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简《四告》与周公制礼新探
1
作者 宁镇疆 鲍彦东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155,161,共13页
《四告三》中的“野”“野心”可以和后世文献特别是礼书中的“野”相衔接。“野”是“礼”的对立面,代表着不谙教化的粗鄙无文、贪婪无度,周人强调“礼”显然要对此加强控驭。《四告三》中的“■”实即“抑”,义谓克抑、克制自己,此与... 《四告三》中的“野”“野心”可以和后世文献特别是礼书中的“野”相衔接。“野”是“礼”的对立面,代表着不谙教化的粗鄙无文、贪婪无度,周人强调“礼”显然要对此加强控驭。《四告三》中的“■”实即“抑”,义谓克抑、克制自己,此与文献所谓“克己复礼”正合。《四告二》与《四告三》非常强调“威仪”,而“威仪”只有自我克抑才能达成,这表明周人很早就有清醒的道德自觉。文献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说明“威仪”与“礼”密切相关。《四告一》周公说“创兴立谋惟猷”,这是迄今关于“周公制礼”的最直接证据。周公所制之“礼”既非《周礼》一书,也非《仪礼》一书。他鉴于殷亡的教训,要求周之统治者能够克制心欲,从而威仪抑抑、行事有法。这不仅奠定了周人的政治轨范,对后世儒家的政治伦理也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告》 威仪 周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书成书和流传情况研究的进展与古史史料学概念——为纪念《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八十周年而作 被引量:13
2
作者 谢维扬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54,共8页
顾颉刚先生所编《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包括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古史辨》所从事和倡导的“疑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试图为建立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 顾颉刚先生所编《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包括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古史辨》所从事和倡导的“疑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试图为建立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寻求合格的史料学基础。但主要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史辨”学者们当年对古书成书和流传情况的复杂性尚不能有充分的了解,因而在对古书真伪、成书年代、作者,乃至其中某些特定内容的史料价值以及各宗古书资料之间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简单化的缺陷。在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古史史料学基础问题的研究中,最值得重视的领域之一,是对于新出土文献的研究。在大量新出土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有可能获得某些较之以往更合理的古史史料学概念,建立现代古史史料学概念的整个工作也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出土文献 古史史料学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对中国古代文献传统形成的贡献 被引量:6
3
作者 谢维扬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7-44,共8页
文献在中国古代生活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形成中国古代的文献传统。在这一过程中,儒学对中国早期重要的文献文本的形成作出过重要贡献,并表现出儒学的"文献主义"的特征。儒学也使古代文献的批评功能得到倡导和提升。对于... 文献在中国古代生活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形成中国古代的文献传统。在这一过程中,儒学对中国早期重要的文献文本的形成作出过重要贡献,并表现出儒学的"文献主义"的特征。儒学也使古代文献的批评功能得到倡导和提升。对于文献在国家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儒学也有筚路蓝缕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文献传统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的力量:中国传统的现代去路——从汉代经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文献传统形成的影响谈起 被引量:2
4
作者 谢维扬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共15页
文献在整个古代生活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构成中国古代的文献传统。其最高表现是特定文献的组合即儒家经典,不仅是人们行为目标和规范的最高说明,而且是表明国家活动合理性和国家权力合法性来源的终... 文献在整个古代生活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构成中国古代的文献传统。其最高表现是特定文献的组合即儒家经典,不仅是人们行为目标和规范的最高说明,而且是表明国家活动合理性和国家权力合法性来源的终极依据。汉代经学的发展对这一传统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包括通过立五经博士而使六艺被置于特殊地位,以及通过对儒学形上学的建设和强化对儒学的经世的运用使儒家经典组合最终具备指导国家政治和国民生活的至高品质。古代文献传统本身对于现代生活的意义已不存在。学术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的概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经典的永久价值在于脱离原本纠缠的形态而显示古代中国认知本身所达到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献传统 汉代经学 六艺 现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民本”思想与商周的有限王权 被引量:11
5
作者 宁镇疆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3,共9页
中国的"民本"思想起源甚早,它最初渊源于国家起源过程中首领或君王对民众的治理责任以及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故"民本"既是王之权威的来源,同时又构成对王权的先天制约。由是,"民本"就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理论... 中国的"民本"思想起源甚早,它最初渊源于国家起源过程中首领或君王对民众的治理责任以及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故"民本"既是王之权威的来源,同时又构成对王权的先天制约。由是,"民本"就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理论的"元问题"。在"民本"思想影响下,相对于"权力"义,"责任"义才是中国早期王权需要优先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对君王权力的现实制约。在商周的政治技术中,君与臣为匹耦关系,有一定的平等性;其他如设官分职、谏官在政治决策中的地位等方面,都构成对王权的分疏,故这时的王权只能是"有限"的,远达不到"专制"的水平。商周的"民本"与后世已异化为封建帝王运用娴熟的统治策略的"民本"并非一事:从政治伦理上讲,前者是"道",而后者只是"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 王权 责任 君德 余一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中舒先生读古史方法的一些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谢维扬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0,共4页
徐中舒先生《先秦史论稿》一书是对中国自史前至战国之整个先秦时期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特征的概述,浓缩和代表了徐先生毕生对于先秦历史问题的主要见解。该书中多处谈及古史传说时期的问题,特别能反映徐先生在读古史时的一些方法上... 徐中舒先生《先秦史论稿》一书是对中国自史前至战国之整个先秦时期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特征的概述,浓缩和代表了徐先生毕生对于先秦历史问题的主要见解。该书中多处谈及古史传说时期的问题,特别能反映徐先生在读古史时的一些方法上的特点。而这与当前古史界在传说时期历史问题上的讨论很有关系,值得我们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先秦史论稿》 传说时期 中国古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阳双古堆1号木牍札記二则 被引量:5
7
作者 朱渊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21,共5页
1977年 ,安徽阜阳双古堆 1号汉墓出土大批竹简 ,其中有 3枚木牍。 1号木牍应是一本单独的书 ,从内容上看 ,应是思孟学派纪录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著作 ,其时间当在《荀子》之前。《孔子家语》与 1号木牍关系密切。
关键词 阜阳双古堆 1号木牍 思孟学派 《孔子家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清华简《说命》三篇论古书成书与文本形成二三事
8
作者 谢维扬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32,共9页
清华简《说命》三篇均有自题篇名,这表明已知《尚书》篇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能确定是孔子编书时所拟定,孔子编书应该也不涉及为各篇文字最终命题;同时孔子编辑的文本并非《尚书》的唯一文本,孔子之后可能有更多人做"编书"之事... 清华简《说命》三篇均有自题篇名,这表明已知《尚书》篇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能确定是孔子编书时所拟定,孔子编书应该也不涉及为各篇文字最终命题;同时孔子编辑的文本并非《尚书》的唯一文本,孔子之后可能有更多人做"编书"之事,由此而形成的表现不一的《尚书》文本也会相继出现。目前还不能完全否认简本是与"古文《尚书》"系统有复杂关系的某未知《尚书》文本。在古书成书和文本形成研究中,注意未知文本的作用,将帮助我们在《尚书》成书等重要问题上形成新的想法。简本《说命》三篇的出现对准确认定包括《国语》在内的早期语类文献的形成和史料价值,也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说命》 《尚书》 文本 古书成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逑盘》铭文的“■黄耇”
9
作者 宁镇疆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120,共7页
《逑盘》铭文“■(■)黄耇”之“■(■)”,旧说多读为有老、寿义的“耆”,并谓“耆黄耇”系同义复指的形容词,本文以为不妥。“■(■)”字从“者”,当读为“诸”,“诸黄耇”是对诸位老臣的泛称。而且,“诸黄耇”在铭文中断句时应从下,... 《逑盘》铭文“■(■)黄耇”之“■(■)”,旧说多读为有老、寿义的“耆”,并谓“耆黄耇”系同义复指的形容词,本文以为不妥。“■(■)”字从“者”,当读为“诸”,“诸黄耇”是对诸位老臣的泛称。而且,“诸黄耇”在铭文中断句时应从下,即“诸黄耇,保奠周邦”,是对诸位老臣勉力保奠周邦的期许,这也与《尚书》等早期文献中所反映的耆老治国理政的重要性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逑盘 诸黄耇 耆老 老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