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群体行为动画中认知角色的建模方法 |
赵光俊
张文俊
陈伟平
|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2
|
论当代国际传媒研究中的两大关键词:社会责任与问责 |
郑涵
金冠军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3
|
和亲剧的性别文化解读 |
杨惠玲
赵晓红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4
|
论《审音鉴古录》中的“戏曲导演意识”——以《琵琶记》为例 |
赵晓红
蒋演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5
|
网络时代的新情景喜剧——《武林外传》读解 |
王灵丽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6
|
读解宁浩喜剧电影的商业美学 |
康宁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7
|
高仓健类型化本色表演的启发 |
陆彭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8
|
个人求助及情感倾诉节目的媒介功能意义 |
郝雨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9
|
网络广告运作机制创新路径——基于“社会管理创新”理念 |
李名亮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0
|
论新生代电影的现实主义内涵与认知功能 |
宋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1
|
《耳朵大有福》——时代消褪后中国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写真 |
谈洁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2
|
谜化文本的衍变——1970年后香港喜剧电影文本的嬗变 |
康宁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3
|
认识论视角下现实主义电影再现功能辨析 |
宋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4
|
谈华语电影中的女性——以关锦鹏的电影中的悲剧女性为例 |
郑秀蕾
|
《电影评介》
|
2010 |
0 |
|
15
|
基于相对变分的边缘检测 |
徐林
黄东晋
谢志峰
丁友东
|
《电子测量技术》
|
2014 |
1
|
|
16
|
中国武侠电影的叙事空间研究 |
范士广
秦博
|
《电影评介》
|
2010 |
6
|
|
17
|
从冯氏幽默到冯氏悲情——解码《夜宴》和冯小刚电影的转型 |
沈莹莹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8
|
广告管理文化研究 |
陆永工
张龙德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9
|
女性宿命的描摹——解读《贵妇画像》众生相 |
崔楠楠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20
|
基于渐长型弹簧-粒子模型的毛笔仿真 |
唐丹丹
张文俊
|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