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地化、日常化和大众化传播谫论——以上海大学为例 |
张青子衿
高立伟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2
|
“时代的哲学,哲学的时代”--上海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王天恩教授访谈 |
王天恩
袁晓晶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3
|
论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彰显的五个主要特性 |
邱仁富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4
|
价值是主客体关系与主体间关系的总和——基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视野中的劳动二重性 |
刘旭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5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思政课的一体化探索 |
孙伟平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6
|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新理证 |
安维复
吴琼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7
|
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从“是”到“能”的内在逻辑 |
高立伟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8
|
马克思主义进步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 |
易小兵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9
|
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本质论析——基于马克思的货币职能理论 |
齐志远
|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8
|
|
10
|
马克思对“物质利益难题”的持续性求解及其历史价值——兼论对中国相对贫困治理的启示 |
徐苗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1
|
因境而化: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中国化的发生学考察 |
杨章文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2
|
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四位一体”机制探究 |
姜剑
高立伟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数字经济、消费提振与实体经济发展——兼论消费异质与人口规模的门槛效应 |
何枭吟
陈汉驰
焦成焕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14
|
“团结奋斗”精神标识的根本遵循、育人价值与培育路径 |
李玲
徐楠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数据垄断的资本逻辑与技术权力——形成机理与治理创新 |
程娜
杨嘉一
|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16
|
Sora类文生视频模型驱动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叙事的困境及突破之道 |
杨章文
|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7
|
数智化党建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 |
孙会岩
侯劭勋
|
《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创新与启示 |
赵建超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9
|
如何提升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获得感 |
郭凯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20
|
共同价值视角下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
邱仁富
奚建群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