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家庭纺织品护理的碳足迹量化研究
1
作者 王舒佳 梁帅童 +2 位作者 曲洪建 张红娟 王际平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4,共8页
为了核算估计消费者使用阶段的碳排放,文章量化估计了纺织品洗护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以上海春夏季为例的核算结果显示,若以2年的纺织品生命周期计,城市家庭纺织品洗涤产生的平均碳足迹为13.58 kgCO_(2)e∕... 为了核算估计消费者使用阶段的碳排放,文章量化估计了纺织品洗护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以上海春夏季为例的核算结果显示,若以2年的纺织品生命周期计,城市家庭纺织品洗涤产生的平均碳足迹为13.58 kgCO_(2)e∕家庭∕(kg负载)。据此估计全上海市家庭纺织品2年生命周期内由于洗护行为所产生碳足迹大于20万t,以油耗为7 L∕100km的轿车计,相当于往返京沪高速180万次以上。纺织品的消费和使用阶段存在较大的减排潜力。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家庭服装与纺织品护理碳足迹受到7个或以上的因子影响,复杂度较高。洗涤剂的用量与洗涤剂的主动选择性,洗护频次,学龄前儿童数量存在微弱的正相关性。碳足迹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用电量和护理频次对碳足迹影响最大。一方面可推动形成家庭纺织品护理的科学行动指南,减少无效、低效或过度护理行为;另一方面家电和洗涤剂企业可通过技术革新进一步优化单机的能耗和化学品消耗,从而实现碳足迹总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 纺织品洗涤 碳足迹估算 影响因素 消费者行为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纺织品研究进展
2
作者 龚向宇 王群 +1 位作者 赵文潇 王际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9,共10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纺织品研究现状,阐述了在织物表面构建金属有机框架结构,以赋予纺织品独特的功能特性;总结了现阶段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纺织品的主要制备方法,结合构建自粗糙结构和疏水剂整理,获得具有超疏水... 为了更好地了解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纺织品研究现状,阐述了在织物表面构建金属有机框架结构,以赋予纺织品独特的功能特性;总结了现阶段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纺织品的主要制备方法,结合构建自粗糙结构和疏水剂整理,获得具有超疏水性能的功能纺织品,该类纺织品在自清洁、抗菌抗紫外、抗化学污染、油水分离和传感器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最后分析了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纺织品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讨论了低成本制备稳定性良好的多功能纺织品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开发可持久的、高值化利用的多功能纺织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功能纺织品 制备方法 超疏水 自清洁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活性染料结构与棉织物无盐染色性能关系研究
3
作者 王辉强 张红娟 +3 位作者 沈楚良 王政凯 戴冰钰 王际平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60,共8页
活性染料染棉时需要加入大量的无机盐进行促染,但是大量的无机盐会增加废水处理的难度,同时污染环境。为了降低盐的使用量,本文以活性红278为基础对其结构进行改性,探究红色活性染料化学结构与其对盐依赖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含有一个... 活性染料染棉时需要加入大量的无机盐进行促染,但是大量的无机盐会增加废水处理的难度,同时污染环境。为了降低盐的使用量,本文以活性红278为基础对其结构进行改性,探究红色活性染料化学结构与其对盐依赖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含有一个乙烯砜活性基和2个水溶性基团的R1对盐的依赖性更小,可以实现无盐染色;而含有两个乙烯砜的R278与含有一个乙烯砜但含有3个以上水溶性基团的R2和R3随着染料质量浓度的增大对盐的依赖性变大,尤其是含有3个水溶性基团的R2对盐的依赖性最大。R278、R1、R2和R3在Na2CO3质量浓度为5g∕L时均能达到固色要求,可以实现低碱染色。自制的R1、R2和R3的湿摩擦色牢度最差可达到3级,而水溶性差的R278只有2~3级。且活性基多的R278对羊毛的沾色只有3~4级,明显低于R1、R2和R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染料结构 无盐染色 低碱染色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碱性染色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麟国 张红娟 +2 位作者 丁磊 裴刘军 王际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87,共4页
针对分散染料染涤纶过程中易析出低聚物导致染色重现性差、染色成本增加等问题,提出采用碱性染色技术对涤纶进行染色。介绍了近年来涤纶碱性染色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引入不易水解的基团或引入空间位阻较大的取代基是未来耐... 针对分散染料染涤纶过程中易析出低聚物导致染色重现性差、染色成本增加等问题,提出采用碱性染色技术对涤纶进行染色。介绍了近年来涤纶碱性染色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引入不易水解的基团或引入空间位阻较大的取代基是未来耐碱型分散染料的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染色 耐碱型分散染料 涤纶 清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纺织品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文潇 王群 +2 位作者 龚向宇 裴刘军 王际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50,共9页
文章为了更好地了解超疏水纺织品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国内外织物表面构建自粗糙体系的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现阶段超疏水织物表面自粗糙体系的制备方法,着重分析了自粗糙体系超疏水织物在功能服装面料方面的应用。纺织品存在编织空洞结构,... 文章为了更好地了解超疏水纺织品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国内外织物表面构建自粗糙体系的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现阶段超疏水织物表面自粗糙体系的制备方法,着重分析了自粗糙体系超疏水织物在功能服装面料方面的应用。纺织品存在编织空洞结构,在油水分离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重点阐述了利用疏水整理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黏合剂,借助共溶剂体系在织物表面实现自粗糙化及其在油水分离方面应用。最后提出了自粗糙体系超疏水纺织品所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出发点,展望了低成本制备稳定超疏水纺织品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实现开发持久的自清洁性能、低能耗和高效率的油水分离及高值化利用的超疏水纺织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自粗糙 超疏水 自清洁 特殊润湿性 微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超疏水纺织品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慧慧 王群 +1 位作者 贾伟科 王际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6,共8页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具有特殊润湿性的多功能纺织品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荷叶效应”的提出推动了国内外研究者对材料表面特殊浸润性的进一步探究。本文针对在材料表面通过构造微纳米结构来调节特殊浸润性所涉及的方法进行了归纳,...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具有特殊润湿性的多功能纺织品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荷叶效应”的提出推动了国内外研究者对材料表面特殊浸润性的进一步探究。本文针对在材料表面通过构造微纳米结构来调节特殊浸润性所涉及的方法进行了归纳,综述了材料超疏水性能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自清洁、油水分离、耐腐蚀(如耐酸、碱、盐溶液)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材料超疏水表面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超疏水材料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润湿性 超疏水 微纳结构 低表面能 功能性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分散染料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沾色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易菁源 裴刘军 +2 位作者 朱赫 张红娟 王际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37,共9页
为实现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少水无盐、污水零排放染色关键技术,基于前期开发适用于非水介质中对涤纶的上染率较高的偶氮染料以及传统水浴常用的蒽醌和杂环染料,探究了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分散染料结构、染色温度、促染剂、保温时间、分散... 为实现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少水无盐、污水零排放染色关键技术,基于前期开发适用于非水介质中对涤纶的上染率较高的偶氮染料以及传统水浴常用的蒽醌和杂环染料,探究了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分散染料结构、染色温度、促染剂、保温时间、分散剂对分散染料沾染棉纤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使用相对沾色率对分散染料在涤、棉上的分配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实验所用的蒽醌类分散染料对涤纶组分的上染率仅有12%,并不适用于该体系中对涤纶/棉混纺织物染色;而选用的偶氮类和杂环类分散染料对涤纶组分上染率在80%以上;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加入极性小分子促进剂,不仅能够改善涤纶组分的溶胀,且借助分子的强极性降低分散染料在非水介质中的溶解度,提高分散染料对涤纶组分的上染率,从而降低分散染料对棉组分的沾色;染色过程中加入分散剂NNO,不仅不能提升分散染料的染色性能,反而影响其沾色率。根据分散染料对涤纶的上染率及相对沾色率,得出分散染料的最佳染色条件为:温度140℃、促染剂含量10%(o.w.f)、保温时间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介质染色 涤纶/棉混纺织物 分散染料 沾色 促染剂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GC-MS与神经网络的棉织物卷烟味评价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文娟 梁帅童 +3 位作者 丁雪梅 管学伟 陈漫婷 王际平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48,57,共7页
服装吸附烟草烟雾会产生异味,并释放对人体有害的三手烟,但是用于评价纺织品异味的感官和客观评价分别存在嗅辨专家易嗅觉钝化和产生不良反应、无法真实反映人体感受等问题。本研究基于HS-GC-MS(顶空气相色谱质谱)系统与两层前馈神经网... 服装吸附烟草烟雾会产生异味,并释放对人体有害的三手烟,但是用于评价纺织品异味的感官和客观评价分别存在嗅辨专家易嗅觉钝化和产生不良反应、无法真实反映人体感受等问题。本研究基于HS-GC-MS(顶空气相色谱质谱)系统与两层前馈神经网络,建立了纺织品卷烟味的评价模型,所训练模型评价值与嗅辨专家评价值差值均小于0.5,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在99%置信区间上无显著差异。所建立的模型实现了纺织品卷烟味从客观数据到感官评价的映射,可以快速连续、批量检测纺织品卷烟味的浓烈程度,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为后续纺织品吸附环境异味的检测与去除效果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纺织品异味 感官评价 气相色谱 客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织物碱减量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麟国 张红娟 +2 位作者 丁磊 裴刘军 王际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71,共11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舒适度愈发重视,碱减量技术在改善涤纶织物的手感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然而涤纶碱减量技术也有着许多缺点。针对涤纶碱减量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碱减量技术的原理以及目前清洁生产的发展背景,着重介绍了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舒适度愈发重视,碱减量技术在改善涤纶织物的手感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然而涤纶碱减量技术也有着许多缺点。针对涤纶碱减量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碱减量技术的原理以及目前清洁生产的发展背景,着重介绍了利用促进剂提高涤纶碱减量效果的方法,并分析了促进剂的作用机制,基于使用促进剂的优缺点,指出未来促进剂的发展方向,提出碱减量与涤纶染色一浴进行是精炼涤纶染整加工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以期对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 碱减量 促进剂 生态染整 促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分散染料无水染色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钒 张红娟 王际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89,共6页
涤纶传统水浴染色存在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的技术难题,严重制约了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着眼于涤纶分散染料的无水染色方法,着重介绍有机溶剂染色、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硅基介质染色等技术,分析各个新型染色技术的优点与不... 涤纶传统水浴染色存在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的技术难题,严重制约了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着眼于涤纶分散染料的无水染色方法,着重介绍有机溶剂染色、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硅基介质染色等技术,分析各个新型染色技术的优点与不足,以期能够改变涤纶传统水浴染色的三高现状,为涤纶分散染料生态染色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染料 无水染色 有机溶剂染色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 硅基介质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蚕丝织物在洗涤过程中的褪色行为研究
11
作者 胡钒 张红娟 +1 位作者 郭静 王际平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6-41,共6页
为了改善桑蚕丝产品在洗涤过程中极易褪色现象,以酸性湖蓝5GM染色丝绸为试验对象,洗涤时间、洗涤温度、洗涤剂浓度、水硬度、浴比、机械力(钢珠数)为试验变量,通过JMP软件设计试验,利用最小二乘法逐步分析各项因素的作用规律,从洗涤后... 为了改善桑蚕丝产品在洗涤过程中极易褪色现象,以酸性湖蓝5GM染色丝绸为试验对象,洗涤时间、洗涤温度、洗涤剂浓度、水硬度、浴比、机械力(钢珠数)为试验变量,通过JMP软件设计试验,利用最小二乘法逐步分析各项因素的作用规律,从洗涤后丝织物的表观深度(K/S值)及染料掉落量角度进行丝织物褪色行为研究。结果发现:对于K/S值而言,洗涤时间和机械力为最显著影响因素,与纤维表面受磨损有关,在染料掉落量相同时,织物的表观深度也可能有明显差异;酸性染料掉落量受洗涤剂浓度的影响最显著,这主要和洗涤剂与酸性染料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有关;因此为防止桑蚕丝织物在洗涤过程中褪色,应合理控制洗涤剂浓度、洗涤时间和机械力作用;丝织物染料掉落量及K/S预测模型经验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织物 酸性染料 洗涤 褪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Cu-MOFs超疏水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龚向宇 王群 +1 位作者 裴刘军 王际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4,共5页
以三水合硝酸铜和和1,3,5-苯羧酸为前驱体,在棉织物表面原位生长铜基金属有机框架(Cu-MOFs),赋予棉织物表面一定的粗糙结构,同时借助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疏水整理,制备了具有优异的油水分离能力的超疏水织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以三水合硝酸铜和和1,3,5-苯羧酸为前驱体,在棉织物表面原位生长铜基金属有机框架(Cu-MOFs),赋予棉织物表面一定的粗糙结构,同时借助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疏水整理,制备了具有优异的油水分离能力的超疏水织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超疏水棉织物表面形貌、结构及组成进行表征,并进行相关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超疏水棉织物不仅具有出色的抗紫外性能,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自清洁和油水分离性能。在油水分离测试中,对不同种类的油的分离效率均能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织物 金属有机框架(MOFs) 超疏水 自清洁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活性基绿色活性染料的合成及在丝织物上的应用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政凯 张红娟 +2 位作者 王辉强 张彦亮 王际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针对目前市场上绿色活性染料多为蓝色与黄色活性染料混拼而成,由于染料发色体的差异,常导致染色过程中出现色差、缸差、染色不匀等问题,试验以三聚氯氰为桥基,将黄色发色体引入蓝色发色体中,合成了一支多活性基的绿色活性染料。利用红... 针对目前市场上绿色活性染料多为蓝色与黄色活性染料混拼而成,由于染料发色体的差异,常导致染色过程中出现色差、缸差、染色不匀等问题,试验以三聚氯氰为桥基,将黄色发色体引入蓝色发色体中,合成了一支多活性基的绿色活性染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染料结构,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染料光谱性能,探究绿色染料对丝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该染料分别在400 nm和592 nm处有两个最大吸收波长,实现了分子内蓝色和黄色的拼色,色光为绿色;当盐质量浓度为60 g/L、碱剂质量浓度为20 g/L时,染料对丝织物的固色率达到82%,且提升性能优良;染色织物的耐摩擦和耐水洗色牢度均可以达到4~5级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多活性基 分子内拼色 染色性能 丝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涤纶碱减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麟国 张红娟 +1 位作者 裴刘军 王际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为了降低传统涤纶碱减量中碱剂的用量,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627)、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827)三只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涤纶织物碱减量促进剂,研究了氢氧化钠和促进剂用量、促进... 为了降低传统涤纶碱减量中碱剂的用量,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627)、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827)三只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涤纶织物碱减量促进剂,研究了氢氧化钠和促进剂用量、促进剂分子结构以及保温时间等因素对涤纶织物碱减量的影响,并测试了涤纶织物的减量率,分析比较了碱减量后织物的服用性能与染色性能。结果表明,促进剂疏水链越长,对碱减量促进作用越显著,即促进效果大小为:1827>1627>1227。碱减量过程中,促进剂的使用可以改善涤纶织物减量后的亲水性、白度、强度等,且处理后涤纶织物染色K/S值明显高于传统液碱处理的涤纶织物,说明在达到相同碱减量效果的条件下,促进剂1827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碱剂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减量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疏水碳链长度 涤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介质中酸性染料对生物基PA56的染色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政凯 张红娟 +2 位作者 戴冰钰 王辉强 王际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0,共5页
以非水介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作为传热介质代替传统水浴,利用酸性染料对生物基PA56进行染色,探究前处理条件、非水介质体系中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液pH对PA56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经3 g/L渗透剂和3 g/L精练剂处理后,在匀... 以非水介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作为传热介质代替传统水浴,利用酸性染料对生物基PA56进行染色,探究前处理条件、非水介质体系中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液pH对PA56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经3 g/L渗透剂和3 g/L精练剂处理后,在匀染剂质量浓度为5 g/L、染色温度为60℃(红和蓝色染料)和70℃(黄色染料)、染色时间为40 min(红和蓝色染料)和50 min(黄色染料),染液pH为4时,染色织物K/S值和色牢度最好。且在非水介质体系中三支染料在PA56织物上的染色提升力略高于传统水浴体系,色牢度二者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介质 D5 酸性染料 PA56 染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剂-增塑剂协同提高涤纶碱减量效率及作用机制
16
作者 程文静 张红娟 +3 位作者 丁磊 王政凯 沈楚良 王际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95,共7页
为了提升涤纶碱减量过程中碱剂的减量效率,选用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827)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碱减量促进剂,以苯甲醇作为增塑剂,研究了氢氧化钠、增塑剂、促进剂用量及增塑剂-促进剂协同作用对涤纶织物碱减量效率的影响;同... 为了提升涤纶碱减量过程中碱剂的减量效率,选用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827)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碱减量促进剂,以苯甲醇作为增塑剂,研究了氢氧化钠、增塑剂、促进剂用量及增塑剂-促进剂协同作用对涤纶织物碱减量效率的影响;同时,分析比较了促进剂使用前后碱减量织物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与不使用促进剂和增塑剂时相比,当处理液中苯甲醇体积占比为10%,1827促进剂质量浓度为2.0 g/L时,涤纶织物减量率可以从6.3%提高到34.9%,提高了4.5倍,明显高于仅使用NaOH且质量浓度为35.0 g/L下的减量率(22%);另外,增塑剂-促进剂协同作用可以改善涤纶织物减量后的毛效、白度、强力、均匀性性能。因此,促进剂协同增塑剂有望解决涤纶碱减量过程中高耗碱的技术难题,为推动涤纶前处理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织物 减量率 增塑剂 促进剂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