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压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应用于血清中微量锂元素的测定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丰奎 祖文川 +3 位作者 周晓萍 刘聪 刘盼西 汪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2-1255,共4页
含锂药剂在用于临床治疗精神疾病时需要对患者血清中锂元素浓度进行监测以在控制正常药效的同时防止锂中毒事故的发生。目前临床医学检验血清中锂元素含量主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和基于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化学技术。但火焰原子吸收光... 含锂药剂在用于临床治疗精神疾病时需要对患者血清中锂元素浓度进行监测以在控制正常药效的同时防止锂中毒事故的发生。目前临床医学检验血清中锂元素含量主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和基于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化学技术。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技术需要使用乙炔钢瓶和空气压缩机,存在仪器不能便携,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苛刻等缺点;电化学方法存在电极处理与更换繁琐,分析效率相对偏低等问题。同时,仪器可便携、操作简单且对锂元素分析具有良好分析性能的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尚未应用于医疗领域血清中锂含量的测定。因此,基于自制便携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装置,建立了血清中锂元素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系统考察了10~100倍血清样品稀释倍数对血清样品测试的干扰,结果表明,当血清样品稀释20倍以上时,未发现显著的基体干扰,可以较好地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对影响锂元素分析性能的分析谱线、试液酸度等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表明671 nm为锂元素最佳测试谱线;试液酸度对锂元素分析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影响显著,采用1%硝酸(V/V)试液酸度可以保证良好的分析性能。在优化的系统参数和实验条件下,锂元素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Ie=7 299ρ_(Li)+400;R^2=0.998 3。当血清样品稀释20倍时,该方法对锂元素的检出限为0.2 mg·L^(-1)。对同一血清样品6次重复测试考察本方法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将本方法应用于血清标准样品(Trace Elements Serium L-2)中锂含量分析,测定值与证书标称值一致。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医疗检验领域实际血清样品中微量锂元素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阴极辉光放电 原子发射光谱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中氨氮的干扰因素识别及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郑鑫吾 封莉 +3 位作者 刘永泽 张立秋 许秀艳 郝俊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178,共7页
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样品中的氨氮,重点考察海水中共存离子对氨氮测定结果的影响规律,识别测定过程中主要的干扰因素,并提出消除干扰的预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碘离子会对氨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当样品中碘离子质量浓度达到... 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样品中的氨氮,重点考察海水中共存离子对氨氮测定结果的影响规律,识别测定过程中主要的干扰因素,并提出消除干扰的预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碘离子会对氨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当样品中碘离子质量浓度达到0.0765 g/L时,氨氮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比明显降低,且在碘离子质量浓度达到0.1910 g/L时,下降趋势缓解且氨氮测定值达到检出限。采用碘酸钾氧化法和硝酸银沉淀法均可消除干扰,硝酸银沉淀法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碘酸钾氧化法,使检测结果与标准值相同,省去了很多前处理步骤,有利于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大规模的海水样品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氨氮 海水 碘离子 预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味精中硫化物含量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盼西 刘丰奎 刘聪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3-316,共4页
建立了基于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味精中硫化物含量的高灵敏分析方法。对测定波长、载气及载气流量等影响硫化物分析灵敏度的条件参数进行了系统的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味精中硫化物的检出限为1.8μg/kg;对实际味精样品... 建立了基于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味精中硫化物含量的高灵敏分析方法。对测定波长、载气及载气流量等影响硫化物分析灵敏度的条件参数进行了系统的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味精中硫化物的检出限为1.8μg/kg;对实际味精样品中硫化物7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49%~3.90%之间,回收率为97.43%~100.51%。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以在味精中硫化物检测领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测定 味精 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特征融合技术的面粉掺杂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丰奎 张翠 +2 位作者 黄志轩 刘盼西 陈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0-395,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拉曼光谱技术(Raman)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的多光谱特征融合技术(MFFT),利用拉曼光谱中分子组分信息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中原子组分信息之间的互补特性,采用自适应小波变换(AWT)-竞争性自适应加权(CARS)-偏最小二... 提出了一种基于拉曼光谱技术(Raman)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的多光谱特征融合技术(MFFT),利用拉曼光谱中分子组分信息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中原子组分信息之间的互补特性,采用自适应小波变换(AWT)-竞争性自适应加权(CARS)-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建模技术,获取了面粉体系更为全面的特征信息。在多光谱特征融合技术中,首先采用AWT-CARS方法分别提取拉曼光谱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中的特征变量,然后将两者的特征变量融合为一个向量,采用PLS方法构建MFFT模型,实现了面粉掺杂物的定量分析。通过对二氧化钛、硫酸铝钾等面粉掺杂体系建模分析,考察MFFT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单一拉曼光谱技术或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建立的预测模型相比,MFFT模型显著提升了模型的预测性能,二氧化钛和硫酸铝钾预测模型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从相对较差的Raman模型的0.884、0.877提升到0.981、0.980,其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从相对较差的Raman模型的0.151、0.154降低到0.069、0.068。表明多光谱特征融合技术可以准确提取Raman光谱中的分子信息和LIBS光谱中的元素信息,使其互为补充、互为校正,进而有效克服面粉基质对掺杂组分定量分析的干扰,显著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多光谱特征融合技术 面粉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