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茂祯 冯之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3-166,共4页
循环经济是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践充分证明,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创新为动力。循环经济创新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为了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创新状况,构建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较强的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循环经济是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践充分证明,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创新为动力。循环经济创新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为了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创新状况,构建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较强的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为循环经济管理及其创新提供数据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循环经济理论,依据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及循环经济创新情况,提出了构建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的原则,并提出了涵盖9个一级指标、52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根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实际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等综合考量,设置出了体现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评分标准。主要用于对全社会和各地循环经济创新状况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创新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65
2
作者 冯之浚 刘燕华 +2 位作者 周长益 罗毅 于丽英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0,共10页
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既可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经济、社会效益,又可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是园区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基于国内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和系统科学的理论,提出在循环经济范式下的三类生态工业园发展... 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既可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经济、社会效益,又可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是园区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基于国内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和系统科学的理论,提出在循环经济范式下的三类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而后分析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的特性。最后,提出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生态工业园的产业体系和支撑体系两个方面来反映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共涵盖了24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 循环经济 发展模式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被引量:137
3
作者 于丽英 冯之浚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4-53,共10页
本文在研究国际上衡量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该指标体系以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社会消费四大体系为设计基础,基于经济发展指数、... 本文在研究国际上衡量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该指标体系以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社会消费四大体系为设计基础,基于经济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和人文发展指数,共涵盖了24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冯之浚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5-12,共8页
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中,就与环境的关系而言,经历了三种模式:传统经济模式、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其中循环经济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倡导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在现实操作中... 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中,就与环境的关系而言,经历了三种模式:传统经济模式、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其中循环经济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倡导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在现实操作中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它是我们应对入世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经济增长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关联状况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梁日忠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1期42-46,共5页
文章在统计分析2000-2011年上海市能源消耗数据的基础上,以Tapio脱钩弹性指标为手段,研究上海市2001-2011年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状况的时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 文章在统计分析2000-2011年上海市能源消耗数据的基础上,以Tapio脱钩弹性指标为手段,研究上海市2001-2011年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状况的时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2001-2011年上海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间总体上处于弱脱钩状态;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电力在大多数年份都处于弱脱钩状态,天然气则属于扩张负脱钩状态;产业结构中,第一、三产业都未能较好实现脱钩,第二产业以弱脱钩状态为主。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经济发达城市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对节能减排至关重要。能源消费除了总量控制外,产业结构的有序演进和能源结构的高效低碳演进是节能减排最基本途径和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产业结构 脱钩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工业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脱钩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日忠 张林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共4页
运用IPCC的CO2计算方法推算1996—2008年中国石油工业的CO2排放量,在构建基于Tapio脱钩弹性指标模型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中国石油工业1996—2008年工业增加值与CO2排放之间脱钩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及脱钩状态变化的原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运用IPCC的CO2计算方法推算1996—2008年中国石油工业的CO2排放量,在构建基于Tapio脱钩弹性指标模型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中国石油工业1996—2008年工业增加值与CO2排放之间脱钩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及脱钩状态变化的原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8年间中国石油工业增加值与能源CO2排放大都处于弱脱钩状态,未来一定时期内弱脱钩发展趋势仍将持续;而能源强度的降低是石油工业产值与能源CO2排放呈现弱脱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石油工业 CO2排放 脱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絮凝剂对高岭土微颗粒的絮凝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严丽君 黎彬 +1 位作者 沈彩虹 丁国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2-45,共4页
以高岭土悬浊液中小于1μm的高岭土颗粒为对象,研究了无机絮凝剂硫酸铝、聚合氯化铝(PAC)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以及投加量对悬浊液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粒径在0.200~0.500μ... 以高岭土悬浊液中小于1μm的高岭土颗粒为对象,研究了无机絮凝剂硫酸铝、聚合氯化铝(PAC)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以及投加量对悬浊液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粒径在0.200~0.500μm的高岭土颗粒,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都有较好的絮凝效果;而在0.500~0.700μm粒径的高岭土颗粒,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优于无机絮凝剂。不同絮凝剂的投加量对高岭土悬浊液粒径分布有影响,絮凝率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高岭土 微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类生物质炼制燃料乙醇的多产品共生模式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宋金涛 梁日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0-84,共5页
利用纤维素类生物质炼制燃料乙醇是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以纤维素类生物质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工程、生态工业指导思想下,对纤维素类生物质炼制燃料乙醇副产物资源化过程开展研究。通过对生物质玉米秸秆炼制燃料乙醇过... 利用纤维素类生物质炼制燃料乙醇是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以纤维素类生物质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工程、生态工业指导思想下,对纤维素类生物质炼制燃料乙醇副产物资源化过程开展研究。通过对生物质玉米秸秆炼制燃料乙醇过程主要副产物资源化的利用方案比较论证,综合技术、经济、环境、市场等因素,提出了纤维素类生物质炼制燃料乙醇生产过程的副产物CO2、预处理废液、木质素、酒精废糟液资源化利用的多产品共生模式。并对该共生模式的能量和水进行了集成分析,提出了该共生模式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类生物质 玉米秸秆 燃料乙醇 多产品共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渣颗粒粒径对矿渣水泥水化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严丽君 葛潭潭 +3 位作者 闫潇娟 何陈 李堤 胡雪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9-622,共4页
高炉渣是钢铁行业生产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增长,钢铁产量逐年提高,高炉渣的堆积量也在不断上升.完善矿渣水泥的理论研究,提高高炉渣的利用率,既能够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保护环境,又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高炉渣是钢铁行业生产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增长,钢铁产量逐年提高,高炉渣的堆积量也在不断上升.完善矿渣水泥的理论研究,提高高炉渣的利用率,既能够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保护环境,又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实验结果表明,减小高炉渣颗粒粒径能够加快水化反应的进程,提高抗压强度.另外,高炉渣颗粒的粒径分布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也会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渣 混凝土 水化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刷线路板含铜污泥中有价金属铜的回收 被引量:6
10
作者 严丽君 黎彬 +3 位作者 左君 杨秀琴 程跃 朱俊虹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3-516,共4页
采用浸出-电沉积法,从印刷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产生的污泥中回收有价金属铜.考察硫酸电流密度、温度、pH值、极间距等条件对阴极铜沉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铜浸出液电沉积处理的适合条件如下:浸出液中铜的浓度在40 ... 采用浸出-电沉积法,从印刷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产生的污泥中回收有价金属铜.考察硫酸电流密度、温度、pH值、极间距等条件对阴极铜沉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铜浸出液电沉积处理的适合条件如下:浸出液中铜的浓度在40 g/L左右,pH值为1.4,电流密度为300 A/m2,电解20 h,极间距为5 cm,温度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线路板 污泥 浸出 电沉积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掺入料对矿渣水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严丽君 葛潭潭 +4 位作者 张捷宇 朱俊虹 闫潇娟 何陈 胡雪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8-453,共6页
按照不同钢渣掺比制作了混凝土样块,测定了不同钢渣掺比和不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样块的抗压强度以及浸出pH值,研究了不同钢渣掺比下混凝土样块的抗压强度与水化反应的关系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20%钢渣掺比为最佳掺比,而超过30%掺比之后... 按照不同钢渣掺比制作了混凝土样块,测定了不同钢渣掺比和不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样块的抗压强度以及浸出pH值,研究了不同钢渣掺比下混凝土样块的抗压强度与水化反应的关系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20%钢渣掺比为最佳掺比,而超过30%掺比之后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逐渐下降;混凝土样块在去离子水中的浸出pH值随钢渣的掺比和混凝土样块碳化时间的不同而变化,主要原因是钢渣含有一定量的低铁铝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混凝土 强度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生长与储藏过程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闫潇娟 严丽君 +1 位作者 胡雪峰 王坚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7,共7页
田间试验表明,施用化肥能显著提高小青菜中硝酸盐的累积,且小青菜叶柄中硝酸盐的累积量远高于叶片.通常新鲜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低于1 mg/kg FW(fresh weight,指鲜重),但在蔬菜储藏过程中,易造成亚硝酸盐的累积.在室温储藏条件下,当蔬菜... 田间试验表明,施用化肥能显著提高小青菜中硝酸盐的累积,且小青菜叶柄中硝酸盐的累积量远高于叶片.通常新鲜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低于1 mg/kg FW(fresh weight,指鲜重),但在蔬菜储藏过程中,易造成亚硝酸盐的累积.在室温储藏条件下,当蔬菜腐烂时亚硝酸盐含量会增至数百mg/kg FW,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蔬菜食前处理后储藏,也会对亚硝酸盐的累积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蔬菜制成匀浆后,短期内亚硝酸盐含量会剧增,应引起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化肥 储藏 硝酸盐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稳定纳米零价铁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 被引量:5
13
作者 严丽君 刘茉莉 胡雪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3-210,共8页
研究了壳聚糖稳定纳米零价铁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去除效率随零价铁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去除效率达95.9%,是100目铁屑去除效率的6倍;土壤p H值和土壤中Cr(Ⅵ)的初始含量与去除效率成反比;零价铁对土壤中Cr(Ⅵ)的... 研究了壳聚糖稳定纳米零价铁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去除效率随零价铁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去除效率达95.9%,是100目铁屑去除效率的6倍;土壤p H值和土壤中Cr(Ⅵ)的初始含量与去除效率成反比;零价铁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是吸附作用与还原作用共同发生的结果;纳米零价铁对Cr(Ⅵ)的还原过程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其表观速率常数kobs为0.016/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CR(VI) 壳聚糖 纳米零价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与现代服务外包 被引量:27
14
作者 冯之浚 于丽英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29,共8页
如何通过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服务外包对承包方的影响,而后基于 OECD 关于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与创新的新观点,论证了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推动了我国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 如何通过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服务外包对承包方的影响,而后基于 OECD 关于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与创新的新观点,论证了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推动了我国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若干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 国际服务外包 现代服务业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