转脉冲来选择性抑制两种不同纵向弛豫时间组织信号的成像序列。对比其他常规序列,尽管DIR序列的成像时间相对较长,但该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测中显示出了更高的灰-白质对比度,提高了对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尤其是皮质及近皮质病变的检测。近年来DIR技术不断取得进展,提高了空间分辨率、采集速度及信噪比,减少了图像伪影,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DIR序列的成像原理、技术发展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未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双反转恢复序列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皮质病变 视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CT灌注成像与VEGF表达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建华 漆剑频 +4 位作者 黄文华 张进华 宋金梅 肖明 吴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82-985,共4页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的方法获取脑胶质瘤组织相对脑血流容积值(rCBV),探讨rCBV值与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4例脑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8例,间变性胶质瘤10例,胶质母细胞瘤6例。常规CT扫描...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的方法获取脑胶质瘤组织相对脑血流容积值(rCBV),探讨rCBV值与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4例脑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8例,间变性胶质瘤10例,胶质母细胞瘤6例。常规CT扫描后,行CT灌注成像,构建分析脑血容量CBV图像,计算并记录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值,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量肿瘤组织的VEGF表达水平,观察CT灌注成像结果与病理分级和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组、间变性胶质瘤组及胶质母细胞瘤组的rCBV值分别为3.435±0.4628,6.672±0.8462,9.849±1.2636;VEGF在低级别胶质瘤组、间变性胶质瘤组及胶质母细胞瘤组中表达的ALD值分别为0.3177±0.0768、0.4693±0.0956、0.6368±0.1072,各组胶质瘤的rCBV值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rCBV和VEGF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r=0.86,P<0.001)。结论脑胶质瘤的rCBV和VEGF的表达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rCBV值可以间接反映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O标记浓度对BMSC_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体外MRI表现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江民 刘佳 +4 位作者 林雁冰 宗根林 吴利忠 钱海珊 游建雄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对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SPIO标记后BMSCs体外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BMSCs,取第四代的B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不同浓度的SPIO标记液标记BMSCs,通过...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对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SPIO标记后BMSCs体外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BMSCs,取第四代的B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不同浓度的SPIO标记液标记BMSCs,通过普鲁士兰染色检测标记效率,台盼兰活细胞计数检测细胞活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通过MRI检查,观察体外不同浓度SPIO标记细胞的信号变化情况。结果 SPIO在25~50μg/ml的浓度范围可以安全、高效地标记BMSCs,不会影响BMSCs的表型、活力和增殖等生物学特性;当SPIO浓度在75μg/ml以上时,BMSCs活性及增殖能力逐渐降低。随着SPIO标记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摄入的铁逐渐增多,而T2信号强度则逐渐降低;当SPIO浓度≥50μg/ml,标记细胞的T2信号强度与普通BMSCs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SPIO标记BMSCs对其生物学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且MRI扫描能够有效检测其信号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 间质干细胞 生物学标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丛梦杨 赵慧慧 +5 位作者 许星明 代顺 陈传智 邱建峰 钱秀清 秦升学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分析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anomalous origin of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sinus,AORL)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从而有效评估疾病。方法选取... 目的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分析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anomalous origin of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sinus,AORL)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从而有效评估疾病。方法选取正常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和AORL两例个体病例,在Mimics软件中重建两个病例的血管模型,并将模型导入ANSYS CFX软件中进行血流动力学模拟计算,比较正常和AORL两种模型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AORL模型右冠状动脉入口截面具有较小的血流量(9.35 cm^3/s),有可能会导致右冠状动脉下游供血不足;AORL模型右冠状动脉急性拐角处的压力(13.78 kPa)相比于正常模型右冠状动脉(14.9 kPa)较低;AORL模型壁面剪切力(12.83 Pa)大于正常模型(9.74 Pa);AORL模型血管壁变形量较大。结论AORL入口流速及拐角处压力均比正常RCA小,从而可能导致缺血症状发生。研究结果对临床上有效评估缺血等疾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窦 血流动力学 血流速度 压力 壁面剪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