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N-O’-SiAlON复合材料抗热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甄强 高林 +2 位作者 倪亮 孙桂春 张中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2-275,279,共5页
采用热压烧结合成了BN-O’-SiAlON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对材料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水冷法研究其在不同热震温差(400~1 500℃)下的抗热震性能。研究表明,柱状的O’-SiAlON晶粒的弥散强化和桥联作用等增韧机制,材料内部存... 采用热压烧结合成了BN-O’-SiAlON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对材料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水冷法研究其在不同热震温差(400~1 500℃)下的抗热震性能。研究表明,柱状的O’-SiAlON晶粒的弥散强化和桥联作用等增韧机制,材料内部存在的亚临界自发微裂纹,以及无规则取向的BN和O’-SiAlON晶粒相互交叉生长构成的网状结构,均有利于改善BN-O’-SiAlON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虽然理论计算近似得出在热震过程中BN-O’-SiAlON复合材料中存在的热性能失配将导致较大的热应力,但实际上,在低于900℃的热震温差下材料的强度并没有明显降低,而在高于900℃的热震温差下才有较明显下降,直到达到1 500℃的热震温差时,其强度仍然保持在原来的40%左右,这说明BN-O’-SiAlON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O-’SiAlON 显微结构 抗热震性 热震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复合分级球的制备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伟光 王亚丽 史伟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1-544,共4页
采用二甘醇为鳌合剂和反应液制备钛的醇酸盐前驱体球,然后180℃水热处理得到高度晶化的复合分级结构的TiO2球。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同步热分析仪(TGA-DSC)对样品进行表征... 采用二甘醇为鳌合剂和反应液制备钛的醇酸盐前驱体球,然后180℃水热处理得到高度晶化的复合分级结构的TiO2球。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同步热分析仪(TGA-DSC)对样品进行表征,并探讨了TiO2复合分级球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复合分级球 水热处理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烧结合成O’SiAlON-BN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
3
作者 甄强 张大海 李文超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1-245,共5页
以微米级αSi3N4、SiO2、Al2O3和hBN为原料,通过反应烧结法合成了O’SiAlON-BN复合材料(Si2-zAlzO1+zN2-z的z=0.3)。首先在n(SiO2)/n(αSi3N4)=1的理论配比,1700℃保温2h的条件下对比研究了Y2O3+TiO2和Y2O3+B2O3两种混合烧结助剂对该复... 以微米级αSi3N4、SiO2、Al2O3和hBN为原料,通过反应烧结法合成了O’SiAlON-BN复合材料(Si2-zAlzO1+zN2-z的z=0.3)。首先在n(SiO2)/n(αSi3N4)=1的理论配比,1700℃保温2h的条件下对比研究了Y2O3+TiO2和Y2O3+B2O3两种混合烧结助剂对该复合材料的助烧效果。结果表明:Y2O3+TiO2作为烧结助剂比Y2O3+B2O3有更好的促进烧结作用,且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随着BN(分别为10%,20%和30%)的增加而降低;XRD分析发现,αSi3N4、SiO2原料在理论配比的情况下,会导致βSi3N4相剩余,为了得到O’SiAlON和BN相含量高的复合材料,需要加入过量的SiO2。根据此研究结果,在以Y2O3+TiO2作烧结剂,BN加入量为10%的条件下,通过4因素3水平(因素水平如下:A———n(SiO2)/n(αSi3N4),取1.05、1.1、1.2;B———烧结助剂加入量,取2%、4%、6%;C———烧成温度,取1600℃、1650℃、1700℃;D———保温时间,取1h、2h、3h)的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O’SiAlON-BN复合材料烧结性能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烧成温度、保温时间、烧结助剂加入量、n(SiO2)/n(αSi3N4),合成的复合材料相对密度最高的工艺参数组合为A3B3C3D3;利用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对合成O’SiAlON-BN复合材料的工艺条件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的优化区为:Y>1024X2-230.400X+11.088(其中,X=0.9999A-0.0006C-0.0163D,Y=0.0163A+0.0009B-0.0014C+0.9999D),在此优化区内,复合材料中全部为O’SiAlON和BN相,无残留βSi3N4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iAlON-BN 反应烧结 模式识别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铝土矿熟料的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甄强 严凯 +1 位作者 杨智 兰振华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1,共4页
对云南省铝土矿熟料的理化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有Al2O3、SiO2,约占总成分的95%,次要成分有TiO2、Fe2O3、CaO、MgO、K2O、Na2O。85#、75#、70#熟料的化学成分分别达到了特级、二级甲、二级乙铝土矿的指标,并且... 对云南省铝土矿熟料的理化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有Al2O3、SiO2,约占总成分的95%,次要成分有TiO2、Fe2O3、CaO、MgO、K2O、Na2O。85#、75#、70#熟料的化学成分分别达到了特级、二级甲、二级乙铝土矿的指标,并且煅烧后的铝土矿体积密度分别达到了相应的国家标准。XRD分析和微观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85#铝土矿由于Al2O3含量很高,经高温煅烧后以α-Al2O3相为主,有少量莫来石相,晶粒尺寸均在5μm左右,杂质相很少;75#铝土矿煅烧后莫来石相和α-Al2O3相共存,莫来石相占主要;70#铝土矿煅烧后以莫来石相为主,α-Al2O3相比煅烧后75#铝土矿的略少,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α-SiO2相;75#和70#铝土矿煅烧后的晶粒尺寸较小。用85#铝土矿熟料开发的连铸用中间包冲击板、挡渣堰,具有较理想的理化性能,可满足连铸中间包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理化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