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金刚石膜复合材料在微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
作者 莫要武 夏义本 +3 位作者 刘祖刚 张婕 居建华 王鸿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95-199,共5页
微电子技术、微电路构装技术、功能材料与器件技术的发展,使器件与电路工作速度不断提高和单位体积内热耗散量大幅度增加.这要求封装基片和构装基板材料具有极高的热导率和较小的介电系数.金刚石热导率高,介电系数低,介电损耗低,... 微电子技术、微电路构装技术、功能材料与器件技术的发展,使器件与电路工作速度不断提高和单位体积内热耗散量大幅度增加.这要求封装基片和构装基板材料具有极高的热导率和较小的介电系数.金刚石热导率高,介电系数低,介电损耗低,热膨胀系数与单晶硅非常接近,是目前电子器件、电路和系统的最理想的封装基片和构装基板.用金刚石膜为基础的复合材料来制备高热导率和低介电常数的基片,是一种性能/价格比非常高的选择.本文综述陶瓷-金刚石膜复合材料在微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前景.并介绍目前我们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复合材料 微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便测定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能级的电化学方法 被引量:20
2
作者 丁邦东 张积梅 +5 位作者 朱文清 郑新友 吴有智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611,共6页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能带的准确测定对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至关重要。电化学方法(如循环伏安法)是表征有机材料的HOMO能级的简单而被广泛采用的方法。通常所用循环伏安法存在用料多、数值确定不明显等方面的缺点,因此我们改进了上述方法...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能带的准确测定对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至关重要。电化学方法(如循环伏安法)是表征有机材料的HOMO能级的简单而被广泛采用的方法。通常所用循环伏安法存在用料多、数值确定不明显等方面的缺点,因此我们改进了上述方法,将待测定材料在工作电极上成膜,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直接测定氧化电流起峰位置而得到其HOMO能级。再结合光谱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材料的LUMO能级。研究表明该方法用料量少、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HOMO能级 循环伏安法 线性扫描伏安法 LUMO能级 带隙 能带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对0-3复合材料介电和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严继康 张建成 +1 位作者 吴文彪 沈悦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作者以PZT和PVDF为原料,采用热压和轧膜两种方法制备了0-3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极化工艺和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与轧膜法相比,热压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样品有较高的介电常数ε和压电常数d33;在人工极化时,... 作者以PZT和PVDF为原料,采用热压和轧膜两种方法制备了0-3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极化工艺和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与轧膜法相比,热压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样品有较高的介电常数ε和压电常数d33;在人工极化时,与热压法相比,轧膜法制备的样品的最佳极化电场E,极化温度T和极化时间t均有较高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复合材料 介电性 压电性 工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2-2复合材料的介电性和压电性 被引量:4
4
作者 严继康 张建成 +3 位作者 陈洁 吴晓岚 沈悦 吴文彪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28-431,共4页
以PZT为陶瓷相,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聚合物相,采用热压法制备了串联2-2型样品。测试了串联2-2型压电复合材料的介电、压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串联2-2型复合材料的压电应变系数d33及介电常数ε均较小;在低... 以PZT为陶瓷相,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聚合物相,采用热压法制备了串联2-2型样品。测试了串联2-2型压电复合材料的介电、压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串联2-2型复合材料的压电应变系数d33及介电常数ε均较小;在低频,由于界面极化引起的夹层损耗,其介电损耗tgδ则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型 压电复合材料 介电性 压电性 压电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夹层石英陶瓷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3
5
作者 雷景轩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83-1287,1293,共6页
本文采用PVA对造孔剂颗粒与石英颗粒造粒,将过筛后的造粒料颗粒加入到石英料浆中真空混合除泡,采用压力浇注的方法制备了多孔石英陶瓷材料及其部件,探讨了造孔剂含量对多孔石英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多孔陶瓷材料整体密度均匀... 本文采用PVA对造孔剂颗粒与石英颗粒造粒,将过筛后的造粒料颗粒加入到石英料浆中真空混合除泡,采用压力浇注的方法制备了多孔石英陶瓷材料及其部件,探讨了造孔剂含量对多孔石英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多孔陶瓷材料整体密度均匀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孔石英陶瓷材料是一种适合宽频带天线罩的芯层材料。通过真空浸渍工艺制备A夹层石英陶瓷材料及部件,观察了A夹层材料的结合界面形貌,表明多孔芯层与蒙皮通过石英颗粒烧结形成了结合界面,界面结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石英陶瓷 A夹层 造粒 宽频带 天线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0.7CaTiO_3-0.3NdAlO_3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国祥 卞建江 +1 位作者 董云飞 严康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用固相反应和熔盐法制备工艺合成了0.7CaTiO3-0.3NdAlO3(CTNA)粉体,研究了制备工艺对CT-NA陶瓷的合成过程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固相反应的长时间合成,熔盐法中,混合粉料在1 200℃2、h下即可合成CTNA单相,样品在1 375... 用固相反应和熔盐法制备工艺合成了0.7CaTiO3-0.3NdAlO3(CTNA)粉体,研究了制备工艺对CT-NA陶瓷的合成过程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固相反应的长时间合成,熔盐法中,混合粉料在1 200℃2、h下即可合成CTNA单相,样品在1 375℃下可烧结致密,获得的样品具有与固相反应相当的微波介电性能,即介电常数rε=43;品质因数与频率的乘积Q×f=35 736 GHz;频率温度系数τf=1.32×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7CaTiO3-0.3NdAlO3(CTNA)陶瓷 固相反应 熔盐法 微波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PO4/Y-ZrO2陶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旭东 顾峰 张保卫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9-832,共4页
本文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可切削LaPO4/Y-ZrO2陶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可加工性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LaPO4含量的增加复合陶瓷的力学性能逐渐下降,可加工性逐渐增加。当LaPO4含量达到30%时,... 本文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可切削LaPO4/Y-ZrO2陶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可加工性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LaPO4含量的增加复合陶瓷的力学性能逐渐下降,可加工性逐渐增加。当LaPO4含量达到30%时,复合陶瓷维持较高的力学性能,其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337.98 MPa和7.2 MPa.m1/2,且具有一定可加工性,其钻削速率为0.014 mm.s-1。当LaPO4含量为50%时复合陶瓷可加工性明显提高,但力学性能下降幅度较大。LaPO4晶粒所具有的层片状断裂性能,强弱界面处裂纹的不连续扩展性及微裂纹扩展出现连通是LaPO4/Y-ZrO2复合陶瓷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O4 ZRO2 力学性能 可加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Gel制备Ba_(1-x)Sr_xTiO_3系铁电薄膜的介电、调谐性能 被引量:14
8
作者 丁文 丁永平 孟中岩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8-390,共3页
用sol gel工艺制备Ba1-xSrxTiO3系铁电薄膜 ( 1-x= 0 .3,0 .5~ 0 .9)。实验证实 ,在制备溶胶过程中 ,提高加热温度能有效增加BST薄膜的介电调谐百分率。室温下 ,10 0kHz ,各组分薄膜的介电常数 (ε)和介电调谐百分率 (Tunability % )... 用sol gel工艺制备Ba1-xSrxTiO3系铁电薄膜 ( 1-x= 0 .3,0 .5~ 0 .9)。实验证实 ,在制备溶胶过程中 ,提高加热温度能有效增加BST薄膜的介电调谐百分率。室温下 ,10 0kHz ,各组分薄膜的介电常数 (ε)和介电调谐百分率 (Tunability % )均呈现较高的值。其中 ,Ba0 .8Sr0 .2 TiO3的介电常数和调谐百分率达到最大分别为 :678和 39% ,比国际上同类文献报道的数据高。BST的ε E曲线呈良好的单值函数关系。介电温谱出现明显宽化 ,调谐曲线峰值点对应的温度较居里温度低 2 0~30℃ ,本文并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特性 溶胶-凝胶工艺 铁电薄膜 钛酸锶钡陶瓷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剂聚合度对纳米氧化铝粉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9
作者 顾峰 沈悦 +2 位作者 徐超 夏义本 张建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8-320,共3页
以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采用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铝胶体,胶体经800~1100℃高温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铝粉体.对粉体进行了颗粒分布、XRD谱、HRTEM形貌及电子衍射等分析.结果表明分散剂(PEG)的聚合度对纳米氧化铝的粒度分布有着... 以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采用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铝胶体,胶体经800~1100℃高温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铝粉体.对粉体进行了颗粒分布、XRD谱、HRTEM形貌及电子衍射等分析.结果表明分散剂(PEG)的聚合度对纳米氧化铝的粒度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用PEG2000作分散剂时制备出的粉体颗粒细而均匀,平均粒径为25nm,无明显团聚与颗粒长大现象;经1000℃/2h煅烧已完全转化为α-Al2O3.文章对不同聚合度的分散剂的分散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胶体 纳米氧化铝 分散剂 聚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合成制备Ce^3+掺杂Lu3Al5O12纳米粉体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建军 施鹰 +2 位作者 胡耀铭 陈启伟 施剑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2,共4页
用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将硝酸镥、硝酸铝和硝酸铈配成混合溶液,采用反滴定共沉淀及低温煅烧前驱体的方法制备Lu3A l5O12(Ce)纳米发光粉体.采用热分析(TG-DTA)、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光致发光(PL)等分... 用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将硝酸镥、硝酸铝和硝酸铈配成混合溶液,采用反滴定共沉淀及低温煅烧前驱体的方法制备Lu3A l5O12(Ce)纳米发光粉体.采用热分析(TG-DTA)、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光致发光(PL)等分析测试方法对Lu3A l5O12(Ce)粉体制备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粉体的激发发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反滴定共沉淀法制备工艺,经过1000℃煅烧2h,可以得到晶粒尺寸为30nm左右,仅有轻微团聚,单一石榴石相的Lu3A l5O12(Ce)粉体.并且在1000℃处理得到的粉体的光致发光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 铝酸镥石榴石 光致发光 纳米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软模板法自组装生长ZnO纳米线及其光学性能 被引量:9
11
作者 贺英 王均安 +3 位作者 桑文斌 支华军 雷芝红 高利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6-772,共7页
采用自组装技术,利用均聚极性高分子(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等)长分子链作为自组装模板在半导体硅衬底上自组装生长出ZnO纳米线。采用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镜(HRTEM)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分析表征的结果表明,ZnO纳米线直径... 采用自组装技术,利用均聚极性高分子(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等)长分子链作为自组装模板在半导体硅衬底上自组装生长出ZnO纳米线。采用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镜(HRTEM)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分析表征的结果表明,ZnO纳米线直径约50~80nm、长度大于4μm,具有六方纤锌矿单晶结构,且沿c轴方向择优取向生长。采用室温下光致发光(PL)谱和紫外吸收(UV)光谱对制得的ZnO纳米线的光学性能研究表明,其PL光谱上有较强的紫外发射和较弱的蓝光发射,UV吸收光谱表明样品在紫外区有强的宽带吸收,且随着纳米线粒径的减小,吸收峰出现了蓝移现象。研究探讨了高分子诱导ZnO纳米线自组装定向生长机制、发光机理及其与工艺条件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纳米线 自组装 高分子软模板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蒋丽雯 王林军 +6 位作者 刘健敏 阮建锋 苏青峰 崔江涛 吴南春 史伟民 夏义本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用热丝化学气相(HFCVD)法在硅衬底上制备了表面光滑、晶粒致密均匀的纳米金刚石薄膜,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粗糙度,拉曼光谱表征膜层结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光透过率,并用椭圆偏振仪测试、... 用热丝化学气相(HFCVD)法在硅衬底上制备了表面光滑、晶粒致密均匀的纳米金刚石薄膜,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粗糙度,拉曼光谱表征膜层结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光透过率,并用椭圆偏振仪测试、建模、拟合获得了表征薄膜光学性质的n,k值.结果表明薄膜的晶粒尺寸在100nm以下,表面粗糙度仅为21nm;厚度为3.26(m薄膜在632.8nm波长处的透过率为25%,1100nm波长处达到50%.采用直接光跃迁机制估算得到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光学能隙(Eg)为4.3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薄膜 光学透过性 热丝化学气相法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及动态矩阵显示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志林 蒋雪茵 +4 位作者 张步新 朱文清 郑新友 吴有智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研究了绿色、红色、蓝色和白色 4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通过掺杂得到了高稳定性的绿色及红色器件 ,绿色器件的半寿命达 1 4 0 0 0小时 (初始亮度 1 0 0cd/m2 ) ,红色器件的半寿命为 75 0 0小时 (初始亮度 5 0cd/m2 )。还研究了具有... 研究了绿色、红色、蓝色和白色 4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通过掺杂得到了高稳定性的绿色及红色器件 ,绿色器件的半寿命达 1 4 0 0 0小时 (初始亮度 1 0 0cd/m2 ) ,红色器件的半寿命为 75 0 0小时 (初始亮度 5 0cd/m2 )。还研究了具有空穴锁定层及非锁定层的多种不同结构和材料的蓝色及白色器件。研究表明无论蓝色还是白色器件 ,具有空穴锁定层的器件稳定性较差 ,老化过程中界面势垒的变化很大。非锁定层的蓝色及白色器件中 ,新材料JBEM比DPVBi有更优越的性能。JBEM构成的蓝色器件的半亮度寿命为 1 0 35小时 (初始亮度 1 0 0cd/m2 )。由JBEM构成的白色器件中 ,由蓝色及红色掺杂在同一层的器件得到最好的稳定性 ,其半亮度寿命为 2 80 0小时 (初始亮度 1 0 0cd/m2 ) ,而且它具有发光颜色不随电流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在稳定性改善的基础上研制成功 96× 6 0线 ,分辨率为 2线 /mm的绿色及白色矩阵显示屏 ,还利用选择蒸发的方法制造了彩色矩阵屏 ,设计和研制了驱动及控制电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 稳定性 平板显示器件 动态矩阵显示 彩色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取向金刚石薄膜的红外椭圆偏振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苏青峰 夏义本 +2 位作者 王林军 刘健敏 史伟民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89,共4页
采用红外椭圆偏振光谱仪对HFCVD方法所制备的不同取向金刚石薄膜的光学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001)取向金刚石薄膜具有较佳的光学质量,在红外波段基本是透明的.在2.5-12.5μm红外波长范围内,(001)取向金刚石膜的折射率和消... 采用红外椭圆偏振光谱仪对HFCVD方法所制备的不同取向金刚石薄膜的光学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001)取向金刚石薄膜具有较佳的光学质量,在红外波段基本是透明的.在2.5-12.5μm红外波长范围内,(001)取向金刚石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几乎不随波长的改变而变化,折射率为2.391,消光系数在10^-5范围内;对于(111)取向金刚石膜,其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随波长的改变有微小变化,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都低干(001)取向膜.通过计算拟合得到(001)取向金刚石膜的介电常数为5.83,优干(111)取向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金刚石膜 红外椭圆偏振光谱 折射率 消光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软玉(透闪石玉)猫眼热相变的Raman光谱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卢保奇 夏义本 +1 位作者 亓利剑 尤静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24-1826,共3页
利用Raman光谱和X射线粉晶衍射谱(XRD)对四川软玉猫眼热相变的过程和最终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热至900℃时,软玉猫眼中透闪石完全脱OH基,结构被破坏,出现新物相671 cm-1的特征强单峰。至1 000℃时,1 014 cm-1谱峰强度显著增强,... 利用Raman光谱和X射线粉晶衍射谱(XRD)对四川软玉猫眼热相变的过程和最终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热至900℃时,软玉猫眼中透闪石完全脱OH基,结构被破坏,出现新物相671 cm-1的特征强单峰。至1 000℃时,1 014 cm-1谱峰强度显著增强,同时出现573和934 cm-1的弱谱峰。至1 100℃时,1 033 cm-1弱谱峰出现。研究表明热转变的最终产物是一种成分和结构都类似于透辉石的Ca-Mg辉石。这一结果被XRD测试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玉猫眼 透闪石 RAMAN光谱 XRD 热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AlN粉体合成与陶瓷制备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宇 谢建军 +4 位作者 汪暾 丁毛毛 章蕾 雷芳 施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36-4140,共5页
采用湿化学法,将异丙醇铝盐与有机碳源蔗糖混合,在一定温度及pH值下制成干凝胶,然后在高温下将干凝胶中的铝盐与碳源进行化学分解,并通过碳热还原发生氮化反应,制得中位粒径约为1.0μm,含氧量低、无杂相的超细AlN粉体。最后,通过添加CaF... 采用湿化学法,将异丙醇铝盐与有机碳源蔗糖混合,在一定温度及pH值下制成干凝胶,然后在高温下将干凝胶中的铝盐与碳源进行化学分解,并通过碳热还原发生氮化反应,制得中位粒径约为1.0μm,含氧量低、无杂相的超细AlN粉体。最后,通过添加CaF_2-Y_2O_3二元烧结助剂,利用无压烧结技术成功制得相对密度超过99.0%,热导率>180 W/(m·℃)的AlN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湿化学法 醇盐水解 碳热还原 CaF2-Y2O3烧结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络合转化法在甲壳胺膜上制备CdS、ZnS纳米微粒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引烽 桑文斌 +6 位作者 钱永彪 史伟民 闵嘉华 龚理豪 汪洁 潘璋敏 华家栋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结构单元上带有配位基团的天然高分子甲壳胺与Cd2+和Zn2+络合后,通过络合转化方法可以在高分子膜上制备CdS、ZnS等纳米微粒.用这种方法所得微粒尺寸可控、粒径均一、表面缺陷少.
关键词 发光 纳米微粒 络合转化 甲壳胺 硫化镉 硫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晶须在Mullite浆料中的分散特性及流变学表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凌律巍 吴文彪 +2 位作者 江东亮 谭寿洪 黄政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84-1088,共5页
研究了SiC 晶须在Mullite浆料中的分散行为.通过沉降实验和流变学测试讨论了pH值,分散剂对SiC 晶须分散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晶须的加入影响了浆料的流变性能.当PH=11,分散剂含量为5wt%时,可获得分散性较好的浆... 研究了SiC 晶须在Mullite浆料中的分散行为.通过沉降实验和流变学测试讨论了pH值,分散剂对SiC 晶须分散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晶须的加入影响了浆料的流变性能.当PH=11,分散剂含量为5wt%时,可获得分散性较好的浆料.本分散工艺促进了晶须在Mullite浆料中的分散,提高了浆料的结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来石 SIC晶须 分散剂 沉降高度 分散特性 MULLITE 高温结构陶瓷浆料 流变学 碳化硅晶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_(60)为空穴缓冲层的高效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文清 郑新友 +4 位作者 张步新 吴有智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9-272,共4页
以富勒烯C60 作为空穴注入缓冲层 ,在结构为ITO/C60 /TPD/Alq3 /LiF/Al的器件中 ,改善了器件的发光效率。研究了C60 厚度对器件发光特性的影响。当C60 厚度为 1 6nm时 ,器件发光效率最高。在电流密度为 10 0mA/cm2 时 。
关键词 C60 空穴缓冲层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载流子平衡 发光效率 碳60 发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锡多晶薄膜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邱永华 史伟民 +2 位作者 魏光谱 雷平水 葛艳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9-163,90,共6页
由于硫化锡具有与硅相近的禁带宽度,安全环保,吸收系数也很高,因此非常适合做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层,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硫化锡薄膜材料的生长制备、性质表征以及基于硫化锡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 由于硫化锡具有与硅相近的禁带宽度,安全环保,吸收系数也很高,因此非常适合做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层,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硫化锡薄膜材料的生长制备、性质表征以及基于硫化锡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硫化锡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锡 薄膜 制备方法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