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研究型大学组织结构的变革分析——基于“去行政化”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孟芯纬 孙存昌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77,共6页
通过简析我国大学组织结构变革与公立院校"行政化"的历史脉络,探究我国研究型大学组织的去行政化趋势,其主要表现在组织层次的扁平化与组织结构形式变革的矩阵化、组织权力的学术化趋向以及组织运行的自主化,以期深入理解新... 通过简析我国大学组织结构变革与公立院校"行政化"的历史脉络,探究我国研究型大学组织的去行政化趋势,其主要表现在组织层次的扁平化与组织结构形式变革的矩阵化、组织权力的学术化趋向以及组织运行的自主化,以期深入理解新形势下我国研究型大学"去行政化"的走向与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组织结构 去行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么继续往下想?——对佩里·安德森教授演讲的回应
2
作者 王晓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178,共6页
佩里·安德森指出,所谓“国际法”乃是欧洲中心主义的产物,并常为帝国强权所用。认清这一事实后如何接着思考,以回应世界和中国当下的各种思想与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回顾历史,中国第一批现代思想家如王韬、杨度、严复等在倡导向西方... 佩里·安德森指出,所谓“国际法”乃是欧洲中心主义的产物,并常为帝国强权所用。认清这一事实后如何接着思考,以回应世界和中国当下的各种思想与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回顾历史,中国第一批现代思想家如王韬、杨度、严复等在倡导向西方学习时,并未将西方视为文明最优代表,而是充满困惑与矛盾。张君劢、梁启超等则开始重新思考中西文化关系,思想焦点转向“是否有可能改变世界的野蛮规则”,鲁迅、孙中山等则提出避免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变成“兽性爱国者”的方法。现在看来,现代早期中国思想的理想并未完全实现,当今世界仍然呈现“野蛮化”趋势,但越是如此,越不能因他人“野蛮”而放弃追求“文明”和全球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欧洲中心主义 中国现代思想 丛林法则 全球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足怪物、叛徒、谜底及其他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侃 王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9,共10页
王侃:二〇〇一年出版的、由您主编的《在新意识形态的笼罩下》有一个副标题:九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和文学研究。很有意思,您今天的讲演题目是“今日中国的文化和文学研究”。在您看来,相对于九十年代,今日中国的文化和文学是否只是在... 王侃:二〇〇一年出版的、由您主编的《在新意识形态的笼罩下》有一个副标题:九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和文学研究。很有意思,您今天的讲演题目是“今日中国的文化和文学研究”。在您看来,相对于九十年代,今日中国的文化和文学是否只是在九十年代的层面上的惯性滑动,只是一种不改变基本属性的数量增长,还是有断裂、有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怪物 叛徒 谜底 文学研究 九十年代 新意识形态 数量增长 基本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忆与反思:1980年代的文学与批评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冕 黄子平 +1 位作者 王晓明 张志忠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3-199,共7页
黄子平:各位晚上好!今天由我来主持,我是主动申请兼座谈的主持的。我是谢老师四十多年的弟子兼张志忠的师兄,和王晓明也是将近40年的老朋友,因此这个战略地位是最适合我的。这题目是我和晓明一起讨论出来的。今晚的分工是这样的,谢老师... 黄子平:各位晚上好!今天由我来主持,我是主动申请兼座谈的主持的。我是谢老师四十多年的弟子兼张志忠的师兄,和王晓明也是将近40年的老朋友,因此这个战略地位是最适合我的。这题目是我和晓明一起讨论出来的。今晚的分工是这样的,谢老师、我和晓明负责回忆的部分,反思就由张志忠来负责。1980年代是什么样的年代呢?于我来讲,我特别看重情感上的联系,当初我和晓明在沟通这个题目的时候,晓明突然想起来在80年代,我们有过一次的答问。当时林斤澜先生在当《北京文学》主编的三年里,他着力主办文学批评的专栏,想要建立青年批评家的队伍,由我和一些青年批评家笔谈,我记得只做了三到四个,里面就有王晓明、陈平原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晓明 《北京文学》 张志忠 三到 陈平原 黄子平 林斤澜 战略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网络技术、数据监控与未来走向 被引量:18
5
作者 姚建华 徐偲骕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88-97,共10页
随着作为智慧城市IT基础设施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和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世界智慧城市建设和治理也离不开运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来进行数据监控,而为了实现对... 随着作为智慧城市IT基础设施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和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世界智慧城市建设和治理也离不开运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来进行数据监控,而为了实现对城市居民全天候、全方位的数据监控,政府机构和下一代互联网企业展开密切的合作,呈现“政企联姻”的特点。因此,技术主导和科技企业强势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面临挑战和质疑。“人类治理”理念不仅是构筑美好城市生活的“基点”,而且是“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主义中国“智慧”城市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数据监控 监控资本主义 传播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旅行再出发 被引量:4
6
作者 闵冬潮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7-188,共12页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状态下,理论跨越不同的边界(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广泛快速的流动,这已成为当代知识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其中,女性主义的概念、理论和实践是其中的一支劲旅。然而,这些理论和概念为什么会流动?它们是如何流...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状态下,理论跨越不同的边界(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广泛快速的流动,这已成为当代知识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其中,女性主义的概念、理论和实践是其中的一支劲旅。然而,这些理论和概念为什么会流动?它们是如何流动的?又如何被接受或拒绝的?谁参与和控制了这些理论的推广和再创造的过程?谁又被排除在这一过程之外?为什么某些女性主义的理论和概念在流动,而另一些同样重要的思想和概念则不流动?推而广之,在思想、文化等其他领域是否面临着同样的理论旅行的问题?本文从阅读赛义德的《理论旅行》开始,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本文讨论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如何发展出一种替代性的理论旅行,使其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论,在探讨全球化时代的知识生产问题上,促进思考的变革和方法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知识生产 理论旅行 翻译 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罗门的瓶子》重印自序
7
作者 王晓明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6期99-99,共1页
这是我二十多年前的一本文学评论选。经历了世界、社会和文学的持续巨变以后,再重读这些文章,真是不由得要感慨人世的叵测和无常。当初那么引人激动的话题,现在大概连当事人都不再觉得有什么意思。这些文字所针对的作家,有的曾不满对其... 这是我二十多年前的一本文学评论选。经历了世界、社会和文学的持续巨变以后,再重读这些文章,真是不由得要感慨人世的叵测和无常。当初那么引人激动的话题,现在大概连当事人都不再觉得有什么意思。这些文字所针对的作家,有的曾不满对其的批评,特意打来长长的电话质问,现在似乎也远离了文学,有的甚至远离了人世。即如我自己,这十几年的时间精力,大部分投向了文化研究,虽因为性情难移,不免还关心文学的状况,关心的范围和角度,却和写这些评论的时候,大不相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我自己 新人文论丛书 时间精力 一本 罗门 许子东 黄子平 李庆西 陈思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与历史的搏斗——读韩少功的《日夜书》
8
作者 郭春林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80,共5页
韩少功的《日夜书》将知青生活安放在历史与现实相互生产的关系中,用文学的复杂性和小说叙事的复杂性展开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性,弥补、甚至纠正主流历史叙述的简单化倾向,克服单线条的历史认知的局限,以及个人经验和情感记忆的局限性,呈... 韩少功的《日夜书》将知青生活安放在历史与现实相互生产的关系中,用文学的复杂性和小说叙事的复杂性展开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性,弥补、甚至纠正主流历史叙述的简单化倾向,克服单线条的历史认知的局限,以及个人经验和情感记忆的局限性,呈现并实现了文学丰富历史的作用和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夜书》 知青 小说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角色沉浸的接受美学诠释与意义建构——以剧本杀青年玩家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车晓宇 龚琛洁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35,共9页
剧本杀游戏通过赋予青年玩家主导权而实现其地位变革,同时迎合了近年来文娱节目及社会风向带来的更新“期待视野”,青年玩家在协作参与中形成社交意义上的“共同创造”。本文认为,游戏沉浸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映射出当代青年所面临的“... 剧本杀游戏通过赋予青年玩家主导权而实现其地位变革,同时迎合了近年来文娱节目及社会风向带来的更新“期待视野”,青年玩家在协作参与中形成社交意义上的“共同创造”。本文认为,游戏沉浸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映射出当代青年所面临的“主体”文化困境、“理性”理想困境及社会“脱域”困境。这些困境既与具体的文化生产机制相关,又是青年群体步入现代社会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虽然剧本杀只是一个可以让玩家暂时“抽离”现实的意义空间,却也蕴含着青年的内在需求与改变社会的潜力,需要加以积极引导。通过接受美学视角诠释剧本杀青年受众的接受现象、接受心理与接受成因,有助于把握当代青年群体的文娱审美趋向、内在需求以及精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本杀 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角色沉浸 青年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