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方法与途径——以上海大学“中国系列”课程为例 |
刘娇蕾
|
《继续教育研究》
|
2020 |
0 |
|
2
|
“何谓体育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何为”——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运用与启示 |
曹祖耀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3
|
社区志愿者身份对居民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基于上海X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生活调查的数据分析 |
徐佳丽
|
《美与时代(城市)》
|
2016 |
2
|
|
4
|
文化资本形态与价值的嬗变——艺术家社会地位变化机制的社会学分析 |
黄剑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5
|
社会学视角下政府信息公开影响因素分析 |
李莹盈
|
《兰台内外》
|
2017 |
0 |
|
6
|
中国配偶年龄差的社会学分析 |
季敬杰
|
《美与时代(城市)》
|
2016 |
0 |
|
7
|
中俄商品在哈萨克斯坦市场竞争力比较分析——一个消费社会学的视角 |
Assel Samuratova
|
《美与时代(城市)》
|
2016 |
0 |
|
8
|
多重制度逻辑下社会组织发展的动力、后果与优化建议——以S市购买服务为例 |
顾诗颖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符号消费理论研究——解析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 |
骆建建
聂家昕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10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初中生父母教育期望的影响和机制分析 |
王琪瑛
|
《当代教育与文化》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11
|
“镇管社区”体制下城郊大型居住社区治理的财政困境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大型居住社区为主要调查对象 |
杨红伟
|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2
|
社会转型期农村养老模式的变迁趋势探究 |
袁同成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3
|
消费社会的分层逻辑:一种研究取向 |
孙远太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4
|
略谈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电影文化(1949—1966) |
张硕果
|
《文化艺术研究》
|
2008 |
3
|
|
15
|
增权型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理论框架与实践策略 |
刘斌志
程代超
|
《社会工作》
|
2021 |
3
|
|
16
|
和谐社会的四个要点 |
邓伟志
|
《北方经济(内蒙)》
|
2005 |
10
|
|
17
|
看上海——上海影像的“镜头引入”探讨(1930—1959) |
马丹丹
|
《文化艺术研究》
|
2011 |
1
|
|
18
|
关于上海出租汽车行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思考 |
邓伟志
陈文彬
|
《城市公用事业》
|
2008 |
1
|
|
19
|
意识形态的博弈与沦陷区上海“职业女性”的时尚生产——以通俗文化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
姜云飞
张智慧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0
|
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 |
张海东
谭奕飞
|
《中国建设信息》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