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建设与民生社会学——访著名社会学家、上海大学邓伟志教授 被引量:3
1
作者 邓伟志 童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7,共4页
关键词 社会学家 社会建设 上海大学 邓伟志 民生 教授 人生经历 新中国成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学术探讨” 首届上海大学-釜山大学“社会与文化”研讨会
2
作者 张陈健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文化交流 釜山 E-研究院 学术 发展研究中心 上海社会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用即弃社会”的可持续性议题:对M市二手物品分享和再利用的实地研究
3
作者 张敦福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4,共12页
作为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消费的重要环节,二手物品的分享和循环再利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该议题因中国的垃圾分类和生态文明建设备受关注。对西方某城市(M市)的实地研究表明:慈善团体和民间机构在二手物品的分享和循环再利用中均比... 作为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消费的重要环节,二手物品的分享和循环再利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该议题因中国的垃圾分类和生态文明建设备受关注。对西方某城市(M市)的实地研究表明:慈善团体和民间机构在二手物品的分享和循环再利用中均比较活跃;在政府垃圾管理体制中,幸运的需求者在垃圾投放日可拣拾可用的二手物品;居民和租户通过车库大甩卖或庭院甩卖,低价出售或免费赠送不再需要的服装鞋帽、家具、日用品、修理工具、影像制品、书籍等等;互助与公益导向的各类用品回收再利用的互联网平台不仅惠及M市居民,而且覆盖全球主要城市。总之,不同的机构、活动与制度安排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稳定、持久、可靠的二手物品分享、循环、再利用的网络,在可持续消费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用即弃的社会” 可持续消费 二手物品 M市 分享 循环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运会与社会凝聚力——从社会学看奥运会的社会效益 被引量:14
4
作者 陆小聪 张修枫 董鹏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共3页
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了奥运会的社会效益,认为奥运会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有助于社会完善和谐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转型。同时,通过对历届奥运会综合效应的检验,对北京奥运会促进社会凝聚力的途径提出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奥运会 社会学 社会凝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挑战、危机和超越的寻求 被引量:8
5
作者 肖瑛 曾炜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共25页
本期《社会》分专题刊发了9篇研究报告,意在总结2004-2006年间我国社会学部分领域的研究成果,揭示问题启示下一步研究。由于经验有限和时间仓促,本次尝试错漏在所难免,尚祈学界同仁谅解。作者的某些观点可能存在争议欢迎讨论或指正。我... 本期《社会》分专题刊发了9篇研究报告,意在总结2004-2006年间我国社会学部分领域的研究成果,揭示问题启示下一步研究。由于经验有限和时间仓促,本次尝试错漏在所难免,尚祈学界同仁谅解。作者的某些观点可能存在争议欢迎讨论或指正。我们计划把这项工作常规化,每2-3年集中推出若干个专题研究报告,诚盼国内外社会学界各领域的专家积极参与,共襄此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 专题研究报告 中国 《社会》 研究成果 常规化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参与不足的社会学解读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雪云 周业勤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社区参与不足表明居民拥有了不参与的权利,不参与权利具有维护社区建设总体目标之积极功能。这种社会条件下,政府为了提升自身的合法性,就必须走向社区开放权力系统之路。
关键词 社区建设 参与不足 不参与权利 政治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正式与非正式的界限——当代组织社会学对组织的理解 被引量:14
7
作者 翁定军 《社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5,共4页
众所周知,理想类型是韦伯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韦伯从理想类型的角度揭示了现代组织的重要特征--科层制:组织是具有明确目标、明确分工的阶层等级体制,开创了正式组织研究的先河;稍后的人群关系论创始者梅约在其著名的霍桑研究中注意到... 众所周知,理想类型是韦伯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韦伯从理想类型的角度揭示了现代组织的重要特征--科层制:组织是具有明确目标、明确分工的阶层等级体制,开创了正式组织研究的先河;稍后的人群关系论创始者梅约在其著名的霍桑研究中注意到了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发现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无形的、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社会学 非正式组织 社会结构 组织形成 公共利益 权力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治、法治到礼法合一:一项法律社会学的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肖倩 杨雪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49,共4页
本文尝试将社会结构和法律制度结合起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生成机制和生成过程,重点考察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如何从礼刑分离的礼制过渡到法家的法制、最终形成礼法合一的社会基础。并且指出,中国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和中国社会结构的... 本文尝试将社会结构和法律制度结合起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生成机制和生成过程,重点考察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如何从礼刑分离的礼制过渡到法家的法制、最终形成礼法合一的社会基础。并且指出,中国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和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是相互适应和相互推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法律制度 社会秩序 法律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社会学研究视域的构筑 被引量:13
9
作者 陆小聪 曹祖耀 张修枫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16,共8页
在建构论的意义上,在梳理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和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对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属性及其学理基础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透视在历史脉络中体育社会学研究所体现的两种目标取向,提出了体育社会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关怀和自觉的学科边界意... 在建构论的意义上,在梳理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和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对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属性及其学理基础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透视在历史脉络中体育社会学研究所体现的两种目标取向,提出了体育社会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关怀和自觉的学科边界意识等问题。最后,对有关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若干探讨,从而对其可能被认知的体育社会学视域做出了探索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 视域 历史脉络 研究取向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产业工人阶级的“消解”与“再形成”——一个历史社会学的考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建洲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6-185,共10页
中国的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国家市场转型的"第二次大转变"过程中,朝着两个方向分化:一是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被雇佣者;二是成为下岗、失业者。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人阶级的身份而言,前者意味着工人阶级的"... 中国的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国家市场转型的"第二次大转变"过程中,朝着两个方向分化:一是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被雇佣者;二是成为下岗、失业者。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人阶级的身份而言,前者意味着工人阶级的"再形成";后者则指向工人阶级的"消解"。本文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一过程予以了初步的回顾:国有企业的再造引发了传统产业工人位置的结构性变化;新工厂政体的打造(尤其是劳动关系制度)对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再形成具有深刻影响;市场转型使得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在不同维度上,经历了一个阶级再形成的过程。当然,社会主义的市场转型与西方国家从前资本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套用经典理论来解释当前工人阶级再形成过程;但是,这种全然不同的工人阶级再形成实践,也为推动工人阶级形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灵感、问题意识与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产业工人 “第二次大转变” 身份 阶级消解 阶级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体育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何为”——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运用与启示 被引量:11
11
作者 曹祖耀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31,共6页
概要梳理了社会实践理论的脉络和分析策略,介绍和阐释了布迪厄应用社会实践理论对体育场域的社会学分析。研究认为,布迪厄的体育社会学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来思考"何谓体育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何为"这两个相互联系... 概要梳理了社会实践理论的脉络和分析策略,介绍和阐释了布迪厄应用社会实践理论对体育场域的社会学分析。研究认为,布迪厄的体育社会学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来思考"何谓体育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何为"这两个相互联系的理论问题。循着体育社会学研究中西方社会学理论使用的这条主线,进一步对体育与社会分层、社会不平等研究中理论的使用和社会实践理论概念工具的适用做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 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运动研究——梯利的集体行动理论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国礼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9,共7页
本文分析的重点在于将社会运动研究放置于历史社会学视域之下,对社会运动研究代表人物之一梯利有关社会运动(集体行动)理论进行论述,并以其一部著作为个案,探讨社会运动(集体行动)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理路,从而回应社会运动研究... 本文分析的重点在于将社会运动研究放置于历史社会学视域之下,对社会运动研究代表人物之一梯利有关社会运动(集体行动)理论进行论述,并以其一部著作为个案,探讨社会运动(集体行动)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理路,从而回应社会运动研究过程中的内在理论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利 历史社会学 社会运动 集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中的组织研究 在研习和交流中走向规范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玉照 应可为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2-89,共18页
关键词 组织社会学 交流 研习 学术共同体 实证研究 研究成果 “组织” 工作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消费异化”到消费者主体性:西方消费研究理论的变迁及其社会学反思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敦福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5-203,共9页
“消费异化”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来龙去脉在本文得以重新理清和反思。这些概念是马克思对他所观察到的资本主义社会做形式主义分析和批判的理论工具,它们在不同理论家笔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其适用性也在随情境而变化。对这些概念的操作... “消费异化”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来龙去脉在本文得以重新理清和反思。这些概念是马克思对他所观察到的资本主义社会做形式主义分析和批判的理论工具,它们在不同理论家笔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其适用性也在随情境而变化。对这些概念的操作化、经验化处理,降低了这些概念的含混之处,随之相伴而生的是消费主体研究的兴起。“消费异化”的理路明显忽视消费主体和主体性、消费的社会与文化差异、物与商品的社会生命和社会意义;相反,德鲁兹和加塔利展现出欲望的生产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解放性,拉康把晚期资本主义理解为一种愉悦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异化 消费主体性 西方理论 社会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理论对社会学方法论二元对立的消解 被引量:9
15
作者 梁德阔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91,共5页
社会资本理论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和解释范式,消解了社会学方法论中的整体和个体、行动和结构、微观和宏观之间的二元对立。它强调关系的首要地位,反对整体论或个体论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先在性,从而超越了整体论和个体论的二元困境;它既承认... 社会资本理论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和解释范式,消解了社会学方法论中的整体和个体、行动和结构、微观和宏观之间的二元对立。它强调关系的首要地位,反对整体论或个体论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先在性,从而超越了整体论和个体论的二元困境;它既承认社会结构的制约性又承认个人行动的能动性,强调结构和行动之间的辩证关系,克服了两者之间的对立状态。社会资本理论把社会资本区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分析层次,强调它们之间的连续性,避免了宏观理论和微观分析的二元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会学方法论 二元对立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现代社会学与后现代社会理论之间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像力》再解读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从金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0-191,共12页
在《社会学的想像力》一书中,米尔斯对美国传统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抽象和僵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批判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带有后现代色彩的新的理论取向和方法论取向。在对人类历史和当代的看法上,在对宏大理论的批判上,在对实... 在《社会学的想像力》一书中,米尔斯对美国传统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抽象和僵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批判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带有后现代色彩的新的理论取向和方法论取向。在对人类历史和当代的看法上,在对宏大理论的批判上,在对实证主义的态度上,在对学科分化的理解上,以及对价值倾向的偏好上,米尔斯都表现出很强的后现代转向。然而他对现代社会学的批判是立足于古典社会学传统之上的,并没有完全放弃现代性,这使他的思想有别于纯粹的后现代主义,处于现代社会学与后现代社会理论之间。这样,通过对《社会学的想像力》进行再解读,似乎可以把后现代社会理论和现代社会学在逻辑上连接起来,表明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斯 社会学的想像力 后现代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与转向:社会学理论的当代考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全柱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6-173,共8页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传统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当下面临的困境之根源,从而对社会学理论的后现代转向作出解释性的探讨,并同时对后现代社会理论自身做出反思。文章认为,社会学是现代性的科学;随着现代性逐渐分裂为科学现代性和人...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传统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当下面临的困境之根源,从而对社会学理论的后现代转向作出解释性的探讨,并同时对后现代社会理论自身做出反思。文章认为,社会学是现代性的科学;随着现代性逐渐分裂为科学现代性和人文现代性并且日益加剧,导致了社会学的困境;作为摆脱困境的可能出路,社会学出现了后现代转向——后现代社会学;后现代社会学是在对现代性和传统社会学理论的反思、传统社会学对自身的反思以及后现代社会学对其自身反思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建构其话语的;它没有超越现代性的框架,这种多重反思的目的是追求现代性的自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社会学理论 现代性 科学现代性 人文现代性 后现代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中国的法律社会学研究——以人与作品为对象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善根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70,共10页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历程一方面体现研究者对该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另一方面又为转型社会的具体语境所建构。而研究法律社会学知识系统与社会的相互建构过程不仅在于对法律社会学发展历程、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有一个准确的解读,以此获得法...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历程一方面体现研究者对该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另一方面又为转型社会的具体语境所建构。而研究法律社会学知识系统与社会的相互建构过程不仅在于对法律社会学发展历程、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有一个准确的解读,以此获得法律社会学研究的提升与超越。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一特定知识视角来解释和研究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社会学 知识社会学 人与作品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方法论思想蕴涵 被引量:9
19
作者 魏永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7-44,共8页
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米尔斯在深入批判宏大理论与抽象经验主义两种研究风格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新的方法论思想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内容,即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异质性的基本理论预设、关注重大时代主题的研究价值关... 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米尔斯在深入批判宏大理论与抽象经验主义两种研究风格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新的方法论思想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内容,即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异质性的基本理论预设、关注重大时代主题的研究价值关怀、从个人困扰上升到公众论题的问题提取方法、问题中心论的基本研究原则、历史与比较的基本研究视角和适度大理论的理论发展取向。这六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内在一致的。由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异质性的基本理论预设逻辑地决定了把历史与比较作为社会学的基本研究视角和把适度大理论作为理论的发展取向;由这一基本理论预设和关注重大时代主题的研究价值关怀共同决定了必须把个人困扰上升到公众论题和把问题中心论作为研究必须贯彻始终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的想象力 方法论 米尔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理论的后现代转向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全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62-67,共6页
社会学是现代性的科学。随着现代性逐渐分裂为科学现代性与人文现代性,且日益加剧,导致了社会学的困境;作为走出困境的一种尝试,社会学出现了后现代转向——后现代社会学;后现代社会学是在对现代性和传统社会学理论的反思、传统社会学... 社会学是现代性的科学。随着现代性逐渐分裂为科学现代性与人文现代性,且日益加剧,导致了社会学的困境;作为走出困境的一种尝试,社会学出现了后现代转向——后现代社会学;后现代社会学是在对现代性和传统社会学理论的反思、传统社会学对自身的反思以及后现代社会学对其自身反思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建构其话语的;它没有超越现代性的框架,这种多重反思的目的是追求现代性的自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社会学理论 现代性 科学现代性 人文现代性 后现代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