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改革传统大学英语学科结构的构想 |
薛清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2
|
从目的论角度解析严复和林纾的翻译策略 |
叶玲
唐述宗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8
|
|
3
|
中国英语与英语教学 |
孟臻
虞正亭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3 |
23
|
|
4
|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与现代主义 |
朱振武
王二磊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5
|
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整合与跨文化商务沟通研究 |
庄恩平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29
|
|
6
|
论海明威小说的美学创造 |
朱振武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9
|
|
7
|
福克纳小说的命名艺术 |
朱振武
付慧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8
|
Literacy:一个生态学的隐喻 |
谢徐萍
张苹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9
|
公式化语言及其对外教学的启示 |
冯寒蓉
肖福寿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4 |
7
|
|
10
|
“巴别塔”理论可以休矣——对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再解构 |
唐述宗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4 |
18
|
|
11
|
宋代对日贸易中宋商易名现象探析 |
赵莹波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2
|
“三美”的展现——评许渊冲先生的古诗英译作品 |
顾正阳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7
|
|
13
|
时间的空间隐喻与英语时态委婉的机制 |
邵军航
冯奇
|
《塔里木大学学报》
|
2008 |
4
|
|
14
|
双语版《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汉语成语翻译的一些问题 |
曾东京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5
|
翻译:面对文化杂合与文化失衡 |
余美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6
|
|
16
|
福克纳对审美心理时空的超越 |
朱振武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7
|
认知与功能双维观照下的范畴化 |
陈海叶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8
|
论福克纳家族母题小说中的自主情结 |
朱振武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1
|
|
19
|
古诗词英译中应注意的问题──借代辞格的连用以及与其它辞格的结合 |
顾正阳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2
|
|
20
|
硕士生公共英语教学重在语言技能的培养 |
傅敬民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