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蔡元培故居美术资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秦瑞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70,共5页
本文从蔡元培故居现存的美术资源出发,鉴于蔡元培对于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深远影响力,结合蔡元培及蔡氏家族在中国近代美术中的活动,初步探讨有着丰富美术资源的名人故居的另一种发展思路。
关键词 蔡元培 美术资源 名人故居 小型美术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仇英人物画《汉宫春晓图》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敬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69,共3页
仇英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绘画风格被世人推为吴门四家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仇英《汉宫春晓图》的人物形象、设色、构图,研究他在人物画创作上的特点和艺术造诣。
关键词 仇英 仕女 人物画 《汉宫春晓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孜尔石窟中犍陀罗艺术元素嬗变考 被引量:7
3
作者 满盈盈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44-149,共6页
克孜尔石窟中的佛传图、本生图、交脚像、焰肩像、禅定像、化佛像,包含着典型的犍陀罗艺术元素,其画面组织、人物动态及表现手法都全部或部分地来源于犍陀罗艺术,然而又有着某些细微的变化。通过对克孜尔石窟壁画和犍陀罗浮雕图像的比对... 克孜尔石窟中的佛传图、本生图、交脚像、焰肩像、禅定像、化佛像,包含着典型的犍陀罗艺术元素,其画面组织、人物动态及表现手法都全部或部分地来源于犍陀罗艺术,然而又有着某些细微的变化。通过对克孜尔石窟壁画和犍陀罗浮雕图像的比对,找出犍陀罗艺术元素在克孜尔石窟中的嬗变与重建,考察克孜尔石窟在艺术汇流中的抉择,明确犍陀罗艺术的地位,并探讨图像转变背后的历史文化成因。最后,对犍陀罗艺术元素传入龟兹的路线和方式作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犍陀罗艺术元素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漆器研究述评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海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75,共5页
随着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漆器艺术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也开始起步。本文从中国古代早期文献记载、战国之前漆器、战国秦汉漆器、秦汉以后漆器四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漆器的研究,尤其是对漆器发展的盛期——秦汉漆器的研究,进行... 随着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漆器艺术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也开始起步。本文从中国古代早期文献记载、战国之前漆器、战国秦汉漆器、秦汉以后漆器四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漆器的研究,尤其是对漆器发展的盛期——秦汉漆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简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漆器 战国秦汉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0—1945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考察活动评述 被引量:6
5
作者 罗宏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共5页
1940年5月,日军入侵加剧,王子云向国民政府呈交建议书,希望抢救尚未被敌军占领地区的各种古代艺术文物资料。同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组建以王子云为团长的艺术文物考察团,主要任务是考察西北古代文化胜迹以及各类艺术品。此后,历... 1940年5月,日军入侵加剧,王子云向国民政府呈交建议书,希望抢救尚未被敌军占领地区的各种古代艺术文物资料。同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组建以王子云为团长的艺术文物考察团,主要任务是考察西北古代文化胜迹以及各类艺术品。此后,历时近五年,行程逾十万里,共发现各类文物遗址及艺术文物数百余处(件),收集、拍摄、椎拓、临摹、模铸了大量珍贵的艺术文物,还撰写各类调查报告及专题研究文章等文字资料约百余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0-1945 艺术文物考察团 西北 考察活动 历史贡献 文物资料 古代艺术 考察团 教育部 国民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西安古玩市场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宏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9-188,共10页
民国西安古玩市场以原生地、高品质、大数量、多频次、低价位、多途径等多元特色凸显其输出型特质,京、沪是早期主要输出地,存在着店铺、地摊、寄存、流动性、隐性五种主要经营形式。1916年前,西安古玩市场尚显良性繁荣,其后受战乱、大... 民国西安古玩市场以原生地、高品质、大数量、多频次、低价位、多途径等多元特色凸显其输出型特质,京、沪是早期主要输出地,存在着店铺、地摊、寄存、流动性、隐性五种主要经营形式。1916年前,西安古玩市场尚显良性繁荣,其后受战乱、大灾、盗掘等因素影响,呈现输出数量、品质、频次骤然加强趋势,输出地集中于上海地区,主要通过卢吴公司等单位转输欧洲。抗战中,在沦陷区区域市场萎缩之际,西安古玩市场因地处后方,故能维持一定繁荣。民国西安古玩市场不同内因促动下的"繁荣",在客观促成西安古玩市场古物输出频次、数量、品质亢进、提升及地方经济一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对陕西关中地区宝贵文物资源与文化生态一定的冲击与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西安 古玩市场 多元性 地域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面人面像之起源研究--以原始时期至先秦时期美术图像为分析时段 被引量:2
7
作者 曹院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65,共8页
本文根据历史时期的顺序,考察了从原始时期至先秦时期绘画中出现的正面人面像的实际存在情形及其发展的过程,并对它们在不同时期的所具有的功能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正面人面像是我国历史上人们共同的实际需要和心理需要的产物。我们的传... 本文根据历史时期的顺序,考察了从原始时期至先秦时期绘画中出现的正面人面像的实际存在情形及其发展的过程,并对它们在不同时期的所具有的功能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正面人面像是我国历史上人们共同的实际需要和心理需要的产物。我们的传统文化来源于这种共同的实际需要和心理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时期至先秦美术 正面人面像 起源 文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圭《溪山无尽图》、李公麟《五百罗汉图》递传经过及相关问题研究
8
作者 罗宏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8-107,共20页
南宋夏圭(禹玉)与北宋李公麟均系曾经影响中国画史发展序列的重要代表人物。但其作品历经沧桑,多所佚失,经各家有序著录且指为夏、李作品者虽不乏其例,但是否真、赝、临、仿等实质性问题,却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且流传内涵大多模糊含混,至... 南宋夏圭(禹玉)与北宋李公麟均系曾经影响中国画史发展序列的重要代表人物。但其作品历经沧桑,多所佚失,经各家有序著录且指为夏、李作品者虽不乏其例,但是否真、赝、临、仿等实质性问题,却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且流传内涵大多模糊含混,至于指为真迹或具有一定临摹水准且流传序列清晰完整之二氏作品,则更属少见。有鉴于此,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以及田野调查资料的汰选整理,去芜存菁,综合运用美术学、艺术市场学、美术考古学、统计学、社会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在系统、完整地对台北历史博物馆所藏传为宋代夏圭《溪山无尽图》、李公麟《五百罗汉图》两长卷之基本递传流变经过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勾勒出两卷从宋代以至近现代至少七百余年的大致流变历史轨迹。上述两卷原基本滞留点最晚至明清时期大致均在江淮流域一带,其中传为夏圭《溪山无尽图》之长卷,约在清代中期偏晚一些流入陕西西安,民国二十年(1931)后复回流江南。另一传为李公麟《五百罗汉图》长卷则长期存在于江南地区,有较为坚实丰厚的流传基础。以此为契机,论文进而综合分析各家学说,相应对两卷之真赝、用纸以及题跋、著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最终联缀复原出氤氲影响夏圭《溪山无尽图》长卷、李公麟《五百罗汉图》长卷辗转流徙的时代背景、人文环境以及两卷其后得在上海地区因缘汇聚并同时回购至前陕西省政府、旋复在1949年后因战事缘故辗转迁徙台湾,终为台北历史博物馆什袭庋藏的一段复杂历史。其对弥补台北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档案史料之空阙以及补充、完善区域性、专题性中国艺术市场历史与中国美术史研究等,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至于对两卷递传原委、递传经过、递传序列与相关问题的甄别讨论以及涉及20世纪30年代陕西省政府曾经进行系列收藏、展览、推介、研究活动的历史勾勒兼及1949年后两卷迁台经过、捐赠原委等相关问题的复原、考证等,尤显凸出,具有一定的学术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圭 李公麟 图卷流变 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充仁早期油画研究
9
作者 李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45,共6页
张充仁自20世纪中期以后,多以著名雕塑家的名声享誉中国美术界,而其早年卓越的油画艺术创作,逐渐淡出人们关注的视野。然而,我们不能忘却洋画运动的前前后后,曾经造就了这位中国油画界人才的辉煌;同时命运的曲折多变,又制约了其写实主... 张充仁自20世纪中期以后,多以著名雕塑家的名声享誉中国美术界,而其早年卓越的油画艺术创作,逐渐淡出人们关注的视野。然而,我们不能忘却洋画运动的前前后后,曾经造就了这位中国油画界人才的辉煌;同时命运的曲折多变,又制约了其写实主义风格的深化和发展。张充仁早期油画艺术的成就和影响,足以证明这位中国美术前辈的艺术贡献,有助于我们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演变的思考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充仁 油画 写实主义 样式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海派”早期绘画研究
10
作者 顾伟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92,共7页
"海派"是中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社会政治历史变迁,及在思想文化嬗变的过程中产生的流派,代表了上海文化主张和思想状态,1840年后至1930年的海派绘画,应该作为"前海派"绘画时期。"前海派"早期,呈现甜弱柔... "海派"是中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社会政治历史变迁,及在思想文化嬗变的过程中产生的流派,代表了上海文化主张和思想状态,1840年后至1930年的海派绘画,应该作为"前海派"绘画时期。"前海派"早期,呈现甜弱柔靡的画风,在其后绘画风格趋向严谨静穆,由社会情境和艺术本体因素促成了绘画偕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海派” 绘画 师承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社会功能的独特之处——“以情感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12-,共1页
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来自于艺术自身的价值,即艺术的社会功能。和其他文化形态不同,艺术的社会功能具有"以情感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特点。
关键词 艺术 以情感人 寓教于乐 潜移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谈批评和危机及轻批评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传席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3期5-7,共3页
近现代美术都是把“批评”和“危机”联系在一起的。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它们确实是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本文先以唐诗和宋诗为例来分析批评和危机的联系,进而又从清末的历史状况来得出“危机引起了批评,没有批评,绘画危机将会继续下去... 近现代美术都是把“批评”和“危机”联系在一起的。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它们确实是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本文先以唐诗和宋诗为例来分析批评和危机的联系,进而又从清末的历史状况来得出“危机引起了批评,没有批评,绘画危机将会继续下去,甚至会死亡”的结论。最后,文章中还提出和提倡一个“轻批评”的观点,认为轻批评的文章对美术的发展和深入起到最直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 危机 轻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卢善群艺术文物摄影理念的形成轨迹与成就、影响
13
作者 赵毅炜 《文博》 2007年第5期76-80,共5页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阶段,王子云及国内一批颇具影响的年轻艺术家,耽于日寇侵华战争的不断升温,"为抒发爱国热情",[1]抢救保护西北艺术文物以避免战争的破坏,在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陈立夫等人的支持下,组成教育部...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阶段,王子云及国内一批颇具影响的年轻艺术家,耽于日寇侵华战争的不断升温,"为抒发爱国热情",[1]抢救保护西北艺术文物以避免战争的破坏,在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陈立夫等人的支持下,组成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负有开发西北文物,表彰固有文化之使命"[2],开赴陕、豫、甘、青等省,以采集,写生、摄影、拓印、模铸等手段,对这一地区的艺术文物进行调查、研究并开展力所能及的保护工作,为保护和发扬中国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摄影 菩萨 仆提萨垛 文物摄影 艺术风格 摄影风格 自然主义摄影 形成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颜真卿书法阶段性的宏观考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同标 赵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40,共5页
作为唐代楷书艺术的杰出代表,颜真卿的书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平原壮举与鲁公三稿、湖抚十年与颜楷大成和鲁公晚年与义死蔡州三个较大的发展阶段,由此可以发现,尽管历来把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与他的道德事功联系在一起,而真正奠定他在书... 作为唐代楷书艺术的杰出代表,颜真卿的书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平原壮举与鲁公三稿、湖抚十年与颜楷大成和鲁公晚年与义死蔡州三个较大的发展阶段,由此可以发现,尽管历来把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与他的道德事功联系在一起,而真正奠定他在书史地位的,却是书法作品的艺术成就,而不是完全依赖道德事功;改变二王风规创立唐代典型书风的首先是行草书而后才是楷书。宏观考察的研究方法,力求舍弃一切无关宏旨的旁枝末节,放弃细碎饾饤的细节考证,将能更加有效在凸现颜真卿的书法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真卿 唐代书法 书法史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剑华“中国画改良论”的实践佐证及理论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阮荣春 顾维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7,共3页
本文通过对俞剑华"中国画改良论"的分析,论述了这一理论建构和学术主张的科学性、影响及当代意义。并进一步指出中国画发展所应证的"中国画改良论"的历史作用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 俞剑华 美术史论 中国画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体形式及其当代变体刍议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宪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63,共7页
从形式美学的视角来看,文学的历史就是文体演变的历史。文体作为文学的艺术形式,就是文学的本身和存在,文类是它的先验形式,语体、文本和风格是它的主要构成。注重语言的声乐规律、不在乎文学与非文学的界分,以及文类之间的交叉和互文... 从形式美学的视角来看,文学的历史就是文体演变的历史。文体作为文学的艺术形式,就是文学的本身和存在,文类是它的先验形式,语体、文本和风格是它的主要构成。注重语言的声乐规律、不在乎文学与非文学的界分,以及文类之间的交叉和互文这三个方面,当是汉语文体的历史体性。新时期以来,先锋文学的形式突进和网络文学的超文性等,以前所未有的情势催生了汉语文体的当代新变,从而将文学变体问题凸现到学术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形式 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绘画图像叙事的顷间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彦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8,共6页
图像叙事依赖于"顷间"选取,选择不同的顷间有不同的意味和作用,图像所传递的信息和表现效果也各不相同。在中国传统绘画图像史中不同历史时期图像"顷间"的选取也各有侧重和差异。原始时期的岩画多为一般性顷间,秦... 图像叙事依赖于"顷间"选取,选择不同的顷间有不同的意味和作用,图像所传递的信息和表现效果也各不相同。在中国传统绘画图像史中不同历史时期图像"顷间"的选取也各有侧重和差异。原始时期的岩画多为一般性顷间,秦汉绘画呈现出典型的"决定性"顷间,而隋唐佛教绘画与宋元之后的文人画则与场景性象征和符号性象征顷间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叙事 传统绘画 “顷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代西王母信仰的宗教性质转移 被引量:7
18
作者 汪小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91,共6页
汉代是我国宗教发展的转型时期,其中西王母信仰是重要内容,学术界已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在已有的学术关注中,侧重于传播的描述多而宗教品质上的认识少。西王母信仰的宗教品质,在汉代经历了两个转移:通过从自然宗教的信仰向人为宗... 汉代是我国宗教发展的转型时期,其中西王母信仰是重要内容,学术界已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在已有的学术关注中,侧重于传播的描述多而宗教品质上的认识少。西王母信仰的宗教品质,在汉代经历了两个转移:通过从自然宗教的信仰向人为宗教的信仰转移和上流社会宗教信仰向民间宗教信仰的转移,西王母信仰完成了在汉代的宗教品质升华,提升了汉代宗教发展的宗教品质,并以此直接促进了道教的产生。西王母信仰的宗教品质提高,呈现出汉代宗教发展的轨迹,也为研究我国古代宗教发展提供了意义重大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西王母信仰 宗教性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墓葬绘画“宴饮图”考释 被引量:17
19
作者 汪小洋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77,85,共7页
汉代墓葬绘画中,宴饮图是普遍存在的图像,以往学者将它多作为现实题材看待。但是,从礼制的角度看,宴饮图有国家宗教行为的性质,作为仪礼的内容,它还可以包括乐舞图和庖厨图。宴饮图对乐舞图和庖厨图有组合作用,共同构成了墓主人对彼岸... 汉代墓葬绘画中,宴饮图是普遍存在的图像,以往学者将它多作为现实题材看待。但是,从礼制的角度看,宴饮图有国家宗教行为的性质,作为仪礼的内容,它还可以包括乐舞图和庖厨图。宴饮图对乐舞图和庖厨图有组合作用,共同构成了墓主人对彼岸的一种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墓葬绘画 宴饮图 宴饮图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之眼——以《剖割怪胎》为例分析《点石斋画报》中外国女性形象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鸣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111,142,共6页
本文通过对《剖割怪胎》的分析,透视《点石斋画报》中外国女性形象。首先运用图像学的方法,以外国女性为中心对《剖割怪胎》进行图式层次的解读;然后以外国女子形象为中心进行四个层次的人物关系分析;最后对《点石斋画报》透视国外女性... 本文通过对《剖割怪胎》的分析,透视《点石斋画报》中外国女性形象。首先运用图像学的方法,以外国女性为中心对《剖割怪胎》进行图式层次的解读;然后以外国女子形象为中心进行四个层次的人物关系分析;最后对《点石斋画报》透视国外女性形象的视点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石斋画报》 外国女性 想象性 窥视 观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