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犯罪预防与联校社会工作发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彭善民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50,共7页
缘起于青少年犯罪预防、由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主导、立足社区联结学校的上海联校社会工作服务不失为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创新探索,其不仅增进了青少年学生的亲社会联结,而且促进了家庭、学校与社区和社会的协作。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亦遭遇... 缘起于青少年犯罪预防、由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主导、立足社区联结学校的上海联校社会工作服务不失为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创新探索,其不仅增进了青少年学生的亲社会联结,而且促进了家庭、学校与社区和社会的协作。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亦遭遇到教育行政壁垒、社会工作标签化及社会力量挑战等困境。为可持续与创新性发展,需立足社会教育,以社会治理和家庭教育为契机寻求联校社会工作制度的突破;立足社区分类联结,重点联接职业学校和特殊学校;避免强嵌,选择从影响学生到影响教师和家长的策略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预防 学校社会工作 联校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位”制宜:社区社会组织生态链的运作机制研究
2
作者 张起帆 彭善民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49,共10页
如何实现社会组织间功能互嵌、多元共治的联结机制,是当前社区社会组织研究的重要问题。生态链是社区社会组织依据生态位差异构建的流程性序次关系,包括上、中、下游组织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具有动态适应性、共生进化性和结构序次性等... 如何实现社会组织间功能互嵌、多元共治的联结机制,是当前社区社会组织研究的重要问题。生态链是社区社会组织依据生态位差异构建的流程性序次关系,包括上、中、下游组织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具有动态适应性、共生进化性和结构序次性等特点。其运作机制需要推动组织集群的空间拓展,优化组织资源结构,并建立组织动态调适机制。这对回应组织发展困境与提升社区治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社会组织 组织生态链 生态位 运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地位、生活境遇与焦虑 被引量:41
3
作者 华红琴 翁定军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6-160,共25页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方法,探讨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遭受不公正对待的生活境遇在焦虑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社会地位(包括客观地位和主观地位)和生活境遇对焦虑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影响,社会地位低的群体和生活境遇中遭受过不公正对待的人,更...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方法,探讨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遭受不公正对待的生活境遇在焦虑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社会地位(包括客观地位和主观地位)和生活境遇对焦虑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影响,社会地位低的群体和生活境遇中遭受过不公正对待的人,更易产生焦虑。这些由社会地位和生活境遇等因素导致的焦虑对于个体的影响是偏向消极的;在社会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具有焦虑特征的个体增多,焦虑有可能从个体的心理问题转化为社会的心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地位 生活境遇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服务评估研究--以基于复元理念的精神康复服务参与式评估为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锃 郑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18,共11页
近年来,以复元为目标的精神康复服务在本土社会工作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的社会服务项目随之兴起,但精神康复项目的评估方式却并未随之出现相应的转换。本文基于优势视角,首先归纳了复元理念及其基本的评估指标;其次呈现了以复元为... 近年来,以复元为目标的精神康复服务在本土社会工作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的社会服务项目随之兴起,但精神康复项目的评估方式却并未随之出现相应的转换。本文基于优势视角,首先归纳了复元理念及其基本的评估指标;其次呈现了以复元为目标的社会服务评估的一般化模型;进而试图展现出开展社区精神康复项目评估的总体框架,并揭示运用参与式评估的重要意义。开展参与式评估,不仅是精神康复服务项目评估的创新方式,更有利于建构援助者和服务利用者之间的协作关系,对本土精神康复服务评估的合理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元 优势视角 精神康复服务 参与式评估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后社会心态治理:参与、疏导与引领 被引量:4
5
作者 彭善民 张起帆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52,共8页
疫后社会心态是指社会成员在疫情风险事件发生后普遍反映出来的情绪言论、心理状态、行为倾向的总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心态呈现出群体性恐慌、污名及漠然等危机症状。基于社会学视角,疫后社会心态危机是突发性社会风险、... 疫后社会心态是指社会成员在疫情风险事件发生后普遍反映出来的情绪言论、心理状态、行为倾向的总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心态呈现出群体性恐慌、污名及漠然等危机症状。基于社会学视角,疫后社会心态危机是突发性社会风险、情绪的社会感染机制和社会信任危机等多方作用的结果。在疫后社会心态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社会心态的治理亟需跟进。疫情防治的社会参与、群体心理的专业疏导与包容性舆论引领,不失为疫后社会心态的治理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社会心态 心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精神医学”的谱系:精神卫生公共性的历史及其启示 被引量:37
6
作者 杨锃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0-93,共34页
基于对上世纪后半叶以来"反精神医学"历史的考察,本文试图提出反精神医学运动如何影响精神卫生公共性建设的问题。文章结合当时欧美社会民权运动的背景,从"反精神医学"诸种思潮中梳理出其指涉公共性的各个面向,探... 基于对上世纪后半叶以来"反精神医学"历史的考察,本文试图提出反精神医学运动如何影响精神卫生公共性建设的问题。文章结合当时欧美社会民权运动的背景,从"反精神医学"诸种思潮中梳理出其指涉公共性的各个面向,探讨其历史经验与启示。在传统精神医学陷入危机之时,反精神医学的精神卫生观转向以精神病患为主体,其中对"全控机构"的批判和标签论颠覆了传统精神医学的神话,成为"去机构化"意识形态的合力;同时,草根组织的援助改变了被收容者的社会处置方式;巴扎利阿的精神医疗改革则进一步解放了被收容者,其提出的废除精神病院、通过立法保障患者权益的案例,进一步彰显出精神卫生的公共性何以可能的历史经验。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精神卫生的公共性所指涉的目标和价值取向、精神卫生改革中的公众参与以及争取合法保障精神卫生相关权益的经验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精神医学 去机构化 精神卫生/精神医疗 公共性 巴扎利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家庭中祖辈权威资源与代际共育关系 兼论双系有别的复杂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佳 杜平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78,共25页
祖辈作为代际共育主体之一,在日常互动中对共育关系进行塑造,但其中的具体机制尚未得到充分讨论。本文基于祖辈权威资源视角,检验了经济、伦理和心理层面的权威资源对代际共育关系的影响,并尝试探究不同代际共育组合对这些影响的调节作... 祖辈作为代际共育主体之一,在日常互动中对共育关系进行塑造,但其中的具体机制尚未得到充分讨论。本文基于祖辈权威资源视角,检验了经济、伦理和心理层面的权威资源对代际共育关系的影响,并尝试探究不同代际共育组合对这些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祖辈对父辈的心理控制对代际共育关系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消极影响。相较于心理层面,经济和伦理层面的祖辈权威资源仅对代际共育关系中的特定维度产生积极影响。相较于婆媳共育组合,母女共育组合的代际共育关系大体上更为积极。在不同的共育组合中,祖辈权威资源对代际共育关系的影响存在差异,并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为了增进代际共育关系中的合作与亲密程度,祖辈需要拓展更具文化包容性的权威资源,并与父辈一同围绕文化传统和个体化生活方式进行协商与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共育关系 权威资源 心理控制 孝道伦理 代际共育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障者的制度与生活:从“个人模式”到“普同模式” 被引量:54
8
作者 杨锃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115,共31页
近20年来,中国的残障者数量骤然增加,相关的专业化社会服务也随之兴起,但对残障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却依然滞后。本文主要通过考察现代英美社会在残障问题上的研究历程,集中探讨残障者的制度与生活变迁,反思面向个体援助的福利框架和重视... 近20年来,中国的残障者数量骤然增加,相关的专业化社会服务也随之兴起,但对残障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却依然滞后。本文主要通过考察现代英美社会在残障问题上的研究历程,集中探讨残障者的制度与生活变迁,反思面向个体援助的福利框架和重视治疗的"医疗模式",基于对残障观念从"社会模式"到"普同模式"的转变进程的理解,揭示障碍研究的主要问题。在这一演进过程中,社会模式与普同模式批判"健全者中心主义"的制度建构,逐渐确立起残障者作为生活主体的理念,并试图通过连带普通人的障碍体验为策略,汇聚成制度改革的合力。障碍研究的推进,提示了各类模式,引发了诸种思潮,试图改变制度、改造社会,并转变人观。理解这一社会历史进程可以为中国应对残障问题以及化解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提供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障/障碍 医疗模式 社会模式 少数族群 障碍认同 普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意感对行为倾向的影响作用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翁定军 华红琴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5-179,共25页
本研究按照"社会结构性因素→生活层面的心理因素→失意感→行为倾向"这一关系链,以定量研究方式探讨个体的失意感及其对攻击和沉默两种行为倾向的影响。研究表明,失意感是影响攻击倾向和沉默倾向的关键因素,结构性因素和生... 本研究按照"社会结构性因素→生活层面的心理因素→失意感→行为倾向"这一关系链,以定量研究方式探讨个体的失意感及其对攻击和沉默两种行为倾向的影响。研究表明,失意感是影响攻击倾向和沉默倾向的关键因素,结构性因素和生活层面的心理因素是否影响行为倾向,关键在于它们是否会转化为失意感,行为倾向中的攻击倾向和沉默倾向是一对源于"不满"的心理同构体。据此结论,本研究认为,攻击倾向构成了攻击行为的心理基础,沉默倾向构成了"社会溃败"的心理基础,而社会阶层结构的"定型化"阻碍了人们的向上社会流动,是造成失意感的社会机制。因此,防范攻击倾向和沉默倾向应从消除人们的失意感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意感 攻击倾向 沉默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蔽青年”症候群及其援助路径的探索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锃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2-37,共6页
近年来,"隐蔽青年"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本文基于实际案例,认为"隐蔽青年"是精神健康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症候群。通过考察该症候群的起源、有关该群体的争论,在分析其精神病理特征基础上,探讨导致... 近年来,"隐蔽青年"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本文基于实际案例,认为"隐蔽青年"是精神健康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症候群。通过考察该症候群的起源、有关该群体的争论,在分析其精神病理特征基础上,探讨导致隐蔽青年出现的社会结构变化,并结合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小组工作,就多发于青少年时期的"隐蔽"问题的具体介入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隐蔽青年 延迟偿付 小组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天明 刘昱君 +2 位作者 刘波 罗伟 冉茂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17-622,共6页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不同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我病耻感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成都市新津区453例农村社区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表、自我病耻感量表、杜克社会支持量表,以及整体功能评估进行调查,用logisti...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不同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我病耻感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成都市新津区453例农村社区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表、自我病耻感量表、杜克社会支持量表,以及整体功能评估进行调查,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病耻感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自我病耻感有较高的检出率(44.8%)。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家庭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平均水平(OR=0.49)、丧失工作能力(OR=0.46)、住院次数越多(OR=1.17)、社会支持和社会功能水平较低的患者(OR=0.97;OR=0.97)更倾向出现较高的自我病耻感。结论:农村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我病耻感,并与家庭收入水平、工作能力、住院次数、社会支持水平以及社会功能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患者 自我病耻感 相关因素 农村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聚焦对社交焦虑个体外部注意与状态焦虑的作用——来自眼动与生理指标的证据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慧菁 林沐雨 钱铭怡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0-178,共9页
为模拟真实的社会化场景,探究自我聚焦如何影响社交焦虑个体对外部社交反馈信息的注意与状态焦虑,采用演讲与自由观看任务,105名被试在实验室中面对屏幕进行即兴演讲,同时自由观看提前录制的包含12位听众的录像,听众分别表现出正性、中... 为模拟真实的社会化场景,探究自我聚焦如何影响社交焦虑个体对外部社交反馈信息的注意与状态焦虑,采用演讲与自由观看任务,105名被试在实验室中面对屏幕进行即兴演讲,同时自由观看提前录制的包含12位听众的录像,听众分别表现出正性、中性和负性的反馈。研究中操纵被试的自我聚焦(高自我聚焦条件或低自我聚焦条件),采用眼动仪测量被试在演讲中对正性、中性和负性反馈的注意,并使用生理仪测量皮肤电和心率。结果显示,自我聚焦在整体上减少了高、低社交焦虑组对外部社交反馈信息的注意,高、低社交焦虑组的心率在高自我聚焦条件下均比低自我聚焦条件下快。研究结果表明,自我聚焦削弱了社交焦虑个体对外部刺激的注意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自我聚焦 注意偏向 状态焦虑 演讲任务 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