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力缓释相对低碳尖晶石-碳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欣哲 刘国齐 +3 位作者 李红霞 顾强 陈永强 郭海荣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为了提高低碳尖晶石-碳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以镁铝尖晶石和石墨为主要原料,引入环保沥青Carbores P(CP)、三聚磷酸钠和硼玻璃粉作为添加剂,在900℃埋碳气氛下保温3 h制备低碳尖晶石-碳材料。研究添加剂种类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为了提高低碳尖晶石-碳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以镁铝尖晶石和石墨为主要原料,引入环保沥青Carbores P(CP)、三聚磷酸钠和硼玻璃粉作为添加剂,在900℃埋碳气氛下保温3 h制备低碳尖晶石-碳材料。研究添加剂种类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入添加剂对试样的显气孔率以及体积密度影响较小。2)相比于三聚磷酸钠,添加CP和硼玻璃粉能够显著提高试样常温抗折强度;而添加CP能够较大提高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3)添加三聚磷酸钠能显著降低试样的热膨胀系数,并且能够有效改善试样的抗热震性。4)添加三聚磷酸钠能够制备出强度高、抗热震性好的低碳尖晶石-碳耐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碳耐火材料 应力缓释相 线膨胀系数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便测定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能级的电化学方法 被引量:20
2
作者 丁邦东 张积梅 +5 位作者 朱文清 郑新友 吴有智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611,共6页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能带的准确测定对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至关重要。电化学方法(如循环伏安法)是表征有机材料的HOMO能级的简单而被广泛采用的方法。通常所用循环伏安法存在用料多、数值确定不明显等方面的缺点,因此我们改进了上述方法...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能带的准确测定对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至关重要。电化学方法(如循环伏安法)是表征有机材料的HOMO能级的简单而被广泛采用的方法。通常所用循环伏安法存在用料多、数值确定不明显等方面的缺点,因此我们改进了上述方法,将待测定材料在工作电极上成膜,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直接测定氧化电流起峰位置而得到其HOMO能级。再结合光谱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材料的LUMO能级。研究表明该方法用料量少、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HOMO能级 循环伏安法 线性扫描伏安法 LUMO能级 带隙 能带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基触头材料电弧作用下的失效及其机理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炯 朱丽慧 余海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2-615,共4页
电触头是开关电器中的关键器件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开关电器的寿命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弧对触头材料产生的几种可能影响 ,并以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银基触头材料为代表 ,详细叙述了Ag Ni、Ag W或Ag WC、Ag MeO以及Ag C四个体系在电弧作... 电触头是开关电器中的关键器件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开关电器的寿命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弧对触头材料产生的几种可能影响 ,并以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银基触头材料为代表 ,详细叙述了Ag Ni、Ag W或Ag WC、Ag MeO以及Ag C四个体系在电弧作用下产生的失效 ,并探讨了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基触头材料 电弧 失效 机理 开关电器 接触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制备电触头材料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雷景轩 马学鸣 +1 位作者 余海峰 朱丽慧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57-460,共4页
介绍了机械合金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及其特点 ,阐述了机械合金化 (MA)制备电触头材料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 :机械合金化在制备电触头材料方面 ,尤其是在制备纳米晶电触头材料方面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制备 机构合金化 电触头材料 纳米晶 反应球磨 合金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包覆技术及其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雷景轩 马学鸣 朱丽慧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3-96,共4页
本文介绍了液相包覆技术制备涂层的一些基本方法及其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表明该工艺使陶瓷材料获得了均匀混合 ,同时改善了复合材料基体相与增强相之间的界面状态 。
关键词 液相包覆技术 涂层 基体相 增强相 制备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微孔发泡PP和HDPE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纯 何力 +3 位作者 于杰 周国治 廖永灵 何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3-106,110,共5页
通过对比微孔发泡PP、HDPE以及相应的未发泡PP、HDPE在不同实验温度下的Izod冲击强度,研究实验温度对微孔发泡PP、PE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微孔发泡PP、HDPE以及相应的未发泡PP、HDPE相比较,随实验温度的降低,... 通过对比微孔发泡PP、HDPE以及相应的未发泡PP、HDPE在不同实验温度下的Izod冲击强度,研究实验温度对微孔发泡PP、PE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微孔发泡PP、HDPE以及相应的未发泡PP、HDPE相比较,随实验温度的降低,两者的Izod冲击强度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通过对不同实验温度的冲击断口SEM分析,微孔对PP、HDPE冲击强度的作用机理为:一是裂纹扩展时微孔周围的树脂变形(及孔的变形)消耗能量,二是微孔的存在松弛了裂纹尖端应力集中,并会诱使主裂纹分解成次生裂纹,使裂纹扩展的方向和方式都发生变化,表现为裂纹扩展的阻力,三是微孔的引入减小了试样(材料)的有效承载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发泡 聚丙烯 高密度聚乙烯 冲击强度 实验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金属材料的耐蚀性及其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朱玉斌 李中奎 周廉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4年第1期25-29,共5页
随着稀有金属工业的不断发展,其价格的不断降低,具有特殊耐蚀性能的新型合金的不断出现,稀有金属作为耐蚀结构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钛、锆、镍、钽等稀有金属材料的耐蚀特性及耐蚀机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其制品在化工领域的应... 随着稀有金属工业的不断发展,其价格的不断降低,具有特殊耐蚀性能的新型合金的不断出现,稀有金属作为耐蚀结构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钛、锆、镍、钽等稀有金属材料的耐蚀特性及耐蚀机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其制品在化工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 耐蚀性 化工 耐蚀机理 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烧结碳化硅材料的抗热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朱丽慧 黄清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2-204,共3页
通过对比不同温差热震后材料的残余强度 ,对反应烧结碳化硅材料的抗热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烧结碳化硅材料的抗热震性能与显微组织密切相关 ,低游离硅含量与小粒径的反应烧结碳化硅材料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断裂性能 ,而高游离... 通过对比不同温差热震后材料的残余强度 ,对反应烧结碳化硅材料的抗热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烧结碳化硅材料的抗热震性能与显微组织密切相关 ,低游离硅含量与小粒径的反应烧结碳化硅材料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断裂性能 ,而高游离硅含量或大碳化硅粒径的材料具有相对优异的抗热震损伤性。对反应烧结碳化硅材料的抗热震性与显微组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烧结 碳化硅 抗热震性 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夹层石英陶瓷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3
9
作者 雷景轩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83-1287,1293,共6页
本文采用PVA对造孔剂颗粒与石英颗粒造粒,将过筛后的造粒料颗粒加入到石英料浆中真空混合除泡,采用压力浇注的方法制备了多孔石英陶瓷材料及其部件,探讨了造孔剂含量对多孔石英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多孔陶瓷材料整体密度均匀... 本文采用PVA对造孔剂颗粒与石英颗粒造粒,将过筛后的造粒料颗粒加入到石英料浆中真空混合除泡,采用压力浇注的方法制备了多孔石英陶瓷材料及其部件,探讨了造孔剂含量对多孔石英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多孔陶瓷材料整体密度均匀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孔石英陶瓷材料是一种适合宽频带天线罩的芯层材料。通过真空浸渍工艺制备A夹层石英陶瓷材料及部件,观察了A夹层材料的结合界面形貌,表明多孔芯层与蒙皮通过石英颗粒烧结形成了结合界面,界面结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石英陶瓷 A夹层 造粒 宽频带 天线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粉末烧结材料泊松比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屠挺生 林大为 《金属成形工艺》 2001年第2期4-7,共4页
分析了粉末烧结材料泊松比与屈服准则的关系 ,指出了泊松比Kuhn模型的等价假设 ,比较了几种泊松比模型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能反映致密过程中密度较大时泊松比增长率减缓的特点的箕舌线函数型泊松比模型。
关键词 金属粉末烧结材料 塑性变形 泊松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生长的气相生长碳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弯曲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明洋 杨敏 +3 位作者 李红 任慕苏 俞鸣明 孙晋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61-1166,共6页
以丙烯为碳源, FeCl_3·6H_2O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碳毡和不同密度的C/C复合材料上原位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s),并以含原位生长VGCFs的碳毡和不同密度的C/C复合材料为基体制备VGCFs-C/C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压力、基... 以丙烯为碳源, FeCl_3·6H_2O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碳毡和不同密度的C/C复合材料上原位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s),并以含原位生长VGCFs的碳毡和不同密度的C/C复合材料为基体制备VGCFs-C/C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压力、基体密度对VGCFs生长情况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观察原位生长VGCFs的形貌及基体原位生长VGCFs后热解炭形貌的变化,并对比研究了C/C复合材料和VGCFs-C/C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压力为3700 Pa,基体密度低的情况更有利于VGCFs的生长;原位生长的VGCFs改变了纤维表面热解炭的沉积形貌,使得热解炭和碳纤维的结合面之间形成具有铆钉作用的球状结构,增强了界面结合力,从而提高了原位生长的高VGCFs含量样品的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生长碳纤维 碳/碳复合材料 原位生长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耐水解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志强 丁超 +3 位作者 刘元驰 晏伟 黄增 刘引烽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9-123,共5页
以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选取两种玻璃纤维、不同相容剂及不同含量探讨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了在95℃水煮24 h前后的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和结晶变化。结果表明,添加聚丙烯专用耐水解玻璃纤维,在相容剂... 以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选取两种玻璃纤维、不同相容剂及不同含量探讨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了在95℃水煮24 h前后的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和结晶变化。结果表明,添加聚丙烯专用耐水解玻璃纤维,在相容剂含量为3%时,可以大大提高聚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水解性能,已经被应用于洗衣机滚筒等长期水接触的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玻璃纤维增强 耐水解 相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f/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左亚卓 李红 +3 位作者 王少雷 杨敏 任慕苏 孙晋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41-1146,共6页
将SiC纤维毡与C纤维毡交替层叠,通过针刺工艺制备(C-SiC)_f/C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与前驱体浸渍裂解复合工艺(CVI+PIP)制备(C-SiC)_f/C复合材料,研究(C-SiC)_f/C复合材料H_2-O_2焰烧蚀性能。利用SEM、EDS和XRD对烧蚀前后材料的微观... 将SiC纤维毡与C纤维毡交替层叠,通过针刺工艺制备(C-SiC)_f/C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与前驱体浸渍裂解复合工艺(CVI+PIP)制备(C-SiC)_f/C复合材料,研究(C-SiC)_f/C复合材料H_2-O_2焰烧蚀性能。利用SEM、EDS和XRD对烧蚀前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探讨材料抗烧蚀机理。结果表明:(C-SiC)_f/C复合材料表现出更优异的耐烧蚀性能。烧蚀750 s后,(C-SiC)_f/C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为1.88mm/s,质量烧蚀率为2.16 mg/s。与C/C复合材料相比,其线烧蚀率降低了64.5%,质量烧蚀率降低了73.5%;SiC纤维毡在烧蚀中心区表面形成的网络状保护膜可以有效抵御高温热流对材料的破坏;在烧蚀过渡区和烧蚀边缘区形成的熔融Si O2能够弥合材料的裂纹、孔洞等缺陷,阻挡氧化性气氛进入材料内部,使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抗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f/C复合材料 SIC纤维 H2-O2焰烧蚀 SiO2保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0.7CaTiO_3-0.3NdAlO_3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国祥 卞建江 +1 位作者 董云飞 严康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用固相反应和熔盐法制备工艺合成了0.7CaTiO3-0.3NdAlO3(CTNA)粉体,研究了制备工艺对CT-NA陶瓷的合成过程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固相反应的长时间合成,熔盐法中,混合粉料在1 200℃2、h下即可合成CTNA单相,样品在1 375... 用固相反应和熔盐法制备工艺合成了0.7CaTiO3-0.3NdAlO3(CTNA)粉体,研究了制备工艺对CT-NA陶瓷的合成过程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固相反应的长时间合成,熔盐法中,混合粉料在1 200℃2、h下即可合成CTNA单相,样品在1 375℃下可烧结致密,获得的样品具有与固相反应相当的微波介电性能,即介电常数rε=43;品质因数与频率的乘积Q×f=35 736 GHz;频率温度系数τf=1.32×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7CaTiO3-0.3NdAlO3(CTNA)陶瓷 固相反应 熔盐法 微波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焊法制备93W-Ni-Fe合金块状材料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军强 唐星 +4 位作者 侯占杰 夏彬 俞圣雯 李云波 朱玉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01-103,共3页
以高纯钨粉、镍粉和铁粉为原料,配制93W-Ni-Fe复合粉料,将其轧制成一定厚度的方形薄片。采用熔焊法,制备高密度93W-Ni-Fe合金块状材料,并对其组织进行分析。
关键词 熔焊法 93W-Ni-Fe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材料用掺杂氧化钨的制备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璐 赵岳 赵志刚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6,34,共6页
介绍了功能材料用掺杂氧化钨的主要合成方法,如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并总结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发展前景。分析了不同元素掺杂对氧化钨的电致变色性能、气敏性、光催化性能的改善情况,并展望了未来掺杂氧化钨的功能特性研究方向。
关键词 氧化钨 掺杂 制备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ZrO_2复合材料颗粒的体外基因毒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全仁夫 汤样华 +4 位作者 杨迪生 黄忠名 李伟 徐金渭 吴晓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5-178,共4页
目的:采用体外微核法评价HA/ZrO2复合材料颗粒的基因毒性。方法:按不同比例将羟基磷灰石与二氧化锆粉体混合在高温高压下烧结制备HA/ZrO2复合材料颗粒,纯HA和纯ZrO2颗粒作为对照。制备复合材料颗粒的悬液,分离和培养兔间充质干细胞。MT... 目的:采用体外微核法评价HA/ZrO2复合材料颗粒的基因毒性。方法:按不同比例将羟基磷灰石与二氧化锆粉体混合在高温高压下烧结制备HA/ZrO2复合材料颗粒,纯HA和纯ZrO2颗粒作为对照。制备复合材料颗粒的悬液,分离和培养兔间充质干细胞。MTT法检测复合材料颗粒悬液对兔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促进作用,体外微核试验(MNT)检测复合材料颗粒悬液对兔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毒性。结果:MTT实验显示:纯HA和含HA的复合材料颗粒均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而纯ZrO2颗粒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没有促进作用,差异显著(P<0.05)。MNT实验显示:HA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ZrO2组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HA/ZrO2复合材料颗粒的基因毒性随着ZrO2比例和复合材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30%wtHA/70%wtZrO2在200 mg/L时具有显著基因毒性(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类 复合材料 基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比复配填充对PA6/鳞片石墨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海堤 张强 +2 位作者 陈光伟 周军杰 刘引烽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5-118,123,共5页
固定填料填充量为40%(质量分数),以三种不同粒径鳞片石墨分别两两复配,从而获得了三个不同粒径比(2.4、3.7、8.7)的复配填料,改变小粒径填料含量,制备了鳞片石墨填充聚酰胺6(PA6)导热复合材料。研究发现,不论何种粒径比复配填充制备复... 固定填料填充量为40%(质量分数),以三种不同粒径鳞片石墨分别两两复配,从而获得了三个不同粒径比(2.4、3.7、8.7)的复配填料,改变小粒径填料含量,制备了鳞片石墨填充聚酰胺6(PA6)导热复合材料。研究发现,不论何种粒径比复配填充制备复合材料,都存在一个最大热导率,且其相比同含量下单一粒径鳞片石墨填充均显著提高。当两种鳞片石墨的粒径比分别为2.4、3.7、8.7时,复合材料的最大热导率分别为1.598、1.504、1.541W/(m·K),且随着粒径比比值的逐渐增大,复合材料的最大热导率值向小粒径填料低含量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鳞片石墨 粒径比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ZrO_2不同复合材料对MSCs贴壁、增殖及成骨分化影响的差异 被引量:1
19
作者 全仁夫 汤样华 +4 位作者 杨迪生 黄忠名 李伟 徐金渭 吴晓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7-784,共8页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不同生物材料表面的生长及成骨分化情况。方法:采用干铺法制备氧化锆(ZrO2)单层复合羟基磷灰石(HA)及ZrO2梯度复合HA两种复合材料,观察复合材料表面形貌特征。分离和培养兔MSCs,分别培养于HA/ZrO2单层复...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不同生物材料表面的生长及成骨分化情况。方法:采用干铺法制备氧化锆(ZrO2)单层复合羟基磷灰石(HA)及ZrO2梯度复合HA两种复合材料,观察复合材料表面形貌特征。分离和培养兔MSCs,分别培养于HA/ZrO2单层复合材料、HA/ZrO2梯度复合材料、纯HA及ZrO2材料薄片上,观察细胞贴壁、增殖情况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提取细胞总RNA并检测Ⅰ型胶原、骨钙蛋白和骨桥蛋白mRNA表达情况。结果:制备的HA/ZrO2单层复合材料具有不连续的HA表面层,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部分ZrO2基体。而HA/ZrO2梯度复合材料表面较为粗糙,呈多孔状。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经高温烧结后,两种复合材料表面的ZrO2相依旧存在,HA相转变为β-Ca3(PO4)2(β-TCP)、α-Ca3(PO4)2(α-TCP)和CaZrO3相。细胞培养显示,HA/ZrO2梯度复合材料更有利于细胞贴壁。细胞在纯HA上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其它组显著升高;细胞在复合材料和纯HA上Ⅰ型胶原、骨钙蛋白和骨桥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Ⅰ型胶原表达升高更为明显。结论:HA/ZrO2梯度复合材料可促进MSCs的增殖,并可促进M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羟基磷灰石类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剂聚合度对纳米氧化铝粉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20
作者 顾峰 沈悦 +2 位作者 徐超 夏义本 张建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8-320,共3页
以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采用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铝胶体,胶体经800~1100℃高温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铝粉体.对粉体进行了颗粒分布、XRD谱、HRTEM形貌及电子衍射等分析.结果表明分散剂(PEG)的聚合度对纳米氧化铝的粒度分布有着... 以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采用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铝胶体,胶体经800~1100℃高温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铝粉体.对粉体进行了颗粒分布、XRD谱、HRTEM形貌及电子衍射等分析.结果表明分散剂(PEG)的聚合度对纳米氧化铝的粒度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用PEG2000作分散剂时制备出的粉体颗粒细而均匀,平均粒径为25nm,无明显团聚与颗粒长大现象;经1000℃/2h煅烧已完全转化为α-Al2O3.文章对不同聚合度的分散剂的分散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胶体 纳米氧化铝 分散剂 聚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