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大学团组织与青年运动(1923—1927) 被引量:6
1
作者 廖大伟 陈骞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共10页
1923年9月,上海大学团支部成立,迅速成为校园内外非常活跃的青年学生力量。上海大学团组织是当时上海地区青年团中最突出的基层组织,不仅在校内筹划举办各类活动,联谊争取各种青年社团,宣传党的方针,传播进步思想,注重自身组织建设,而... 1923年9月,上海大学团支部成立,迅速成为校园内外非常活跃的青年学生力量。上海大学团组织是当时上海地区青年团中最突出的基层组织,不仅在校内筹划举办各类活动,联谊争取各种青年社团,宣传党的方针,传播进步思想,注重自身组织建设,而且走向基层,走上街头,联系群众,动员工人,冲锋在反帝爱国运动的第一线。尤其在五卅运动中,上海大学团员青年多人流血、被捕、牺牲。由于团组织的出色表现,上海大学成为上海青年运动的中心和许多活动的策源地,使许多青年人才紧紧团结在党和青年团的周围,同时也锻炼和成就了施存统、邓中夏、张太雷、任弼时、关向应、恽代英、张秋人、贺昌等一大批党团核心和英雄人物“。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运动卓有成效,青年团作出了独特贡献。上海大学团组织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时代氛围,离不开其所在“红色学府”的熏陶,它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党在革命运动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办学要求。1927年国共分裂,上海大学团组织不得不转入地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大学 青年团 青年运动 国共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俗关系视野下的民国“新年”之争——以《申报》为中心 被引量:7
2
作者 忻平 张坤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1-249,共9页
民国时期政府奉阳历为国历,民间则仍沿用阴历,由此形成了新旧两个新年并存的局面。社会上围绕过哪个新年、春节存废等问题产生了广泛争论,最终政府实行了废除春节的政策并以失败告终。新年之争客观上传播了现代文明的要素,推动了传统节... 民国时期政府奉阳历为国历,民间则仍沿用阴历,由此形成了新旧两个新年并存的局面。社会上围绕过哪个新年、春节存废等问题产生了广泛争论,最终政府实行了废除春节的政策并以失败告终。新年之争客观上传播了现代文明的要素,推动了传统节日习俗的现代转型。废除春节政策的失败,启示我们在改造习俗的过程中应尊重生活的逻辑,采用渐进的方法,尤其要处理好习俗变迁与政治变革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年 元旦 春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私营企业的工资调控研究(1949-1952) 被引量:5
3
作者 包树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33,共11页
从1949年至1952年,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私营企业工资调控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先生产后生活"的理念指导下,控制工人工资水平成为调控方针。上海市政府对私营企业工资的调控历程,既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 从1949年至1952年,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私营企业工资调控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先生产后生活"的理念指导下,控制工人工资水平成为调控方针。上海市政府对私营企业工资的调控历程,既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初步探索,又揭示了私营企业工人在利益诉求方面与国家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营企业 控制工资水平 工人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隋炀帝的历史功绩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子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99-103,共5页
隋炀帝虽为暴君 ,但仍作出不少影响当时及后代的重大功绩 ,因此可以说炀帝是个功过参半。
关键词 运河 进士科 隋炀帝 历史评价 历史攻绩 文化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操身世与曹氏谱牒考述--兼与复旦历史与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再商榷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子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88,共8页
曹操之父曹嵩身为赘子,其原先的姓氏出身不明,故曹鼎的后裔与曹操后代在血缘上没有必然联系,在没有确凿史料及墓葬文物证明的前提下,仅凭曹鼎的牙齿就欲确定曹操家族后裔,课题组的论证与结论稍欠严谨。唐颜师古、清钱大昕等学术大师皆云... 曹操之父曹嵩身为赘子,其原先的姓氏出身不明,故曹鼎的后裔与曹操后代在血缘上没有必然联系,在没有确凿史料及墓葬文物证明的前提下,仅凭曹鼎的牙齿就欲确定曹操家族后裔,课题组的论证与结论稍欠严谨。唐颜师古、清钱大昕等学术大师皆云,家谱出于闾巷,不足为据。汉魏以降,认领养子、同姓通谱、篡改源流、追远冒祖、伪造谱牒之风颇盛,故存世曹氏族谱所录之远祖多不可信。冀望课题组在鉴定民间家谱远祖真伪问题上严格把关,慎之再慎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身世 赘子 曹鼎牙齿 同姓通谱 追远冒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评司马迁的社会历史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吕建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22-27,共6页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不少材料来自民间的轶闻轶事。司马迁著《史记》,曾在民间做了大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其调查的内容涉及古代历史、地理、民族、民俗等。他还对古代遗址、遗迹和实物进行过实地考察,他将调查搜集的资料与文字史...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不少材料来自民间的轶闻轶事。司马迁著《史记》,曾在民间做了大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其调查的内容涉及古代历史、地理、民族、民俗等。他还对古代遗址、遗迹和实物进行过实地考察,他将调查搜集的资料与文字史料相映证,纠错补漏,使《史记》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他在民间所作的社会历史调查,对他的某些思想观点也有影响,他的社会历史调查的踪迹范围以今天的行政区划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社会历史调查 踪迹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2年伯顿的中国之行与澳工党对华政策的嬗变
7
作者 谢晓啸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共11页
1952年5月,以澳大利亚外交部前秘书长约翰·韦尔·伯顿为首的五名和平人士突然宣布他们将应邀赴华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筹备会议。消息公布后,立即在当时反共、反华气氛浓厚的澳大利亚国内引发热议。此前就力主澳大利... 1952年5月,以澳大利亚外交部前秘书长约翰·韦尔·伯顿为首的五名和平人士突然宣布他们将应邀赴华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筹备会议。消息公布后,立即在当时反共、反华气氛浓厚的澳大利亚国内引发热议。此前就力主澳大利亚应当承认中国的伯顿更是迅速遭到澳大利亚政府和他本人所属的工党的连番口诛笔伐。为了抢占舆论先机,立场右倾的工党高层不但公开对伯顿的访华决定提出了批评,而且在不久后就剥夺了他的议会候选人资格。尽管遭此重挫,但伯顿并未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而是在与工党领导人H.V.伊瓦特重修旧好后,助力他在“霍巴特会议”召开前,起草了之后得到大会通过的支持中国进入联合国的新外交纲领,为工党谋求澳中两国关系正常化奠定了最初的政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伯顿 冷战 澳大利亚工党 伊瓦特 对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霸政治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参照——崔寔政治思想再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把梦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107,共8页
东汉后期,针对政治腐败、法令废弛的末世之象,崔寔提出统治者应通过'参以霸政'的手段来解决政治困局。显然,此论与汉儒尊崇王道的主流观点格格不入,因而古今学者对崔寔的评价,无论批评或肯定,大都基于儒法之争、王霸之辩的传统... 东汉后期,针对政治腐败、法令废弛的末世之象,崔寔提出统治者应通过'参以霸政'的手段来解决政治困局。显然,此论与汉儒尊崇王道的主流观点格格不入,因而古今学者对崔寔的评价,无论批评或肯定,大都基于儒法之争、王霸之辩的传统视角。其实,在崔寔的语境中,所谓霸道,既是一种针对两汉以来政治文化发展困局,亦即'百王之敝'的解决途径,也是对正统儒家所倡导的王道思想之不足的弥补,因而并不应将崔寔所论之'霸'完全视为王道的对立面。为了论证霸道的正当性,崔寔还借助春秋时期的诸侯尊王攘夷、奉行霸政这一历史经验,来说明具有强权性质的'霸'之手段,亦能在帝国现实政治的情境下发挥重要作用。可见,崔寔之论,既非一味地尊霸而非王,亦非简单的王霸并用,而是试图援引霸道中的某些具体因素来救补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寔 《政论》 “百王之敝” 王与霸 历史与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化的历史--评《汉武大帝》三个人物形象的设计
9
作者 尹冬琴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60,共1页
历史是一个大舞台,是艺术的时空综合体。历史素材是丰富多样的,经过加工、处理、润色,使两千年前的历史人物跨越了时空的限制,重新活跃在人们面前。通过他们的悲欢离合,聚散分离,艺术地绘制出一幅历史画卷。
关键词 南宫公主 周亚夫 李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线工业遗产概念初探 被引量:36
10
作者 吕建昌 杨润萌 李舒桐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4期139-146,共8页
三线工业遗产是中国现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认识三线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及其价值是对其实施保护与利用的前提。三线工业遗产具有历史的、科学与技术的、建筑的和社会的多重价值。时间上包含从三线建设开始到三线建设结束三线... 三线工业遗产是中国现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认识三线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及其价值是对其实施保护与利用的前提。三线工业遗产具有历史的、科学与技术的、建筑的和社会的多重价值。时间上包含从三线建设开始到三线建设结束三线企业留下的工业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行业类型包括了三线建设时期的军工企业和与之配套的能源、电力、原材料及交通运输业等;三线工业遗产形态上包括物质与非物质两个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三线工业遗产 物质形态 非物质形态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侵略”源流考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陶飞亚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39,共9页
20世纪初 ,西方在华宗教文化活动的持续扩张引起国人的忧虑。在 2 0世纪 2 0年代的非基运动中 ,瞿秋白等人把西方这种活动概括为“文化侵略”,深刻揭露其服务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一面 ,成为反帝话语中的利器。不过 ,是否使用这一提法... 20世纪初 ,西方在华宗教文化活动的持续扩张引起国人的忧虑。在 2 0世纪 2 0年代的非基运动中 ,瞿秋白等人把西方这种活动概括为“文化侵略”,深刻揭露其服务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一面 ,成为反帝话语中的利器。不过 ,是否使用这一提法来针对西方在华文化事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明显受国际形势及国共两党对外政策取向的影响。在实际影响的层面上 ,“文化侵略”提法颠覆了新文化运动以来对西方文化的单纯肯定倾向 ,唤起国人对外来文化渗透的警惕和反抗 ,也迫使这些宗教文化事业实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但这个基于反帝斗争需要的提法 ,一度泛化为人们集体记忆中对近代西方在华文化事业的全面认识 ,则影响和限制了此后相当一个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侵略 西方在华文化事业 非基督教运动 瞿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陈独秀的“以科学代宗教”思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长林 李云飞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2-117,共6页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针对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的信仰危机,提出了“以科学代宗教”的主张。他认为以西方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思想、精神和方法,可以在世界观、人生观、社会历史观等领域取代宗教,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信仰。他后来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针对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的信仰危机,提出了“以科学代宗教”的主张。他认为以西方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思想、精神和方法,可以在世界观、人生观、社会历史观等领域取代宗教,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信仰。他后来的思想虽有曲折,但并没有放弃“以科学代宗教”的主张。在中国现代“以科学代宗教”的社会思潮的形成过程中,他起了主导性的作用,做出了主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科学 宗教 信仰 世界观 人生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教育经费制度述论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元隆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5-68,共4页
民国教育经费制度述论张元隆教育经费是教育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无论是数额确定、筹措清理,或是管理使用、监督体制,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建设规模和发展走向。鉴于学界对此尚无专题论述,本文拟作历史的考察。... 民国教育经费制度述论张元隆教育经费是教育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无论是数额确定、筹措清理,或是管理使用、监督体制,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建设规模和发展走向。鉴于学界对此尚无专题论述,本文拟作历史的考察。中央教育经费制度的演变民国时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经费 民国教育 南京国民政府 经费独立 民国时期 国家总预算 教育事业 地方教育 蔡元培 国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子彦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8-52,共5页
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朱子彦从明代中叶开始,江南地区农业与手工业中的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虽然它在当时的整个封建经济中尚不占主导地位,但仍对封建的小农经济起了冲击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代江南农业中的商... 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朱子彦从明代中叶开始,江南地区农业与手工业中的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虽然它在当时的整个封建经济中尚不占主导地位,但仍对封建的小农经济起了冲击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代江南农业中的商品经济的显著发展,主要表现为江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地区 资本主义萌芽 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丝织业 手工业 长江三角洲地区 农业 明中叶以后 棉纺织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考古遗存的三个过程及其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蒙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94-100,共7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把实物史料作为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本文则提出了遗存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以期更加准确地揭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质。对遗存的界定和辨义使遗存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晰,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研究遗存的三个阶...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把实物史料作为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本文则提出了遗存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以期更加准确地揭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质。对遗存的界定和辨义使遗存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晰,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研究遗存的三个阶段性过程,以及收集、整理和解释遗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考古遗存 过程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五代中国陶瓷外销日本的考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文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6期93-98,共6页
本文通过唐五代中国陶瓷外销日本的考察,阐述了唐五代外销日本陶瓷的航运路线、陶瓷品种及贸易情况等问题,并运用目前国外考古学界普遍采用的定量分析。
关键词 陶瓷 外销 中国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信仰与日本文化精神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向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59-64,共6页
对于日本人来说,佛教曾是外来异己文化。然而,历经1500年的历史演变,佛教已成为日本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予日本人的情感、意识、理性诸方面起到了深刻及久远的历史性影响。其以祖师崇拜为基点的佛教信仰,构成了日本佛教的... 对于日本人来说,佛教曾是外来异己文化。然而,历经1500年的历史演变,佛教已成为日本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予日本人的情感、意识、理性诸方面起到了深刻及久远的历史性影响。其以祖师崇拜为基点的佛教信仰,构成了日本佛教的民族特征,并与神道教、天皇崇拜主义一道共同给予日本文化以深远持久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佛教 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观音变性与儒释文化的融合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子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24-29,共6页
众所周知 ,观音形相一般都以女性出现 ,但它的原型却是男性相。观音何时变性 ?为何能得到中国民众的广泛信仰 ,顶礼膜拜 ?其怎样适应中国的儒家文化 。
关键词 观音 性别 儒家文化 佛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蓄逸雅和浮华媚艳——中国仕女画与日本美人画散论 被引量:6
19
作者 吕建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53-59,共7页
中国仕女画发端于战国时代 ,兴盛于唐宋时代 ,衰微于明清时代。日本美人画胎息于中国的唐代仕女画 ,并且长期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下发展 ,直到江户时代浮世绘美人画的崛起 ,才形成日本民族风格的特点。与日本美人画相比较 ,中... 中国仕女画发端于战国时代 ,兴盛于唐宋时代 ,衰微于明清时代。日本美人画胎息于中国的唐代仕女画 ,并且长期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下发展 ,直到江户时代浮世绘美人画的崛起 ,才形成日本民族风格的特点。与日本美人画相比较 ,中国仕女画的艺术形象具有柔和恬静典雅内美的特征 ,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则浓艳媚俗浮燥外华 ,两者在艺术风格上的显著差异乃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评论 中国 仕女画 日本 浮世绘 美人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马帝国基督教政策探析──兼论基督教文化的本位主义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长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33,共6页
基督徒在罗马帝国曾经遭到长期的迫害,对于这种迫害 ,国内学术界过去一般都倾向于把它归到罗马政府身上。实际上,罗马帝国政府在宗教信仰 方面是非常宽容大度的,它可任由千百种形形色色的宗教在其内部安然地存在。因此,基督 徒... 基督徒在罗马帝国曾经遭到长期的迫害,对于这种迫害 ,国内学术界过去一般都倾向于把它归到罗马政府身上。实际上,罗马帝国政府在宗教信仰 方面是非常宽容大度的,它可任由千百种形形色色的宗教在其内部安然地存在。因此,基督 徒之遭受迫害,关键并不在于罗马政府的宗教政策,而是在于早期基督教信仰本身所具有的 狭隘的排他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罗马 偏狭性 扩张性 本位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