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上海市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范铁中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7-51,共5页
新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社会矛盾的不断变化,社会治理体制亟待完善。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过程中,妇联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上海市妇联如何凝聚女性力量,为党分忧,为民谋利,在社会公共... 新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社会矛盾的不断变化,社会治理体制亟待完善。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过程中,妇联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上海市妇联如何凝聚女性力量,为党分忧,为民谋利,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中彰显妇联智慧,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群团创新改革经验,为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妇联组织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康社会理想及其实现 被引量:4
2
作者 江畅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6,共12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小康社会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这种理想转变为奋斗目标,进而使奋斗目标在全社会得到实现。当代小康不只是经济小康、温饱型小康...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小康社会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这种理想转变为奋斗目标,进而使奋斗目标在全社会得到实现。当代小康不只是经济小康、温饱型小康、个别人的小康,也是全面小康、殷实型小康、全体人民的小康;不只是小康之家意义上的小康,更是个人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全面改善意义上的小康;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指向,而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阶段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业,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经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可以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增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凝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两个一百年”目标 民族复兴 美好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自我批判中的忧患意识
3
作者 陈新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12,共8页
忧患意识在我国源远流长。忧患意识源于社会自我批判又使社会自我批判浸润其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激化使社会上层和下层都感到"不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生活,于是关于社会发展"吉败凶成"的警示以及化"败&q... 忧患意识在我国源远流长。忧患意识源于社会自我批判又使社会自我批判浸润其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激化使社会上层和下层都感到"不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生活,于是关于社会发展"吉败凶成"的警示以及化"败"为"吉"、化"凶"为"成"的责任感就转化为要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的忧愁心理状态。社会忧患意识以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形式弥漫于社会,从动员、聚焦和担当等方面对社会自我批判发生作用。社会忧患思潮的"潮头"和"潮流"相与呼应汹涌。"潮头"所体现的观点和理论来自上层和下层的思想家,"潮流"所体现的社会心理来自"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群众。社会忧患思潮在与各种社会思潮冲撞、交流和整合中潮涨潮落,由此在反映社会自我批判的跌宕起伏中推动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自我批判 忧患意识 社会忧患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代科学思想中科学进步的本质特征
4
作者 时玉珍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S02期8-10,共3页
科学进步的本质是不间断的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在古代科学思想史前提下,科学进步的含义与常识问题的解释之间具有关联性。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丰富以及科学视野的不断开阔促进了科学进步本质的萌芽。以古代科学思想为依据,论证科学进... 科学进步的本质是不间断的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在古代科学思想史前提下,科学进步的含义与常识问题的解释之间具有关联性。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丰富以及科学视野的不断开阔促进了科学进步本质的萌芽。以古代科学思想为依据,论证科学进步的本质特征与科学规律探索在多领域的深化、科学思想延续创新性发展、科学方法积累并倾向多元领域应用之间建立和谐共生的科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进步 科学方法 古代科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进思政课师生获得感的若干关系思考 被引量:17
5
作者 陶倩 易小兵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35,42,共4页
思政课获得感的界定涉及主体层面和客体层面。前者包括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获得感;后者包括获得的内容和层次。文章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就增进思政课师生获得感的若干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 思政课 师生获得感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解剖”命题的意蕴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新汉 黄文丽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8-168,共11页
对于马克思提出的"人体解剖"命题,中外学者予以不同的解读。"人体解剖"所体现的社会自我批判是社会自我评价的特殊形态,需要特殊条件,具有特殊的深刻性。不能把社会自我批判的特殊条件理解为"通畅自由地对所... 对于马克思提出的"人体解剖"命题,中外学者予以不同的解读。"人体解剖"所体现的社会自我批判是社会自我评价的特殊形态,需要特殊条件,具有特殊的深刻性。不能把社会自我批判的特殊条件理解为"通畅自由地对所处时代和社会"进行批判,也不能把社会自我批判理解为"应该成为社会的常态"。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当今中国的社会自我批判。快速发展所积累的矛盾和体制、机制更新所出现的深层问题,表明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又要限制由物化社会关系而产生的消极作用,这是当今社会自我批判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 社会自我批判 全面深化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文明时代的造世哲学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天恩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6,105,共9页
大数据基础上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似乎正催生数字形式的“上帝”。《圣经》里是上帝造世,造人是其点睛之笔;现实中则似乎不仅人在造世,而且人在造“神”。随着信息文明,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信息的创构日益凸显,人类在... 大数据基础上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似乎正催生数字形式的“上帝”。《圣经》里是上帝造世,造人是其点睛之笔;现实中则似乎不仅人在造世,而且人在造“神”。随着信息文明,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信息的创构日益凸显,人类在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基础上,发展到创构世界。作为两种不同活动的反思,如果把解释世界的哲学称之为“释世哲学”,那么创构世界的哲学则是“造世哲学”。人工智能算法的实践本性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得到更深层次的具体体现,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得到进一步的印证。造世哲学在活动方式、把握方式和总体致思上都有不同于释世哲学的基本特征,这使哲学呈现出释世哲学和造世哲学镜像映射和对称的更完整形态。在智能算法层面,人类面对的问题日益具有整体性,人类活动回归认识和实践一体化,呈现出造世哲学的一体化性质,逐步展开哲学发展的升维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文明 造世哲学 人工智能 大数据 智能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文明时代人的信息存在方式及其哲学意蕴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天思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4期18-29,共12页
信息文明的发展,使人类的存在方式发生根本转换。在这种转换中,同时作为信息基本特性和人类学基本特性的相互性,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文明的发展,人类相互性和信息相互性的叠加会迎来一个相互性倍增效应,人类的相互性将出现呈... 信息文明的发展,使人类的存在方式发生根本转换。在这种转换中,同时作为信息基本特性和人类学基本特性的相互性,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文明的发展,人类相互性和信息相互性的叠加会迎来一个相互性倍增效应,人类的相互性将出现呈几何级数强化的局势,人越来越以信息方式存在。这使人的社会化过程和自我意识的建构都会发生重要转换。信息文明提供了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这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目的的本体基础。信息共享的天然本性为人类文明发展奠定了共享范围原则上可以无限扩展的基础。共享的文明不仅具有通过信息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条件,而且有人性发展的依据。信息文明时代人主要以信息方式存在,既在存在论层面蕴含着认识论甚至本体论的重要结论,又具有价值论的丰富意蕴;随之而来的,就是使用理论的真正激活;而使用理论则意味着因果模式的复杂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文明 人的信息存在方式 共享 AG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存在性风险的伦理应对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天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I0002,共9页
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人们的最早应对理所当然是伦理的考虑。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其所带来的存在性风险日增,应对形势发生根本变化。在对人工智能的道德原则内置作出重要探索的同时,其局限性日渐显露;人工智能的价值观加载也... 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人们的最早应对理所当然是伦理的考虑。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其所带来的存在性风险日增,应对形势发生根本变化。在对人工智能的道德原则内置作出重要探索的同时,其局限性日渐显露;人工智能的价值观加载也面临理论和实践上的重重困难,但其开放性却为人工智能存在性风险的伦理应对提供了诸多启示。人工智能存在性风险的应对,既不能依靠单纯的规则规制,也不能依靠单纯的规律把握,而必须上升到规则和规律一体化的更高层次。这不是一个传统伦理课题,而是一个涉及造世伦理的问题,必须立足智能进化的类群亲历性,上升到广义智能进化层次。造世伦理的整体性、类特性和共同性,特别是其所意味着的规则和规律一体化,为人工智能的存在性风险开辟了更高层次应对前景。由人工智能存在性风险应对的造世伦理层次,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研发的造世伦理基本原则及其普遍意义。在人工智能研发中,人类必须做到"道"在"魔"先:面对具有存在性风险的研究进展,必须先有防范之道,才能进入实施,以确保对可能出现的威胁都有解决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存在性风险 道德原则内置 价值观加载 造世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需要: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重要领域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天恩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04,共11页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所引发的对通用人工智能自主进化的未来展望,空前凸显了信息需要研究的重要性。信息需要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对人的本性的深化理解,而且涉及通用人工智能本性的理解和自主进化的驱动机制。信息及其进化的研究,为...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所引发的对通用人工智能自主进化的未来展望,空前凸显了信息需要研究的重要性。信息需要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对人的本性的深化理解,而且涉及通用人工智能本性的理解和自主进化的驱动机制。信息及其进化的研究,为信息需要研究从有机体扩展到信息体创造了条件,由此可以更到位地理解信息需要,走向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及其进化机制的统一理解。信息需要是信息体为了满足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需要而寻找和获取信息的欲望。它不仅是智能进化驱动的引擎,而且是人性和通用人工智能基本特性的表现。信息的相互性,信息需要满足和产生的共同性,决定了发展到一定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可以与人性具有共通的本性。这既涉及人工智能进化及其机制研究的核心内容,又涉及人工智能性质理解的深化和相应伦理支持的根据。这充分表明,信息需要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需要 人工智能 信息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内在逻辑的当代展开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天恩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7,共9页
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解,主要有从解释世界的哲学转变为改造世界的哲学、存在论境域的根本转变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转换等三种基本观点。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在当代哲学发展的整体观照中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并将其内在逻辑作深入展... 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解,主要有从解释世界的哲学转变为改造世界的哲学、存在论境域的根本转变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转换等三种基本观点。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在当代哲学发展的整体观照中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并将其内在逻辑作深入展开,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它所蕴含的哲学思维方式的更根本转换。马克思研究哲学的目的在于具体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一出发点本身,意味着哲学从抽象普遍性的终极追寻,回到对具体事物的实践理解。这也正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这一内在逻辑的展开,就是哲学从理论上的抽象普遍性终极追寻到在实践中为具体事物的理解提供整体观照。不断展开这一内在逻辑,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当代哲学的发展,而且能更到位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马克思具有如此巨大的现实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革命 内在逻辑 整体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造世伦理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天恩 《哲学分析》 CSSCI 2019年第5期30-40,196,共12页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类活动回归认识和实践一体化。从上帝之眼到上帝之手,人类的伦理地位根本改变。世界的自然进化不存在伦理问题,而世界的人为创构则使伦理问题日益具有整体性,从而将伦理研究提升到更高的整体层次。适应世界...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类活动回归认识和实践一体化。从上帝之眼到上帝之手,人类的伦理地位根本改变。世界的自然进化不存在伦理问题,而世界的人为创构则使伦理问题日益具有整体性,从而将伦理研究提升到更高的整体层次。适应世界必须遵循的伦理是“适世伦理”,创构世界所必须遵循的则是“造世伦理”。从“适世伦理”到“造世伦理”,意味着个体伦理和集体伦理的和解;意味着类伦理的凸显。大数据具有重要造世伦理意蕴,一方面,大数据的规模整全性、结构开放性、实时流动性和价值生产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伦理基础;另一方面,其统计性又使大数据应用具有巨大伦理风险。而人工智能则使人类面临伦理关系的革命性变革。造世伦理的基本问题是造世的在先预设伦理,它不仅关乎人类进化方向的选择,而且日益深入地涉及类如是否应当让超级智能做出在先预设等复杂伦理问题。造世伦理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造世伦理的整体性、类特性和共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造世伦理 在先预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和关系存在论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天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25,共9页
作为量子力学发展新事实的重要哲学应对,关系实在论的探索开启了从实体致思向关系致思的重要转换。由于关系实在论是关系存在论在实体实在论范式中的表达形式,一脚在关系致思,一脚在实在致思,在逻辑上不可避免地陷入理论困境。作为信息... 作为量子力学发展新事实的重要哲学应对,关系实在论的探索开启了从实体致思向关系致思的重要转换。由于关系实在论是关系存在论在实体实在论范式中的表达形式,一脚在关系致思,一脚在实在致思,在逻辑上不可避免地陷入理论困境。作为信息科技的最高层次成果,人工智能不仅关系到信息关系性质的充分展开,而且在更深层次涉及信息科技中的本体设置。从信息科技中“ontology”的“概念化的规范”涵义,可以看到人工智能“设计本体”的重要存在论意义。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信息层次提供了从实体致思到关系致思转换的时代条件,不仅充分展开了信息的关系性,呈现了关系存在论的信息基础,而且在生存存在论基础上,作为“此在”意义上的特殊具体存在,在更高层次展示了关系存在论的更完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关系存在论 信息 生存存在论 关系实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算法规则规律一体化的伦理意蕴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天恩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2-50,236,共10页
随着信息文明扑面而来,天下无道则人间无德的中国哲学智慧,在智能算法深处发出新的时代闪光。从"上帝之眼"到"上帝之手",人类的伦理地位发生根本改变。世界的自然进化不存在伦理问题,而世界的人为创构则不仅涉及伦... 随着信息文明扑面而来,天下无道则人间无德的中国哲学智慧,在智能算法深处发出新的时代闪光。从"上帝之眼"到"上帝之手",人类的伦理地位发生根本改变。世界的自然进化不存在伦理问题,而世界的人为创构则不仅涉及伦理问题,而且使其日益具有整体性,从而将伦理研究提升到更高的整体层次。在创生意义上的信息创构活动中,"是"和"应该"之间通过"将成"(going to be)形成相互交织的双向循环,构成更高层次的整体机制。在智能算法深处,则可以看到规则规律一体化的深层机理:事实和价值在分门别类研究的基础上"合垅";规则和规律越来越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由于特定的学科特质,这种整体发生的规则规律一体化回归首先在伦理学中得以开显,并逐渐形成越来越多具体学科一体化理解的整体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规则规律一体化 人工智能 智能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念何以瞄准真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小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112,共9页
“信念瞄准真理”的箴言与迥然不同的教义基础联系在一起。在哲学文献里,主要有三种不同主张:1.它是一个概念性真理;2.它出自信念的本性,是信念的一个构成性条件;3.它是关于信念的一个规范性主张。本文首先阐述这三种主张的基本考虑,以... “信念瞄准真理”的箴言与迥然不同的教义基础联系在一起。在哲学文献里,主要有三种不同主张:1.它是一个概念性真理;2.它出自信念的本性,是信念的一个构成性条件;3.它是关于信念的一个规范性主张。本文首先阐述这三种主张的基本考虑,以及它们在解释和辩护等方面存在的困难;然后尝试发展一种倾向论的哲学解说,根据这一观念,信念瞄准真理(或者说信念的趋真性)是信念这种心理状态的自然倾向;进而阐明倾向论观念何以在解释力上优胜于其它三种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信念 规范 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人类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展开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天恩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6期17-30,190,191,共16页
马克思的人类共同体思想,揭示了人类从过去到未来的发展逻辑。马克思近200年前关于“真正的共同体”的预见,在当时不可能充分阐明。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这一重要思想内在逻辑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新的时代条件。人类共同体是人的对象性活动... 马克思的人类共同体思想,揭示了人类从过去到未来的发展逻辑。马克思近200年前关于“真正的共同体”的预见,在当时不可能充分阐明。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这一重要思想内在逻辑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新的时代条件。人类共同体是人的对象性活动的产物,在这种对象性活动中,人的能力一方面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在不断对象化,二者构成双向循环。正是人的能力的对象化及其产物,不断推进人类共同体的发展。在原始的共同体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人的一般能力的对象化,其重要产物是手工工具;在从原始的共同体向虚幻的共同体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从人的一般能力到创造力的对象化,其重要产物主要是机器;在从虚幻的共同体向真正的共同体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人的创造力的整体对象化,其重要产物主要是人工智能。从专用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正是人的创造力对象化的整体化发展过程。而人工智能的发展正是人类创造力对象化的产物,并渐趋人类创造力的整体对象化。正是从人工智能发展的充分展开中,可以看到人类共同体发展两个重要环节的具体化:只有将自己的创造力对象化为人工智能,人类才可能摆脱物的依赖,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只有将自己的创造力整体对象化为人工智能,人类才可能获得整体解放,实现自由人的联合,走进真正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类共同体 人工智能 对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论“有”及其“自生”与“独化”——在传统时间观视域下的一个探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圣平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2期52-70,197,共20页
"有""自生""独化"是郭象哲学的核心性范畴。在《庄子注》中,"独化"的主体不仅仅是个体物,也可以是个体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是个体物的每一个瞬点式存在。个体物的"独化"建立... "有""自生""独化"是郭象哲学的核心性范畴。在《庄子注》中,"独化"的主体不仅仅是个体物,也可以是个体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是个体物的每一个瞬点式存在。个体物的"独化"建立在气化的基础之上,"气(元气)"自身也可以成为"独化"的主体。郭象的时间观具有传统性和古典性特征,构成其"有物"之"独化"论思想展开的一个基本理论背景。在时间视域下,无论个体物(及其部分与瞬点式存在)的"独化",或是万物总体性的"一气"之流变,都将能够得到更为深入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化 自生 至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吴王到皇帝——孙吴立国江东与六朝政治统绪的形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雅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7,197,共11页
孙吴立国具有肇始六朝的历史内涵。孙吴的皇权建构在内部受制于江东化进程,在外部受制于与魏、蜀的关系,经过了孙权称吴王与称皇帝两个阶段。汉祚终结时,江东内部并不支持孙权称尊号,孙权通过寻求曹魏的策命来建构王权。黄武四年(225)以... 孙吴立国具有肇始六朝的历史内涵。孙吴的皇权建构在内部受制于江东化进程,在外部受制于与魏、蜀的关系,经过了孙权称吴王与称皇帝两个阶段。汉祚终结时,江东内部并不支持孙权称尊号,孙权通过寻求曹魏的策命来建构王权。黄武四年(225)以后,孙权与江东大族的关系进入到顺畅期,同时外部压力减轻,故而孙权得以在黄龙元年(229)称帝并迁都建业。称帝后的孙权以压制官僚层来伸张皇权,留太子孙登守武昌,即针对陆逊等实权派官僚,然而皇权的分割导致太子成为皇帝之外的另一政治权威,动摇了皇权自我延续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 六朝 江东 政治统绪 政治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推进党的形象建设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56-57,共2页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用严管党、管严党的态度开展党建工作,将从严治党贯彻到党的各个领域、部门,落实到每一个支部。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形象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党的凝聚力、领导力和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推进党的形象建设,应当树立科...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用严管党、管严党的态度开展党建工作,将从严治党贯彻到党的各个领域、部门,落实到每一个支部。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形象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党的凝聚力、领导力和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推进党的形象建设,应当树立科学化的治党理念,建立全覆盖的治党格局,建立严监管的治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 形象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相关关系的因果派生类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天思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24,共10页
相关关系及其与因果关系的关联是大数据时代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难题。本文在重新刻画的因果概念基础上,由原因和结果是对因素相互作用过程与其效应之间关系的描述,通过表明相关关系是因果派生关系,探索了相关关系的因果派生的三种基本类... 相关关系及其与因果关系的关联是大数据时代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难题。本文在重新刻画的因果概念基础上,由原因和结果是对因素相互作用过程与其效应之间关系的描述,通过表明相关关系是因果派生关系,探索了相关关系的因果派生的三种基本类型:(1)因素和结果间相关关系,包括直接因素和直接结果间、直接因素和间接结果间、间接因素与直接结果间、间接因素与间接结果间相关关系;(2)结果间相关关系,包括直接结果内部要素间、间接结果间相关关系;(3)因素间相关关系,包括现实因素间和潜在因素间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相关关系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