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意精神与幻想艺术的典范——舒曼《诗人之恋》创作图景的解读 被引量:7
1
作者 初海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3期79-85,共7页
德国作曲家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身上有着与众不同的浪漫气质,他的音乐与他的精神气质密切相连,体现出敏感多思的人性特征。艺术歌曲是他艺术创作中十分重要的成果,也是他人格特征的直接反映。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解读,... 德国作曲家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身上有着与众不同的浪漫气质,他的音乐与他的精神气质密切相连,体现出敏感多思的人性特征。艺术歌曲是他艺术创作中十分重要的成果,也是他人格特征的直接反映。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充分地了解这位作曲家的精神特质和创作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歌曲 幻想性 诗意性 抒情性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心与书法艺术本质之关系——视觉艺术的韵律化
2
作者 白鹤 李雯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8-124,共7页
视觉艺术的韵律化,可以说是书法艺术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即所谓的"无声之音"。这一特征,首先建立在身心合一、物我双忘的基础上,并以此在整体直观中最大层面地沟通人与自然、人与艺术间的本真之联系,最终在创作活动中,达到身心... 视觉艺术的韵律化,可以说是书法艺术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即所谓的"无声之音"。这一特征,首先建立在身心合一、物我双忘的基础上,并以此在整体直观中最大层面地沟通人与自然、人与艺术间的本真之联系,最终在创作活动中,达到身心合一或天人合一的可能性。人生境遇在艺术境界中得到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听觉 身心合一 书法 本真 韵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殖民主义倾向
3
作者 白鹤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71,共6页
近年来,中国书画艺术中出现了一种后殖民主义倾向,它具有以丑偷换拙的概念,以怪偷换变的概念,以脏偷换厚的概念,以"简"偷换空灵的概念,以模式偷换风格的概念等等一系列特征。对此加以分析和批判,对弘扬中国的传统民族艺术,坚... 近年来,中国书画艺术中出现了一种后殖民主义倾向,它具有以丑偷换拙的概念,以怪偷换变的概念,以脏偷换厚的概念,以"简"偷换空灵的概念,以模式偷换风格的概念等等一系列特征。对此加以分析和批判,对弘扬中国的传统民族艺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特性与本质有着较为深刻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当代艺术 传统艺术 书画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聆听”、“欣赏”、“鉴赏”——不同层次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诌议 被引量:1
4
作者 纪晔晔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1-143,共3页
作为素质教育,“音乐”在我国从九年义务教育、职业高中、中等师范院校,直至普通综合大学、高等师范院校中,一直都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从音乐欣赏的角度而言,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称为“聆听”,初中阶段称为“欣赏”,而从高... 作为素质教育,“音乐”在我国从九年义务教育、职业高中、中等师范院校,直至普通综合大学、高等师范院校中,一直都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从音乐欣赏的角度而言,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称为“聆听”,初中阶段称为“欣赏”,而从高中阶段到大学阶段,则称之为“音乐鉴赏”。可见其中必有原由与深义。但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层次,并从理论上对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予以理论界定,却很少有人提及。本文针对不同层次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及其现状提出问题并就教于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聆听 欣赏 鉴赏 九年义务教育 高中教育 大学艺术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籁传正道 影乐陶情操——试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运用电影音乐 被引量:1
5
作者 靳超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44-145,共2页
在我国改革进一步深化、多样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日益冲击传统道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电影音乐以其独有的魅力和功能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净化其心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有必要探索如何... 在我国改革进一步深化、多样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日益冲击传统道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电影音乐以其独有的魅力和功能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净化其心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有必要探索如何通过电影音乐这个载体来辅助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音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美的音乐建筑 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拱形结构分析
6
作者 常沁怡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7-159,共3页
《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巴托克三部钢琴协奏曲中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在结构设计方面完美体现了作曲家的拱形结构理念。本文通过对作品结构的分析,展示出作曲家严密的逻辑性,巴托克在材料内容选择上紧紧围绕结构形式,他成功运用材料呼应... 《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巴托克三部钢琴协奏曲中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在结构设计方面完美体现了作曲家的拱形结构理念。本文通过对作品结构的分析,展示出作曲家严密的逻辑性,巴托克在材料内容选择上紧紧围绕结构形式,他成功运用材料呼应及变化发展的创作手法,不仅使钢琴与乐队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且乐章问统一的主题材料由内而外有力的支撑了拱形结构,使拱形结构更为平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托克 第二钢琴协奏曲 拱形结构 主题材料 材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书法的开山鼻祖——褚遂良 被引量:4
7
作者 白鹤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30-34,共5页
从对褚遂良传世的书法作品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阐述了其在艺术创作上独特性与继承发展间的内在关系,这种独特性不仅对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今天来讲,也具有潜在的深刻性。
关键词 褚遂良 印印泥 锥画沙 行法楷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人文探究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勤 袁瑾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84-85,共2页
多年来,我国高师钢琴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从在钢琴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音乐人文探究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从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如何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探究能力,使其具备未来音乐... 多年来,我国高师钢琴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从在钢琴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音乐人文探究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从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如何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探究能力,使其具备未来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有的音乐修养和审美判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人文 探究能力 高师钢琴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画创作中的理性思考——试论构图之辨证 被引量:2
9
作者 白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2-77,共6页
从感性创作中所蕴含的理性思维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中国传统艺术中所特有创作方式和审美特征予以详尽的论述。这里所论述的内涵,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也是作者几十年来艺术创作的总结。
关键词 气韵 虚实 微妙玄通 一气运化 节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约不简单--评九石让的动画电影音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石磊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2-23,共2页
在久石让的动画电影配乐中,其总体风格表现为简约不简单,音乐具有清晰的主题性特征,电影配乐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并能够起到贯穿剧情结构的作用。他的电影配乐有时是创造特定意境的有力手段,有时表现出恢宏的气势和磅礴的力量。他把现... 在久石让的动画电影配乐中,其总体风格表现为简约不简单,音乐具有清晰的主题性特征,电影配乐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并能够起到贯穿剧情结构的作用。他的电影配乐有时是创造特定意境的有力手段,有时表现出恢宏的气势和磅礴的力量。他把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音调特征和古典音乐传统融为一炉,使某些特定题材的电影配乐具有典型的东方民族音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石让 动画电影 配乐 简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音乐在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石磊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3-14,共2页
纵观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音乐对于动画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情节发展的推动、立体氛围的营造、细腻情感的抒发。
关键词 音乐 宫崎骏 动画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音乐作品中连接性结构的形态及其功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阳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05-109,共5页
音乐作品中的连接性结构虽然不承担表现音乐作品核心乐思的功能,但它在实现音乐整体结构的功能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连接性结构在不同历史时期音乐作品中的不同形态和功能表现不仅反映了西方艺术音乐创作思维... 音乐作品中的连接性结构虽然不承担表现音乐作品核心乐思的功能,但它在实现音乐整体结构的功能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连接性结构在不同历史时期音乐作品中的不同形态和功能表现不仅反映了西方艺术音乐创作思维的发展脉络;而连接性结构的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也反映了人类对音乐艺术时间特性认识的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本文将就连接性结构的若干形态和功能特点,以及连接性结构与呈示性结构、展开性结构的异同进行论证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 功能 形态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版本研究
13
作者 胡思思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3-179,共7页
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大提琴《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是大提琴家们的经典保留曲目,它不仅旋律抒情柔美,而且能充分展现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柴可夫斯基的原创版本;另一个是费特岑哈根(W.Fitzenhagen,18... 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大提琴《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是大提琴家们的经典保留曲目,它不仅旋律抒情柔美,而且能充分展现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柴可夫斯基的原创版本;另一个是费特岑哈根(W.Fitzenhagen,1848-1890)的改编版本(彼得版)。法国著名大提琴家莫里斯.让德隆也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创作了华彩。文章主要从几个版本各自不同的特色、大提琴演奏的角度及该作品的传播等方面分析这部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可夫斯基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演奏版本 华彩版本 让德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