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纪龙涛 顾敦罡 +3 位作者 陆嘉麒 蔡斌 车磊 李光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9-973,共5页
综述了目前应用较多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对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和技术框架进行了介绍,并对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对比与探讨,分析了不同技术对环境影响的特点,总结并提出了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生命周... 综述了目前应用较多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对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和技术框架进行了介绍,并对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对比与探讨,分析了不同技术对环境影响的特点,总结并提出了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现阶段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技术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工业用能碳足迹情景分析
2
作者 邓双梅 陆嘉麒 李光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0,141,共8页
上海市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近10年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增长,但低碳可持续转型仍面临较大挑战.基于统计年鉴等公开数据,分析上海市2010-2020年能源演化趋势,并结合排放因子、投入产出等方法识别工业部门用能的碳足迹.通过设定3种情景预测... 上海市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近10年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增长,但低碳可持续转型仍面临较大挑战.基于统计年鉴等公开数据,分析上海市2010-2020年能源演化趋势,并结合排放因子、投入产出等方法识别工业部门用能的碳足迹.通过设定3种情景预测未来脱碳进程,包括电网脱碳、能源使用电气化和氢能生产情景分析,深入探讨上海市工业部门用能减排潜力.研究发现上海市总体用能中煤炭和石油的年均消费占比超过60%,仍是用能主要来源.上海工业部门的能效水平虽已大幅提升,但严重依赖化石能源的输入,并存在大量损耗,如电能损失.工业部门中化学产品行业电力隐含碳足迹占比最高为30.9%,需要持续做好节能降耗及绿能替代的工作.情景分析揭示了终端用能电气化或氢能替代的减排效果依赖其上游产业链的全过程降碳,不同制氢技术的情景中最具减排潜力的风电制氢情景减排达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碳分析 用能碳足迹 工业脱碳 情景分析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茅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琳静 王斌 +6 位作者 乔妍 武倩男 程晓雅 谢晓田 杨佳伊 李洪森 燕方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1-845,共5页
目的研究香茅Cymbopogen citratus(DC.)Stapf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Folin-Ciocalteau比色法测定总多酚含有量。通过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和... 目的研究香茅Cymbopogen citratus(DC.)Stapf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Folin-Ciocalteau比色法测定总多酚含有量。通过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时间为5 h,提取率为1.30%。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7种成分,以开链单萜类化合物为主,醇类占76.98%,总多酚含有量为70.72 mg/g(没食子酸当量)。而且,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明显优于其5种主要单体成分(香茅醇、香叶醇、香茅醛、芳樟醇和乙酸香叶酯)。结论香茅叶挥发油主要由开链单萜类化合物组成,并且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茅叶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GC-MS FRAP DP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肖稳发 刘锡建 +3 位作者 张红 徐菁利 陈思浩 刘则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6年第10期1-3,共3页
综述了微生物技术在油气勘探、渗透率调剖、提高采收率、清防蜡、原油破乳、浮油处理方面的应用,并对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微生物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生物技术 油气田开发 油气勘探 渗透率调剖 提高采收率 原油破乳 清防蜡 浮油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PLGA载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同贺 陈思浩 +3 位作者 楼建中 王继虎 李洋 廖健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0-796,共7页
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的聚乳酸-乙醇酸(PLGA)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加之其高孔隙率和高透氧率,使其能成为优良的药物载体。本文初步摸索了PLGA的同轴静电纺丝的工艺条件,并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LGA载氟比洛芬... 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的聚乳酸-乙醇酸(PLGA)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加之其高孔隙率和高透氧率,使其能成为优良的药物载体。本文初步摸索了PLGA的同轴静电纺丝的工艺条件,并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LGA载氟比洛芬酯(FA)的纳米纤维膜,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分析观察纤维的表观形貌并确定其微观结构。重点探究了不同溶剂配比的混合溶剂对载药纤维膜药物释放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U+为+15.00kV,U-为-2.50kV,接受距离为15cm,壳层推进速度为0.4mm/min,芯层推进速度为0.1mm/min进行静电纺丝时,所制备的PLGA(壳)/PVP+FA(核)复合载药纤维膜壳核结构良好,且成功载了约0.5%的FA。当改变壳层混合溶剂(DCM和DMF)和芯层混合溶剂(无水乙醇和DMF)体积比时,纤维直径会随着DMF的减少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同轴静电纺丝 氟比洛芬酯 控释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MG@CeO_(2)抗菌剂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宋佳 王继虎 +3 位作者 丁胜男 郭正钰 陈凯敏 温绍国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6-260,265,共6页
抗菌剂在纺织品、木材、水性涂料中均有重要应用。有机和无机材料的共混、接枝通常被认为是组成杀菌体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共混物抗菌效果低,时效短,而接枝化学反应可以产生长效抗菌作用。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 抗菌剂在纺织品、木材、水性涂料中均有重要应用。有机和无机材料的共混、接枝通常被认为是组成杀菌体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共混物抗菌效果低,时效短,而接枝化学反应可以产生长效抗菌作用。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作为偶联剂,将聚六亚甲基胍(PHMG)接枝在纳米二氧化铈(CeO_(2))表面,制备了有机-无机复合型抗菌剂PHMG@CeO_(2),探究了PHMG对纳米CeO_(2)分散性和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以及PHMG分子量对抗菌剂PHMG@CeO_(2)的抗菌性影响。FT-IR、XRD和TGA测试发现,PHMG成功接枝在纳米CeO_(2)表面;SEM、TEM分析发现,PHMG可以有效改善纳米CeO_(2)的分散效果;与CeO_(2)相比,PHMG@CeO_(2)抗菌效果更高。同时,随着PHMG分子量的增加,PHMG@CeO_(2)的抗菌性提升。该复合抗菌体系在聚合物材料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六亚甲基胍 纳米二氧化铈 偶联剂 抗菌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代谢组学研究薄荷挥发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机制
7
作者 彭媛媛 武艺 +5 位作者 胡文毅 黄佳帅 刘儒华 刘锡建 刘晓会 赵琳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6-35,I0001-I0004,共14页
采用整合微生物代谢组学、网络分析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亚抑菌浓度的薄荷挥发油(Mentha essential oil,MEO)暴露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生长的分子机制。采用GC-MS从MEO中共鉴定73种成分。MEO对S.aureus有较好的体... 采用整合微生物代谢组学、网络分析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亚抑菌浓度的薄荷挥发油(Mentha essential oil,MEO)暴露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生长的分子机制。采用GC-MS从MEO中共鉴定73种成分。MEO对S.aureus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0.4%(体积分数),该浓度MEO在10 h对S.aureus抑制率仍可达到94%。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MEO干预可导致S.aureus菌体明显萎缩、凹陷,甚至破裂。基于质谱的代谢指纹分析发现,在亚抑菌浓度(0.1×MIC)MEO暴露下,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aureus细胞中L-谷氨酸、苹果酸、肌醇、富马酸、乙醇胺等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涉及肌醇磷酸代谢、能量代谢(三羧酸循环、丙酮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氧化应激损伤。进一步通过整合网络分析和分子对接,发现薄荷醇、薄荷酮、α-杜松醇、大马酮、香芹酮、β-波旁烯可能通过调控BCHE、FNTA、CES1、CES2、FAAH等核心靶标,干扰S.aureus正常生长。研究结果为MEO在食品领域的综合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挥发油 金黄色葡萄球菌 微生物代谢组学 网络分析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在化学镀电磁屏蔽织物粗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惠芳 魏宁 +2 位作者 沈勇 王黎明 白林翠 《印染》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5-7,共3页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化学镀电磁屏蔽涤纶织物进行粗化处理,分析了等离子体处理工艺参数对织物粗化度和金属镀层结合牢度的影响,通过透明胶带法和热循环法测试了织物的镀层牢度。研究表明:等离子体极板间距4 mm,处理时间1200 s,...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化学镀电磁屏蔽涤纶织物进行粗化处理,分析了等离子体处理工艺参数对织物粗化度和金属镀层结合牢度的影响,通过透明胶带法和热循环法测试了织物的镀层牢度。研究表明:等离子体极板间距4 mm,处理时间1200 s,再经化学镀铜,可取得与碱粗化相当的镀层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整 等离子体 电磁屏蔽 粗化 织物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挥发油抗大肠埃希菌的活性成分和机制研究
9
作者 翟亚森 刘晓会 +5 位作者 杨天波 高瑾 胡文毅 武艺 彭媛媛 赵琳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8-95,共8页
该研究考察鱼腥草挥发油(Houttuynia essential oil,HEO)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抗菌活性,探讨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及可能的作用机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Kovats保留指数,从HEO中共鉴定了41种化学成分。... 该研究考察鱼腥草挥发油(Houttuynia essential oil,HEO)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抗菌活性,探讨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及可能的作用机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Kovats保留指数,从HEO中共鉴定了41种化学成分。HEO对E.coli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分别为5.3 mg/mL和7.1 mg/mL;相比对照组,亚抑菌浓度HEO暴露对E.coli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不同浓度(0.1~1.0 MIC)HEO可导致菌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凹陷,甚至破裂,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并显著降低胞内蛋白质、核酸及活性氧水平,且存在显著量效关系。通过整合网络分析和贪心算法的系统研究,发现芳樟醇、茴香脑、黄樟素、樟脑、桉叶油醇可能是HEO抗E.coli的主要活性成分,涉及的靶点包括PTGS2、CYP1A2、MAOB、PARP1、ACHE、AR、DRD2、IDO1、MAOA、TRPV1等。研究结果为鱼腥草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天然抗菌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挥发油 大肠埃希菌 抗菌机制 网络分析 贪心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化学纤维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锦成 陈月辉 陈琼云 《印染》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5-48,共4页
阐述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性能 ,以及纳米技术在各种化学纤维中的两种主要应用方式 ;对目前已有的纳米技术纤维 ,包括抗紫外型、抗菌除臭型、远红外线型、阻燃型和特种纤维的应用进展作了详细的介绍 ;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化学纤维 抗紫外型 抗菌除臭型 远红外线型 阻燃型 特种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炭的孔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家昌 徐菁利 +1 位作者 陈思浩 解晶莹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0,共4页
研究了化学活化法制备的多孔炭的孔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浸渍比下可以制得中孔炭材料。在500℃下活化的活性炭循环性能比较差,但经900℃高温处理后,循环性能得到改善。提出并证实了"分组线性拟合法"在求... 研究了化学活化法制备的多孔炭的孔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浸渍比下可以制得中孔炭材料。在500℃下活化的活性炭循环性能比较差,但经900℃高温处理后,循环性能得到改善。提出并证实了"分组线性拟合法"在求多孔炭的有效比表面积及表面积比电容上的合理性。多孔炭在1 mol/L Et4NBF4/PC电解液中形成双电层的有效最小孔径为2.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多孔炭 孔结构 电化学性能 倍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P-NH_2/Ag^+活化涤纶织物的化学镀铜工艺 被引量:5
12
作者 檀国登 沈勇 +2 位作者 张惠芳 颜峰 俞菁 《印染》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9-13,22,共6页
采用超支化聚酰胺-胺(HBP-NH2)作为导电涤纶织物活化工艺中银离子的载体,研究了以HBPNH2/Ag+为活化液的化学镀铜工艺各因素对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优化了以HBP-NH2/Ag+为活化液的涤纶织物化学镀铜工艺,制备的化学镀铜织物导电效果好,电... 采用超支化聚酰胺-胺(HBP-NH2)作为导电涤纶织物活化工艺中银离子的载体,研究了以HBPNH2/Ag+为活化液的化学镀铜工艺各因素对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优化了以HBP-NH2/Ag+为活化液的涤纶织物化学镀铜工艺,制备的化学镀铜织物导电效果好,电磁屏蔽效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铜 超支化聚酰胺-胺 银离子 活化 涤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发酵产氢污泥的驯化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晓烨 庄蓓岚 +3 位作者 宋倩雯 杨睿 韩伟 李永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527-529,共3页
以糖蜜废水为发酵底物,以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反应器启动污泥,污泥采用曝气氧化预处理方法,从而达到厌氧发酵产氢目的并提高其发酵产氢能力。试验表明,经曝气氧化预处理后的污泥可作为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接种污泥,且具有较高的产氢能力... 以糖蜜废水为发酵底物,以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反应器启动污泥,污泥采用曝气氧化预处理方法,从而达到厌氧发酵产氢目的并提高其发酵产氢能力。试验表明,经曝气氧化预处理后的污泥可作为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接种污泥,且具有较高的产氢能力,在实验条件下,反应器稳定运行时产气量为3L,发酵产气中氢气浓度为75.77%,液相末端发酵产物主要为乙醇、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发酵 厌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光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小平 毕和平 韩长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54-255,共2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喜光花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分得1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35%。含量最高的是n-棕榈酸(37.61%),其次为3,8-二甲基-十二烷(7.28%)、四十四烷(5.07%)、溴二十二烷(4.55%)和1,54-二溴五十四烷(4.30%)。
关键词 喜光花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n-棕榈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博合金 张佳乐 +1 位作者 蒋子翰 李寿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5-327,共3页
介绍了有机液态氢化物的可逆储放氢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金属分散度等方面;提出了使用分级装填的硫化态型催化剂、高通量催化剂筛选系统以及功能化脱氢离子液体的工作设想。
关键词 储氢 氢能 有机液体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铬电镀废水回用及铬酸回收工程实践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文启 饶品华 张兴林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某减震器集团有限公司的钢件镀铬过程中产生大量漂洗废水,总量约为300 t/d,主要污染物为Cr(Ⅵ)及Fe、Zn、Mn等金属离子。该企业原采用化学沉淀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但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废水处理要求,需进行工程改造。以离子交换技术为核心... 某减震器集团有限公司的钢件镀铬过程中产生大量漂洗废水,总量约为300 t/d,主要污染物为Cr(Ⅵ)及Fe、Zn、Mn等金属离子。该企业原采用化学沉淀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但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废水处理要求,需进行工程改造。以离子交换技术为核心,灵活转换树脂类型,在较低的成本下使废水处理出水达到企业生产标准要求,实现了废水回用;成功回收了铬酸溶液,经浓缩后回用到生产线上,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废水 铬酸 回收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定形剂对精纺毛织物永久定形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勇 张惠芳 +1 位作者 王黎明 丁颖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24,共5页
利用亚硫酸氢钠、乙醇胺、巯基乙酸和定形剂WS-1处理羊毛精纺织物,研究了定形剂和处理条件对羊毛的永久定形性的影响,以及其永久定形性与纤维的机械化学性能的关系。
关键词 精纺毛织物 定形剂 永久定形性 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Lyocell纤维原纤化程度的化学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惠芳 沈勇 +1 位作者 赵阿金 孙启佳 《印染》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8,共3页
论述了减少Lyocell纤维湿加工原纤化程度的化学处理方法 ,包括碱处理、纤维素酶处理、树脂处理以及组合化学处理方法。通过对各种化学处理方法的防原纤化效果进行的比较 。
关键词 LYOCELL纤维 原纤化 化学整理 纤维素酶 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原子转移反应活化能垒预测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想 李佳莹 +4 位作者 倪恒 孙浩然 曹家伟 陈宇轩 刘凤娇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36-3344,共9页
氢原子转移(hydrogen atom transfer,HAT)是自然界中的基本化学反应之一,准确预测其反应性和选择性对于合理设计相关化学反应至关重要。其中一种重要方法是通过预测反应的活化能垒来研究其反应性和选择性。本文从经验模型和机器学习模... 氢原子转移(hydrogen atom transfer,HAT)是自然界中的基本化学反应之一,准确预测其反应性和选择性对于合理设计相关化学反应至关重要。其中一种重要方法是通过预测反应的活化能垒来研究其反应性和选择性。本文从经验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两个角度综述了当前预测活化能垒的研究进展。经验模型基于已知反应的实验数据和化学规律,采用经验公式(如线性方程)进行拟合,具有较好的可解释性,但在适用性和准确性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而机器学习模型则能够处理更大量级的数据和更复杂的反应机理,在准确预测活化能垒方面更有潜力,但是预测效果依赖于数据的质量,并且可解释性较弱。最后,本文对未来如何开发更准确且可解释的活化能垒预测模型进行了展望,并且期待通过提高活化能垒预测模型的可解释性进而提高人们对反应活性影响因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原子转移 自由基 计算化学 反应 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预处理对餐厨垃圾与垃圾渗滤液厌氧发酵产乳酸的影响
20
作者 张文娟 石佳欣 +1 位作者 徐先宝 李响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41-4250,共10页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生手性乳酸不仅实现了餐厨垃圾的高值资源化,同时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然而,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存在pH不稳定和营养元素缺失等问题。垃圾渗滤液中包含大量氨氮可作为缓冲体系维持稳定的pH,同时存在大量微量元...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生手性乳酸不仅实现了餐厨垃圾的高值资源化,同时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然而,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存在pH不稳定和营养元素缺失等问题。垃圾渗滤液中包含大量氨氮可作为缓冲体系维持稳定的pH,同时存在大量微量元素可有效促进发酵菌群生长。本文以餐厨垃圾和垃圾渗滤液为底物,利用热预处理解除发酵底物溶出水解效率的限制,同时改变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功能活性,深入探讨了联合发酵产乳酸的效能及机制。结果表明,与35℃热预处理组相比[(36.37±2.66)g COD/L,55.85%,COD为化学需氧量],45℃热预处理组中L-乳酸产量和光学活性可达(40.16±0.75)g COD/L和93.17%,分别提高了10%和67%。高温条件下(65℃和75℃)L-乳酸产量较低与较强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非依赖型乳酸脱氢酶(i-LDH)活性相关(乳酸消耗)。此外,热预处理温度的增加会抑制D-乳酸生成。机理研究表明,热预处理能够加快底物溶出和水解进程,加速碳水化合物利用及其代谢进程,同时富集产乳酸微生物,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巴伐利亚球菌属(Bavariicoccus)等产乳酸微生物45℃和55℃热预处理组总相对丰度分别达到86.35%和80.19%。功能分析发现,热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与乳酸生成相关的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丰度,与35℃热预处理组相比(15.9%),45℃和55℃热预处理组的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相对丰度提高到16.87%和17.74%。本文为餐厨垃圾与垃圾渗滤液资源化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预处理 餐厨垃圾 垃圾渗滤液 厌氧 发酵 乳酸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