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砖银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自贸区联动发展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任再萍 曹迪 徐永林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4-163,共10页
金砖银行作为首个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国际性金融机构,标志着金砖国家间经济金融方面的合作迈入实质性阶段。通过研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金砖银行、自贸区之间的联系,分析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路径与金砖银行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运用SWO... 金砖银行作为首个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国际性金融机构,标志着金砖国家间经济金融方面的合作迈入实质性阶段。通过研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金砖银行、自贸区之间的联系,分析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路径与金砖银行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运用SWOT模型探索金砖银行发展面临的优劣势和挑战,并提出金砖银行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最优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砖银行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自贸区 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开放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基于金融业政策效应视角 被引量:30
2
作者 任再萍 黄成 施楠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4-192,共9页
本文将金融业增加值作为中间传导因素,利用合成控制法和多元回归,分三步实证分析了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开放对上海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金融政策直接拉动了上海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拉动作用... 本文将金融业增加值作为中间传导因素,利用合成控制法和多元回归,分三步实证分析了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开放对上海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金融政策直接拉动了上海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拉动作用,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与开放政策对GDP的贡献显著,呈逐年递增趋势。最后对提高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开放水平提出了加大负面清单力度、推动自贸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完善营商环境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金融开放与创新 经济增长 合成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仰炬 唐莹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4,67,共8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背景、核心、自贸区建设关键因素及相互关系,指出:渐进式改革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必然选择,发展离岸金融是上海跨越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离岸人民币中心...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背景、核心、自贸区建设关键因素及相互关系,指出:渐进式改革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必然选择,发展离岸金融是上海跨越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离岸人民币中心并由上海清算所实现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统一清算、结算、交割,同时监管银行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头寸,动态调整渗透程度;此外,上海清算所还可以在自贸区试点以大宗商品场外交易为核心的OTC市场作为国内期货市场配对交易、现货市场创新交易、规避风险的完善和补充,使各交易主体打通基于国内外金融衍生全品种的风险管理体系,更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风险、发现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金融创新 资金池 OTC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运行机理、现实风险和实施路径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凌 黄建忠 汪建新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6,共10页
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数字科技产业发展与中国积极加入CPTPP、DEPA的趋势要求,以国际高标准规则和中... 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数字科技产业发展与中国积极加入CPTPP、DEPA的趋势要求,以国际高标准规则和中国金融开放的问题为导向,厘清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瓶颈和基于RTA规则的差距,从金融服务业务、金融市场和资本账户等领域分析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运行机理和现实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的长中短期目标、实施路径、战略规划和方案设计。文章的研究为中国克服金融开放瓶颈,推进“金融深化”,建设金融强国,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自主性开放型金融理论知识体系提供有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金融开放 高水平对外开放 资本账户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 被引量:4
5
作者 赵蕾 张懿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77,共2页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新形势将给保险企业风险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保险企业应该完善风险管理文化,改进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 风险管理 保险企业 金融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能够抑制企业过度负债吗?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寿福 张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8,共14页
本文以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度量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过度负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够助力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升事前的信息甄别能力和加强事后的债权人监督功... 本文以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度量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过度负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够助力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升事前的信息甄别能力和加强事后的债权人监督功能,继而抑制企业过度负债行为。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金融科技对企业过度负债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低的行业企业中更加显著,并且金融科技能够通过抑制过度负债而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本文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金融科技影响效应和企业过度负债缓解机制的文献,而且在实践上为利用金融技术进步推动微观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过度负债 信息不对称 代理成本 违约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非标资产和风险——来自恒丰银行与浙商银行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余玮 郗佳玮 孙洁羽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2-708,共17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非标资产快速发展,其背后蕴含着巨大风险。通过比较恒丰银行和浙商银行两个案例,研究了非标资产对银行业绩和风险的影响,以及2018年资管新规对银行非标资产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持有非标资产虽能在短期内提高会计利... 我国商业银行的非标资产快速发展,其背后蕴含着巨大风险。通过比较恒丰银行和浙商银行两个案例,研究了非标资产对银行业绩和风险的影响,以及2018年资管新规对银行非标资产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持有非标资产虽能在短期内提高会计利润,但其交易链条长、涉及范围广等特征也会带来风险,公司治理和内控的不足和缺失则会加大这一负面影响,进而不利于银行业绩的稳健。资管新规在减少非标资产规模和银行风险的同时,会使某些持有过高比例非标资产的银行风险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标资产 恒丰银行 浙商银行 风险管理 资管新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社会保障融合提升了农民幸福感吗?
8
作者 初立苹 高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共11页
农民幸福感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而城乡社会保障融合通过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2012-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使用有序Probit模型和KHB方法,探讨城乡社会保障融合对... 农民幸福感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而城乡社会保障融合通过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2012-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使用有序Probit模型和KHB方法,探讨城乡社会保障融合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城乡社会保障融合显著提升农民幸福感,尤其在中共党员、年长者的个体中更明显;相对城乡社会福利融合,城乡社会保险融合和城乡社会救助融合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城乡社会保障融合通过转移养老风险和医疗风险、增强家庭认同来提升农民幸福感。边际效应表明,城乡社会保障融合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民感到“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的概率分别上升0.378和0.546。据此建议进一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融合深化,加大对农村特定群体社会保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幸福感 城乡社会保障融合 风险转移 阶层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层能力、权力与在职消费研究 被引量:150
9
作者 张铁铸 沙曼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72,共10页
近年来,媒体披露的上市公司天价业务招待费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2010-2012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理层能力、管理层权力对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与在职消费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能力较强的经理人较少... 近年来,媒体披露的上市公司天价业务招待费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2010-2012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理层能力、管理层权力对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与在职消费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能力较强的经理人较少地通过在职消费来攫取私人利益;管理层权力越大,其获取的在职消费水平越高,表明随着权力的增长,管理层有动机通过在职消费攫取私人利益;在民营上市公司中,能力较强的管理层更能约束其凭借权力增加在职消费的行为。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发挥内部代理人市场竞争和外部职业经理人市场竞争的甄别作用,以及新闻媒体的外部监督作用,有助于约束管理层滥用在职消费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层能力 管理层权力 在职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 被引量:22
10
作者 戴耀华 杨淑娥 张强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40,共6页
有关内部审计参与外部审计工作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重视。各职业团体日益倡导内、外部审计师之间的工作协调,包括增加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外部审计效率和效果,降低外部审计费用等。本文从外部审计... 有关内部审计参与外部审计工作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重视。各职业团体日益倡导内、外部审计师之间的工作协调,包括增加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外部审计效率和效果,降低外部审计费用等。本文从外部审计信赖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度和性质、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的影响、外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信赖的影响因素等三方面就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影响进行了文献述评,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对我国未来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外部审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股票错误定价 被引量:25
11
作者 徐寿福 邓鸣茂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9-202,共24页
股票错误定价不仅产生于公司外部的市场因素,而且会受到公司内部代理成本的影响。股权激励处于上市公司内部利益协调的核心位置,既可能通过改善公司治理、降低代理成本而减轻股票错误定价,也可能恶化管理层代理问题而加剧股票错误定价... 股票错误定价不仅产生于公司外部的市场因素,而且会受到公司内部代理成本的影响。股权激励处于上市公司内部利益协调的核心位置,既可能通过改善公司治理、降低代理成本而减轻股票错误定价,也可能恶化管理层代理问题而加剧股票错误定价。本文以2007—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加剧了股票错误定价。其次,股权激励恶化了管理层代理问题,提高了代理成本,是股权激励加剧股票错误定价的重要机制之一。最后,契约要素对股权激励与股票错误定价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激励强度能够削弱股权激励的负面影响,但采用股票期权作为激励标的物和设置更严格的业绩条件则会加剧股权激励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从市场效率的角度而言,没有证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发挥了正面的激励作用,科学设计和优化契约要素有助于缓解股权激励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定价 股权激励 代理成本 契约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报道、薪酬辩护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玮倩 乔明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107,159-160,共10页
本文基于薪酬辩护的视角探究媒体报道对高管薪酬的监督影响作用,利用2007-2014报纸媒体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新闻报道研究发现:被媒体报道的企业高管会通过提升薪酬—业绩敏感性为自身薪酬进行辩护;媒体报道后,企业高管会利用盈余管理... 本文基于薪酬辩护的视角探究媒体报道对高管薪酬的监督影响作用,利用2007-2014报纸媒体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新闻报道研究发现:被媒体报道的企业高管会通过提升薪酬—业绩敏感性为自身薪酬进行辩护;媒体报道后,企业高管会利用盈余管理达到薪酬辩护的目的,并且相较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被媒体报道的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应计制盈余管理方式进行薪酬辩护。本文的研究厘清了外部条件制约下(媒体监督)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互动机理,同时为我国企业设计合理有效的高管薪酬激励契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报道 薪酬辩护 应计制盈余管理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层权力与上市公司R&D迎合投资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晓峰 徐寿福 陈晶萍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8-47,共10页
理性的管理者会通过公司投资迎合资本市场中投资者非理性引起的错误定价,并且这种迎合行为会受到管理层权力大小的影响。本文在检验非有效市场中上市公司R&D迎合投资存在性的基础上,考察了管理层权力对R&D迎合投资的影响,结果发... 理性的管理者会通过公司投资迎合资本市场中投资者非理性引起的错误定价,并且这种迎合行为会受到管理层权力大小的影响。本文在检验非有效市场中上市公司R&D迎合投资存在性的基础上,考察了管理层权力对R&D迎合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股权融资渠道的影响后,上市公司仍然存在较强的R&D投资-误定价敏感性,表明股票错误定价会通过理性迎合渠道影响公司R&D投资;上市公司R&D迎合投资-误定价敏感性与管理层权力显著正相关,并且在管理层持股堑壕效应较大和当股价被高估时更为显著。本文拓展了关于错误定价影响公司投资过程中代理问题的研究,也为考察管理层权力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层权力 错误定价 R&D投资 理性迎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票流动性与企业金融资产投资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寿福 叶永卫 陈晶萍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9-95,共17页
扭转“脱实向虚”格局的重要前提是厘清企业投资金融资产的形成逻辑。区别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特征的传统研究视角,立足于股票流动性这一独特视角,利用2007—2019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系统考察资本市场压力对企业金融资... 扭转“脱实向虚”格局的重要前提是厘清企业投资金融资产的形成逻辑。区别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特征的传统研究视角,立足于股票流动性这一独特视角,利用2007—2019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系统考察资本市场压力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显著促进了企业金融资产投资,而且该效应在金融资产投资相对收益率较高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凸显。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股票流动性通过提升经理人薪酬业绩敏感性和降低长期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强化了经理人对短期业绩或股价的关注,继而推动了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流动性 金融资产投资 管理层短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吴婷婷 肖晓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1,共9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经济的发展旨在调节供给侧的质量和结构。如今,金融体系的绿色化已成为全球趋势,国际社会在绿色银行体系、绿色金融产品和碳市场运作机制构建方面日趋成熟,为我国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经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经济的发展旨在调节供给侧的质量和结构。如今,金融体系的绿色化已成为全球趋势,国际社会在绿色银行体系、绿色金融产品和碳市场运作机制构建方面日趋成熟,为我国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经验借鉴。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发现:传统型绿色金融产品和碳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现阶段在产品创新和市场规模方面仍显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绿色金融主体支持体系,阻碍了其后续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在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下,中国应设计更加全面、清晰的绿色金融战略推进路线,分别从防御型、拓展型、扭转型与增长型四种战略入手,通过对绿色金融政策的宏观改革与微观推进、中介体系的完善、产品与服务体系的创新以及市场体系的建设等途径,实现绿色金融体系总体框架的合理构建,从而有效助推绿色发展,让供给侧改革效果真正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 碳交易 环境风险评估 低碳经济转型 环境信息披露 绿色发展基金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薪酬差异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邓鸣茂 梅春 陆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薪酬激励是影响高管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既有文献多关注股权激励等显性薪酬激励,而鲜有文献研究垂直薪酬差异等隐性薪酬激励对高管管理行为的影响。以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CEO与非CEO高管间的垂直薪酬差异对非CE... 薪酬激励是影响高管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既有文献多关注股权激励等显性薪酬激励,而鲜有文献研究垂直薪酬差异等隐性薪酬激励对高管管理行为的影响。以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CEO与非CEO高管间的垂直薪酬差异对非CEO高管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及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薪酬差异能够激励非CEO高管减少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当非CEO高管预期晋升概率较高和公司治理机制较完善时,垂直薪酬差异对非CEO高管减少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激励效应更强。这为垂直薪酬差异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对中国上市公司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提升财务报告质量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薪酬差异 锦标赛激励 真实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管理研究——基于声誉租金的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秀杰 杨淑娥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46,共6页
企业声誉是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与能力的综合评价。本文运用条件概率分析方法,指出企业声誉将为企业带来声誉租金,声誉租金的大小与声誉系统有效性、取得声誉的难度以及潜在交易总体中可信赖主体的比例三个因素有关,并运用声誉租金理... 企业声誉是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与能力的综合评价。本文运用条件概率分析方法,指出企业声誉将为企业带来声誉租金,声誉租金的大小与声誉系统有效性、取得声誉的难度以及潜在交易总体中可信赖主体的比例三个因素有关,并运用声誉租金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环境,加强公司声誉建设的若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誉 声誉系统 声誉租金 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整合网络资源——以“金融市场与机构”英语课程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田立中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1,共3页
本文以金融学专业英语课程"金融市场与机构"为例,分析整合、运用网络资源的具体方法。其方法主要包括:参考耶鲁大学等国外名校的网络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挑选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海外财经报刊报道,精选CNBC等国际财经音视... 本文以金融学专业英语课程"金融市场与机构"为例,分析整合、运用网络资源的具体方法。其方法主要包括:参考耶鲁大学等国外名校的网络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挑选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海外财经报刊报道,精选CNBC等国际财经音视频材料,将网络资源渗入到课前设计、课中运用和课后巩固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目的在于改善当前专业课英语教学中重英语突破、轻教学方法、少课外资料等现状,以期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并对金融学双语或全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学 教学过程 整合 网络资源 金融市场与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向展望——基于金融安全的视角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吴婷婷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4-58,共5页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金融国际化备受质疑。面对危机,应该客观地看待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在后危机时代,为夯实国家金融安全基础,防范金融危机,中国不仅不应放慢金融国际化的步伐...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金融国际化备受质疑。面对危机,应该客观地看待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在后危机时代,为夯实国家金融安全基础,防范金融危机,中国不仅不应放慢金融国际化的步伐,反而应主动融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国际化演进进程,以缩小国间制度落差;借世界金融格局变革之机,积极参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秩序重构,提升话语权;在遵循一定协调原则的前提下,主动参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强化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联手防范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紧跟国际监管趋势,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并举,构筑国家金融安全的监管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安全 国际金融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用地供给对上海住房市场的影响——基于动态存量—流量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旭君 姚玲珍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8期8-12,共5页
文章运用住房市场存量—流量模型,动态分析居住用地供给对新建商品住房供给及住房价格的影响,并据此模拟不同居住用地供给思路下商品住房市场的运行状况。基于上海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政府新增居住用地供给对一定时期后的新建商品住房... 文章运用住房市场存量—流量模型,动态分析居住用地供给对新建商品住房供给及住房价格的影响,并据此模拟不同居住用地供给思路下商品住房市场的运行状况。基于上海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政府新增居住用地供给对一定时期后的新建商品住房供给具有显著影响;居住用地供给能够影响远期住房价格,但很难对当期住房价格产生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增加居住用地供给所能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较为有限。据此提出,政府居住用地供给应着眼于长期,不宜依据短期住房市场状况进行频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用地供给 住房价格 存量-流量模型 土地政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