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价值意蕴、百年历程与推进理路 被引量:1
1
作者 姜剑 马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6,共8页
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学习型政党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形成了优良的学习传统。实践证明,学习型政党建设是确保党永葆先进性的力量之源,是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的现实之需,是建成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 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学习型政党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形成了优良的学习传统。实践证明,学习型政党建设是确保党永葆先进性的力量之源,是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的现实之需,是建成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前提之基,是成为世界各国政党标杆的关键之钥。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走过了百年艰辛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学习型政党”并向“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引领“学习强国”建设。没有全党大学习,就没有事业大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继续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学深悟透建设理念之本,擘画学习型政党新蓝图;奋楫笃行方法原则之实,打造学习型政党新优势;砥砺深耕保障机制之稳,夯实学习型政党新基座;踵事增华全球视野之阔,开辟学习型政党新境界;聚焦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之维,系统构建“三型”执政党新生态,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推进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价值意蕴 百年历程 推进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需要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论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马可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83,共5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的关键在于被广大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即获得社会心理认同。但是,物质需要的充足与文化需要的匮乏不仅导致中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层矛盾与冲突,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心理认同的阻碍。党的十八大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的关键在于被广大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即获得社会心理认同。但是,物质需要的充足与文化需要的匮乏不仅导致中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层矛盾与冲突,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心理认同的阻碍。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九大则提出应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判断,不仅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指明了方向,也构成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心理认同的现实基石。需要的产生、发展和满足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心理认同的客观基础和推动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心理认同的培育必须立足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引导人们摆脱异化的需要,追求人化的需要,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此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心理认同的现实基础,使得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自发走向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需要理论 美好生活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心理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众教育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及推进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可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实际和不同群体特征,注重对教育对象进行划分,卓有成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众教育,走过了辉煌的百年历程。党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众教育的生动实践,为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众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启示我们在... 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实际和不同群体特征,注重对教育对象进行划分,卓有成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众教育,走过了辉煌的百年历程。党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众教育的生动实践,为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众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启示我们在新时代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本质要求,把遵循实事求原则作为基本前提,把明确教育内容和方法作为必要条件,把全民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统一目标。与此同时,以受教育程度和社会责任等为标准划分多质性教育对象,以整体性为前提安排层次性教育内容,以普遍性为基础用活针对性教育方法,以"知、情、意、行"为进路实现统一性教育目标,持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众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分众教育 百年历程 基本经验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资本拜物教批判的时代意义及其进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追问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5,共7页
虚拟资本拜物教是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下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之后,人们对虚拟资本崇拜的当代精神现象。对虚拟资本拜物教根源进行深入剖析,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 虚拟资本拜物教是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下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之后,人们对虚拟资本崇拜的当代精神现象。对虚拟资本拜物教根源进行深入剖析,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扩展到当代虚拟经济领域。当下,对虚拟资本拜物教的批判,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金融观,促进社会大众财富心理的健康发育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推动金融市场有序运行、维护金融主权所不可或缺的环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虚拟资本拜物教的反拨关涉三方面旨趣:一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财富观;二是驾驭导控资本、严防金融风险的底线思维;三是促进经济正义的金融共享伦理。由此,真正消解当代虚拟资本拜物教的危害,从而有效发挥虚拟资本的积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资本 拜物教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标的实现进路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可 姜剑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52,共6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标旨在实现理论掌握群众和群众掌握理论的一致,让人们在内心确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要达到这个目标,“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是重要推手。“知情意行”不仅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也呈现为由浅入深的发展状态,构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标旨在实现理论掌握群众和群众掌握理论的一致,让人们在内心确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要达到这个目标,“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是重要推手。“知情意行”不仅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也呈现为由浅入深的发展状态,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标的实现进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要通过拓展人们掌握科学真理的知识广度,增强人们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情感厚度,提升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意志韧度,激发人们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为力度等环节,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教育目标 知情意行 实现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谱系、异化与实践:弱人工智能创造社会价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
6
作者 范海敏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4,共10页
在技术赋能和算法嵌入的视域下,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深度参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建构全过程。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和低复合能力等特征,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仍然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作为生产力工具,弱人工智能创造社会价值能... 在技术赋能和算法嵌入的视域下,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深度参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建构全过程。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和低复合能力等特征,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仍然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作为生产力工具,弱人工智能创造社会价值能够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当性内部证成。在马克思经典哲学图谱中,弱人工智能是先进生产力与前沿科技的典型代表,深度重塑了社会阶层结构和人类思维空间,具备创造物质价值、知识价值与公共价值等三重社会价值的内在机理。然而,在当前弱人工智能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资本、技术及其自身限制异化等问题导致弱人工智能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背离。因此,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技术资本异化问题、技术理念异化问题、技术限度异化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探赜弱人工智能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脉络实现社会价值的适恰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弱人工智能 技术实体主义 技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理解国有资产监管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新转变?——基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 被引量:7
7
作者 桑朝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65,共7页
用西方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理解国有资产监管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新转变是片面的。根据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国有资产代表国家拥有的物质财富,国有资本代表国有资产和劳动者相结合进行价值创造和资本增值的生产关系,国有企业是... 用西方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理解国有资产监管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新转变是片面的。根据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国有资产代表国家拥有的物质财富,国有资本代表国有资产和劳动者相结合进行价值创造和资本增值的生产关系,国有企业是国有资本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资产监管从“管企业”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不是要弱化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而是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社会性作用,以生产力的发展和满足国家人民的需要为目标,利用国家的整体性力量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失衡进行调整,扬弃资本的内在否定性。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可以通过加速国有资产的资本化和积极探索国有资本的多种实现形式共同实现。国有企业不仅要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还要能够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确保国有资本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全社会资本在利润平均化过程中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资本理论 国有企业 国有资本 国有资产 资本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货币的内涵界定和本质分析——基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 被引量:7
8
作者 桑朝阳 《征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62,共7页
数字货币概念范畴的清晰界定是理论分析的前提。数字货币和货币数字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字货币特指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加密货币。数字货币系统构想起源于电子货币安全、高效、匿名转移支付的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去中心化的... 数字货币概念范畴的清晰界定是理论分析的前提。数字货币和货币数字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字货币特指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加密货币。数字货币系统构想起源于电子货币安全、高效、匿名转移支付的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去中心化的价值转移支付系统即比特币系统诞生,标志着数字货币走向成熟。数字货币本质上是自身系统内生的工作量证明,其数量由系统规则自身决定,不受外在经济关系影响。因此,数字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而是代表了未来数字经济时代一种新的技术关系和生产关系变革趋势。对数字货币不能是抽象的探讨,应当从技术属性、生产关系属性、交易模式、应用场景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货币 区块链技术 中心化 货币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力 刘志欣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0,共3页
数字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为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技术发展也使得多元社会思潮借助舆情事件冲击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与培育,舆论场域耦合人工智能阻碍青年大学生的认知与判断,圈层泛化裹挟主流话语权干扰思想政... 数字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为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技术发展也使得多元社会思潮借助舆情事件冲击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与培育,舆论场域耦合人工智能阻碍青年大学生的认知与判断,圈层泛化裹挟主流话语权干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对此,须从加强主流思想舆论建设、强化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提升工作队伍的舆论引导力等方面综合施策,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筑牢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高校 网络舆情 引导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时间脱嵌:中国农村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主体实践及政策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明萍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47,共14页
晚年时光脱嵌社会时间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交孤立、社会存在感弱化等“社会性死亡”风险,是当前农村老龄群体面临的普遍问题。既往研究主要从养老模式、政策设计等外在制度环境方面讨论应对农村老龄化的可行方案,对老龄群体的晚年时间... 晚年时光脱嵌社会时间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交孤立、社会存在感弱化等“社会性死亡”风险,是当前农村老龄群体面临的普遍问题。既往研究主要从养老模式、政策设计等外在制度环境方面讨论应对农村老龄化的可行方案,对老龄群体的晚年时间安排缺乏深入分析。多地农民在中高老龄化阶段因深陷伦理陷阱并缺乏内生组织支撑,而主动或被动断绝社会人情往来,脱嵌于原有社会组织,陷入消极老龄化境地。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农村中高龄老人,依然从事市场劳动并维持着高水平的人情走动,以防个体时间脱嵌社会时间结构,其中,代际间明确的伦理责任为老年人自主支配资源反时间脱嵌提供基础。全国其他地区的实践表明,丰富的经济资源、浓郁的孝道文化和有效运转的民间组织,亦能为老人有主体性的晚年时间安排提供支撑。针对农村老人普遍面临经济、文化和组织资源匮乏而陷入长寿内卷化的问题,我国有必要将保障老人就业、加强老人自组织建设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作为老龄工作重点,为农村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多维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社会时间 社会性死亡 农村养老 长寿内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下现代化模式比较研究
11
作者 余凯月 丁晓钦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59,共11页
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现代生产力与不同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结合,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与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形态,聚合成不同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依据所有制形式、政府与市场关系、民主制度、对外交往方式这四... 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现代生产力与不同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结合,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与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形态,聚合成不同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依据所有制形式、政府与市场关系、民主制度、对外交往方式这四个影响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关键要素,可将世界主要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划分为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类型:西方以私有制与自由化为显著特征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苏联以高度集中与指令性计划为显著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东亚、拉美被动与依附性的现代化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现代化比较的四个维度上分别表现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主导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对外交往方式。中国式现代化与其他三种现代化模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有着其他现代化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 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 东亚拉美依附性现代化 比较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交互复杂社会系统中的信任问题分析与信任机制构建
12
作者 范海敏 高宣扬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2,共10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持续推动人机交互技术的革新,并促进社会系统演化为实体生产空间、数字信息空间与社会组织场域相耦合的超复杂系统。技术的演进推动人们对技术本质、人机信任关系以及新理论范式的反思,社会研究范式从还原论到系...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持续推动人机交互技术的革新,并促进社会系统演化为实体生产空间、数字信息空间与社会组织场域相耦合的超复杂系统。技术的演进推动人们对技术本质、人机信任关系以及新理论范式的反思,社会研究范式从还原论到系统论的转型为解析数字社会发展的超复杂性提供了动态的认知框架。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信任并非二元现象,其动态评估依赖于其与系统的交互。立足于人机交互社会系统的三层面复杂结构,从二阶观察的视角分析系统的联动关系,聚焦信任问题的生成及可信任人机交互环境的构建,有助于揭示人机交互信任问题的本质,并为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未来合作和共生互动探索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系统 人机交互 信任 超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性劳动的时代价值、影响因素及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娜 王美玲 李冰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0-38,共9页
创造性劳动是破解现代社会劳资矛盾等社会难题的一把钥匙,是中国走出全球发展困境的关键,是吸引青少年热爱劳动的有效途径,也是人类获得解放的必由之路。创造性劳动的实现要靠创造性劳动人才的培育和识别。工匠人才是创造性劳动的卓越代... 创造性劳动是破解现代社会劳资矛盾等社会难题的一把钥匙,是中国走出全球发展困境的关键,是吸引青少年热爱劳动的有效途径,也是人类获得解放的必由之路。创造性劳动的实现要靠创造性劳动人才的培育和识别。工匠人才是创造性劳动的卓越代表,对齐鲁工匠的量化测试结果及理论分析均表明,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劳动的重要相关因素。质性研究结果显示,首批齐鲁大工匠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塑造更多地依赖生活实践智慧,"丰富""自由""未知""自主"是开启创造性劳动的关键词。据此,职业技术教育等应用型高等教育应建构更加宽松、开放的创新教育氛围,加强理性讨论活动的创设与引导;优化劳动人才的知识结构,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融合命题导向知识和非命题导向知识;结合批判性思维的具体要求,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提升创新软环境,从根本上推进创造性劳动人才培养和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劳动 齐鲁工匠 批判性思维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14
作者 严宇珺 严运楼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2,共4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推动力。公立医院新质生产力由医务劳动者、患者和劳动资料构成,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公立医院向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从...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推动力。公立医院新质生产力由医务劳动者、患者和劳动资料构成,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公立医院向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优化等层面作用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提出新质生产力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二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力量;三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效能;四是完善新质生产力相关法规,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公立医院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维度探析
15
作者 路心怡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189-192,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了更好推动农民群体实现共同富裕,需得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双轮驱动,将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锻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乡村实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了更好推动农民群体实现共同富裕,需得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双轮驱动,将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锻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乡村实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亦为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不竭动力。当前,农民群体在价值方向和选择、乡村文化供给与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因素制约着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发展。由此,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增强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数智赋能文化服务体系,以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让广大农民在文化的牵引、浸润和形塑中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文化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16
作者 李敏 朱晓丽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6期74-76,共3页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环节。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供需不平衡、资金不充裕、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加大建设投入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环节。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供需不平衡、资金不充裕、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优化建设与管理体制,提升治理效能;促进建设与环保协同,实现绿色发展,以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城乡融合 农业农村现代化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时期“主义”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启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珊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启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其在经历多重探索后与马克思主义建立了本质性联系。五四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流行并广泛传播的时代,亦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转折期和孕育新范式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主义”传...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启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其在经历多重探索后与马克思主义建立了本质性联系。五四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流行并广泛传播的时代,亦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转折期和孕育新范式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主义”传播彰显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发展的总体性趋势。作为历史过程的中国式现代化因“主义”的传播而开启,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语境中得以发展,规制于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质的规定性”。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发生学”意蕴,应着眼于民族复兴的大历史观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开启的历史境遇,追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联,深入考察“主义”的传播何以规制并培育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革命—现代化”路径、领导力量和根本动力,进而从整体性角度揭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启的必然逻辑和历史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文化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娜娜 严运楼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共4页
医院文化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医德医品的重要源泉。医院文化有助于公立医院培育内生动力、加强人才支撑、营造文化环境、体现服务理念。基于当前公立医院存在以文化人尚需提升、环境建设有待加强、服务理念尚需... 医院文化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医德医品的重要源泉。医院文化有助于公立医院培育内生动力、加强人才支撑、营造文化环境、体现服务理念。基于当前公立医院存在以文化人尚需提升、环境建设有待加强、服务理念尚需明确等方面问题,提出通过聚焦仁心善德,厚植医院文化情怀、营造和谐氛围,涵养医院文化环境、落实服务理念,彰显医院文化价值,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文化 文化建设 公立医院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生态意涵的三维探赜--兼论对西方生产力理论的超越 被引量:5
19
作者 程明月 杜仕菊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4-101,159,共9页
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展现出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劲动力,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有助于解码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意涵。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态的生产力系统,既具有一般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属性,也展现出不同于传统生产力的绿... 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展现出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劲动力,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有助于解码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意涵。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态的生产力系统,既具有一般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属性,也展现出不同于传统生产力的绿色特质。探寻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意涵可从如下维度展开:新质生产力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超越西方生产力论主体性哲学思维建制;新质生产力秉持绿色技术创新的生态发展观,超越古典经济学科技乐观主义的生态幻象;新质生产力秉持生态共享的人民价值论,超越西方“以物为本”的财富生产观。探赜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意涵,不仅能在理论层面提升生产力理论的中国话语意涵,也能在实践层面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解决世界生态危机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的逻辑 绿色发展 传统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理路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立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3,共11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时代从实践理路上来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做到: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并在明晰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基础上,正确理解党对中华文明连续性和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深刻把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时代从实践理路上来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做到: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并在明晰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基础上,正确理解党对中华文明连续性和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深刻把握及其在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际遇;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在准确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基础上,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党的使命为线索破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的中国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坚持系统观念的思维范式,坚持以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使之充分彰显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坚持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有效载体,以中国特色考古学持续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主体性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