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陈独秀在上海大学创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长林 刘强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5-162,共8页
兼具政治领袖和文化名人双重身份的陈独秀,对1920年代的上海大学产生过重要影响。陈独秀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五四时期思想界的明星,自然受到上海大学前身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学生的仰慕,他宣称的新文化新思想为学生改组学校提... 兼具政治领袖和文化名人双重身份的陈独秀,对1920年代的上海大学产生过重要影响。陈独秀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五四时期思想界的明星,自然受到上海大学前身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学生的仰慕,他宣称的新文化新思想为学生改组学校提供了精神资源,新建立的青年团组织,也发挥了一些作用。学校改组时学生原拟推举陈独秀为上海大学校长,主要在于他的新文化人的名人效应。上海大学创办后,陈独秀作为中共领导人指派过陈望道到学校任职,并通过指导党团员活动,对学校事务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同时,陈独秀的思想和主张通过中共在校内的教师和学生,在上海大学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显性的文化名人效应与隐性的政党组织运作,是陈独秀影响上海大学创立与发展,影响上海大学青年学子的两条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上海大学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小三线与皖南地方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云 杨帅 徐有威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8-165,共8页
20世纪60年代起,上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备战、巩固国防的战略部署,先后在皖南建立了80个企事业单位,从此开始了上海小三线与皖南地方长达24年的关系。在此期间,安徽对上海的支援主要表现在土地、劳动力、建材和治安保卫等方面。... 20世纪60年代起,上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备战、巩固国防的战略部署,先后在皖南建立了80个企事业单位,从此开始了上海小三线与皖南地方长达24年的关系。在此期间,安徽对上海的支援主要表现在土地、劳动力、建材和治安保卫等方面。上海小三线在发挥巩固国防作用的同时,对皖南地方的基础设施、工农业、文化教育以及现代文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社会的进步。同时,上海小三线人员与皖南民众之间存在着利益纠纷与矛盾,也有文化上的碰撞与冲突,但理解、接纳与融合仍是两地关系发展的主流。简言之,上海小三线与皖南各级政府、民众建立了良性的支援与协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小三线 皖南 支援与共建 冲突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历史系课程设置与教研的时代特征
3
作者 陈勇 颜克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3-70,共8页
西南联大历史系在承继晚清民初旧学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以时间、空间、事类为中心的三大课程群组,通识中有专精,专精中贯以通识,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讲史之时代使命。该系诸师"学术报国"、"读史救亡"的价... 西南联大历史系在承继晚清民初旧学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以时间、空间、事类为中心的三大课程群组,通识中有专精,专精中贯以通识,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讲史之时代使命。该系诸师"学术报国"、"读史救亡"的价值取向,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学术品格浸润教坛,在国难方殷的抗战时期,他们为民族文化续命,肩负起了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历史系 课程 教学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清华简《四告》相关语词谈古史道统说的传承及知识谱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宁镇疆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3,共6页
清华简《四告》由于语言及古史内容多与今《尚书》相合,公布以来备受学者重视。《四告一》中的“宅天心”,整理者指出其又见于郭店楚简《成之闻之》篇。依今古文之间常见的异文关系,“宅”应读为“度”。^((1)) “天心”之外,《四告一... 清华简《四告》由于语言及古史内容多与今《尚书》相合,公布以来备受学者重视。《四告一》中的“宅天心”,整理者指出其又见于郭店楚简《成之闻之》篇。依今古文之间常见的异文关系,“宅”应读为“度”。^((1)) “天心”之外,《四告一》还有“天德”“纲纪”,《四告二》又有“天常”,它们是古史记述系统中的高频关键词。由这些词汇出发,我们可以将很多文献中的古史记述,彼此参互求证,更可见古史道统说的源流及知识谱系。^((2))(一)“天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关键词 知识谱系 清华简 《成之闻之》 道统说 《尚书》 整理者 郭店楚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守“国学”:光华大学国文系的教学与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1-50,共10页
光华大学诞生于1925年的五卅运动,1951年与大夏大学合组为华东师范大学。抗战前,在校长张寿镛和文学院院长钱基博的努力之下,光华大学国文系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斐然,成为当时国学教学与研究的重镇。当然,受限于主客观条件,光华大学国文... 光华大学诞生于1925年的五卅运动,1951年与大夏大学合组为华东师范大学。抗战前,在校长张寿镛和文学院院长钱基博的努力之下,光华大学国文系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斐然,成为当时国学教学与研究的重镇。当然,受限于主客观条件,光华大学国文系存在着无力设置研究所、学科专业化程度不足、师生学术交往圈有限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回顾光华大学国文系的教学与研究情况,诸如学科错位发展、注重国学教育、打破课堂内外界限,对当下大学相关系科的学科建设及书院制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华大学 学科建设 国学教学与研究 内在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四告》与周公制礼新探
6
作者 宁镇疆 鲍彦东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155,161,共13页
《四告三》中的“野”“野心”可以和后世文献特别是礼书中的“野”相衔接。“野”是“礼”的对立面,代表着不谙教化的粗鄙无文、贪婪无度,周人强调“礼”显然要对此加强控驭。《四告三》中的“■”实即“抑”,义谓克抑、克制自己,此与... 《四告三》中的“野”“野心”可以和后世文献特别是礼书中的“野”相衔接。“野”是“礼”的对立面,代表着不谙教化的粗鄙无文、贪婪无度,周人强调“礼”显然要对此加强控驭。《四告三》中的“■”实即“抑”,义谓克抑、克制自己,此与文献所谓“克己复礼”正合。《四告二》与《四告三》非常强调“威仪”,而“威仪”只有自我克抑才能达成,这表明周人很早就有清醒的道德自觉。文献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说明“威仪”与“礼”密切相关。《四告一》周公说“创兴立谋惟猷”,这是迄今关于“周公制礼”的最直接证据。周公所制之“礼”既非《周礼》一书,也非《仪礼》一书。他鉴于殷亡的教训,要求周之统治者能够克制心欲,从而威仪抑抑、行事有法。这不仅奠定了周人的政治轨范,对后世儒家的政治伦理也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告》 威仪 周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演变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历史寻绎 被引量:10
7
作者 田文波 王宏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6-60,共5页
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视角出发,从近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时空变化,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环境的历史变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不同文化表达,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途径的变迁等4个不同层面对近代中国社会结构演变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行了较为... 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视角出发,从近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时空变化,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环境的历史变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不同文化表达,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途径的变迁等4个不同层面对近代中国社会结构演变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构,从而实现对近代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性建构,建立起民族传统体育在近代大背景下的基本历史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社会结构 民族传统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千佛题名校录与研究
8
作者 陈菊霞 樊锦诗 +1 位作者 柴勃隆 马丹阳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共26页
20世纪80年代,宁强和胡同庆曾对莫高窟第254窟遗存的千佛题名作过辑录和刊布。近来,樊锦诗先生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资料室查找到段鹏琦于1962年在第254窟中抄录的千佛题名,并请柴勃隆利用红外线摄影技术拍摄了第254窟的千佛照片。此... 20世纪80年代,宁强和胡同庆曾对莫高窟第254窟遗存的千佛题名作过辑录和刊布。近来,樊锦诗先生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资料室查找到段鹏琦于1962年在第254窟中抄录的千佛题名,并请柴勃隆利用红外线摄影技术拍摄了第254窟的千佛照片。此外,我们通过核对多部藏经找到了与第254窟佛名最相近的《房山本》和《高丽初雕本》。由此,我们利用这些新获资料又对第254窟的千佛题名作了进一步的校录,并讨论了第254窟千佛题名的抄写规律和其所依据的佛经等问题。这对于了解和认识阙译本千佛名经的早期形态及其流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254窟 千佛题名 校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穆与新考据派关系略论——以钱穆与傅斯年的交往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58,共9页
新考据派主要是指以傅斯年为领袖、以史语所为中心、以整理和考订史料真伪为职志、以"为学问而学问"的治学态度相标榜的史料学派。该派内以乾嘉史学为依托,外以西方近代实证史学为应援,曾雄霸民国史坛达20多年,是当时声势最... 新考据派主要是指以傅斯年为领袖、以史语所为中心、以整理和考订史料真伪为职志、以"为学问而学问"的治学态度相标榜的史料学派。该派内以乾嘉史学为依托,外以西方近代实证史学为应援,曾雄霸民国史坛达20多年,是当时声势最盛的史学主流派。钱穆与史料学派的领袖傅斯年的交往、二人治史异同反映了20世纪中国史学曲折而又多途并进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傅斯年 新考据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战时期美国与菲律宾的同盟关系——以美菲两国围绕菲律宾出兵越南问题的交涉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浩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88-100,共13页
越战期间,美菲两国围绕菲律宾出兵越南问题展开一系列交涉。马卡帕加尔与马科斯政府先后提出包括资金资助、军事与经济援助的不同出兵条件。寻求菲律宾政府尽快向越南派兵,以及维护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的战略利益的考虑,使得约翰逊政府... 越战期间,美菲两国围绕菲律宾出兵越南问题展开一系列交涉。马卡帕加尔与马科斯政府先后提出包括资金资助、军事与经济援助的不同出兵条件。寻求菲律宾政府尽快向越南派兵,以及维护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的战略利益的考虑,使得约翰逊政府对大部分条件做出让步。亚洲冷战背景下菲律宾完全依赖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是其无法拒绝美国的出兵要求的深刻原因,而避免直接卷入与自身利益不甚相关,且存在严重风险的越战则是菲律宾选择只派遣少量民用工程兵部队,但始终拒绝派遣战斗部队的深层次动机。美菲双方的上述行为与动机从一个侧面凸显出越战时期美菲同盟关系的复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战争 美菲同盟 军事与经济援助 出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退之间:灾害史视域下的三线建设研究
11
作者 陈君锋 徐有威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三线建设时期,因过分强调“靠山、分散、隐蔽”的建设原则,加之任务急、时间紧,部分地处山区的三线工矿企业未进行全面的科学论证和系统的工程地质勘探便开始建设,导致其在生产生活中面临一系列自然灾害的挑战。为了战胜洪涝、地震、滑... 三线建设时期,因过分强调“靠山、分散、隐蔽”的建设原则,加之任务急、时间紧,部分地处山区的三线工矿企业未进行全面的科学论证和系统的工程地质勘探便开始建设,导致其在生产生活中面临一系列自然灾害的挑战。为了战胜洪涝、地震、滑坡等“自然之困”,三线建设者们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通过科学选址、系统防灾减灾等方式来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干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自然灾害的突发性、不可控性以及山区无法解决的抗灾救灾问题,迫使部分三线工矿企业在调整改造中避灾而走,脱险搬迁,谋求新生。三线建设史宛如一部三线建设者的灾害斗争史。从灾害史视域研究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可以帮助世人窥看三线建设的另一面相,且是有待开拓的新领域,值得学术界进一步探索,以便于深化三线建设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自然灾害 抗灾救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历史的影像记忆——以战后中国电影为中心 被引量:5
12
作者 汪朝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100,147-148,共12页
以抗战为题材的电影,以其直观、形象、感性、生动的特点,在中国人对于抗战的历史记忆中起着独有的作用。在战后拍摄的抗战题材电影中,以反映战时间谍战和社会生活题材的影片为主,基本没有反映抗战军事题材的影片。其中反映抗战前后普通... 以抗战为题材的电影,以其直观、形象、感性、生动的特点,在中国人对于抗战的历史记忆中起着独有的作用。在战后拍摄的抗战题材电影中,以反映战时间谍战和社会生活题材的影片为主,基本没有反映抗战军事题材的影片。其中反映抗战前后普通民众生活遭遇的社会生活题材影片,以其浓重的悲情意识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众多观众,在塑造中国人的抗战历史记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惨胜”是这类影片给观众留下的抗战历史记忆之定格。但是,这样的历史记忆只是抗战历史的部分而远非全部真实。我们有理由期待描写抗战历史的影片,反映出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令人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并以此形成中国人作为胜利者而对抗日战争应有的更为积极、更为光明、更为全面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抗战电影 历史影像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初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子彦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23,59,共7页
论明初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朱子彦关于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旧史大都认为朱元璋是利用功臣为其平定天下,一旦登上皇帝宝座后,即将功臣视为寇仇、棘刺、必欲翦除灭绝而后快。如清代史学家赵翼就说:"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 论明初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朱子彦关于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旧史大都认为朱元璋是利用功臣为其平定天下,一旦登上皇帝宝座后,即将功臣视为寇仇、棘刺、必欲翦除灭绝而后快。如清代史学家赵翼就说:"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功臣 铁券 《明史》 明王朝 胡惟庸 李善长 铁榜 地主阶级 护身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上海对因婚自杀问题的调查与处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长林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4-122,共9页
建国初期上海不断发生的因婚姻家庭问题而自杀的案件,有其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在中央领导下,上海市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非常重视,积极应对。法院、公安、妇联与居委会等密切配合,积极救助自杀者,深入调查自杀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调解婚... 建国初期上海不断发生的因婚姻家庭问题而自杀的案件,有其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在中央领导下,上海市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非常重视,积极应对。法院、公安、妇联与居委会等密切配合,积极救助自杀者,深入调查自杀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调解婚姻家庭中的矛盾纠纷,审判犯罪分子,并利用典型案例进行《婚姻法》的宣传,教育干部群众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正确处理婚姻家庭问题。通过努力,不仅使因婚自杀得到了有效控制,也使广大干部群众经历了一场法制教育。建国初期上海对因婚自杀问题的积极调查、干预与处理,其历史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上海 因婚自杀 调查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出土文献看西周君臣“仇匹”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龚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60,共7页
西周之世,辅臣与周王形成'仇匹'之关系。近来出土文献中多有反映君臣'仇匹'关系的内容,而西周金文及早期文献中也有与此相近的表述。这些文本内容反映了君臣搭配'、仇匹'之关系,揭示了西周君臣'仇匹'... 西周之世,辅臣与周王形成'仇匹'之关系。近来出土文献中多有反映君臣'仇匹'关系的内容,而西周金文及早期文献中也有与此相近的表述。这些文本内容反映了君臣搭配'、仇匹'之关系,揭示了西周君臣'仇匹'的政治伦理'。仇匹'政治伦理下,辅臣与周王是共同膺受'天命',在法理上二者具有一定的'对等'性。由是,辅臣具有对周王天然的规谏、限制的权力。总之,西周君臣'仇匹'政治伦理下,周王并非是绝对专权的君主,其行为往往会受到身边辅政大臣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西周 君臣 仇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性的神话与历史——传教士话语与清末南昌教案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雄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103,共10页
在南昌教案的西方叙事中,知县江召棠被描述为一个撒谎者,一个为了面子而自杀、又以自杀对天主教会实施报复的人。而撒谎、面子和自杀正是在传教士的作品中频频出现的中国人的国民性,一定程度上是由传教士话语建构起来的一种"神话&q... 在南昌教案的西方叙事中,知县江召棠被描述为一个撒谎者,一个为了面子而自杀、又以自杀对天主教会实施报复的人。而撒谎、面子和自杀正是在传教士的作品中频频出现的中国人的国民性,一定程度上是由传教士话语建构起来的一种"神话"。通过对南昌教案相关史实的厘正,可知上述"神话"用于表述南昌教案,都或多或少与事实有所出入。传教士话语反映了近代中西间的话语与权力关系,放在晚清教案史脉络中看,它的形成与双方的互相猜疑和敌对的氛围是有直接关联的。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影响到西方人对教案问题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话语 南昌教案 国民性神话 江召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围猎在清代民族交融与国家治理的作用研究
17
作者 张安福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2,共10页
木兰围猎是清代创立的官方狩猎活动,也是推动民族交融的政治典礼,对于巩固清代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木兰围猎制度渊源于东北民族的狩猎习俗,在辽金捺钵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旨在保持八旗的尚武风俗并提升其军事技能,成为... 木兰围猎是清代创立的官方狩猎活动,也是推动民族交融的政治典礼,对于巩固清代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木兰围猎制度渊源于东北民族的狩猎习俗,在辽金捺钵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旨在保持八旗的尚武风俗并提升其军事技能,成为凝聚东北各民族的精神文化纽带。此外,清朝通过木兰围猎绥抚蒙古各部,进一步密切了满蒙关系,对于清朝稳定北疆治理,强化“满蒙一体”的政治同盟意义重大。木兰围猎构建了边疆各民族互动交流的空间场域,来自边疆地区的各民族首领在围猎期间随围观猎并朝觐清帝,共商国是。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木兰围猎的政治意蕴,也使之成为清朝深化因俗而治、因时制宜的治理措施,增强边疆多民族国家认同意识的重要路径,推动了清朝“大一统”格局的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围猎 满蒙一体 民族融合: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3—1959年对民间自杀事件的善后处理——以上海市馆藏档案和有关报道为中心的考察
18
作者 刘长林 李艳群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6-102,共7页
1953—1959年,由于"左"的错误及工作方法不当等原因,社会上发生了一些自杀事件。上海对自杀事件的善后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思想方面,对自杀未遂者及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方面,强调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以防止类似事... 1953—1959年,由于"左"的错误及工作方法不当等原因,社会上发生了一些自杀事件。上海对自杀事件的善后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思想方面,对自杀未遂者及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方面,强调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以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同时对相关责任者进行行政处罚;法律方面,将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的部分自杀事件纳入司法程序进行处理,以彰显社会正义;经济方面,对自杀者及其家属尽力提供丧葬费用,对家庭困难者酌情予以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自杀事件 善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与重塑:司马懿历史形象再思考
19
作者 朱子彦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40,共12页
王朝鼎革时期的开国之君多为具有“卡里斯玛”品质的人,司马懿虽受儒学之风的熏染,却具备“卡里斯玛”的气质,他的身上兼有狮子和狐狸两种习性。曹操去世后,谁来统一三国,历史最终选择了司马懿。司马父子最主要的功绩就是“除三国之大害... 王朝鼎革时期的开国之君多为具有“卡里斯玛”品质的人,司马懿虽受儒学之风的熏染,却具备“卡里斯玛”的气质,他的身上兼有狮子和狐狸两种习性。曹操去世后,谁来统一三国,历史最终选择了司马懿。司马父子最主要的功绩就是“除三国之大害,静汉末之交争”,使天下归于一统。虽然司马父子是曹魏政权的掘墓人,但从汉魏时代民众的呼声,时代的主旋律来看,司马懿又是“曹操事业的继承人”。近来有人把曹魏灭亡的原因归诸司马懿长寿,但司马懿绝非是靠长寿代魏成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懿 司马代魏 卡里斯玛 统一天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信仰与人生--读韩丁《对镜猜谜:中国革命的美国观》
20
作者 陈德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97,共13页
《对镜猜谜:中国革命的美国观》是韩丁的遗著。该书对美国亚洲研究领域代表之作《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的批评,融入了韩丁的人生经验、历史思考以及信仰关怀。在书中,韩丁首先揭示了《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所由从出的时代语境与... 《对镜猜谜:中国革命的美国观》是韩丁的遗著。该书对美国亚洲研究领域代表之作《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的批评,融入了韩丁的人生经验、历史思考以及信仰关怀。在书中,韩丁首先揭示了《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所由从出的时代语境与思想系谱,从而使其学术自主性发生根本上的动摇,进而从事实、方法与观念等方面指出该书在讲述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实践时运用的策略技艺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韩丁不断地阐述其由来已久的对集体化、社会主义文化的深情维护与辩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丁 中国革命 历史大回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