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上海中心城区地铁站域现状和反思 被引量:7
1
作者 庄宇 张瑞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20,共4页
面对城市中心区地铁站点区域高效率组织化开发的目标,在回顾地铁车站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站点区域协同发展的概念、条件和站点特征,并对上海中心城区的63座地铁车站的协同状况进行采样分析。根据调研结论提出建议:地铁车站要从站位设置... 面对城市中心区地铁站点区域高效率组织化开发的目标,在回顾地铁车站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站点区域协同发展的概念、条件和站点特征,并对上海中心城区的63座地铁车站的协同状况进行采样分析。根据调研结论提出建议:地铁车站要从站位设置、出入口和人流动线组织,以及地铁设施等方面深化与周边建筑和景观的整合共构,承担起促进站点区域协同的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站点区域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域商业空间使用绩效的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核心城区10个站域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袁铭 庄宇 朱晓静 《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第6期116-121,共6页
基于城市设计的研究视角提出了5个活力性评价指标,并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初步建立轨道交通站域商业空间使用绩效的评价框架和综合评价方法,再通过上海核心城区10个样本站域的评价表明其具有一定适用性;研究进一步对影响使用绩效的3类主... 基于城市设计的研究视角提出了5个活力性评价指标,并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初步建立轨道交通站域商业空间使用绩效的评价框架和综合评价方法,再通过上海核心城区10个样本站域的评价表明其具有一定适用性;研究进一步对影响使用绩效的3类主要因素及其权重进行初步排序,发现在0—300 m空间范围内,对商业绩效的影响从强到弱依次为"功能"、"可达"和"空间"因素,这将有助于科学评价和预测站域商业空间使用绩效,也为其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交站域 商业空间 使用绩效 评价 影响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型圆钢管搭接节点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完海鹰 谢玉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8-481,共4页
对72个K型圆钢管搭接节点和18个零间隙节点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重点考察了内隐蔽处焊接/不焊和被搭接管受拉/压对搭接节点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将搭接节点与零间隙节点电承载力作了比较,指出规范中相关规定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搭接节点 内隐蔽焊 被搭接管 极限承载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威 赵春雷 +2 位作者 任坦 刘格炜 董晨阳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54-2062,I0016,共10页
以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试验研究为基础,利用ANSYS建立了考虑黏结滑移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混凝土墙体和波形钢板在试件加载过程中的受力性能,通过将有限元模型计算与试验所得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 以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试验研究为基础,利用ANSYS建立了考虑黏结滑移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混凝土墙体和波形钢板在试件加载过程中的受力性能,通过将有限元模型计算与试验所得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的结论。研究了栓钉对波形钢板和混凝土变形协调的影响,结果表明:墙体下部栓钉滑移量大于上部栓钉滑移量,可增大下部栓钉强度,以改善波形钢板和混凝土墙体的变形协调关系。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影响,包括栓钉直径、栓钉间距、钢板厚度、墙体厚度、轴压比等。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栓钉间距会降低组合墙承载力和延性;栓钉直径、波形钢板厚度、配筋率对试件承载力影响不大;波形钢板厚度为2mm或轴压比为0.40时,试件延性明显降低;型钢厚度、墙体厚度、轴压比、剪跨比对试件承载力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黏结滑移 栓钉 有限元分析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连体双塔楼结构的动力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邬喆华 孙炳楠 +2 位作者 楼文娟 唐锦春 周樑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0-565,共6页
根据一不对称连体双塔楼实际工程建立了考虑楼板面内弹性变形的高精度有限元空间质点系计算模型,进行了采用BlockLanczos求解技术的模态分析和单点加速度响应谱分析.通过对有连体双塔楼结构和相应的无连体双塔楼、单塔楼的自振周期、振... 根据一不对称连体双塔楼实际工程建立了考虑楼板面内弹性变形的高精度有限元空间质点系计算模型,进行了采用BlockLanczos求解技术的模态分析和单点加速度响应谱分析.通过对有连体双塔楼结构和相应的无连体双塔楼、单塔楼的自振周期、振型、模态系数、有效质量等的比较,表明连体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使各阶模态中既有两单塔楼各自的模态成分,也有连体、裙房对整体结构的贡献,在计算地震作用效应时所选用的振型数可比无连体的双塔楼选用的振型数少;同时连体也增大了结构刚度沿竖向分布的不均性,使两单塔楼在连体的交界处振动变形的变化率较大,出现大的内力.结构的不对称性会使扭转振型的出现提前,加大了各阶模态中扭转振动的成分,使振型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不对称连体双塔楼结构 动力分析 模态分析 单点加速度响应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砌体房屋三水准抗震能力判别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令心 刘琛 刘洁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40,共7页
震前对现有砖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判别是对该类房屋采取有效抗震减灾措施的重要依据,对减少该类房屋在地震中的破坏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我国现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给出的砖砌体房屋抗震能力指数法的框架下,引入抗... 震前对现有砖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判别是对该类房屋采取有效抗震减灾措施的重要依据,对减少该类房屋在地震中的破坏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我国现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给出的砖砌体房屋抗震能力指数法的框架下,引入抗震能力系数法,实现与抗震设计规范相对应的砖砌体房屋基于烈度的三水准抗震能力判别方法;将其与地震动参数联系起来,给出地震动参数-破坏状态的对应关系,实现砖砌体房屋基于地震动参数的三水准抗震能力判别方法;对汶川地震中发生震害的一栋砖砌体房屋进行抗震能力判别,与实际震害相比较,吻合得很好,并对其进行了三水准抗震能力的判别,表明该房屋满足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时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验证了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对同时进行不同设防水准下房屋抗震能力的判别是实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砌体房屋 设防水准 抗震能力 判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山7.0级强烈地震的城市住宅震害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余世舟 张令心 +1 位作者 刘琛 杨明儒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66-371,共6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大量建构筑物的破坏和惨重的人员伤亡,房屋建筑的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提高新兴城市住宅的抗震性能显得愈加重...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大量建构筑物的破坏和惨重的人员伤亡,房屋建筑的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提高新兴城市住宅的抗震性能显得愈加重要。本文基于灾区城市住宅的震害调查分析,总结了此次地震中城市住宅的震害特点,阐述了抗震薄弱环节,提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7.0级地震 城市住宅 震害特点 抗震性能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荷载作用下弹性垫片对双层U形玻璃受力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黄炳生 葛玉龙 杨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61-263,共3页
根据现有实际工程,建立了翼在接缝处成对排列的双层U形玻璃风荷载作用下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内外片玻璃之间的弹性垫片厚度,分析内外片玻璃受力性能的变化。考虑弹性垫片与玻璃之间的摩擦,探讨摩擦作用对双层U形玻璃的协调受力性能的... 根据现有实际工程,建立了翼在接缝处成对排列的双层U形玻璃风荷载作用下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内外片玻璃之间的弹性垫片厚度,分析内外片玻璃受力性能的变化。考虑弹性垫片与玻璃之间的摩擦,探讨摩擦作用对双层U形玻璃的协调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弹性垫片厚度变化对内外片玻璃外荷载分配比例的影响很小,考虑弹性垫片与玻璃之间的摩擦作用时,外片玻璃挠度及最大应力比不考虑摩擦作用时要小,且随着荷载的增加,差值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幕墙 U形玻璃 有限元 受力性能 弹性垫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城市中的“双重城市”现象解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望 卢超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3期96-99,共4页
目前,信息化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信息技术对城市的工作模式、生活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使城市更进一步地向无线城市演进。同时,信息化也导致一种新的社会分异现象—"双重城市"的出现,并由此引起了新的社会问题,并阻碍了城市... 目前,信息化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信息技术对城市的工作模式、生活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使城市更进一步地向无线城市演进。同时,信息化也导致一种新的社会分异现象—"双重城市"的出现,并由此引起了新的社会问题,并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无线城市的背景为出发点,对"双重城市"现象的特征进行初步归纳,以期对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无线 解析 社会问题 信息技术 生活模式 城市规划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