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培养路径探析——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 |
张冰天
|
《海外英语》
|
2018 |
3
|
|
2
|
新工科背景下跨文化沟通类课程体系的立体化建设——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 |
张冰天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1 |
0 |
|
3
|
上海市理工类大学翻译专业本科人才的“五个课堂”培养模式探索 |
王胜利
|
《海外英语》
|
2016 |
2
|
|
4
|
翻译书评的理论研究--访上海大学方梦之教授 |
刘金龙
方梦之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8 |
4
|
|
5
|
三维转换理论观照下华语电影片名英译研究 |
王珏
|
《剧影月报》
|
2025 |
0 |
|
6
|
应用型特色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最佳调控的探讨 |
王胜利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17 |
0 |
|
7
|
大学英语阅读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实施——以某高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为案例 |
亓明俊
王雪梅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9 |
4
|
|
8
|
国家标准指导下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积极参与和学习成绩关系研究 |
李明
王胜利
|
《海外英语》
|
2019 |
1
|
|
9
|
思政建设贯穿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的探究 |
蒙晓虹
|
《戏剧之家》
|
2020 |
0 |
|
10
|
从CSE标准看大学英语听力的教与学 |
陈璐
|
《戏剧之家》
|
2020 |
0 |
|
11
|
大学英语教学中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 |
蒙晓虹
|
《戏剧之家》
|
2017 |
0 |
|
12
|
促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行动研究 |
顾静
|
《海外英语》
|
2020 |
0 |
|
13
|
从“暮光之城”系列电影看西方电影中的怪物元素及其影响 |
陈璐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14
|
问题意识、文化自信与翻译自觉——《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英译历程》评述 |
刘金龙
|
《外语与翻译》
|
2018 |
2
|
|
15
|
科技英语中的美学艺术与翻译 |
刘金龙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16 |
1
|
|
16
|
林语堂英文译创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形象研究 |
王珏
张春柏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17
|
加强我国新型智库内涵发展的动因与策略研究 |
李雪苗
|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
2019 |
3
|
|
18
|
文化自信与英语写作教学改革之行动研究 |
徐薇
|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
2020 |
4
|
|
19
|
向日葵·星月夜——解读电影《至爱梵高》中的孤独意象 |
高艳宁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20
|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视域下《春江花月夜》意象英译比较分析 |
赵春阳
王胜利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1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