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年来关于城市农民工问题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36
1
作者 刘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城市农民工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近几年来有关城市农民工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 ,内容涉及到城市农民工的概念和属性、群体状况、社会保障、流动影响、越轨和犯罪、解决对策等 ,在总结其研究特点的基础上 ,也提... 城市农民工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近几年来有关城市农民工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 ,内容涉及到城市农民工的概念和属性、群体状况、社会保障、流动影响、越轨和犯罪、解决对策等 ,在总结其研究特点的基础上 ,也提出了一些有待深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城市农民工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监督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监督保障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玉霞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法》 宪法监督实施 违宪审查制度 实施监督 国家机关 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 委员 宪法法院 法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的民主社会主义研究述评 被引量:3
3
作者 曾瑞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9-273,共5页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深入研究民主社会主义,将理论批判同吸收鉴戒结合起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其世界眼光和开放品质的重要方面。新的实践环境和理论语境中的民主社会主义研究,其问题域要从制度层面转向政策层面...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深入研究民主社会主义,将理论批判同吸收鉴戒结合起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其世界眼光和开放品质的重要方面。新的实践环境和理论语境中的民主社会主义研究,其问题域要从制度层面转向政策层面,其方法要注重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与鉴别,以完全走出过去那种或“左”或右的研究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社会主义研究 问题 方法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江浙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芳 《社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1-25,共5页
2002年的9月-11月,笔者随"农村社会问题调查"课题组,奔赴江苏的盱眙、浙江的新昌和桐乡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地调研,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当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在出现可喜形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引... 2002年的9月-11月,笔者随"农村社会问题调查"课题组,奔赴江苏的盱眙、浙江的新昌和桐乡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地调研,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当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在出现可喜形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江苏 农村剩余劳动力 乡村社会 可持续发展 流动民工 权益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农民离村对近代乡村发展的影响——以20世纪20~30年代的江苏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5-41,共7页
20世纪20-30年代是全国农民离村的重要时段。江苏省的农民离村兼具普遍性和典型性,表现出规模大、主动性强以及流向以城市非农产业为主的特点。这对近代乡村的发展造成了多元影响:资金与技术的回流反哺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乡村... 20世纪20-30年代是全国农民离村的重要时段。江苏省的农民离村兼具普遍性和典型性,表现出规模大、主动性强以及流向以城市非农产业为主的特点。这对近代乡村的发展造成了多元影响:资金与技术的回流反哺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乡村精英和精壮劳力的流失又造成了农村发展的空心化;在物质和社会影响的基础上,农民离村的冲击波已经触及到根深蒂固的传统乡土观念,促使农民在价值观念、宗族意识及思维模式等方面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离村 社会转型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总体图景 被引量:1
6
作者 曾瑞明 张朝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3-87,共5页
以群众史观为出发点的人民战争论、实事求是的军事认识论、战争中的主体能动性理论和以弱胜强的军事辩证法,构成了一幅军事哲学的生动图景。对这幅图景进行总体性描述,全面展示中国革命战争中形成的唯物辩证的军事哲学观和军事方法论,... 以群众史观为出发点的人民战争论、实事求是的军事认识论、战争中的主体能动性理论和以弱胜强的军事辩证法,构成了一幅军事哲学的生动图景。对这幅图景进行总体性描述,全面展示中国革命战争中形成的唯物辩证的军事哲学观和军事方法论,可以让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整体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军事哲学 总体性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认识薪酬在人才争夺中的积极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森年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薪酬 人才争夺 员工 辩证认识 积极作用 薪酬制度 留住人才 高薪 薪酬政策 人才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经济: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超越 被引量:1
8
作者 曾瑞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11,共3页
民主社会主义建立的混合经济模式致力于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上加入更多的公有制成分,在分配方式上更重视按劳分配和社会福利,在市场机制中强调计划调节。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起点和主体都是公有制经济,这同民... 民主社会主义建立的混合经济模式致力于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上加入更多的公有制成分,在分配方式上更重视按劳分配和社会福利,在市场机制中强调计划调节。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起点和主体都是公有制经济,这同民主社会主义的混合经济有本质不同,但我们可以借鉴民主社会主义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在高起点和高目标上实现对民主社会主义混合经济模式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经济 民主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欧社会党的社保改革看福利国家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
9
作者 曾瑞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88,共5页
20世纪末,西欧社会党在改革福利国家的问题上设计出了"积极福利"的理想模式,以此为原则和方向展开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在21世纪以来的深化改革阶段,西欧各国的社保改革遇到强大的阻... 20世纪末,西欧社会党在改革福利国家的问题上设计出了"积极福利"的理想模式,以此为原则和方向展开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在21世纪以来的深化改革阶段,西欧各国的社保改革遇到强大的阻力,使得福利国家改革限入了困境。从西欧社会党的社保改革思路及其效果上看,传统福利国家存在的基础还难以撼动,实现积极福利的理想仍面临重重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欧社会党 社保改革 福利国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批判性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瑞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7,共5页
民主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设计遵从改良逻辑,其出发点是对资产阶级民主的肯定。他们将民主限定于一种超阶级的普遍价值之上,从而在现实中与其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发生根本的矛盾。为了突出这种普遍价值,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论证逻辑... 民主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设计遵从改良逻辑,其出发点是对资产阶级民主的肯定。他们将民主限定于一种超阶级的普遍价值之上,从而在现实中与其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发生根本的矛盾。为了突出这种普遍价值,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论证逻辑颠倒为从他们定义中的社会主义民主推导出社会主义,而不是正常的由社会主义推导出社会主义民主。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观虽然落后于科学社会主义民主观,但相对于资本主义民主观毕竟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 科学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发展: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突破方案
11
作者 曾瑞明 张健明 《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2-127,共6页
中国的崛起进程充满了各种挑战,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所获得的每次飞跃都有很深刻的应对挑战背景。和谐发展思路以更加重视矛盾统一性的哲学方法论分析和化解现实社会矛盾,完整地回答了"左"和右的错误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的崛起进程充满了各种挑战,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所获得的每次飞跃都有很深刻的应对挑战背景。和谐发展思路以更加重视矛盾统一性的哲学方法论分析和化解现实社会矛盾,完整地回答了"左"和右的错误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质疑,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身份特征,拒斥了资本主义思潮的侵蚀,寻找到解决全球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各种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整体突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和谐发展 全球化 整体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人民公社体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制约及其影响
12
作者 刘芳 孔祥成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7-141,共5页
人民公社时期采取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使得农村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比例失调,劳动力剩余积淀严重。在国家采取的严格限制农村居民流向城镇的户籍制度的约束下,中国农村社会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僵硬的身份壁垒和极低的社会流动率。... 人民公社时期采取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使得农村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比例失调,劳动力剩余积淀严重。在国家采取的严格限制农村居民流向城镇的户籍制度的约束下,中国农村社会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僵硬的身份壁垒和极低的社会流动率。国家禁止农户向城市自由迁居,严格限制农民异地活动。不仅城乡之间的界限难以逾越,就是农村的不同社区之间,这种身份壁垒也是长期存在的。对所有的农村人口来讲,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公社社员。除联姻、过房、承继等情况外,这种社区身份也是与生俱来,不可更改的。不仅人员流动极难,其他社会资源的流动也同样如此。农民不但不能携带自己入社时的土地和耕畜退社,而且,甚至不能携带他自身退出这种体制。整个20世纪70年代,在人民公社化制度下,农民没有分化,没有流动,没有迁移。人民公社窒息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活力与创造性,抑制农民作为"经济人"的冲动,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社体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 社会控制 社会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1931年江淮大水农赈机制——以江苏省为中心
13
作者 孔祥成 刘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1-166,共6页
在1931年江淮大水救助中,国民政府突破了传统荒政以"维持统治秩序"为出发点的思维模式,在防止因灾害而引起政治波动的同时,注意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开展了大规模的工赈与农赈,组织了官义合作、多重牵制的管理体制,设计并成功... 在1931年江淮大水救助中,国民政府突破了传统荒政以"维持统治秩序"为出发点的思维模式,在防止因灾害而引起政治波动的同时,注意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开展了大规模的工赈与农赈,组织了官义合作、多重牵制的管理体制,设计并成功运作了多种形式的农赈项目,为灾后农村的恢复建设,尤其是全国经济委员会主导的中国合作社运动奠定了基础,并由此发轫而成为国民政府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1年江淮水灾 农赈机制 以助代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O框架下国际贸易救助司法审查的法律适用
14
作者 徐吉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6-110,共5页
国际贸易救助司法审查是WTO协定所规定的一项全新而重要的制度,其与一般意义上的司法审查制度有很大区别。就法律适用制度而言,其适用依据除国内法外,还包括WTO协定。但是在后者是否具有国内直接适用效力问题上,WTO并无明确规定。WTO各... 国际贸易救助司法审查是WTO协定所规定的一项全新而重要的制度,其与一般意义上的司法审查制度有很大区别。就法律适用制度而言,其适用依据除国内法外,还包括WTO协定。但是在后者是否具有国内直接适用效力问题上,WTO并无明确规定。WTO各主要成员皆倾向于持否定态度。中国不应该在国际贸易救助司法审查中直接适用WTO协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救助司法审查 法律适用 WTO协定 直接适用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制度认证与科学规划
15
作者 曾瑞明 《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17,27,共5页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进程是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互动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坚定地守住了社会主义阵地,并成功地再造了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后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不仅...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进程是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互动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坚定地守住了社会主义阵地,并成功地再造了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后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不仅在面对各种现实难题时找寻到一个现代化和社会主义互动的新生长点,而且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的更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西欧社会党的改良重心、方法和依据
16
作者 曾瑞明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28,共4页
如果说二战以后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在改良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做的是“正题”、新自由主义重振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一个“反题”的话,那么,当代西欧社会党以“第三条道路”为破题方式、按超越左右政治框架的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就... 如果说二战以后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在改良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做的是“正题”、新自由主义重振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一个“反题”的话,那么,当代西欧社会党以“第三条道路”为破题方式、按超越左右政治框架的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表现为一个“合题”。在做这个“合题”时,西欧社会党的改良重心是为了解决经济利益和社会公正之间的新矛盾,其基本改良方法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公正之间的新平衡,而这次改良运动的依据,仍然是它们所推崇的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欧社会党 改良 第三条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新安全观的内在机理与实践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洪刚 余朝阳 《理论月刊》 2007年第12期115-117,共3页
理论和现实的逻辑使中国政府选择并发展了新安全观,中国新安全观中安全概念的内涵扩展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它不但没有让"安全"一词失去意义,相反,在安全概念内涵获得扩展下的中国新安全观已对国际政治行为产生出重要的实践意... 理论和现实的逻辑使中国政府选择并发展了新安全观,中国新安全观中安全概念的内涵扩展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它不但没有让"安全"一词失去意义,相反,在安全概念内涵获得扩展下的中国新安全观已对国际政治行为产生出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有利于各国安全战略的制定,有利于新型国际安全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全观 安全机制 和谐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时代审美经验探析
18
作者 赵德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61,共4页
建立在数字媒介上的艺术作品带给人完全不同于传统艺术作品的审美经验。数字媒介使艺术作品的直接载体不再具有物质的内容,审美经验的发生场域是数字技术构造的虚拟现实,因而审美经验是即时的深度体验——沉浸——欣赏者直接体验的是艺... 建立在数字媒介上的艺术作品带给人完全不同于传统艺术作品的审美经验。数字媒介使艺术作品的直接载体不再具有物质的内容,审美经验的发生场域是数字技术构造的虚拟现实,因而审美经验是即时的深度体验——沉浸——欣赏者直接体验的是艺术家构造的体验状态。数字技术作为西方科学传统计算性思维在当代的极端化形式,却包含了技术高度人性化的可能,因而构成了对海德格尔技术批评的一个反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审美经验 数字媒介 虚拟装置艺术 技术人性化 海德格尔 技术批评 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