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预应力桥梁竖向振动特性和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楼梦麟
洪婷婷
李强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基于模态摄动法和振型叠加法,建立了预应力桥梁竖向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方法.通过2个典型工程实例分析,讨论了桥梁竖向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几个问题.算例结果表明:①预加力使桥梁的自振频率升高,影响主要体现在低阶自振频率上,随着振型阶序...
基于模态摄动法和振型叠加法,建立了预应力桥梁竖向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方法.通过2个典型工程实例分析,讨论了桥梁竖向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几个问题.算例结果表明:①预加力使桥梁的自振频率升高,影响主要体现在低阶自振频率上,随着振型阶序的增加,预加力的影响变小.对于20m和32m跨度的预应力桥梁来说,竖向基频分别升高5.3%和6.3%,而第5阶竖向频率升高只有1%左右.②在地表波作用下预应力梁跨中截面弯矩减小约30%和25%,预加力提高了桥梁的抗震能力.③竖向地震反应中高阶振型的贡献可以忽略.④7度设防烈度下,在预应力桥梁跨中截面弯矩的荷载组合效应中,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所占比例分别达24.56%和26.15%,8度设防烈度时所占比例分别为38.93%和41.46%,说明在这类预应力桥梁抗震设计中应考虑竖向地震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桥梁
自振特性
竖向地震反应
模态摄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类活动对黄土沟壑区小流域水沙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淼
宋孝玉
+2 位作者
沈冰
李怀有
李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0-23,共4页
以西峰杨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降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治理前后水沙变化。通过分析发现,治理后流域内的人类活动使年均径流量比治理以前略有增加,而年均输沙量却比治理以前大幅度减少。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小流域
水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结构减震的稳定时滞LSSVM-LQR智能控制算法
3
作者
李春祥
赵德奇
蓝声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9-114,共6页
针对时滞LSSVM-LQR智能控制算法存在的稳定性问题,提出相关的稳定性控制算法,以确保时滞LSSVM-LQR智能控制算法的鲁棒性。该算法的主要思路为:在时滞LSSVM-LQR控制算法中,加入控制力限制条件。当满足控制力限制条件时,控制程序继续运行...
针对时滞LSSVM-LQR智能控制算法存在的稳定性问题,提出相关的稳定性控制算法,以确保时滞LSSVM-LQR智能控制算法的鲁棒性。该算法的主要思路为:在时滞LSSVM-LQR控制算法中,加入控制力限制条件。当满足控制力限制条件时,控制程序继续运行;当不满足控制力限制条件时,控制程序自动跳出,便执行稳定性控制算法(或称为稳定/鲁棒的时滞LSSVM-LQR智能控制算法)。稳定性控制算法主要是通过调整反馈来控制作动器运行,从而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数值结果表明,稳定性控制算法能够有效地保证时滞LSSVM-LQR智能控制算法的稳定性/鲁棒性;与时滞LSSVM-LQR智能控制算法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控制算法
时滞
LSSVM-LQR
稳定性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外包钢-砼组合梁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朱敏
马波
张磊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6年第6期697-700,716,共5页
在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的弹性理论方法和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存在的不足点.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理论计算的假定,采用条带法推导其弹塑性状态下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
在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的弹性理论方法和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存在的不足点.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理论计算的假定,采用条带法推导其弹塑性状态下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得到了7根组合梁整个受力过程中的弯矩曲率关系曲线.将程序计算结果与“矩形应力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到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包钢
组合梁
理论分析
正截面承载力
弯矩-曲率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预应力桥梁竖向振动特性和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楼梦麟
洪婷婷
李强
机构
同济大学土木
工程
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市政
工程
设计
研究院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915011)
文摘
基于模态摄动法和振型叠加法,建立了预应力桥梁竖向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方法.通过2个典型工程实例分析,讨论了桥梁竖向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几个问题.算例结果表明:①预加力使桥梁的自振频率升高,影响主要体现在低阶自振频率上,随着振型阶序的增加,预加力的影响变小.对于20m和32m跨度的预应力桥梁来说,竖向基频分别升高5.3%和6.3%,而第5阶竖向频率升高只有1%左右.②在地表波作用下预应力梁跨中截面弯矩减小约30%和25%,预加力提高了桥梁的抗震能力.③竖向地震反应中高阶振型的贡献可以忽略.④7度设防烈度下,在预应力桥梁跨中截面弯矩的荷载组合效应中,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所占比例分别达24.56%和26.15%,8度设防烈度时所占比例分别为38.93%和41.46%,说明在这类预应力桥梁抗震设计中应考虑竖向地震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
预应力桥梁
自振特性
竖向地震反应
模态摄动法
Keywords
pretressed bridge
natur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vertical seismic response
modal perturbation method
分类号
TU375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O32 [理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类活动对黄土沟壑区小流域水沙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淼
宋孝玉
沈冰
李怀有
李超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水资源研究所
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上海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0-23,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09016)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D13)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04JS15)
文摘
以西峰杨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降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治理前后水沙变化。通过分析发现,治理后流域内的人类活动使年均径流量比治理以前略有增加,而年均输沙量却比治理以前大幅度减少。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小流域
水沙变化
Keywords
gu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small watershed
variation of water and sand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X45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结构减震的稳定时滞LSSVM-LQR智能控制算法
3
作者
李春祥
赵德奇
蓝声宁
机构
上海
大学土木
工程
系
上海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9-114,共6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11C0549)
文摘
针对时滞LSSVM-LQR智能控制算法存在的稳定性问题,提出相关的稳定性控制算法,以确保时滞LSSVM-LQR智能控制算法的鲁棒性。该算法的主要思路为:在时滞LSSVM-LQR控制算法中,加入控制力限制条件。当满足控制力限制条件时,控制程序继续运行;当不满足控制力限制条件时,控制程序自动跳出,便执行稳定性控制算法(或称为稳定/鲁棒的时滞LSSVM-LQR智能控制算法)。稳定性控制算法主要是通过调整反馈来控制作动器运行,从而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数值结果表明,稳定性控制算法能够有效地保证时滞LSSVM-LQR智能控制算法的稳定性/鲁棒性;与时滞LSSVM-LQR智能控制算法相辅相成。
关键词
智能控制算法
时滞
LSSVM-LQR
稳定性
地震
Keywords
intelligent control algorithms
time-delay
LSSVM-LQR
stability
earthquakes
分类号
TU31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外包钢-砼组合梁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朱敏
马波
张磊
机构
上海
协鑫电力
工程
有限公司
上海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出处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6年第6期697-700,716,共5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04064)
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项目(JS200321)
文摘
在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的弹性理论方法和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存在的不足点.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理论计算的假定,采用条带法推导其弹塑性状态下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得到了7根组合梁整个受力过程中的弯矩曲率关系曲线.将程序计算结果与“矩形应力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到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
关键词
外包钢
组合梁
理论分析
正截面承载力
弯矩-曲率曲线
Keywords
steel-encased
composite beam
theoretical analysis
bending strength of cross section
moment-curvature curve
分类号
TU398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17.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预应力桥梁竖向振动特性和地震反应分析
楼梦麟
洪婷婷
李强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类活动对黄土沟壑区小流域水沙影响的研究
李淼
宋孝玉
沈冰
李怀有
李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结构减震的稳定时滞LSSVM-LQR智能控制算法
李春祥
赵德奇
蓝声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型外包钢-砼组合梁的理论分析
朱敏
马波
张磊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