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化管理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波 崔树林 李永华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2-135,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分析大学体育俱乐部的课程化管理,将以往课外的体育社团或俱乐部,通过认定学时,授予学分,纳入到大学体育系统中。主要结论:明确大学体育俱乐部在学生身体健康的基本目标之上,应以强健体魄为主要目标,以体...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分析大学体育俱乐部的课程化管理,将以往课外的体育社团或俱乐部,通过认定学时,授予学分,纳入到大学体育系统中。主要结论:明确大学体育俱乐部在学生身体健康的基本目标之上,应以强健体魄为主要目标,以体育俱乐部联赛平台对接课程内容,通过认定学时、学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大学体育俱乐部的课程化管理还具备衍生教育价值,能够锻炼学生组织管理等实践能力,以及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体育俱乐部 课程化管理 实践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化管理的育人价值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波 崔树林 李永华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84,共4页
大学体育俱乐部是学生体育学练的重要平台,但教育管理层面的现实瓶颈限制了其育人价值的发挥。通过对大学课外体育俱乐部进行课程化管理,可以在实践层面缓解课堂教学压力,激发有基础学生的体育再学习兴趣,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课程化管... 大学体育俱乐部是学生体育学练的重要平台,但教育管理层面的现实瓶颈限制了其育人价值的发挥。通过对大学课外体育俱乐部进行课程化管理,可以在实践层面缓解课堂教学压力,激发有基础学生的体育再学习兴趣,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课程化管理的大学体育俱乐部以追求强健为目标,在健身效果上优于体育课堂;以联赛平台为主要内容,更能培养学生团队概念、体悟输赢与成败的不同内涵和勇于挑战、全力以赴的体育精神。课程化管理的大学体育俱乐部在身体与精神层面的核心教育价值之外,在综合能力培养、校园文化氛围和竞技人才储备方面还具有衍生的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大学体育俱乐部 课程化管理 教育价值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上海平面媒体报道美国体育的作用:引导·启蒙·示范
3
作者 倪京帅 林恬 张业安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5-209,共5页
以报纸、期刊等为代表的平面媒体在近代上海兴起,在为人们传递日常生活信息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和生活方式。近代上海平面媒体对于美国体育的传播内容、传播特征和传播效应,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近代美国体育文化的发... 以报纸、期刊等为代表的平面媒体在近代上海兴起,在为人们传递日常生活信息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和生活方式。近代上海平面媒体对于美国体育的传播内容、传播特征和传播效应,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近代美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反映了某一阶段体育文化传播的时代特征,以此汲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有价值的经验。梳理美国体育在近代上海平面媒体的传播历程,从报纸、期刊等平面媒体了解国内对美国体育文化的传播,指出体育传播理念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启蒙人们的民族和国家观念,美国体育生活方式对近代中国体育起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媒体 近代上海 美国体育 期刊 传播内容 传播特征 传播效应 启蒙 示范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上海体育文化空间的生成、建构及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倪京帅 张业安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57,共5页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探察近代上海的公共体育文化空间,分析近代上海体育文化空间的生成;考察公园、跑马场、学校、报刊等的空间建构;提出近代上海体育文化空间的特征为:拓展了公共领域的空间,具有开放包容性、创新...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探察近代上海的公共体育文化空间,分析近代上海体育文化空间的生成;考察公园、跑马场、学校、报刊等的空间建构;提出近代上海体育文化空间的特征为:拓展了公共领域的空间,具有开放包容性、创新示范性、社交商业性、政治启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 体育文化空间 社会秩序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民体育参与特征与优化策略——基于上海市第2届市民运动会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倪京帅 徐士韦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51,共6页
运用数据挖掘法、数据分析法等,围绕自然结构、赛事结构、项目结构、区域结构以及场地结构,解析上海市第2届市民运动会市民体育参与结构与特征。结合上海市第1届市民运动会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提出优化上海市民体育参与的策略:建立高龄... 运用数据挖掘法、数据分析法等,围绕自然结构、赛事结构、项目结构、区域结构以及场地结构,解析上海市第2届市民运动会市民体育参与结构与特征。结合上海市第1届市民运动会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提出优化上海市民体育参与的策略:建立高龄老人体育生活方式,培育少儿体育参与兴趣;积极引导市民参与个性化、专项化项目;通过社团组织促进社会体育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市民运动会 体育参与 社会体育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领域视角下近代上海体育文化的空间建构与文化转型 被引量:5
6
作者 倪京帅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2,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视角出发,围绕公众、公共场所和公众舆论,重点分析近代上海公园、跑马场、商务印书馆等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公园既是近代上海公众消遣游憩的场所,还是别国侨民体育运动的重要场所;跑... 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视角出发,围绕公众、公共场所和公众舆论,重点分析近代上海公园、跑马场、商务印书馆等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公园既是近代上海公众消遣游憩的场所,还是别国侨民体育运动的重要场所;跑马场由于具有体育休闲娱乐和进行社会交往的双重功能,成为体育公共文化空间的典型代表;商务印书馆成为体育文化空间中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对于近代体育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近代上海体育文化的空间建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封建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向现代的转化,推动和加速了中国现代文化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 体育文化 公共领域 空间建构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上海体育文化的空间记忆与社会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倪京帅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110,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空间与记忆的视角出发,重点考察公园、跑马场、精武体育会、商务印刷馆等近代上海典型的体育文化空间。主要结论:体育文化空间融合了体育娱乐和社会表达,表现出体育生活空间的社会示范、体育娱乐空间的商业社...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空间与记忆的视角出发,重点考察公园、跑马场、精武体育会、商务印刷馆等近代上海典型的体育文化空间。主要结论:体育文化空间融合了体育娱乐和社会表达,表现出体育生活空间的社会示范、体育娱乐空间的商业社交、体育组织空间的公共服务、体育舆论空间的政治启蒙等社会特征;城市体育文化是城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侧面反映一座城市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要重视和加强城市体育文化记忆的构建和体育历史文化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体育文化 近代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体制若干元理论问题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熊文 张兴梅 +1 位作者 文海燕 季浏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2,共8页
从现有文献所揭示的概念内涵看,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在属性-特征、主体和属概念等方面均带有较强的时代痕迹。提出:新时期体育(管理)体制相关限定中应淡化行政、权限和传统管理因素,引入多元主体,吸收当代治理理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 从现有文献所揭示的概念内涵看,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在属性-特征、主体和属概念等方面均带有较强的时代痕迹。提出:新时期体育(管理)体制相关限定中应淡化行政、权限和传统管理因素,引入多元主体,吸收当代治理理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关理念;体育体制与体育管理体制的混用不合逻辑,且与宏观"体制"概念不兼容,应予以分化;体育体制及其改革应在当前宏观"体制"类型框架中寻求自身的归属和定位,可将体育体制的主体部分纳入社会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体制 体育管理体制 元理论 治理理论 社会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强国语境下中国退役运动员转型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徐士韦 倪京帅 王家宏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9-695,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生涯发展阶段等理论为指导,对作为权利主体的运动员退役后的境遇进行阐述,对新时代退役运动员转型保障制度创新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普惠型退役运动员转型保障制度的建...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生涯发展阶段等理论为指导,对作为权利主体的运动员退役后的境遇进行阐述,对新时代退役运动员转型保障制度创新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普惠型退役运动员转型保障制度的建构,并从理念转变、创新教育供给、健全立法、创新运动员培养制度、职业和文化教育协同推进、建立退役运动员转型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新制度模式下退役运动员转型保障工作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体育强国 退役运动员 转型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文化视域下的海派体育文化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宏江 倪京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4-89,共6页
基于都市文化和都市体育文化的概念,从交流与传播的视角,对近代上海都市体育文化的演进路径进行梳理。认为:近代上海都市体育文化的演进,与西方强势文化入侵、上海留学生的体育学习与实践、大众传媒的传播、"奥运第一人"上海... 基于都市文化和都市体育文化的概念,从交流与传播的视角,对近代上海都市体育文化的演进路径进行梳理。认为:近代上海都市体育文化的演进,与西方强势文化入侵、上海留学生的体育学习与实践、大众传媒的传播、"奥运第一人"上海起航等因素密切相关。提出:近代上海都市体育文化深受海派文化影响同时也反哺这一文化,使海派体育文化具备独特的开放性、多元性、商业性、创新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文化 都市体育文化 海派体育文化 城市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传播建构国家形象的控制模式及路径探析——基于系统控制论的视角 被引量:7
11
作者 倪京帅 张业安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8,65,共6页
运用传播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体育传播中国家形象的生成过程,认为体育传播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情境;国家形象在一种错落有致的"意义结构"中被层层建构;"概略"理论把本底感知形象作为一种整合新信息的阐释框... 运用传播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体育传播中国家形象的生成过程,认为体育传播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情境;国家形象在一种错落有致的"意义结构"中被层层建构;"概略"理论把本底感知形象作为一种整合新信息的阐释框架,揭示了这种语境建构的全过程。基于此,依据系统控制论原理建构体育传播提升国家形象的控制模式,控制主体通过大众媒介、体育文化、体育赛事、体育教育、体育人际、体育组织等传播渠道,作用于信息接收者,达到国家形象建构的控制目标,进而影响公众认知提升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传播 国家形象 控制模式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塑造近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演进历程及价值转向 被引量:8
12
作者 倪京帅 张业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8-32,45,共6页
基于历史研究的范式,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梳理近代史中不同历史阶段体育塑造的国家形象,分析近代国家形象演进的特征以及价值的转向。研究认为,近代国家形象一直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早期建构了"健康、活泼、善良... 基于历史研究的范式,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梳理近代史中不同历史阶段体育塑造的国家形象,分析近代国家形象演进的特征以及价值的转向。研究认为,近代国家形象一直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早期建构了"健康、活泼、善良"的乌托邦美好形象;鸦片战争后建构了身体观视域下的"东亚病夫"近代中国形象;美国自然体育思想启蒙了国人的人格独立;奥林匹克运动会培育了民族国家的观念。国家形象体现了渐进发展的过程;国家形象矛盾多元,呈现两极化特点。"体格—人格—国格"的演进历程,反映了近代体育塑造近代国家形象价值观念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体育 国家形象 体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文化交流对中美关系改善的作用及启示——基于中美建交40年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肖焕禹 倪京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8,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基于“契机—轨迹”理论,对中美建交40年来体育文化交流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分析了外交政策导向下中美体育文化交流“契机”的形成和“轨迹”的发展,解读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和体育文化交流的特征与价值。认为...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基于“契机—轨迹”理论,对中美建交40年来体育文化交流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分析了外交政策导向下中美体育文化交流“契机”的形成和“轨迹”的发展,解读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和体育文化交流的特征与价值。认为:在“和平与发展”“构建开放合作和谐社会”“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外交政策的影响下,中美体育文化交流具有体育文化财富的共享性、体育竞技的对等性、体育文化交流的公共性特征;中美体育文化交流促进中美建交,促进中美和平发展;改变世界格局,获得话语权;树立国家形象,展示大国责任;深化体育改革,促进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交流 中美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国家形象 体育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占庭体育史的重现——基于文化逻辑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强 董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1,共6页
历史观中的因果律观念和西方中心论导致了拜占庭体育在体育史研究中"失落"。斯宾格勒历史哲学理论中的文化生命体理论和历史的哥白尼体系批判了这一存在于历史观中的观念,形成了以文化逻辑解读拜占庭史的方法。发现:拜占庭文... 历史观中的因果律观念和西方中心论导致了拜占庭体育在体育史研究中"失落"。斯宾格勒历史哲学理论中的文化生命体理论和历史的哥白尼体系批判了这一存在于历史观中的观念,形成了以文化逻辑解读拜占庭史的方法。发现:拜占庭文明遵循着从整体论社会观念向个人主义社会观念转变的文化逻辑,其中神秘主义的变迁是文化逻辑发展的核心。居于拜占庭体育"技艺"中的神秘主义色彩所呈现的由繁盛至衰落的过程集中体现了拜占庭文化逻辑。对这一兴衰过程的梳理,一方面使拜占庭体育重获在体育史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促进了体育历史观层面上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拜占庭体育 文化逻辑 历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德引争”:中国古代体育竞赛的秩序关怀及其当代价值——以射礼为例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波 姚颂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65,72,共7页
中国古代的"争"往往与"乱"相连,会破坏社会秩序。在尝试解决"争"的问题,构建和谐有序社会时,中国文化借助"礼"和"德",创造出正面意义上的"争"——体育竞争。本文通过对古... 中国古代的"争"往往与"乱"相连,会破坏社会秩序。在尝试解决"争"的问题,构建和谐有序社会时,中国文化借助"礼"和"德",创造出正面意义上的"争"——体育竞争。本文通过对古典文献的查阅,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争"的认识进行了梳理。以社会秩序为研究视角,分析了"礼"和"德"等文化观念如何与中国古代体育竞赛产生关联。研究认为:在"礼"的要求中,以射礼为代表的体育竞争被纳入到社会秩序的构建之中;在"德"的指引下,体育竞赛成为"君子之争",提升到了人的精神道德层面,并用于社会教化。"以德引争"式的中国古代体育竞赛,在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层面,仍有极强的当代价值,可与西方竞技体育形成价值互补,具有"立德树人"的教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 君子之争 以德引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体育赛会的文化比较——以古中国射礼赛会与古希腊奥林匹克赛会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波 姚颂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92,98,共7页
以射礼赛会和奥林匹克赛会为代表的中西体育赛会,均是各自文明中重要的社会活动。对其比较发现:中西体育赛会均有社会秩序教化意义,开展场所均是学校的雏形;参赛人员均有道德层面的要求,体现社会秩序教化和个人德性教化的价值。认为:在... 以射礼赛会和奥林匹克赛会为代表的中西体育赛会,均是各自文明中重要的社会活动。对其比较发现:中西体育赛会均有社会秩序教化意义,开展场所均是学校的雏形;参赛人员均有道德层面的要求,体现社会秩序教化和个人德性教化的价值。认为:在古中国射礼赛会的"君子之争"中,强调"反求诸己",创造出内省式"以德引争"的文化价值;古希腊文化侧重自由人的平等有序,突出"自我超越",创造出外扬式"以争竞荣"的文化价值;两者具有互补的当代意义和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赛会 射礼 奥林匹克 以德引争 以争竞荣 体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秩序与德性:先秦射箭竞赛的历史文化解读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波 姚颂平 季浏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4,共7页
商周时期,祭祀择士之射,经周公"制礼作乐"后,成为礼仪之射。射箭被创造性地赋予"竞技修德"的文化意味。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将外在社会秩序"礼",内化为君子之"德"。射礼竞赛以其"以... 商周时期,祭祀择士之射,经周公"制礼作乐"后,成为礼仪之射。射箭被创造性地赋予"竞技修德"的文化意味。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将外在社会秩序"礼",内化为君子之"德"。射礼竞赛以其"以德引争"的特点,成为君子"习礼修德"的教育手段。秦统一六国后,社会秩序由专制集权所控制,射箭转向娱乐,留存于民间"百戏"之中。先秦儒家的社会秩序关怀,左右着射箭竞赛的历史浮沉,并赋予其"射以观德"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个体层面,射箭竞赛成为"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的道德修炼;在社会层面,射箭竞赛以"其争也君子"服务于有序和谐社会的哲学构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射箭竞赛 择士之射 礼仪之射 德性之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视域下武术概念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25
18
作者 陈振勇 李斌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0,共7页
以人类学为视角,对不同时期武术概念进行资料梳理与学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学意蕴中武术概念的解释性理解。研究认为:对于武术概念的解读需跨越体育技术以及文化的特定领域范畴,应视其作为一种人类身体的活动现象进行更加普遍... 以人类学为视角,对不同时期武术概念进行资料梳理与学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学意蕴中武术概念的解释性理解。研究认为:对于武术概念的解读需跨越体育技术以及文化的特定领域范畴,应视其作为一种人类身体的活动现象进行更加普遍意义的人类行为审视;武术不仅仅只是一项"体育"运动,或者说是一项身体"唯美技术",更应理解为不同地域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身体行为;从人类学身体文化领域所关注的"身体结构""身体意象"和"身体符号"三个维度对武术特有的"身体技术""身体艺术""身体文化"属性进行分析与论述,以期探讨和诠释武术概念的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武术概念 身体技术 身体艺术 身体文化 技击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1949-2019):演进特征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14
19
作者 倪京帅 徐士韦 王家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8,共8页
本研究选取1949-2019年中央层面的50份、地方层面现行有效的25份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文本,运用公共政策系统理论对政策文本中政策的数量、主体、主题、效力等进行分析,揭示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的主要进展、演进特征及不... 本研究选取1949-2019年中央层面的50份、地方层面现行有效的25份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文本,运用公共政策系统理论对政策文本中政策的数量、主体、主题、效力等进行分析,揭示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的主要进展、演进特征及不足:指出政策制定从缺失到相对完善,培养目标亟需对接社会需要;政策内容从相关到具体,政策主题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展;政策执行从调控到支持,体育行政主体约束力较弱;政策评价从体育到教育领域,缺乏文化教育工作奖惩机制。基于此,提出优化策略:正视运动员的学生第一身份,精准定位运动员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文化教育治理体系,促进运动员培养回归国民教育系统;改革文化教育课程结构,疏通运动员升学就业渠道;提升法律政策文本效力,完善文化教育两级督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运动员 文化教育 政策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网学术信息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建军 陈佩杰 何晓龙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国际体力活动与环境网(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Environment Network,IPEN)是由美国的Salli教授、比利时的De Bourdeaudhuij博士和澳大利亚的Owen教授于2004年8月在德国Mainz举办世界行为医学大会时共同发起创建的... 国际体力活动与环境网(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Environment Network,IPEN)是由美国的Salli教授、比利时的De Bourdeaudhuij博士和澳大利亚的Owen教授于2004年8月在德国Mainz举办世界行为医学大会时共同发起创建的组织。IPEN主要目标是致力于增进体力活动与相关环境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体力活动与环境的相关性研究;介绍和推广相关研究领域的成熟研究方法和措施:为本领域研究人员相互分享信息、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资料等提供平台:整合不同国家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帮助研究人员将研究成果通过论文、专题讨论会、专门研讨会等形式进行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建成环境 步行适宜性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