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苕溪溶解性有机质光谱特性及其与水质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兵兵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44-1150,1158,共8页
以南苕溪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采样点位采集水样监测常规水质参数,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模型,分析南苕溪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和来源,探讨DOM光谱特征与水化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南苕溪存在4个DO... 以南苕溪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采样点位采集水样监测常规水质参数,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模型,分析南苕溪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和来源,探讨DOM光谱特征与水化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南苕溪存在4个DOM荧光组分,包括两个类蛋白组分(记为C1、C2)和两个类腐殖质组分(记为C3、C4)。荧光指数(FI)为1.83±0.10,腐殖化指数(HIX)为3.19±2.05,生物源指数(BIX)为0.88±0.20,表明南苕溪水体DOM呈现出腐殖化程度低,新近自生源高的特点,南苕溪DOM以内源生产为主,外源输入为辅。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藻类生产、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是南苕溪水体中类蛋白组分的重要来源,BIX和氨氮浓度能够较好地表征类蛋白组分;类腐殖质组分与磷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有色溶解性有机质在355 nm处的吸收系数(a 355)和溶解性总磷浓度能够较好地表征类腐殖质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水质参数 南苕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特征对南苕溪溶解有机质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兵兵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8,共10页
溶解有机质(DOM)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碳、氮、磷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流域尺度上流域特征对河流DOM输出的调控机制研究,有助于加深对DOM经由河流向下游水体迁移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认识,为改善河流及其下游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和进行生态... 溶解有机质(DOM)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碳、氮、磷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流域尺度上流域特征对河流DOM输出的调控机制研究,有助于加深对DOM经由河流向下游水体迁移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认识,为改善河流及其下游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和进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选取南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其16个子流域开展近一年的采样调研,提取各子流域水温、流量、面积、平均坡度、平均高程以及5种土地利用类型〔天然林、经济林(雷竹林)、农田、城镇、水域〕面积占流域面积比例共10个流域特征变量,同时测定溶解有机碳(DOC)、溶解有机氮(DON)和溶解有机磷(DOP)浓度,分析DOM浓度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动态,并结合多元分析方法,探讨流域特征对DOM浓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DOC、DOP浓度呈由上游河源到下游河口递增的趋势,与流域内土地利用格局及相应的污染梯度变化一致。DON浓度受到流域内雷竹林集约经营活动的影响,就空间而言,在用地类型以雷竹林为主的子流域,DON浓度最高;就季节而言,春季DON浓度最高。夏、秋季DOP浓度小于春、冬季,此与水生生物对水中磷素吸收作用有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地形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坡度等)对DOM浓度的影响要强于河流水文状况(流量、温度)。在主成分样点得分图中,以天然林为主的子流域与其他受人为影响的子流域(经济林、农田、城镇)分开分布,表明人为活动会引起DOM浓度的增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镇用地占比是DOM浓度的最优预测变量,虽然城镇面积小(平均面积占比约为5%)、分布散,但却是流域内DOM重要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特征 土地利用 溶解有机碳 溶解有机氮 溶解有机磷 南苕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