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技术时代的展示艺术——基于世博会展示空间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敏 傅懿瑾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97,共15页
技术作为一个主要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的概念,往往同机器大生产、市场竞争和工具理性相提并论。后技术时代则与后工业社会、创新驱动和交往理性相适应,其展示空间在网络多媒体等高新技术的支持下,体现为人性化沟通的体验情境;... 技术作为一个主要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的概念,往往同机器大生产、市场竞争和工具理性相提并论。后技术时代则与后工业社会、创新驱动和交往理性相适应,其展示空间在网络多媒体等高新技术的支持下,体现为人性化沟通的体验情境;其艺术风格追求回归人性,回归传统,回归自然。本文基于世博会展示空间的文本阐释,运用古典趣味、现代风格和后现代追求等概念,对其展示艺术的演变做历史的美学的描述;对其游戏体验、亲近自然和民族特色等价值追求,通过亲和、质朴与个性走向全方位沟通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具体探讨,初步明确了后现代展示艺术个性化参与的虚拟艺术这一基本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技术时代 展示艺术 设计艺术 世博会展示空间 艺术创新 文化建设 美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合谋”下的“游戏”——对“影像时代”中艺术与技术相糅合的反思 被引量:2
2
作者 金丹元 文斌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86,127,共5页
进入"影像时代"以来,科学主义技术化一方面推动了影像及其消费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对科学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盲目崇拜也从客观上带来了游戏主义泛化的消极影响。在作出此泛化现象的同时,对在此现象影响下的艺术及其导向... 进入"影像时代"以来,科学主义技术化一方面推动了影像及其消费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对科学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盲目崇拜也从客观上带来了游戏主义泛化的消极影响。在作出此泛化现象的同时,对在此现象影响下的艺术及其导向与使命应当进行重新反思。艺术与技术相糅合理当在提升人的精神向度层面上作出更大贡献,而不只是助推游戏化的泛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 超现实主义 游戏 艺术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海展示到上海创意——“后世博”时代上海影视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被引量:2
3
作者 聂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56,66,共8页
上海凭借2010年世博会赢得了巨大的"眼球效应",上海的影视文化产业在本届展会承担了大型活动"秀场"的宣传与展示功能,但尚未提炼出新的内容创意与产业主体。第41届世博会对上海影视产业文化发展是一次机遇,也是一... 上海凭借2010年世博会赢得了巨大的"眼球效应",上海的影视文化产业在本届展会承担了大型活动"秀场"的宣传与展示功能,但尚未提炼出新的内容创意与产业主体。第41届世博会对上海影视产业文化发展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所谓机遇,上海影视产业界得以充分了解掌握世界影视技术的动向与前景;所谓挑战,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上海影视文化产业在内容建设方面同世界、亚洲高水平的差距。上海应当以此次世博会为契机,在亚洲范围内致力锻造影视文化创意之都,打造内容产业升级的发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展示 设计 创意 后世博 影视文化产业 转型 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影视景框的艺术活力 被引量:1
4
作者 潘秀通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30-37,共8页
只有不断增强与提高对影视景框所拥有的屏蔽与分离、限定与延伸、稳定与变化、收敛与扩展、客观与主观、修饰与美化诸多艺术表现作用和美学功能的认识 ,更加自觉地理解、开掘影视景框的艺术活力 ,才能不断创新影视话语 。
关键词 影视景框 艺术作用 美学功能 艺术活力 创新 影视话语 影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媒体如何呈现大学生形象——框架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夏雯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5-156,共2页
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探究上海媒体如何呈现大学生的形象,上海媒体在对大学生的报道过程中是不是会受到某些框架的影响,可以提示人们在认知大学生形象的时候应更加谨慎地处理媒介的报道意见。
关键词 上海媒体 大学生形象 框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动画作品中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 被引量:25
6
作者 曲春景 童云霞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50,共11页
影视动画作品中色彩作为一种独特的介质和表情达意的符号,形成自身一系列传递信息的方式。首先,在色彩和概念之间已存在某种普遍认同的契约关系;其次,色彩语言与普通语言一样,遵从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其与普通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具有模... 影视动画作品中色彩作为一种独特的介质和表情达意的符号,形成自身一系列传递信息的方式。首先,在色彩和概念之间已存在某种普遍认同的契约关系;其次,色彩语言与普通语言一样,遵从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其与普通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具有模拟代码和表现代码的双重特征。色彩语言与影像语言实属两个代码系统。影像语言无法完全涵盖色彩语言的关键问题是,在能指(影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往往会因色彩及亮度的不同,在所指层面上形成巨大反差甚至传递出完全相反的意义。色彩语言用色素创造出某种能够与观众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句。这种色素构成的表达一般受文化习俗和色彩暗示两种规约性的限制。不同文化习俗的影响,使色彩语言带有某种民族特点;而由色彩暗示产生的心理联想意义则是普世共识的。色彩语言能塑造形象推进剧情的发展。无论是单格图画内的色彩组合抑或画面镜头之间的色彩组合,色彩要素的不同搭配均可以构成特定内涵的"句子",组成对人物善恶美丑等性格特征的陈述性表达。镜头与镜头的转换衔接又使色彩具备了"线性"组合的特征,更倾向完成对一段复杂事件的意义传递。色彩之所以成为一种语言,不仅由于色彩具有表意特点、具有语言的聚合及组合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模拟、表意、聚合、组合等内涵都是现实生活赋予的。某些色彩形式早已对人们的意识构成过影响。那些成为某种表达模式或公式化标记的色彩语言,往往是启动了观众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储备,因此,能够在色彩与概念之间形成默认的契约关系;人们很容易接受其中所蕴涵的表达意图,从而使色彩语言具有了表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语言 文化习俗 心理暗示 色素组合 表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美学:中国影视美学体系再认识 被引量:23
7
作者 潘秀通 潘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51,共7页
中国电影意象美学自中国电影诞生就与之相伴相生,逐步形成多型意象美学形态并行发展、互动互融的基本格局。中国当代影视意象的创造和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在综合化与普遍化过程中突现独特性,以创新的民族文化为根本,以其优良基因为... 中国电影意象美学自中国电影诞生就与之相伴相生,逐步形成多型意象美学形态并行发展、互动互融的基本格局。中国当代影视意象的创造和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在综合化与普遍化过程中突现独特性,以创新的民族文化为根本,以其优良基因为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影视 意象 美学 影视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废墟”描述及其文本背后的思考——以贾樟柯《三峡好人》、《东》和刘小东《三峡大移民》、《三峡新移民》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金丹元 杨国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83,共7页
在以"废墟"为描述对象的艺术作品中,既有对颓废与伤感的实体性存在的"废墟"进行展示,又有借"废墟"现象来折射社会变革中人的生存状态的。但对"废墟"描述的艺术思考其实更耐人寻味。伴随着三峡... 在以"废墟"为描述对象的艺术作品中,既有对颓废与伤感的实体性存在的"废墟"进行展示,又有借"废墟"现象来折射社会变革中人的生存状态的。但对"废墟"描述的艺术思考其实更耐人寻味。伴随着三峡工程的如期建设,三峡"废墟"引起艺术家们对过往的追思以及对历史的寻问,对三峡"废墟"的表现也构造了一种"对话":与自己的对话或者与社会的对话。三峡"废墟"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对"精神废墟"的重建,对精神故乡的寻找。抑或也可以说,中国当代艺术中对三峡"废墟"的表现,也属于现实主义创作的一种方法和一个侧面。然而,对在"城建"中出现的新的因人为破坏所形成的"废墟",包括仿古造假的所谓"艺术性开发"等等,理当应予以毫不妥协地尖锐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艺术作品 三峡题裁 废墟 当代艺术精神 审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旧电影与上海文化身份的重构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犀禾 王艳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44,共6页
怀旧电影特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上海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影片。与20世纪30年代电影中的上海形象相比,怀旧电影中的老上海淡化了政治色彩,被赋予国际化、消费化和世俗化特征。怀旧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为当代上海形成... 怀旧电影特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上海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影片。与20世纪30年代电影中的上海形象相比,怀旧电影中的老上海淡化了政治色彩,被赋予国际化、消费化和世俗化特征。怀旧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为当代上海形成国际化的目标身份和日常消费文化,制造出一种上海想像,与上海的文化建设构成互动共谋的关系,影响了当下上海的文化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电影 上海文化 影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民精神与上海城市电影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小丽 徐甡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8-107,共10页
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位于中国前列,而上海的城市电影创作,却被认为是"缺席"的。上海城市电影所涉及的是一个非常繁复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课题。中国"城市电影"有其特定的概念与"反城市化"的思想内涵和... 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位于中国前列,而上海的城市电影创作,却被认为是"缺席"的。上海城市电影所涉及的是一个非常繁复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课题。中国"城市电影"有其特定的概念与"反城市化"的思想内涵和创作主流,它和上海城市创作因不同地域的历史、经济、文化传统和创作群体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走向、城市体验和类型裂变。上海城市电影也有它独特的样貌和路径,它存在的重要性和发展的不够充分均有其形成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市民价值观作为"城市电影"精神内核是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而且也有其现实的可能性。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无疑使"城市化"与"以人为本"的相互融合成为一种可能的世界性的前瞻目标。因此,中国以"反城市化"为主核的城市电影已然走向式微,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新的进程,中国城市电影创作迎来了转型和突破的历史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电影 “反城市化” 上海城市创作 市民精神 转型与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当下中国艺术学理论所面临的“囧象”及前提性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金丹元 宋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116,229,共8页
今天我们提出要重构当下艺术学理论,但事实上却无法回避客观上存在着的种种"囧象",例如是重构艺术学理论还是门类艺术理论?是文艺学、文艺美学还是艺术学?当下中国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范式、话语体系究竟应如何定位?等等,为此要... 今天我们提出要重构当下艺术学理论,但事实上却无法回避客观上存在着的种种"囧象",例如是重构艺术学理论还是门类艺术理论?是文艺学、文艺美学还是艺术学?当下中国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范式、话语体系究竟应如何定位?等等,为此要找出它的历史成因,更应承认当下中国艺术学理论自身所存在的困惑和条理性的缺乏。笔者认为重构是有前提的,倘若在学术环境、研究方法、创新理论等诸多层面都缺乏真正的改观,则重构、建构都无从谈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下中国 艺术学理论 囧象 前提性 学科建设 前提性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上海影像中出现的多重“现代性”及其成因——兼论对上海想象真实性的塑造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丹元 张书端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8,共6页
当下以现代上海为题材的电影中,上海呈现出几种迥异的面貌:在《夜.上海》、《米尼》和《大灌篮》等影片中,上海是一座时尚、浪漫的现代化大都市;在《苏州河》、《目的地,上海》等影片中,上海则被描述为一片精神荒原、废墟之地;而在外国... 当下以现代上海为题材的电影中,上海呈现出几种迥异的面貌:在《夜.上海》、《米尼》和《大灌篮》等影片中,上海是一座时尚、浪漫的现代化大都市;在《苏州河》、《目的地,上海》等影片中,上海则被描述为一片精神荒原、废墟之地;而在外国导演拍摄的《海上梦境》、《上海红美丽》等影片中,上海明显成为外国人眼中的变化中国的缩影。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上海现代性转型过程的极端复杂性和矛盾性,另一方面则是这类电影的创作者们并没有站在一个理性、客观的立场来观察和描述上海。一个较为真实的上海形象在电影中的塑造,需要一大批具有良好艺术造诣,并且对上海有整体性了解的电影工作者们的不懈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上海影像 现代性悖论 上海形象 文化特征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与艺术学的跨出边界及其所引发的思考──兼涉艺术学学科建设的一个新起点 被引量:6
13
作者 金丹元 曹琼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44-48,共5页
艺术与艺术学的跨出边界已呈大势所趋,它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艺术门类的边界已被突破,二是艺术的跨民族、跨国界现象越来越明显,三是作为学科的艺术学自身也跨出了边界。为此,必须对跨出边界后的艺术与艺术学作认真的反思,艺术... 艺术与艺术学的跨出边界已呈大势所趋,它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艺术门类的边界已被突破,二是艺术的跨民族、跨国界现象越来越明显,三是作为学科的艺术学自身也跨出了边界。为此,必须对跨出边界后的艺术与艺术学作认真的反思,艺术研究理当积极回应时下的新创作样式和艺术现象,理当重视包括民族、民间艺术在内的各种新的艺术形式,同时也应看到高科技的渗透将可能导致思维模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跨出边界 转换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媒介、阶层意识及其认同的塑造——基于上海市民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邢虹文 王琴琴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34,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社会群体加速分化,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与之相应的不同的阶层文化与身份意识也处于重新构建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媒介化社会"的兴起,大众传媒对现实的反映和塑造能力日益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社会群体加速分化,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与之相应的不同的阶层文化与身份意识也处于重新构建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媒介化社会"的兴起,大众传媒对现实的反映和塑造能力日益提升,其在塑造阶层意识和认同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增强。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民的实证调查,分析电视媒介对社会阶层身份与认同的影响和塑造机制,进一步深化了对现代传播媒介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媒介 阶层意识 认同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反射的超大屏幕触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丰 夏雪 +1 位作者 田晶 张文俊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6-81,共6页
通过介绍基于光反射的大屏幕定位方法,解释了视觉触控的实现原理,搭建了大屏幕触控系统。针对大尺寸超大屏幕的应用和平板显示屏幕的大型化趋势,研究了超大屏幕触控的小信号检测方法,包括位置选行方法、背景跟随方法和屏幕抗重压方法。... 通过介绍基于光反射的大屏幕定位方法,解释了视觉触控的实现原理,搭建了大屏幕触控系统。针对大尺寸超大屏幕的应用和平板显示屏幕的大型化趋势,研究了超大屏幕触控的小信号检测方法,包括位置选行方法、背景跟随方法和屏幕抗重压方法。实验证明,在不需要佩戴任何标记和传感器的条件下,基于光反射的超大屏幕触控系统能够在100英寸(1英寸=2.54 cm)的大屏幕上全屏绘图且不产生断笔与跳笔等现象,触控系统的设计也为大尺度真三维人机交互奠定了实物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控检测 重压鬼点 断笔 跳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幕研究:“元媒介”时代影视研究的融合路径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3-99,163,共7页
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消除了不同媒介之间的特异性,从而为媒介形态和内容生产打开了互动融汇的新窗口,而这个窗口的物质表征即当前泛在化的屏幕。在这个意义上,屏幕连通了电影、电视、游戏、装置艺术等诸多视觉艺术形态,居于一种沟... 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消除了不同媒介之间的特异性,从而为媒介形态和内容生产打开了互动融汇的新窗口,而这个窗口的物质表征即当前泛在化的屏幕。在这个意义上,屏幕连通了电影、电视、游戏、装置艺术等诸多视觉艺术形态,居于一种沟通串联的核心位置,成了一种"元媒介"。因此,正在兴起的屏幕研究为影视研究拓展新的疆域提供了理论视角的转换,形成了新的融合路径。作者从为什么要关注屏幕、屏幕研究关注什么、如何关注屏幕等三个方面对屏幕研究这一路径进行了初步描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幕研究 影视研究 元媒介 融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三论”的系统方法在大学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汪洋 胡维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149-151,共3页
"新三论"的系统方法,符合现代大学教育中的人本导向和能力导向,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这些方法在大学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整体性""开放性""非线性""协同性"&... "新三论"的系统方法,符合现代大学教育中的人本导向和能力导向,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这些方法在大学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整体性""开放性""非线性""协同性""涨落性"等原则的贯彻落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三论 新三论 系统方法 大学课程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二维码对大学生未来学习方式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18
18
作者 胡维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189-190,共2页
手机二维码不仅具有丰富的应用功能,而且对大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式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应当以服务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在认清基于二维码的教育技术的国际发展趋势以及借鉴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在利用手机二维码服务教学和校园管理的先进经验... 手机二维码不仅具有丰富的应用功能,而且对大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式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应当以服务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在认清基于二维码的教育技术的国际发展趋势以及借鉴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在利用手机二维码服务教学和校园管理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考虑大学校园手机二维码网络服务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主动迎接自主型移动学习时代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二维码 大学生 学习方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的社会建构与行动者的逻辑:对上海电视剧市场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邢虹文 李崟 张虎祥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73,共22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广播电视制度也正在经历着快速变迁,促使电视剧的制作、交易与播映等日趋市场化。面对来自政治和社会的双重作用,围绕电视剧及其运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参与其中的制片公司、电视台以及政府管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广播电视制度也正在经历着快速变迁,促使电视剧的制作、交易与播映等日趋市场化。面对来自政治和社会的双重作用,围绕电视剧及其运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参与其中的制片公司、电视台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都试图策略性地主导权力关系的运作。区别于以往"网络结构分析"与"政治文化分析"的市场社会学传统,本文引入了"行动者分析"的视角,将市场视为一种不同行动者参与的社会建构过程。通过分析上海电视剧市场运作的实证资料,本文阐明了行动者的策略性行动及其身处的结构性制约,并对市场秩序的建构性与变动性特征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行动者 市场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式家具及其艺术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文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117,F0003,共7页
家具是人类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又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和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明式家具以其典雅、简洁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我国家具民族形式的杰出典范和代表,... 家具是人类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又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和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明式家具以其典雅、简洁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我国家具民族形式的杰出典范和代表,是我们民族传统中不可多得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通过明式家具这一物质对象来研究凝结于其中的文化艺术内蕴,是家具史研究和艺术品鉴赏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式家具 艺术风格 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