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崇明东滩抛荒鱼塘的自然演替过程对水鸟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晓婷 牛俊英 +3 位作者 罗祖奎 张美 汤臣栋 王天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050-4058,共9页
人工湿地抛荒的现象普遍存在,但针对抛荒后的自然演替过程对水鸟群落影响的研究较少。于2007、2008、2011年对崇明东滩自然抛荒的人工鱼塘水鸟群落展开调查,探究抛荒后的自然演替过程对水鸟群落结构及不同水鸟类群的影响。3a累计观察到... 人工湿地抛荒的现象普遍存在,但针对抛荒后的自然演替过程对水鸟群落影响的研究较少。于2007、2008、2011年对崇明东滩自然抛荒的人工鱼塘水鸟群落展开调查,探究抛荒后的自然演替过程对水鸟群落结构及不同水鸟类群的影响。3a累计观察到水鸟59种12819只,隶属6目12科。其中抛荒前最多,共53种11001只;抛荒第1年22种1673只;抛荒第4年最少,9种145只。鱼塘抛荒后水鸟种类和数量下降剧烈,物种多样性先上升再下降,均匀度逐年上升,优势度先下降再上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群落特征都存在极显著年度差异(P1<0.01;P2<0.01;P3<0.01;P4=0.003;P5<0.01)。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类群水鸟的种类和数量逐年下降趋势明显,且年际差异极显著。即抛荒后的自然演替过程对水鸟群落产生了不利影响。建议采取人工管理措施防止旱化,增加环境异质性,恢复水鸟群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荒鱼塘 自然演替 水鸟群落 崇明东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崇明东滩须浮鸥繁殖期雏鸟生长初步研究及首次雏鸟环志和彩色旗标 被引量:1
2
作者 章克家 钮栋梁 马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47-849,共3页
2005年夏季,对在崇明东滩繁殖孵化的须浮鸥Chlidonias hybrida雏鸟生长进行了研究,发现雏鸟孵化后至具飞行能力之前体重日增重3.52 g,时间为21天。此外,对29只雏鸟进行了国内首次的环志和彩色旗标系放工作。
关键词 须浮鸥 雏鸟 日增重 环志 彩色旗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季崇明东滩盐沼潮沟大型浮游动物群落分布 被引量:5
3
作者 秦海明 汤臣栋 +2 位作者 马强 陈家宽 吴纪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5-381,共7页
大型浮游动物(Macrozooplankton)是指体长介于1 mm和1 cm之间的浮游动物[1]。它们主要以碎屑、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和中小型浮游动物等为食,同时本身又是鱼类、虾蟹类和水鸟等动物的饵料[2,3],在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处于中间环节,通过... 大型浮游动物(Macrozooplankton)是指体长介于1 mm和1 cm之间的浮游动物[1]。它们主要以碎屑、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和中小型浮游动物等为食,同时本身又是鱼类、虾蟹类和水鸟等动物的饵料[2,3],在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处于中间环节,通过能量传递联系着生产者和次级消费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浮游动物 类群组成 时空分布 盐沼 潮沟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东滩大气湿沉降酸性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滕吉艳 史贵涛 +2 位作者 薛文杰 宋国贤 汤臣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9-653,共5页
对崇明东滩湿地的大气湿沉降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样品采集,对其酸性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大气湿沉降表现出明显的酸性,pH均值为4.85,16.67%的降水达到强酸性,较强酸性的占19.44%;从各月份pH变化来看,9月份pH值相对较低,1月和... 对崇明东滩湿地的大气湿沉降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样品采集,对其酸性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大气湿沉降表现出明显的酸性,pH均值为4.85,16.67%的降水达到强酸性,较强酸性的占19.44%;从各月份pH变化来看,9月份pH值相对较低,1月和7月较高,各季节pH值变化规律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降雨pH同降雨量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同风向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风向变化引起的大气颗粒物含量的差异对湿沉降酸性产生明显影响;湿沉降中主要酸性离子NO3-和SO24-平均含量分别为68μmol.l-1和241μmol.l-1,季节变化均表现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湿沉降中SO24-和NO3-的当量浓度比均值为15.1,H2SO4对酸雨起决定性贡献作用,燃煤排放是湿沉降呈酸性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湿沉降 酸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东滩黑脸琵鹭迁徙种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袁晓 章克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136,共6页
从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对迁徙途中在崇明东滩停留的黑脸琵鹭进行了观察,记录到718只次在东滩活动.结果发现,黑脸琵鹭主要在春季北迁时在东滩停留,占全年的93.2%,时间长达1个月以上,并选择鱼蟹塘作为主要的栖息和觅食地,占94.8%.冬季... 从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对迁徙途中在崇明东滩停留的黑脸琵鹭进行了观察,记录到718只次在东滩活动.结果发现,黑脸琵鹭主要在春季北迁时在东滩停留,占全年的93.2%,时间长达1个月以上,并选择鱼蟹塘作为主要的栖息和觅食地,占94.8%.冬季黑脸琵鹭在东滩偶见,说明该区域不是其重要越冬地.2002年春季黑脸琵鹭以相对较大的集群在东滩活动,而2003年春季则是小种群分批到达并离开.其中经过并停留的黑脸琵鹭达130只左右,说明崇明东滩是该物种在迁徙过程中重要的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脸琵鹭 崇明东滩 迁徙 种群 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东滩湿地的保育与利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宋国贤 朱丽莎 钮栋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1-34,共4页
崇明东滩湿地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一处快速演替的潮滩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自然演替明显,是290多种鸟的重要栖息地,达到全球种群数量1%的鸟类有12种。东滩湿地互花米草的快速扩张、水上捕捞作业的影响、人工养殖鱼塘的大量萎缩使得... 崇明东滩湿地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一处快速演替的潮滩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自然演替明显,是290多种鸟的重要栖息地,达到全球种群数量1%的鸟类有12种。东滩湿地互花米草的快速扩张、水上捕捞作业的影响、人工养殖鱼塘的大量萎缩使得鸟类栖息地不断丧失。崇明东滩湿地的保育从不同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着手,通过对自然生境中互花米草的控制、植被分布的调整、水位的调控、土著作物和底栖动物的培育,增加生物种类和数量,使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更趋健康、人与自然更加和谐、鸟类有效栖息地显著增加、湿地景观异质可视、保护区管理更趋便利,实现了湿地在自然资源、环境教育、观光观鸟、生态保护宣传、科学考察和研究等方面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栖息地 互花米草 保育 东滩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互花米草治理措施对植物与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盛强 黄铭垚 +3 位作者 汤臣栋 钮栋梁 马强 吴纪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9-290,共12页
治理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对保护河口湿地鸟类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崇明东滩比较了"淹水刈割"、"反复刈割"及"化学除草"三种措施对大面积互花米草的治理效果... 治理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对保护河口湿地鸟类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崇明东滩比较了"淹水刈割"、"反复刈割"及"化学除草"三种措施对大面积互花米草的治理效果及其对大型底栖动物与土著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复刈割措施对互花米草生长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小;使用化学除草剂清除互花米草的效果不明显,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亦不明显;淹水刈割措施能长期有效地清除互花米草,但长期淹水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大,同时亦对芦苇生长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淹水刈割可能是在河口生态系统治理大面积互花米草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后续管理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小对底栖动物及土著植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盐沼 大型底栖动物 入侵植物 清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