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微创肱骨前置解剖锁定钢板固定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姜朝来 金韡 +3 位作者 秦晖 安智全 张长青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56-261,共6页
目的验证自行研制的新型前置肱骨中下段解剖锁定钢板(以下简称新型钢板)的力学特性,为改进设计以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20例防腐肱骨标本,进行肱骨中下段骨折钢板构件的生物力学测试,比较新型钢板(A组)与4.5 mm有限接触动力... 目的验证自行研制的新型前置肱骨中下段解剖锁定钢板(以下简称新型钢板)的力学特性,为改进设计以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20例防腐肱骨标本,进行肱骨中下段骨折钢板构件的生物力学测试,比较新型钢板(A组)与4.5 mm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imited contact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LC-DCP)(B组)在压缩、弯曲(正向、侧向)和扭转载荷下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新型钢板固定肱骨中下段骨折在4种不同载荷下的刚度、强度和应力遮挡的结果均优于4.5 mm LC-DCP,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型钢板能够满足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需要,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微创钢板接骨术 内固定 载荷 力学性能 力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成骨胶囊治疗股骨头坏死后股骨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袁浩 何伟 +4 位作者 徐传毅 方斌 王以进 李永丰 李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生脉成骨胶囊治疗股骨头坏死后的股骨生物力学特性,评判药物的有效性,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只成年大白兔股骨分为模型组、治疗组与正常组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对股骨的强度、刚度进行系统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生脉成骨胶囊治疗股骨头坏死后的股骨生物力学特性,评判药物的有效性,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只成年大白兔股骨分为模型组、治疗组与正常组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对股骨的强度、刚度进行系统检测。结果:(1)激素诱导的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组其股骨的强度和刚度明显下降,低于正常组和治疗组(P<0.05)。(2)生脉成骨胶囊治疗的兔股骨其强度和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5);(3)生脉成骨胶囊对股骨头坏死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能改善血运,促进愈合,加速骨化过程。结论:生脉成骨胶囊对股骨头坏死治疗在改善血运,促进坏死骨修复,恢复股骨头的力学性能上有积极的影响,十分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生脉成骨胶囊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万岷 张春才 +3 位作者 许硕贵 付青格 王冠军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阐明按髋臼解剖学特点与镍钛合金的特性而设计的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tridimentionalmemoryalloyfixationsystem,ATMS)应用于髋臼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方法从稳定性及头臼对应解剖与应力分布两个方面进行研究。6... 目的阐明按髋臼解剖学特点与镍钛合金的特性而设计的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tridimentionalmemoryalloyfixationsystem,ATMS)应用于髋臼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方法从稳定性及头臼对应解剖与应力分布两个方面进行研究。6具成人新鲜骨盆股骨标本左右侧两两对应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造成髋臼骨折模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将骨折块复位,直视下分别用ATMS及重建钢板与螺钉紧密固定。制作可多向调节的万能旋转加载夹具,按前屈、后伸、直立三种状态从100N至500N进行加载,比较两组在经度及纬度方向的位移,分析髋臼骨折ATMS固定的稳定性;在直立位状态加载至500N,利用压敏片计算髋关节在前屈、后伸、直立三种状态下两组头臼接触面积及接触应力,分析髋臼骨折ATMS固定后头臼之间的解剖关系与应力分布状态。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不同载荷、不同髋关节状态下测得的数据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ATMS应用于髋臼骨折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头臼对应解剖关系与应力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内固定 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荣明 刘观燚 +6 位作者 马维虎 毛路 孙韶华 黄雷 应江炜 蒋伟宇 王以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24-927,共4页
目的:比较下颈椎三柱损伤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TAS)、经关节钉棒系统固定(TRS)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LRS)的三维稳定性。方法:12具新鲜颈椎标本,制成C4/5、C5/6节段三柱损伤模型,分别进行单独经关节螺钉(TAS组)、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 目的:比较下颈椎三柱损伤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TAS)、经关节钉棒系统固定(TRS)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LRS)的三维稳定性。方法:12具新鲜颈椎标本,制成C4/5、C5/6节段三柱损伤模型,分别进行单独经关节螺钉(TAS组)、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TRS组)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LRS组)三种方法固定,在非限制性和非破坏性的实验条件下测试其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状态的稳定性。结果:TAS组和TRS组在各方向的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的均数均显著小于完整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前屈、后伸、侧弯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旋转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S、TRS在各个方向稳定性明显优于LRS组(P<0.05)。TRS在前屈运动中的ROM和NZ与TAS组比较有所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伸、侧弯和旋转运动中,TRS组稳定性明显优于TA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颈椎三柱损伤选择经关节固定技术时以钉棒形式固定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经关节螺钉 骨折 内固定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治疗肱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万岷 张春才 +3 位作者 许硕贵 付青格 王冠军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阐明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wan-like memory compressive connector,SMC)应用于肱骨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方法通过轴向拉伸试验、三点弯曲试验、扭转试验三种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建模,对比分析肱骨中段骨折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和8孔钢板... 目的阐明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wan-like memory compressive connector,SMC)应用于肱骨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方法通过轴向拉伸试验、三点弯曲试验、扭转试验三种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建模,对比分析肱骨中段骨折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和8孔钢板治疗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轴向拉伸试验得出载荷-应变曲线及拉伸强度,加载1000N时的SMC与钢板固定的强度分别为2.21MPa和2.35MPa,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位移与刚度得出载荷-位移曲线及轴向刚度,加载1000N时的SMC与钢板固定的轴向刚度分别为465N/mm和424N/mm,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点弯曲试验得出弯矩-挠度曲线及弯曲刚度,弯矩在5N·m时SMC固定组与钢板固定组的刚度分别为18.59N·cm/(°)和17.84N·cm/(°),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扭转试验得出扭矩-扭角曲线及扭转刚度,SMC固定组与钢板固定组在最大扭矩下的扭转刚度分别为302.11N·cm/(°)和287.07N·cm/(°),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固定的稳定性接近钢板组。结论天鹅型记忆接骨器治疗肱骨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记忆接骨器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间盘切除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对相邻节段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许耀 陈文钧 +4 位作者 王以进 夏军 周建伟 姜建元 黄煌渊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对相邻节段椎体、椎间盘和关节突等结构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采用5具新鲜人体颈椎标本先作为正常空白的对照组,测试其生物力学特性后再依次进行前路单节段钢板内固定和双节段钢板内固定,测试相邻节段...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对相邻节段椎体、椎间盘和关节突等结构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采用5具新鲜人体颈椎标本先作为正常空白的对照组,测试其生物力学特性后再依次进行前路单节段钢板内固定和双节段钢板内固定,测试相邻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上应变和位移变化。结果前路钢板内固定后,在固定节段上方相邻节段测试应变、位移除前屈位外均明显增加(P<0.05),最大变化发生在后伸位。而单节段和双节段钢板固定相比,仅有数值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Orion钢板内固定后,固定节段的活动度转移到邻近节段,其上方相邻节段活动度增加,应力集中,负荷增加,当处于后伸位时有明显的提高。固定节段选择统计学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 相邻节段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在骨矿量下降椎体中应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琦 杨惠林 +2 位作者 唐天驷 吴翼伟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通过对5种不同型号椎弓根螺钉(U1、U2、SF1、SF2、RF)在脊柱标本中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测试,探讨螺钉设计参数、拧紧力矩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骨质疏松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腰椎标本6具,按骨密度ρ分... 目的通过对5种不同型号椎弓根螺钉(U1、U2、SF1、SF2、RF)在脊柱标本中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测试,探讨螺钉设计参数、拧紧力矩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骨质疏松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腰椎标本6具,按骨密度ρ分正常组(ρ>1.00g/cm2)、骨矿量下降组(0.90g/cm2<ρ<1.00g/cm2)和骨质疏松组(ρ<0.90g/cm2),应用WD鄄10A万能实验机,测定不同骨密度下螺钉设计参数、拧紧力矩等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稳定性的影响。结果5种不同型号椎弓根螺钉(U1、U2、SF1、SF2、RF)固定的脊柱标本,其拔出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骨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螺钉内固定的强度(以拔出力的大小衡量),正常组、骨矿量下降组与骨质疏松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强度与拧紧力矩大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骨密度也存在正相关(r=0.936)。在骨矿量相对下降的标本中,5种螺钉中U2的拔出力最大。结论螺钉的类型、被固定标本的骨密度同固定的稳定性密切相关。骨密度与最大拔出力、拧紧力矩具有正相关性。“U”型钉在对骨矿量下降标本的固定中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抗拔力 骨密度 拧紧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股关节排列异常的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董启榕 郑祖根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采用电测实验应力分析和压敏片测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髌股关节的运动肌群应力的变化特点、髌股关节接触面积和应力分布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测试。材料与方法:采用8具人膝关节标本,保留关节囊及股四头肌机腱,髌股关节间隙内安... 目的:采用电测实验应力分析和压敏片测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髌股关节的运动肌群应力的变化特点、髌股关节接触面积和应力分布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测试。材料与方法:采用8具人膝关节标本,保留关节囊及股四头肌机腱,髌股关节间隙内安放压敏片,肌腱上安放应力传感器,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加载试验。结果:(1)股四头肌肌力对髌骨的稳定起重要作用。股内、外侧肌力不平衡(即股内侧肌肌力较弱)可使骸股关节接触压力和分布状态发生变化,使外侧髌股关节面接触压力升高。(2)在模拟髌股关节排列异常(髌骨外侧倾斜)的标本上,外侧髌股关节面接触压力及范围均明显增高,但髌骨固定在相对较小范围,使局部应力集中。(3)模拟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标本上,外侧关节接触压力和面积均有所下降,髌骨活动度增大,缓解了局部高接触压状态,但股四头肌肌力的不平衡仍影响髌骨的稳定。结论:股四头肌肌力不平衡对髌股关节接触应力和分布状态以及髌骨的位移范围均有较大影响,提示临床治疗中不应忽视对股四头肌肌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 生物力学 排列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髌骨重建胫骨平台关节面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秀清 陈振光 王以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 :研究用髌骨重建胫骨平台关节面缺损的生物力学特征 ,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髌骨重建胫骨内侧髁或外侧髁上关节面缺损的实验装置 ,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测量重建后股胫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 ,并与理论相比较。结果 :实验... 目的 :研究用髌骨重建胫骨平台关节面缺损的生物力学特征 ,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髌骨重建胫骨内侧髁或外侧髁上关节面缺损的实验装置 ,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测量重建后股胫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 ,并与理论相比较。结果 :实验组载荷 -应变曲线、载荷 -位移曲线和应力等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重建后的股胫关节能恢复正常生物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胫骨平台关节面缺损 生物力学 关节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采用加强型钝角钢板(SOA)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对比性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步平 汤健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3-39,共7页
本文采用9具新鲜尸股骨沿着它的内外侧骨皮质粘贴6故应变片,测量股骨近端应变和位移分布,以检验SOA钢板固定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在实验前后将股骨粗隆造成二部分或四部分骨折,利用实验结果绘制应变-位移图,并与其它的内固定器... 本文采用9具新鲜尸股骨沿着它的内外侧骨皮质粘贴6故应变片,测量股骨近端应变和位移分布,以检验SOA钢板固定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在实验前后将股骨粗隆造成二部分或四部分骨折,利用实验结果绘制应变-位移图,并与其它的内固定器械比较,加载至1800N时比较它们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中,SOA钢板比其它器械更具有生物力学的优势(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SOA钢板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叶林根 汪伟 +1 位作者 俞光荣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比较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与钢丝环扎、Magnuson钢丝、AO张力带钢丝和Weber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取20具新鲜膝关节标本,随机分为5组,制成骨折模型,分别用5种方法固定,用膝关节生物力学试验机KJ—20型测定5... 目的比较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与钢丝环扎、Magnuson钢丝、AO张力带钢丝和Weber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取20具新鲜膝关节标本,随机分为5组,制成骨折模型,分别用5种方法固定,用膝关节生物力学试验机KJ—20型测定5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骨折断端分离1.0mm为固定失败。结果5种内固定方法均能满足1KN股四头肌收缩力,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与其它内固定方法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和良好的骨折断端稳定性,免除了二次手术之苦,扩大了手术内固定的适应范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髌骨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髌骨骨折 内固定 可吸收线 环扎张力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热灌注对大鼠肠组织吻合影响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振辉 王志泉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研究腹腔温热灌注疗法对低位直肠切断-吻合术后大鼠直肠愈合的抗拉强度等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同时对鼠肠的本构方程及其粘弹性性质进行深入的分析,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清洁级SD大鼠32只,先进行直肠低位切断-吻合... 目的:研究腹腔温热灌注疗法对低位直肠切断-吻合术后大鼠直肠愈合的抗拉强度等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同时对鼠肠的本构方程及其粘弹性性质进行深入的分析,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清洁级SD大鼠32只,先进行直肠低位切断-吻合术,然后随机分为单纯切断-吻合对照组(A)和腹腔温热灌注组(B),于术后第5天、 第15天取材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灌注组的抗拉强度、增量弹性模量。粘弹性性能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温热灌注疗法对直肠癌低位吻合术后直肠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不仅无不良影响,且有助于组织力学性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温热灌注 生物力学 直肠癌 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 被引量:19
13
作者 胡庆丰 周辉 +1 位作者 潘浩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6-179,183,共5页
目的 探讨新研制的防滑锁骨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性能 ,并与传统的 4孔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方法进行比较 ,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 9具成人新鲜锁骨标本 ,行中外 1/ 3处锁骨骨折模型 ,分别采用防滑锁骨钉 (PSCN)... 目的 探讨新研制的防滑锁骨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性能 ,并与传统的 4孔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方法进行比较 ,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 9具成人新鲜锁骨标本 ,行中外 1/ 3处锁骨骨折模型 ,分别采用防滑锁骨钉 (PSCN) ,4孔钢板 (4SP)和克氏针 (KP)三种内固定方法固定 ,运用实验应力分析手段测试各组试件的生物力学特性 ,并进行比较。另设正常锁骨标本组以作对照。结果  (1)三点弯曲强度测量 ,4SP和PSCN组均接近正常标本 (P >0 0 5 ) ,而KP组与正常标本组相差显著 (P <0 0 5 ) ;弯曲刚度测量结果具有相似的规律性。(2 )扭转强度和刚度测量表明 ,4SP和PSCN与正常标本无显著性差异 ,而比KP固定来得优越 (P <0 0 5 )。 (3)拉伸试验表明 ,4SP和PSCN内固定抗拉强度和刚度优于KP内固定 (P <0 0 5 ) ;抗拔力PSCN明显优于KP内固定 (P <0 0 5 )。 (4 )PSCN内固定应力遮挡小 ,明显优于 4SP(P <0 0 5 )。结论 PSCN在强度和刚度上均明显优于KP内固定 ,与 4SP相接近 ,且应力遮挡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低切迹钛板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俞杭平 唐天驷 +1 位作者 杨同其 王以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19-423,共5页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颈椎前路低切迹钛板系统(ACLPS)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16具颈椎标本随机分为A、B两组,行载荷-位移测定后,制作C5椎体及相邻椎间盘切除、髂骨植骨及钛板固定标本(A组用ACLPS,B组用Orion),再行载荷-位移、扭矩和...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颈椎前路低切迹钛板系统(ACLPS)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16具颈椎标本随机分为A、B两组,行载荷-位移测定后,制作C5椎体及相邻椎间盘切除、髂骨植骨及钛板固定标本(A组用ACLPS,B组用Orion),再行载荷-位移、扭矩和扭转刚度测定;对ACLPS行拔出试验及疲劳试验,以三维有限元分析钛板的应力变化及其分布。结果:ACLPS与Orion内固定后颈椎位移降低幅度、各纵向位移、颈椎的扭矩和扭转刚度、最大拔出力及相对位移和能量吸收值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疲劳强度为473.27Mpa,疲劳载荷次数达5.5×105次,足以满足术后在体内安放较长时间;有限元计算得出ACLPS孔洞周围有较大应力集中,但其孔洞直径和孔边距离仍处安全范围。结论:ACLPS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紧固能力,能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低切迹钛板系统 生物力学 内固定 疲劳试验 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震东 刘丹 +5 位作者 王以进 刘军 黄宰宇 王勇 张磊 应志豪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测试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新鲜牛尸体膝关节标本 6具 ,制成髌骨骨折模型 ,用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 ,并与克氏针张力带、单纯钢丝环扎进行对照比... 目的 测试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新鲜牛尸体膝关节标本 6具 ,制成髌骨骨折模型 ,用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 ,并与克氏针张力带、单纯钢丝环扎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完全符合髌骨的生物力学性能 ,与克氏针张力带相当 ,能满足膝关节的强度 ,符合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要求。结论 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 ,且能达到解剖复位 ,操作简便 ,固定牢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Pyrfbrd 钢丝环扎加张力带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髂螺钉LX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明 徐荣明 +3 位作者 王以进 校佰平 傅国美 薛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研究骶髂螺钉LX固定方式与目前常规骶髂螺钉固定方式的拔出强度、刚度、能量吸收,确定比较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要求的固定方式。方法8具甲醛固定湿润成人尸体的正常骨盆标本,平均年龄23~45岁。骨密度测量排除骨质疏松,排除畸形、肿瘤... 目的研究骶髂螺钉LX固定方式与目前常规骶髂螺钉固定方式的拔出强度、刚度、能量吸收,确定比较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要求的固定方式。方法8具甲醛固定湿润成人尸体的正常骨盆标本,平均年龄23~45岁。骨密度测量排除骨质疏松,排除畸形、肿瘤、外伤等异常。将骨盆等分锯成两半,左侧组采用骶髂螺钉LX固定,置入正、负应力骶髂拉力螺钉,沿着骶髂关节复合体的压力带和张力带轴线,分别置入骶髂关节复合体的张力带和压力带;右侧组置入常规骶髂拉力螺钉。测量拧紧力矩、轴向拔出力、相对位移、应变、能量吸收。结果拧紧力矩与骨密度、拧紧力矩与轴向拔出力、轴向拔出力与骨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左侧组拔出力为(1158.10±29.20)N,比右侧组(791.2±44.6)N高32%(P<0.05)。右侧组的吸收能量为(6.52±0.78)J,左侧组的吸收能量为(11.75±1.45)J,左右两侧总的能量相比,左侧比右侧大(P<0.05)。结论骶髂螺钉LX固定方式的强度和刚度均高于常规骶髂螺钉固定,拔出螺钉需要的能量亦大,具有生物力学优势,有利于骶髂复合体修复,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取钉器的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童松林 高益斌 +2 位作者 虞建浩 虞爱丽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初步应用验证EZ取钉器对断钉、打滑螺钉的取出效果。方法采用新鲜尸骨标本,股骨、胫骨、尺桡骨各4具,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起子取螺钉扭力组;B组为骨髓腔内灌骨水泥固定螺钉组,其中B1为螺钉打滑时最大扭力组...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初步应用验证EZ取钉器对断钉、打滑螺钉的取出效果。方法采用新鲜尸骨标本,股骨、胫骨、尺桡骨各4具,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起子取螺钉扭力组;B组为骨髓腔内灌骨水泥固定螺钉组,其中B1为螺钉打滑时最大扭力组;B2为EZ取钉器一个手柄时取钉器最大扭力组;B3为两个手柄时取钉器的最大扭力组,制成4种生物力学测试模型,内固定螺钉分为4.5mm和3.5mm两种类型。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试实验标本,施加轴向载荷2kN,测量扭转拔出螺钉时的最大扭矩值、扭角及螺钉拔出时功耗大小和效率。实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组间比较。并用EZ取钉器在12例患者中初步应用。结果 A组最大拔出扭矩为1.42~1.96N·m,B1组为2.87~3.27N·m,B2组为3.06~4.83N·m,B3组为4.12~8.36N·m,各组间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相对应各组的扭角均值分别为1.59毅、0.77毅、0.28毅和0.16毅,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螺钉拔出(旋出)时,各组的功耗均值分别为12、21、32和45J;对应各组间的功率(机械效率)分别为0.20、0.35、0.53和0.75J/s,组间呈明显差异(P<0.05)。在12例临床断钉和打滑螺钉患者中初步应用,均成功取出,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EZ取钉器具有足够的抗扭强度和刚度,夹持力大,拔钉稳定可靠,是取出骨骼中断钉和打滑螺钉较理想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 生物力学 取钉器 扭转 刚度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化技术在骨质疏松椎体钉道的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海涛 申才良 +4 位作者 董福龙 张建湘 巩陈 李勇 王以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2-344,共3页
目的通过对火柴样骨条与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椎体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生物力学性能研究,为临床应用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技术提供另外一种选择及基础研究依据。方法采用4具成人尸体腰椎,选择腰1~5共20个椎体作为实验标本,通过骨密度(BMD)测... 目的通过对火柴样骨条与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椎体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生物力学性能研究,为临床应用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技术提供另外一种选择及基础研究依据。方法采用4具成人尸体腰椎,选择腰1~5共20个椎体作为实验标本,通过骨密度(BMD)测量确诊为骨质疏松,随机分成3组,A组:8个椎体75%骨水泥钉道强化;B组:8个椎体火柴样骨条强化;C组:4个椎体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作为对照。分别进行轴向拔出力实验和周期抗屈实验的力学测定。结果 3组最大轴向拔出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期抗屈实验时耐受最大负荷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骨水泥钉道强化和火柴样骨条强化都能够提高骨质疏松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即刻强度;②即刻稳定力火柴样骨条强化较骨水泥强化作用稍差,但在临床应用中,尤其是在钉道破损骨水泥使用受限,或者需要维持持续强度的患者更具意义,可作为临床上一种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骨水泥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棒系统固定腰椎后的实验性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季冬东 程力 王以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评价动态棒系统(IsobarTM)固定后腰椎稳定性,并与传统方法比较。方法:取小牛腰椎标本L2~5节段8具。每一个运动节段按以下5个状态测试:完整状态(正常对照组)、半失稳(剔除所有的韧带、黄韧带、关节囊和小关节)、IsobarTM动态固定... 目的:评价动态棒系统(IsobarTM)固定后腰椎稳定性,并与传统方法比较。方法:取小牛腰椎标本L2~5节段8具。每一个运动节段按以下5个状态测试:完整状态(正常对照组)、半失稳(剔除所有的韧带、黄韧带、关节囊和小关节)、IsobarTM动态固定状态、全失稳状态(全椎板切除术)、椎弓根螺钉固定状态。每一个运动节段都在运动测试仪上连续测试压缩、屈曲/后伸、侧弯。结果:植入IsobarTM系统的失稳节段可以提供在屈曲、后伸或轴向旋转方向上与完整节段同样的稳定性(P>0.05)。全失稳和半失稳状态的脊柱同植入IsobarTM系统相比有明显的失稳状态(P<0.01)。动态棒固定系统可以使半失稳的运动节段回复到同完整运动节段相同的运动范围(P>0.05)。结论:IsobarTM device动态棒系统不仅可以为椎板部分切除术时植入后提供良好的即时稳定性,而且也可以维持腰椎部分的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腰椎 IsobarTM 椎弓根 椎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部椎间融合支架的改进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葛鹏 申才良 +3 位作者 董福龙 章仁杰 宋旆文 王以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29-932,共4页
目的比较新型自制胫骨皮质支架与钛合金融合器、髂骨块在生物力学实验中的各项结果,了解新型胫骨皮质支架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6具小牛脊柱标本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NS)组、钛合金椎间融合支架(Tis)组、胫... 目的比较新型自制胫骨皮质支架与钛合金融合器、髂骨块在生物力学实验中的各项结果,了解新型胫骨皮质支架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6具小牛脊柱标本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NS)组、钛合金椎间融合支架(Tis)组、胫骨皮质融合支架(TS)组、髂骨块融合(LB)组,其中Tis、TS、LB组分别加后路内固定(F)记为TisF、TSF、LBF组。分别测定各组的应变、位移、刚度、极限力学指标等数据,采用F检验、SNK检验等,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显示在250 N载荷时,不同处理组在中立位时应变值排序结果如下:(TSF=NS=Tis=TisF)<LBF<TS<LB。载荷为250 N时各组中立位的纵向位移值大小排序:NS<TisF<TSF<LBF。载荷为250 N时各组中立位的水平位移大小排序:NS<(TisF=TSF)<LBF。不同应力强度的大小排序为:LB<LBF<TS<(TSF=Tis)<TisF。轴向刚度的大小顺序为:(TSF=LBF)<TisF<NS。弯曲刚度的大小排序为:LBF<TSF<TisF。极限载荷的大小排序为:TisF>TSF>LBF。结论改进后的异体骨支架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髂骨块,差于钛合金融合器。建议在使用支架时加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以增加固定的强度。考虑到钛合金的金属特性及不可降解性,皮质骨支架在使用中可能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 腰椎融合器 皮质骨支架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