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xiphyllin:苦竹笋中具有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氰苷(英文) 被引量:11
1
作者 程科军 陈竞 +5 位作者 梁高林 姚慧 林惠芬 魏少敏 杨君 胡昌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33-735,772,共4页
从苦竹笋Pleioblastusamarus(Keng)Kengf.中首次分得一个氰苷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鉴定为taxiphyllin(1)。该化合物在体外能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是一个强有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
关键词 苦竹笋 taxiphyllin 氰苷 酪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微生态与化妆品研发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茜 陈园园 +1 位作者 宋丽雅 何聪芬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8-173,共6页
综述了皮肤微生物组成及作用、微生物定植的影响因素以及皮肤微生态与化妆品的相互关系。皮肤微生态平衡与皮肤健康密切相关。从皮肤微生态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研发化妆品防腐剂及功效成分的新思路,为化妆品研发提供了相关理论指导。
关键词 化妆品 皮肤微生态 研发 功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型/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黏弹性胶束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进爽 袁旻嘉 +2 位作者 卢海伟 郭奕光 方波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5-409,共5页
以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月桂酰基肌氨酸钠(LS)和两性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羟磺甜菜碱(CHSB)复配得到了黏弹性胶束体系。考察了CHSB与LS的质量比、pH和NaCl添加量对体系黏度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条件下体系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在pH=5.1和m... 以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月桂酰基肌氨酸钠(LS)和两性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羟磺甜菜碱(CHSB)复配得到了黏弹性胶束体系。考察了CHSB与LS的质量比、pH和NaCl添加量对体系黏度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条件下体系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在pH=5.1和m(CHSB)∶m(LS)=8∶4时体系的黏度达到最大24 500 mPa·s,触变环面积显著增大;NaCl质量分数低于4.0%时,添加NaCl对体系有增黏效果;质量比、pH和NaCl含量的改变可增大胶束体系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十几倍;证明黏弹性胶束体系具有明显的剪切变稀性,流动曲线可用非线性共转Jeffreys模型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氨基酸型 甜菜碱型 黏弹性胶束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体系的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田永红 郭奕光 +1 位作者 翟晓梅 张婉萍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7-142,共6页
研究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同时采用单因素变量法考察了乳化温度、组分含量、多元醇链长、添加剂以及p H对微乳液液滴粒径及Zeta电位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乳化温度为80℃,在此乳化温度下微乳液液滴粒径较小、... 研究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同时采用单因素变量法考察了乳化温度、组分含量、多元醇链长、添加剂以及p H对微乳液液滴粒径及Zeta电位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乳化温度为80℃,在此乳化温度下微乳液液滴粒径较小、体系各组分的较优质量分数为1%甜杏仁油、10%聚氧乙烯(21)硬脂醇醚、10%1,2-丙二醇、0.4%Na Cl以及78.6%去离子水。此外,添加1,2-丙二醇作助乳化剂,当p H相对较低时生成的微乳液液滴粒径较小,体系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微乳液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维生素C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章苏宁 郭奕光 +1 位作者 张健 周磊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8-312,共5页
以生物相容性好的α-氰基丙烯酸正乙酯为原料,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含维生素C(Vc)的纳米粒子,探讨了制备纳米粒子的较佳条件,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动态激光光散射仪(DLS)、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分别对制得的含V... 以生物相容性好的α-氰基丙烯酸正乙酯为原料,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含维生素C(Vc)的纳米粒子,探讨了制备纳米粒子的较佳条件,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动态激光光散射仪(DLS)、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分别对制得的含Vc的纳米粒子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含Vc的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280 nm;粒子形貌为具有壳-核结构的球形粒子;粒子中Vc的载药率为17.6%。在不同温度下对比加速老化实验证明,纳米粒子中的Vc的稳定性远高于水溶液中的Vc,且在温度越高的情况下,这种现象越明显,证明纳米粒子对Vc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添加剂 维生素C 纳米粒子 界面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萌芽黑豆中蛋白质组分分子量分布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来吉祥 何聪芬 +2 位作者 方云 赵亚 魏少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文目的是研究萌芽黑豆中不同蛋白质组分的分子量分布,以及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碱提酸沉法获得萌芽黑豆中的蛋白质,通过硫酸铵盐析法逐级分离各蛋白质组分,SDS-PAGE法测定各蛋白质组分分子量分布,并从清除自由基和抗人皮肤成纤维... 本文目的是研究萌芽黑豆中不同蛋白质组分的分子量分布,以及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碱提酸沉法获得萌芽黑豆中的蛋白质,通过硫酸铵盐析法逐级分离各蛋白质组分,SDS-PAGE法测定各蛋白质组分分子量分布,并从清除自由基和抗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两个方面研究了各蛋白质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萌芽黑豆中蛋白质组分可以集中分离为三个部分,其分子量分布为140.0~166.0、45.0~72.0、17.0~23.0ku;清除自由基和抗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的实验结果均表明分子量在17.0~23.0ku的蛋白质组分具有最优的抗氧化活性,说明低分子量的萌芽黑豆蛋白质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芽黑豆 蛋白质 分子量分布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细胞培养技术在化妆品功效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关英杰 魏少敏 金锡鹏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46,共3页
皮肤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一直是化妆品相关皮肤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从传统的各种皮肤细胞单层培养发展到皮肤细胞的三维培养技术等多种培养模型。重建表皮具有分化的特征 ,与真皮类似物组成简化的人的皮肤。皮肤的三维培养因其具有类似... 皮肤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一直是化妆品相关皮肤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从传统的各种皮肤细胞单层培养发展到皮肤细胞的三维培养技术等多种培养模型。重建表皮具有分化的特征 ,与真皮类似物组成简化的人的皮肤。皮肤的三维培养因其具有类似于人体皮肤的特点而成为化妆品研究中的理想模型。这些培养技术的发展对延缓皮肤衰老、美白化妆品配方研制及护发产品开发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更是基础研究必不可少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细胞 功效研究 化妆品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氘水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及黑色素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亚茹 吴晟 +1 位作者 姜银风 丛峰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2期96-100,共5页
研究不同浓度的低氘水对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CCD-1095sk增殖和乳酸代谢的影响,及对B16黑色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量的影响。同时,观察低氘水对紫外损伤细胞修复的作用。用MTT法检测25、50和105 ppm三种不同浓度的低氘水对CCD-... 研究不同浓度的低氘水对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CCD-1095sk增殖和乳酸代谢的影响,及对B16黑色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量的影响。同时,观察低氘水对紫外损伤细胞修复的作用。用MTT法检测25、50和105 ppm三种不同浓度的低氘水对CCD-1095sk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测定培养液中的乳酸含量;取对数生长期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低氘水作用72 h后,测定黑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体外氧化多巴反应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用不同浓度的低氘水作用经紫外辐射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定细胞增殖率。在细胞培养初期,50 ppm和105 ppm低氘水可促进CCD-1095sk细胞生长,同时抑制乳酸代谢。体外生化实验表明,三种不同浓度的低氘水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细胞实验表明,作用72 h后,50 ppm和105 ppm低氘水能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B16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的生成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外损伤实验表明,50 ppm低氘水能减轻紫外辐射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氘水在化妆品应用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氘水 皮肤成纤维细胞 黑色素瘤细胞B16 酪氨酸酶活性 紫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与氨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自增稠体系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袁旻嘉 董超 +4 位作者 沈珮琳 卢海伟 王进爽 方波 郭奕光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6,共6页
通过调节质量比和p H,获得了由两性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PB)和氨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酰基肌氨酸钠(LS)复配的黏弹性胶束体系(自增稠体系)。通过低温冷冻透射电镜(Cryo-TEM)表征,确认了蠕虫状胶束结构。分析了Na Cl含... 通过调节质量比和p H,获得了由两性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PB)和氨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酰基肌氨酸钠(LS)复配的黏弹性胶束体系(自增稠体系)。通过低温冷冻透射电镜(Cryo-TEM)表征,确认了蠕虫状胶束结构。分析了Na Cl含量对体系黏度的影响;着重考察了黏弹性体系的黏温性和发泡性。结果表明,Na Cl含量(w<0.5%时)对该体系黏度影响较小,体系黏度的建立主要来自于质量比和体系p H;该体系在高温(40℃)时黏度降低,在低温(5℃)时黏度升高;当p H降低时,体系发泡性能变差。利用调节质量比和p H的方法,同时也能获得一系列氨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的自增稠体系,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复配 自增稠 蠕虫状胶束 黏温性 发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苷对成纤维细胞胶原相关基因的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吕洛 应康 +3 位作者 魏少敏 林惠芬 马来记 毛裕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4-346,共3页
应用积雪草苷(Asiaticoside,Ad)作用于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HumanSkinFibroblast,HSFb)后,通过基因芯片杂交技术,研究Ad对HSFb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进一步,通过Northern杂交和放射免疫技术研究Ad对胶原代谢相关可疑靶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 应用积雪草苷(Asiaticoside,Ad)作用于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HumanSkinFibroblast,HSFb)后,通过基因芯片杂交技术,研究Ad对HSFb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进一步,通过Northern杂交和放射免疫技术研究Ad对胶原代谢相关可疑靶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影响,以探讨Ad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①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合成相关基因在不同时相点基因表达谱明显不同;②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Ad具有刺激HSFbⅠ型和Ⅲ型胶原合成的作用。提示,Ad对胶原合成相关基因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添加剂 积雪草苷 成纤维细胞 基因 基因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载药系统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吕洛 魏少敏 +3 位作者 林惠芬 刘玉亮 应康 毛裕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54,共4页
脂质体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磷脂 ,近几年已开始被广泛用作多种药物的载体。药物经皮给药系统是药剂学中的一新兴的领域 ,通过脂质体包埋技术制备的各种经皮给药系统同样在我国的制药和化妆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脂质体的组成及一... 脂质体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磷脂 ,近几年已开始被广泛用作多种药物的载体。药物经皮给药系统是药剂学中的一新兴的领域 ,通过脂质体包埋技术制备的各种经皮给药系统同样在我国的制药和化妆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脂质体的组成及一般特性、脂质体载药系统经皮给药的药剂学促透机制和最新的基础实验和应用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后显示 ,脂质体包裹技术在国内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将具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载药系统 研究进展 经皮给药 促透技术 药学作用机制 药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提取物对皮肤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吕洛 魏少敏 +3 位作者 林惠芬 马来记 应康 毛裕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1,24,共4页
通过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应用XTT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比较研究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对靶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苷在质量浓度高达200μg/mL时未见任何细胞毒性;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 通过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应用XTT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比较研究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对靶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苷在质量浓度高达200μg/mL时未见任何细胞毒性;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明显促进增殖和DNA合成作用(p<0 05);积雪草苷比羟基积雪草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p<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提取物 皮肤细胞 生物学特征 影响 化妆品 积雪草苷 羟基积雪草苷 角质形成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吕洛 魏少敏 +3 位作者 林惠芬 马来记 应康 毛裕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3-25,共3页
应用不同剂量的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作用于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HumanSkinFibroblast,HSFb)后,通过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上清中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原(PⅠN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原(PⅢNP)含量。结果显示:①与空... 应用不同剂量的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作用于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HumanSkinFibroblast,HSFb)后,通过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上清中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原(PⅠN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原(PⅢNP)含量。结果显示: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可有效刺激体外培养HSFbPⅠNP和PⅢNP的分泌;②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刺激靶细胞PⅠNP和PⅢNP分泌的生物学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③在10μg/mL~150μg/mL剂量内,Ad对HSFb刺激PⅠNP的分泌显示出比Md更强的生物活性(ρ<0 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肤化妆品 积雪草苷 羟基积雪草苷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算法在面部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学义 王瑜 +3 位作者 何聪芬 冯春波 陈圆圆 宋丽雅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57-463,共7页
利用化学试剂法研究面膜对面部微生态的影响,存在过程繁琐、微生物种类不易确定等缺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微生态分析方法。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对面部微生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累计... 利用化学试剂法研究面膜对面部微生态的影响,存在过程繁琐、微生物种类不易确定等缺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微生态分析方法。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对面部微生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累计贡献率选取阈值为95%,确定变换空间下的特征向量以及特征维度k,然后根据特征向量与面部微生态数据的映射关系,此处阈值同样选取95%,确定面部微生态数据中对皮肤状态影响贡献率较大的属性,即改善面部皮肤状态的微生物种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化学试剂法存在的弊端,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面膜改善皮肤状态的微生物种类,同时也能挖掘不同面膜引起皮肤变化的差异,可为化妆品行业制造对面部皮肤更有益的面膜提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降维 特征选择 面膜 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水溶液的性质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弈光 赵娜 +1 位作者 尚亚卓 刘洪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6-192,共7页
采用动态光闪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流变仪等手段初步探讨了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TA-100)水溶液内部胶束大小、形貌以及溶液的流变性质,借助偏光显微技术观察了TA-100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各相异性水溶液的液晶织构。研究发现,溶液中表面... 采用动态光闪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流变仪等手段初步探讨了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TA-100)水溶液内部胶束大小、形貌以及溶液的流变性质,借助偏光显微技术观察了TA-100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各相异性水溶液的液晶织构。研究发现,溶液中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的平均粒径、溶液流变性质随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发生规律性变化,TA-100本身两个相对较长的疏水链导致其所形成的聚集体疏水作用较强,有利于进一步有序排列,从而导致较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下十字花纹理层状液晶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液晶 微观结构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岁口周轻度湿疹患儿皮肤细菌多样性及润肤霜使用对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玉梅 王茜 +3 位作者 马来记 陈圆圆 高莹 宋丽雅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15-619,637,共6页
采用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0~2岁婴幼儿轻度湿疹皮肤与健康皮肤及使用润肤霜前后细菌组成差异。结果显示,相比健康组,湿疹组放线菌属、固氮螺菌属、红球菌属等显著性上升,而[Prevotella]、湖沉积杆菌属、农杆菌属和乳酸菌属... 采用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0~2岁婴幼儿轻度湿疹皮肤与健康皮肤及使用润肤霜前后细菌组成差异。结果显示,相比健康组,湿疹组放线菌属、固氮螺菌属、红球菌属等显著性上升,而[Prevotella]、湖沉积杆菌属、农杆菌属和乳酸菌属等的丰度显著下降(P<0.05)。种水平上金黄色葡萄球菌、Hyphomicrobium zavarzinii、咽峡炎链球菌显著性升高,而溶血葡萄球菌、墨西哥假单胞菌等丰度显著性下降(P<0.05)。湿疹皮肤使用润肤剂1周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细菌OTUs数量增加,厌氧芽胞杆菌(Anoxybacillus kestanbolensis)、微球菌(藤黄微球菌)、Mycoplana等丰度显著升高,而不动杆菌、固氮螺菌属、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 zavarzinii)、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bryophila)等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轻度口周湿疹样皮肤细菌组成与健康皮肤不同,与金黄色葡萄球等的显著上升相关,润肤霜等保湿化妆品可以缓解轻度湿疹,与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丰度减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口周皮肤 皮肤细菌 润肤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方组成及物化环境对烷基糖苷乳化体系液晶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袁旻嘉 汪飞 +1 位作者 章丽华 郭奕光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4-88,共5页
系统地研究了配方组成及物化环境对烷基糖苷类乳化剂体系液晶形成的影响,探讨了可能的影响机理。配方组成主要包括4种不同种类的乳化剂、5种不同分子结构的助乳化剂、4种不同极性的油脂和4种不同分子结构的聚合物及其用量,物化环境主要... 系统地研究了配方组成及物化环境对烷基糖苷类乳化剂体系液晶形成的影响,探讨了可能的影响机理。配方组成主要包括4种不同种类的乳化剂、5种不同分子结构的助乳化剂、4种不同极性的油脂和4种不同分子结构的聚合物及其用量,物化环境主要包括p H及离子强度,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均质乳化获得液晶体系。实验结果表明:4种乳化剂中,花生醇葡糖苷所形成的液晶结构单元较多、尺寸较大,且结构规整;5种助乳化剂中,菊粉月桂基氨基甲酸酯可以有效促进液晶结构的形成,相对提高乳液稳定性;4种油脂中,白油所形成的液晶结构单元最多,尺寸较小且均匀;4种聚合物均可促进烷基糖苷类乳化剂液晶结构的形成,且随着聚合物质量分数的增加,液晶结构单元增多、尺寸更小且均匀;pH及离子强度对体系的液晶形成没有明显影响;然而,高离子强度(w(NaCl)>0.3%)会影响液晶乳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糖苷 乳化剂 配方组成 物化环境 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基纳米复合防晒剂的制备和表征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雷 魏少敏 +3 位作者 武利民 郭奕光 林欣荣 杜华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0-163,共4页
利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分子筛基主客体纳米复合Fe2O3-Y防晒剂。通过XRD、ICP、TEM和UV-vis等分析表征手段证实:由于客体团簇在分子筛的孔道中有序排列,即使在较低的含量下,这种主客体复合体系依然表现出很高的紫外吸收作用。... 利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分子筛基主客体纳米复合Fe2O3-Y防晒剂。通过XRD、ICP、TEM和UV-vis等分析表征手段证实:由于客体团簇在分子筛的孔道中有序排列,即使在较低的含量下,这种主客体复合体系依然表现出很高的紫外吸收作用。与商品级纳米二氧化钛相比,这种防晒剂由于不具有光催化氧化性和透皮的安全隐患,所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粉底化妆品中的初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复合防晒剂在配方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抗紫外性质,与纳米二氧化钛复配后其抗紫外性质有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晒剂 纳米复合 主客体化合物 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E-Nrf2的皮肤致敏体外检测方法及其在样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春凤 张丽婷 +5 位作者 李小林 施镇 张子龙 李健 陈田 邱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30,共8页
目的建立基于ARE-Nrf2荧光素酶的皮肤致敏体外检测方法,并对化学品及混合物样品进行皮肤致敏性检测。方法构建含有选择性质粒的稳转HaCaT细胞株(DSens),不同浓度受试物与细胞共孵育48 h,通过荧光的读取检测细胞荧光素酶的表达量,从而判... 目的建立基于ARE-Nrf2荧光素酶的皮肤致敏体外检测方法,并对化学品及混合物样品进行皮肤致敏性检测。方法构建含有选择性质粒的稳转HaCaT细胞株(DSens),不同浓度受试物与细胞共孵育48 h,通过荧光的读取检测细胞荧光素酶的表达量,从而判断物质的致敏潜力。对16种已知皮肤致敏化学物质和6种混合物样品进行皮肤致敏性预测。结果使用DSens的方法可准确区分16种参考物质的皮肤致敏性,6种混合物样品中,5种预测结果与其他检测方法预测结果一致,另一种未知样品预测为阳性。结论DSens体外检测方法可以代替部分动物测试,用于可溶性皮肤致敏物质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Nrf2 皮肤致敏 替代方法 混合物成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性雌激素在美容护肤方面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亚 魏少敏 +1 位作者 胡昌奇 林惠芬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86-690,共5页
植物性雌激素(phytoestrogen)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中,具弱雌激素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文详细介绍了植物性雌激素的化学结构,同时还对植物性雌激素在美容护肤方面的作用及其应用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关键词 植物性雌激素 化学成分 美容护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