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量的聚L-谷氨酸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1
作者 曹田 尹静波 +2 位作者 罗坤 陈红丹 陈学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9-371,共3页
采用三乙胺为催化剂经过氨基酸羧酸酐单体的开环聚合和脱保护基,制备了高分子量聚L-谷氨酸.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高分子量聚L-谷氨酸黏均分子量控制在70000-350000左右.单体和引发剂的摩尔比n(A)/n(I)大于50时。分子量与n(A)... 采用三乙胺为催化剂经过氨基酸羧酸酐单体的开环聚合和脱保护基,制备了高分子量聚L-谷氨酸.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高分子量聚L-谷氨酸黏均分子量控制在70000-350000左右.单体和引发剂的摩尔比n(A)/n(I)大于50时。分子量与n(A)/n(I)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谷氨酸 L-谷氨酸苄酯 聚-L-谷氨酸苄酯 聚-L-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酯增塑改性聚乳酸 被引量:39
2
作者 尹静波 鲁晓春 +3 位作者 曹燕琳 颜世峰 马嘉 陈学思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154,共4页
采用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ATBC)、柠檬酸三正丁酯(TBC)、柠檬酸三乙酯(TEC)等系列柠檬酸酯增塑改性聚乳酸。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拉伸性能等测试,表明柠檬酸酯类增塑剂能有效降低聚乳酸玻璃化转变温度,改善其加工性能,克服脆性断裂... 采用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ATBC)、柠檬酸三正丁酯(TBC)、柠檬酸三乙酯(TEC)等系列柠檬酸酯增塑改性聚乳酸。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拉伸性能等测试,表明柠檬酸酯类增塑剂能有效降低聚乳酸玻璃化转变温度,改善其加工性能,克服脆性断裂。文中还系统研究了改性材料的耐水性、小分子增塑剂的醇溶出物和降解性能,并采用溶度参数相近的原则对增塑剂与聚乳酸相容性做了初步估算,认为含有羟基并且构成酯的醇分子量越低的柠檬酸酯越能有效降低聚乳酸玻璃化温度,提高其韧性,加快降解速率,柠檬酸酯分子量越小,越易迁移,且材料耐水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增塑 柠檬酸酯 生物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和壳聚糖静电复合弹性支架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伟骏 张坤玺 +2 位作者 李贵飞 张丹青 尹静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8-764,共7页
通过静电作用和相分离技术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静电复合弹性支架,研究了冷冻温度和固含量对支架材料孔径的影响及组分比对材料力学性能、亲水性、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固含量为2%(质量分数)及冷冻温度为-24℃时,支架孔径为110~... 通过静电作用和相分离技术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静电复合弹性支架,研究了冷冻温度和固含量对支架材料孔径的影响及组分比对材料力学性能、亲水性、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固含量为2%(质量分数)及冷冻温度为-24℃时,支架孔径为110~170μm,并且亲水性良好,平衡溶胀度大于1400%.改变固含量和组分比可调控材料的力学性能;循环力学测试表明,湿态支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一定的耐疲劳性;降解速率可由组分比调控;兔脂肪干细胞(rASCs)在支架上的培养结果表明,羧基和氨基摩尔比为2∶1和1∶1时细胞以聚集体存在;羧基和氨基摩尔比为1∶2时细胞黏附于支架上,实现细胞黏附/聚集体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支架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影响高聚物结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丽 高翔 陆王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5-177,181,共4页
磁场对生物大分子溶液结晶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研究表明,磁场可以作为调控大分子溶液结晶形貌和晶体结构的新方法。近年,磁场对本体聚合物结晶的影响已备受关注。文中从稳恒磁场对生物大分子和本体聚合物结晶形态、结晶动力学的影响以... 磁场对生物大分子溶液结晶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研究表明,磁场可以作为调控大分子溶液结晶形貌和晶体结构的新方法。近年,磁场对本体聚合物结晶的影响已备受关注。文中从稳恒磁场对生物大分子和本体聚合物结晶形态、结晶动力学的影响以及相关理论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稳恒磁场作用下,生物大分子溶液结晶与本体结晶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生物大分子 本体聚合物 结晶 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有机流体的制备 被引量:3
5
作者 于伟 贺金红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29,43,共3页
用溶剂萃取法将银离子转移到有机相,并将负载的银离子直接还原,成功制备了稳定的纳米银有机流体,在正己烷中的最大负载量为0.60%(w/w),并用傅立叶红外、透射电镜等对有机流体中的纳米银粒子进行了表征。这种方法制备工艺简单,为工业上... 用溶剂萃取法将银离子转移到有机相,并将负载的银离子直接还原,成功制备了稳定的纳米银有机流体,在正己烷中的最大负载量为0.60%(w/w),并用傅立叶红外、透射电镜等对有机流体中的纳米银粒子进行了表征。这种方法制备工艺简单,为工业上大规模制备纳米流体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有机流体 油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