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流喷口可调节式冷冻消融针的设计及模拟研究
1
作者 杨迟 宋涛 +1 位作者 常兆华 刘宝林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155,170,共8页
为有效提高在肿瘤冷冻消融治疗中冷冻过程的降温速率,设计了新型节流喷口可调节式冷冻消融针,针杆外壁温度降至-80℃仅需4 s,而传统节流喷口固定式冷冻消融针则需要73 s。三维传热模型仿真结果表明:120 s内冷冻消融针周围温度急剧降至-... 为有效提高在肿瘤冷冻消融治疗中冷冻过程的降温速率,设计了新型节流喷口可调节式冷冻消融针,针杆外壁温度降至-80℃仅需4 s,而传统节流喷口固定式冷冻消融针则需要73 s。三维传热模型仿真结果表明:120 s内冷冻消融针周围温度急剧降至-150℃,瞬时最快降温速率为1500~1575℃/min,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20℃等温线在60~120 s内变化范围较小(5 mm增至6.5 mm),120 s后温度变化趋于平缓,组织损伤范围增至9 mm,表明组织损伤区域范围明显增加。综合研究表明:节流喷口可调节式冷冻消融针具有更高的降温速率和更大的有效消融范围,对于冷冻消融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冷冻消融 降温速率 生物传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活检针中CO_(2)节流降温特性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金斌辉 刘宝林 +1 位作者 杨迟 徐彬凯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6,共7页
通过对比不同CO_(2)进气压力下4款冷冻活检针中的降温特性,分析进气压力、J-T槽内径、回流通道大小对于活检针降温的影响,并测试其在明胶中形成的冰球大小。结果表明:1.8-0.42 mm、1.8-0.30 mm、1.8-0.12 mm、1.1 mm活检针分别在4.5、4.... 通过对比不同CO_(2)进气压力下4款冷冻活检针中的降温特性,分析进气压力、J-T槽内径、回流通道大小对于活检针降温的影响,并测试其在明胶中形成的冰球大小。结果表明:1.8-0.42 mm、1.8-0.30 mm、1.8-0.12 mm、1.1 mm活检针分别在4.5、4.0、5.5、5.5 MPa的进气压力下降温最快。压力较小时,降温速率与进气压力呈正相关,进气压力大于最佳压力值时,随着压力增大,冰堵加剧;测试的活检针中,较小的J-T槽内径有利于提高活检针的降温速率以及获得更低的刀头温度,较大的回流通道可以减少管内冰堵,提高降温速率;1.8-0.42 mm、1.8-0.30 mm、1.8-0.12 mm、1.1 mm活检针分别在4.5、4.5、6.0、6.0 MPa气源压力下冰球直径最大,当J-T槽的内径减小时,其最佳的气源压力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活检 J-T效应 降温速率 活检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消融探针J-T节流制冷器降温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叶萍 常兆华 +2 位作者 赵庆孝 徐彬凯 刘美静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78,共5页
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氮气预冷温度、热负荷条件下冷冻消融探针内J-T节流制冷器温度与流量。实验结果表明:冷冻消融探针工作温度随氮气预冷温度变化而变化,热负荷越大所需氮气预冷温度越低;氮气预冷温度过低会造成制冷量浪费与回热换热器... 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氮气预冷温度、热负荷条件下冷冻消融探针内J-T节流制冷器温度与流量。实验结果表明:冷冻消融探针工作温度随氮气预冷温度变化而变化,热负荷越大所需氮气预冷温度越低;氮气预冷温度过低会造成制冷量浪费与回热换热器换热效率降低;氮气流量随高压氮气出口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除临界区域外氮气计算流量符合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节流制冷器 冷冻消融探针 冷冻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负极板布置方式对射频消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庆孝 常兆华 王玉凯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6-800,共5页
通过两种突破传统的负极板布置方式,研究负极板与皮肤接触面积、射频针相对位置对消融效果的影响。将土豆加工为直径6 cm、高8 cm的圆柱体,一次性负极板平置于土豆下表面或环绕于土豆侧面,电极针及热电偶测温针通过自制的定位板及定位... 通过两种突破传统的负极板布置方式,研究负极板与皮肤接触面积、射频针相对位置对消融效果的影响。将土豆加工为直径6 cm、高8 cm的圆柱体,一次性负极板平置于土豆下表面或环绕于土豆侧面,电极针及热电偶测温针通过自制的定位板及定位支架由土豆上表面垂直插入,以自制的气冷射频消融系统设计6种工况进行实验,每组实验重复3次。实时采集射频针附近一定距离内的温度值,考察温度分布、升温速率及损伤区形状。四周为负极板时产生横径稍大于纵径的扁圆形损伤区,S20-8产生最大的横径(3.2 cm),受消融时间所限,温度分布与功率值负相关;底面负极板时,产生横径明显小于纵径的长椭圆形损伤区,D40-6产生最大的纵径(4.5 cm),温度分布与功率值正相关;S20-8得到最高的温度分布,四周负极板时升温速度整体高于底面负极板。四周负极板的效果优于底面负极板,且存在优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板 射频消融 电流密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气体节流冷却射频针性能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庆孝 常兆华 +1 位作者 王玉凯 杨鹏飞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78,共5页
为测试自制气冷射频针的性能,验证气冷射频技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设计了8种实验工况,实验过程中实时记录距射频针0.5cm、1.0cm、1.5cm处的温度值及消融时间,确定氮气压力、射频功率、冷却方式对消融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气冷射频... 为测试自制气冷射频针的性能,验证气冷射频技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设计了8种实验工况,实验过程中实时记录距射频针0.5cm、1.0cm、1.5cm处的温度值及消融时间,确定氮气压力、射频功率、冷却方式对消融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气冷射频针能显著延长射频消融时间,提高射频针外围的温度,温度提高幅度、消融时间均与氮气压力正相关;同样工况下,间断冷却比先冷时各点温度稍高,消融时间稍长,但并无显著性差异;30W功率时的各点温度均显著高于对应的45W功率时的温度,常温氮气节流后产生的冷量不足以有效延长45W以上功率时的消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气体节流冷却 射频针 温度 消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刀肿瘤超低温冷冻治疗设备的研制及性能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苏颖颖 常兆华 王成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8-652,共5页
介绍了一种自行研制的创新型多刀肿瘤超低温冷冻治疗设备.该设备由气体输送系统、预冷系统、加热系统、控制系统、温度测量系统、气体节流冷冻刀、操作软件组成.其显著特点是:①提高了临床实用性,能广泛推广使用.采用常温高压氮气(14 M... 介绍了一种自行研制的创新型多刀肿瘤超低温冷冻治疗设备.该设备由气体输送系统、预冷系统、加热系统、控制系统、温度测量系统、气体节流冷冻刀、操作软件组成.其显著特点是:①提高了临床实用性,能广泛推广使用.采用常温高压氮气(14 MPa)作为制冷介质,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采用40 MPa高压氩气作为制冷介质的系统相比,提高了系统安全性,而且氮气属一般工业气体,易获得,成本大幅降低;②具有更高的制冷能力.试验表明,制冷温度可达到-170℃,在活体和离体试验中形成的冰球形状和体积、温度曲线也非常理想,在制冷能力上超过国外进口冷冻治疗设备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外科手术 气体节流 冷冻治疗 低温设备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率微波信号对微波消融效果影响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曦 刘宝林 徐彬凯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9-455,共7页
生物体的介电常数能反映其对微波频率的响应程度,相同微波频率下,不同生物组织的介电常数存在差异,在不同频率的微波消融过程中,微波对消融对象的材料选择性也存在差异性。参照乳腺癌结构建立肿瘤、脂肪相接的生物模型,对比研究高频率微... 生物体的介电常数能反映其对微波频率的响应程度,相同微波频率下,不同生物组织的介电常数存在差异,在不同频率的微波消融过程中,微波对消融对象的材料选择性也存在差异性。参照乳腺癌结构建立肿瘤、脂肪相接的生物模型,对比研究高频率微波(6、12、18 GHz)和传统微波(915、2 450 MHz)的消融特性,讨论高频率微波信号在微波消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模拟结果显示,当消融时间达到600 s时,微波频率为12 GHz对正常组织损伤最少,相比正常组织误杀范围最大的2 450 MHz小61.6%;当肿瘤区域达到100%消融时,微波频率为6 GHz对正常组织损伤最少,相比正常组织误杀范围最大的2 450 MHz小71.4%;当肿瘤边缘温度达到52℃时,微波频率为18 GHz时肿瘤边缘两侧温差最大,6 mm区域内最大温差达111.2℃,相同区域内2 450 MHz温差仅为40.1℃。模拟结果表明,高频率微波对介电常数较高的肿瘤组织材料选择性较强,相对于传统的915和2 450 MHz的微波消融,高频率微波具有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低、消融范围集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微波消融 有限元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影响肿瘤治疗效果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涛 刘宝林 +2 位作者 常兆华 徐彬凯 杨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1-158,共8页
在冷冻治疗中,无论对于正常组织还是病变组织,血管的存在对冷冻治疗效果影响显著,研究血管对于冷冻过程的影响机理意义重大。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柔性冷刀治疗系统的三维传热传质模型用于研究血管对冷冻过程的影响,采用周围血管半径为0.7... 在冷冻治疗中,无论对于正常组织还是病变组织,血管的存在对冷冻治疗效果影响显著,研究血管对于冷冻过程的影响机理意义重大。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柔性冷刀治疗系统的三维传热传质模型用于研究血管对冷冻过程的影响,采用周围血管半径为0.7 mm的肿瘤组织作为模拟对象,分别对距离冷刀3、6 mm及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血管进行研究,分析血管对于温度场的分布,﹣1、﹣8、﹣20、﹣40℃等值面的分布特性及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血管越靠近冷刀对冷刀周围温度场的扰动越大,其中X=3 mm处的血管对温度的影响最大,而Z=﹣3 mm处的血管干扰冷冻过程,使组织损伤范围最小。血管与冷刀平行比与冷刀垂直对冷冻过程温度的影响大,但血管与冷刀平行的组织损伤范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外科 血管 生物传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前列腺冷冻消融的电加热尿道保温装置
9
作者 赵红莉 钱彬 +1 位作者 徐彬凯 蓝闽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1-898,共8页
在标准导尿管的基础上,改装了一种电加热尿道保温装置,以降低医生手术中的操作和判断困难,并对该装置进行了模拟计算和体外实验测试。在使用高精度的PID控制器控制温度的同时,研究了不同加热功率对保温装置最低壁温的影响,并与水热式保... 在标准导尿管的基础上,改装了一种电加热尿道保温装置,以降低医生手术中的操作和判断困难,并对该装置进行了模拟计算和体外实验测试。在使用高精度的PID控制器控制温度的同时,研究了不同加热功率对保温装置最低壁温的影响,并与水热式保温装置进行比较。体外实验中,在加热功率为9 W和使用两把冷冻消融刀的工作环境下,在冷冻30 min后保温管表面最低温度仍然能保证高于细胞致死温度(-22℃)。电加热尿道保温装置是一种应对冷冻手术中尿道低温损伤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消融 温度控制 导尿管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