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殊膳食食品改善小鼠运动性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冯旭 糜漫天 +4 位作者 易龙 王伟 陈大贵 于旭东 陈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13-1419,共7页
目的探讨骐骥特殊膳食食品对小鼠运动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小鼠跑台实验构建小鼠运动性心肌损伤模型,同时灌胃给予骐骥特殊膳食食品,4周后进行跑台力竭实验,取血检测心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血清肌酸激酶(crea... 目的探讨骐骥特殊膳食食品对小鼠运动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小鼠跑台实验构建小鼠运动性心肌损伤模型,同时灌胃给予骐骥特殊膳食食品,4周后进行跑台力竭实验,取血检测心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取心肌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力竭训练4周后,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cTnT、CK、心肌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心肌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可以显著降低力竭运动引起的血清cTnT和心肌MDA升高水平(P<0.01),且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个剂量组均可以显著升高力竭运动引起的心肌SOD降低水平(P<0.05),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检查发现,给药组心肌损伤明显减轻,中剂量组保护效果最优。结论骐骥特殊膳食食品对小鼠运动性心肌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减轻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膳食食品 运动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BMSC来源纳米囊泡的硒化透明质酸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胶质瘤GL261细胞的杀伤作用
2
作者 张转转 周旋 +2 位作者 陈翠敏 张停琳 高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7-256,共10页
目的:构建纳米囊泡杂化透明质酸水凝胶(ICG-NV@SeHA)并探讨其联合声动力疗法(SDT)杀伤小鼠胶质瘤GL261细胞的机制。方法:通过挤出法制备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纳米囊泡(BMSC-NV),再将吲哚菁绿(ICG)掺入其中制备ICG-NV。在EDC存在下用ED... 目的:构建纳米囊泡杂化透明质酸水凝胶(ICG-NV@SeHA)并探讨其联合声动力疗法(SDT)杀伤小鼠胶质瘤GL261细胞的机制。方法:通过挤出法制备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纳米囊泡(BMSC-NV),再将吲哚菁绿(ICG)掺入其中制备ICG-NV。在EDC存在下用ED对HA进行氨基化,合成AHA,进一步通过亲核加成反应与γ-硒代丁内酯(SBL)连接,合成SeHA。将AHA、ICG-NV和SBL溶液混合,发生氧化交联获得ICG-NV@SeHA,对其进行物理表征。用DiD标记ICG-NV和ICG-NV@SeHA后与GL261细胞共培养12 h,观察细胞内吞情况。用CCK-8法检测ICG-NV和ICG-NV@SeHA与GL261细胞和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将GL261细胞分为PBS+超声处理(US)、ICG+US、IVG-NV+US和ICG-NV@SeHA+US组,Calcein-AM/PI染色法和DCFH-DA荧光探针标记法分别检测联合SDT对GL261细胞杀伤作用,以及对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对细胞表面钙网蛋白(CRT)表达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对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三磷酸腺苷(ATP)释放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BMSC-NV,粒径约154.3 nm;ICG成功被包入囊泡中,包封率为40.6%;氨基成功连接在HA上,接枝率为32.5%。最后成功制备了ICG-NV@SeHA,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其具有疏松的多孔结构,流变结果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均符合水凝胶特性,且具有剪切变稀特性。细胞实验结果显示,ICGNV可以被GL261细胞有效摄取。CCK-8实验和Calcein-AM/PI荧光染色实验结果显示,ICG-NV和ICG-NV@SeHA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GL261和HT22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而ICG-NV+US和ICG-NV@SeHA+US组细胞存活率较ICG+US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01)。ICG-NV+US和ICG-NV@SeHA+US组细胞DCFH-DA探针绿色荧光强度显著高于PBS、PBS+US和ICG+US组(P<0.0001或P<0.001),反映细胞内产生大量的ROS,且细胞表面CRT表达显著增加(P<0.0001),上清液中HMGB1和ATP的释放也增多(P<0.05或P<0.01)。结论:成功制备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可注射性的ICG-NV@SeHA,生物相容性好,联合SDT能有效杀伤GL261细胞并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治疗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纳米囊泡 GL261细胞 声动力疗法 吲哚菁绿 复合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iprosin-1/EFhd2调控免疫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冯美霞 苏笠 +1 位作者 王志斌 张立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66,共5页
Swiprosin-1(也称为EFhd2)是最早在T淋巴细胞中发现的一种衔接蛋白。研究发现,其在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其它多种免疫细胞上也表达,并且影响免疫细胞的激活、迁移、凋亡及炎症反应,参与NF-κB、JAK-STAT、MAPK和钙信号等信... Swiprosin-1(也称为EFhd2)是最早在T淋巴细胞中发现的一种衔接蛋白。研究发现,其在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其它多种免疫细胞上也表达,并且影响免疫细胞的激活、迁移、凋亡及炎症反应,参与NF-κB、JAK-STAT、MAPK和钙信号等信号通路。该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报道的EFhd2在免疫炎症反应调节中的作用和机制,为进一步明确EFhd2作为新的免疫调控潜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hd2 免疫炎症 NF-ΚB JAK-STAT MAPK 钙信号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细胞膜仿生铜基金属有机框架对DC的激活和促血管新生作用
4
作者 张欣怡 张梦亚 +1 位作者 张停琳 高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2-557,共6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膜包裹的铜基金属有机框架(MOF@CCM)的DC激活和促进血管新生的潜力。方法:首先构建1,3,5-苯三甲酸铜(Ⅱ)铜基金属有机框架(HKUST-1),在其外层包覆结肠癌CT26细胞膜,获得MOF@CCM,对其进行物理表征。用CCK-8法研究MOF@...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膜包裹的铜基金属有机框架(MOF@CCM)的DC激活和促进血管新生的潜力。方法:首先构建1,3,5-苯三甲酸铜(Ⅱ)铜基金属有机框架(HKUST-1),在其外层包覆结肠癌CT26细胞膜,获得MOF@CCM,对其进行物理表征。用CCK-8法研究MOF@CCM的生物相容性,流式细胞术分析MOF@CCM对DC2.4成熟比例的影响,以验证MOF@CCM激活免疫细胞的潜力。通过血管生成实验验证MOF@CCM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形成血管的能力。结果:成功制备了MOF@CCM,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其形状近似圆形,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MOF@CCM的平均粒径为(150.5±7.89)nm,平均Zeta电位为-(5.12±1.67)mV。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OF@CCM能够显著提高DC2.4成熟的比例(P<0.01)。此外,MOF和MOF@CCM均能促进HUVEC形成管状结构(P<0.05或P<0.01),且细胞膜修饰对MOF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没有影响。结论:制备的MOF@CCM在所使用的剂量下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能够显著促进DC2.4的成熟和促进HUVEC血管生成,有望成为抗结肠癌和促进组织修复的双功能治疗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细胞膜 金属有机框架 肿瘤疫苗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CD133核酸适体的载紫杉醇PLGA-PEG纳米载体靶向清除CD133阳性肺癌干细胞 被引量:7
5
作者 庞丽莹 黄小龙 +5 位作者 朱玲玲 肖韩艳 李梦雨 关会林 高洁 金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5,共10页
目的构建偶联CD133核酸适体载紫杉醇的聚乳酸-乙醇酸-聚乙二醇(PLGA-PEG)纳米载体(N-Pac-CD133)拟清除肺癌干细胞。方法采用乳液/溶剂蒸发的方法制备N-Pac-CD133,同时对N-Pac-CD133进行表征,利用磁珠分离法分离出CD133^(+)肺癌干细胞后... 目的构建偶联CD133核酸适体载紫杉醇的聚乳酸-乙醇酸-聚乙二醇(PLGA-PEG)纳米载体(N-Pac-CD133)拟清除肺癌干细胞。方法采用乳液/溶剂蒸发的方法制备N-Pac-CD133,同时对N-Pac-CD133进行表征,利用磁珠分离法分离出CD133^(+)肺癌干细胞后并对该群体的肺癌干细胞特异性进行检测,同时对肺癌细胞的靶向性和杀伤活性进行检测。小鼠体内接种A549肿瘤后,肿瘤治疗分组:生理盐水,空纳米载体链接CD133核酸适体(N-CD133),紫杉醇,负载紫杉醇的纳米载体(N-Pac)和N-Pac-CD133,8只/组,5 mg/kg紫杉醇,分别于第10、15和20天进行注射。在第40天时,处死小鼠后,对肿瘤进行摘除并称重,同时测量小鼠的体质量。结果 N-Pac-CD133的粒径为100 nm左右,包封率>80%,载药量>8%,在48 h内都显示出持续的药物释放。肺癌细胞的CD133^(+)细胞群体表现出肺癌干细胞的特征:更快的肺癌生长速度(30 d,P=0.001)和更高的肿瘤干细胞基因表达:OV6(P<0.001)、CD133(P=0.001)、OCT3/4(P=0.002)、EpCAM(P=0.04)、NANOG(P=0.005)和CD44(P=0.02)。与非靶向N-Pac和紫杉醇相比,N-Pac-CD133对肺癌干细胞的靶向性(P<0.001)和细胞毒性作用显著增强。另外,N-PacCD133可显著减少肿瘤球的形成(P<0.001)。在治疗终点时,取小鼠肿瘤并对肿瘤进行称量,N-Pac-CD133治疗组和其他治疗组相比,肿瘤体质量显著减小(P<0.001)。结论 CD133核酸适体可以促进紫杉醇纳米载体靶向递送至CD133^(+)肺癌干细胞并杀伤肺癌干细胞。N-Pac-CD133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靶向肺癌干细胞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载体 肺癌 紫杉醇 肿瘤干细胞 CD1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MnO_(2)纳米颗粒的可得然复合水凝胶的构建及其联合光热疗法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杀伤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停琳 吴丽丽 +10 位作者 王雨 张转转 周旋 李美桂 严珍珍 丁秀文 陆松伟 陈翠敏 梁浩 张梦亚 高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56-664,共9页
目的:构建负载二氧化锰(MnO_(2))纳米颗粒的可得然(Cur)复合水凝胶MnO_(2)@Cur(简称MGel),研究其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采用热诱导法制备Cur水凝胶(Gel),物理负载MnO_(2)构建MGel,表征其宏观和微观形貌,检测其机械性... 目的:构建负载二氧化锰(MnO_(2))纳米颗粒的可得然(Cur)复合水凝胶MnO_(2)@Cur(简称MGel),研究其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采用热诱导法制备Cur水凝胶(Gel),物理负载MnO_(2)构建MGel,表征其宏观和微观形貌,检测其机械性能、降解性能以及光热转换性能等理化性能,并研究其联合PTT对小鼠皮肤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光热杀伤效果。结果:MGel具有优异的机械和可降解性能,抗拉伸强度达(127.97±3.60)kPa、抗压缩强度达(151.44±5.23)kPa,28 d降解率约58.17%。MGel负载MnO_(2)纳米片(粒径约180 nm)获得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负载1.0 mg/mL MnO_(2)的MGel在1.0 W/cm^(2)的808 nm NIR光照4 min后到达最高温度50℃。细胞毒性实验和Calcein-AM/PI荧光双染色实验表明,MGel联合PTT有效杀伤B16-F10黑色素瘤细胞,NIR光照使得MGel组细胞存活率降低至(4.68±0.66)%(P<0.0001)。结论:MGel复合水凝胶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可降解性能以及光热转换性能,其联合PTT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治疗黑色素瘤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B16-F10细胞 光热治疗 二氧化锰 可得然胶 复合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软骨类器官构建策略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6
7
作者 白龙 苏佳灿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99,共15页
骨/软骨损伤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治疗是骨科临床难题,更是再生医学研究热点.目前,骨组织工程被广泛应用于骨/软骨修复,其中生物活性支架材料搭载种子细胞可促进骨/软骨修复,但该技术在骨/软骨新生过程中缺乏多维度、多层次... 骨/软骨损伤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治疗是骨科临床难题,更是再生医学研究热点.目前,骨组织工程被广泛应用于骨/软骨修复,其中生物活性支架材料搭载种子细胞可促进骨/软骨修复,但该技术在骨/软骨新生过程中缺乏多维度、多层次的机制解析和有序调控,无法有效诱导空间化骨/软骨微环境特征,成骨/软骨活性不足,临床修复效果有限.因此,亟须开发新的研究工具和技术,以较小成本和简单方式模拟骨/软骨结构和生理功能,复制其病理特点,用于发病机制研究和促进骨/软骨再生修复.近年来,类器官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骨/软骨类器官是近几年涌现出的概念,在国内的研究亦刚刚起步.系统地介绍了骨/软骨类器官的发展历程、构建策略、评价表征、机制探索以及临床前应用等方面的前沿进展,旨在为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者提供参考,推动骨/软骨类器官临床应用,提升骨/软骨损伤修复效果,为促进骨/软骨损伤组织有序再生修复提供全新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修复 类器官 构建策略 研究进展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