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劈裂拉伸力学性能与破坏机理
1
作者 孙小飞 吴天乾 +1 位作者 余振鹏 潘丽君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3-891,共9页
再生骨料相较于普通骨料具有较低的力学性能、较高的吸水率和孔隙率等特征,由其制成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较差。本文通过掺入钢纤维和强化再生骨料联合方式,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应用电液伺服试验机对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劈裂拉伸力学性... 再生骨料相较于普通骨料具有较低的力学性能、较高的吸水率和孔隙率等特征,由其制成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较差。本文通过掺入钢纤维和强化再生骨料联合方式,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应用电液伺服试验机对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劈裂拉伸力学性能展开试验研究。同时应用细微观测试技术,从界面形态和界面尺度角度揭示钢纤维掺量和强化再生骨料对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受拉力学性能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钢纤维掺量较高时,混凝土破坏形态受骨料类型的影响不再显著,含有钢纤维的混凝土劈裂拉伸破坏形态呈现多裂缝和韧性特征。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拉强度相比普通混凝土提高了2.56%~3.50%。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拉强度受钢纤维掺量影响最为显著,最大提高幅度为40.50%;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抗裂性能受钢纤维掺量影响显著高于普通混凝土。研究成果可为再生混凝土强化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 再生混凝土 强化再生骨料 抗拉强度 微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力学:人工耳蜗植入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
2
作者 任柳杰 李辰龙 +1 位作者 姚文娟 张天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408,共4页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是目前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最有效的听力重建技术之一。随着植入人群日益多样化,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残余听力患者比例不断上升,如何在实现高效电刺激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残余听力...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是目前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最有效的听力重建技术之一。随着植入人群日益多样化,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残余听力患者比例不断上升,如何在实现高效电刺激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残余听力、减少植入过程中的组织损伤,并最终提升术后听觉功能——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空间定位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已成为当前人工耳蜗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听力重建 人工耳蜗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骨折髓内固定系统的力学可靠性分析
3
作者 黄英浩 王欣 楚海建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髓内钉固定骨折面是治疗髋关节骨折的主要方法,髓内固定系统的力学可靠性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构建了计及股骨层状结构特点和肌肉力作用的髓内固定系统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缓步行走条件下固定系统的力学响应.为... 髓内钉固定骨折面是治疗髋关节骨折的主要方法,髓内固定系统的力学可靠性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构建了计及股骨层状结构特点和肌肉力作用的髓内固定系统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缓步行走条件下固定系统的力学响应.为定量化评估髓内固定系统的力学可靠性,提出安全因数的概念,并基于这一概念定量化考察了头钉定位参数对固定系统力学可靠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固定系统在股骨与头钉、主钉与头钉,以及主钉与锁钉的接触区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是评估髓内固定系统力学可靠性的关键区域.研究还表明,髓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力学可靠性,降低头钉高度有利于提高髓内固定系统的力学可靠性,而头钉近端钉角(proximal nail angle)对固定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髓内固定系统 力学可靠性 结构优化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深井钻柱动力学特性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狄勤丰 尤明铭 +3 位作者 李田心 周星 杨赫源 王文昌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随着钻井深度不断增加,钻柱运动所涉及的力学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钻柱动力学特性模拟及分析可为安全优质高效钻井提供支撑。为了探求特深井钻柱的运动特性,将钻柱运动的控制方程采用Newmark法对时间离散后,运用SOR节点迭代法,对每一时间... 随着钻井深度不断增加,钻柱运动所涉及的力学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钻柱动力学特性模拟及分析可为安全优质高效钻井提供支撑。为了探求特深井钻柱的运动特性,将钻柱运动的控制方程采用Newmark法对时间离散后,运用SOR节点迭代法,对每一时间步的钻柱整体构形进行求解,实现了总长超9000 m的钻柱动力学特性模拟,不仅给出了钻柱4个典型位置的涡动轨迹、涡动速度和横向加速度,还分析了钻柱的粘滑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上部钻柱的涡动及粘滑现象不明显;随着位置下移,出现不规则涡动及不充分粘滑现象;近钻头位置的钻柱会出现较剧烈涡动,也会出现粘滑振动;中性点位置处钻柱的涡动最为剧烈、碰摩严重,可能给钻柱带来安全隐患。研究结果为特深井安全钻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深井 钻柱动力学 SOR节点迭代法 涡动 粘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钢钻杆复合钻柱动力学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锋 宾国成 +6 位作者 刘志虎 张建军 郭文婷 吴永清 王文昌 刘强 狄勤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3,共9页
钻井深度的持续增加使钻柱面临的载荷工况越来越严苛。钛合金具有密度小、屈服强度高和弹性模量低等特点,基于井口钻杆抗拉余量设计要求,设计3种钛合金/钢钻杆复合钻柱,即复合钻柱1(Φ101.6 mm钻杆段全段使用钛合金钻杆)、复合钻柱2(Φ1... 钻井深度的持续增加使钻柱面临的载荷工况越来越严苛。钛合金具有密度小、屈服强度高和弹性模量低等特点,基于井口钻杆抗拉余量设计要求,设计3种钛合金/钢钻杆复合钻柱,即复合钻柱1(Φ101.6 mm钻杆段全段使用钛合金钻杆)、复合钻柱2(Φ101.6 mm钻杆上半段使用钛合金钻杆)和复合钻柱3(Φ101.6 mm钻杆下半段使用钛合金钻杆)。为了探究钛合金/钢钻杆复合钻柱(简称为复合钻柱)的动力学特性,基于Hamiton原理建立复合钻柱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节点迭代法和Newmark-β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3种复合钻柱的涡动特征、动态应力和振动特性,并与常规钢钻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钛合金钻杆的使用可有效减缓钻柱涡动速度、动态应力,其中复合钻柱3的涡动速度、动态应力最小;基于振动特征强度对钻井作业参数进行优化,形成复合钻柱3的钻井作业参数推荐图版并给出合理的施工参数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钻杆 复合钻柱 超深井 动力学特性 钻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多相流体的介观模拟: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定一 胡国辉 +1 位作者 陈硕 PHAN-THIEN Nhan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201,共29页
在悬浮液、乳液和泡沫等复杂多相流体中,离散分布着大量的纳米至微米尺度的颗粒、液滴和气泡等,在流动作用下这些离散相物质呈现出复杂的个体或群体运动行为,进而显著影响这些复杂多相流体的宏观流变和流动行为.针对这类流体,开展介观... 在悬浮液、乳液和泡沫等复杂多相流体中,离散分布着大量的纳米至微米尺度的颗粒、液滴和气泡等,在流动作用下这些离散相物质呈现出复杂的个体或群体运动行为,进而显著影响这些复杂多相流体的宏观流变和流动行为.针对这类流体,开展介观尺度数值模拟成为一种有效且相对经济的研究手段.其中,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方法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介观尺度数值模拟方法,由于其粒子方法的特质,DPD方法适合用于上述复杂多相流体内部结构的数值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本文对近年来DPD方法在颗粒悬浮液、乳液和气泡等复杂多相流体模拟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深入探讨了DPD方法在复杂多相流体介观模拟方面的针对性改进以及当前存在的不足,并对DPD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多相流体 耗散粒子动力学 介观尺度模拟 悬浮液 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通识教育——以一般力学类课程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立群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37,F0002,共6页
探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通识教育。通过对通识教育理念的分析,明确在专业课程中进行通识教育要聚焦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心思和心智结构。以一般力学类课程理论力学、振动力学和高等动力学为例,说明相关的心思和心智基础性结构... 探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通识教育。通过对通识教育理念的分析,明确在专业课程中进行通识教育要聚焦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心思和心智结构。以一般力学类课程理论力学、振动力学和高等动力学为例,说明相关的心思和心智基础性结构,包括科学精神、研究方法、变化描述、数量关系和基本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课程 理论力学 振动力学 高等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模型的力学机制及对钻柱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狄勤丰 陈功 +2 位作者 胡菲菲 王文昌 陈锋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0-400,共11页
钻柱动力学特性模拟中普遍采用Rayleigh阻尼模型来反映阻尼(包括钻井液阻尼)的作用,但很少关注选用该模型的合理依据,且其阻尼系数主要依赖经验确定.首先,在考虑非线性和钻井液阻尼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钻柱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实现钻柱动... 钻柱动力学特性模拟中普遍采用Rayleigh阻尼模型来反映阻尼(包括钻井液阻尼)的作用,但很少关注选用该模型的合理依据,且其阻尼系数主要依赖经验确定.首先,在考虑非线性和钻井液阻尼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钻柱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实现钻柱动力学特性的模拟,然后,研究较为典型的Rayleigh阻尼模型、Caughey阻尼模型、Clough阻尼模型的力学机制及其内在联系,并基于实际算例研究3种阻尼模型对钻柱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比较不同阻尼模型下钻柱的横向位移、横向加速度、以及涡动轨迹和涡动速度.结果表明,l取−2∼1时的Caughey阻尼模型的阻尼值偏小,未能起到阻尼的黏滞作用,而l取其他数值时阻尼值又过大,可见取4项的Caughey阻尼模型并不适用于钻柱动力学模拟计算.Rayleigh阻尼模型和Clough阻尼模型可以有效反映钻井液的阻尼效应,所得钻柱动态特性比较贴合实际振动情况,但前者形式简洁,便于计算,更适用于目前钻井工程中的钻柱动力学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柱 Rayleigh阻尼模型 钻井液 动力学特性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承式悬带桥力学特性实验和模拟分析
9
作者 任九生 詹永坤 +1 位作者 李亚琳 张能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0,共4页
为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结合结构力学课程改革,开发了上承式悬带桥力学特性分析的高阶教学模块。针对3D打印制备上承式悬带桥模型开展了变形和破坏性实验,对结构内力和变形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结构的位移-载荷关系等力学特性。... 为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结合结构力学课程改革,开发了上承式悬带桥力学特性分析的高阶教学模块。针对3D打印制备上承式悬带桥模型开展了变形和破坏性实验,对结构内力和变形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结构的位移-载荷关系等力学特性。教学实践表明,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结合的高阶模块的探索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承式悬带桥 内力 变形 模拟实验 有限元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药物输运跨细胞膜输运的微流控系统中的多尺度力学机理
10
作者 胡国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6-276,共1页
目的实现药物跨细胞膜输运是生物医学工程和细胞力学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细胞治疗、再生医学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现有的跨膜输运方法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尽管这些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它们或者可能会对细... 目的实现药物跨细胞膜输运是生物医学工程和细胞力学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细胞治疗、再生医学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现有的跨膜输运方法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尽管这些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它们或者可能会对细胞造成永久性损坏,存活率较低;或者由于病毒转染和基因插入使得细胞发生癌变可能而存在生物安全性方面的隐患;或者只能适用于少数种类或者少数数量的细胞,应用范围不广。近年来,基于力学原理的方法因其高效、通量大、对细胞创伤小、生物安全性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方法以声致穿孔(sonoporation)为背景,运用分子动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等方法,对冲击波撞击纳米气泡,引起细胞膜破裂,以及在此过程中力敏通道的门控机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结果和结论在此基础上,基于微流控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零质量射流的跨膜输运技术,并研究了细胞在微管道中的变形与力敏通道开启的关系;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细胞力学特性的预测方法,初步构建了基于零质量射流的跨膜输运微流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微流控系统 生物医学工程 永久性损坏 人工智能技术 生物安全性 计算流体力学 癌变可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U数据校准上海深层软土参数的随机力学-贝叶斯方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长虹 吴昭欣 +2 位作者 王昆 汤道飞 马铖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4,I0006,共11页
城市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开展科学计算。合理的本构模型和准确的岩土参数是岩土力学分析的两大支撑。修正剑桥模型(modified cam-clay,MCC)的岩土参数简单直观,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实践。室内土工试验由于取样扰动、试验误差等不可... 城市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开展科学计算。合理的本构模型和准确的岩土参数是岩土力学分析的两大支撑。修正剑桥模型(modified cam-clay,MCC)的岩土参数简单直观,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实践。室内土工试验由于取样扰动、试验误差等不可避免的缺陷,难以精确获得深层岩土参数。结合先验知识、室内试验数据和孔压静力触探(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CPTU)测试数据,将关键岩土参数视为随机变量,采用随机力学-贝叶斯方法,校准深层软土的关键岩土参数,如临界状态应力比、压缩系数、回弹系数和超固结比。以上海市苏州河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云岭竖井基坑工程为背景,以基础底板处的深部第(8)层土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MCC模型的柱孔扩张理论,揭示了CPTU数据(锥尖阻力、侧摩阻力和孔隙水压力)与极限扩孔应力之间的力学转换机理,利用苏格兰Bothkennar岩土试验场地的试验数据,验证CPTU测试数据力学模型的适用性;其次,建立关键岩土参数与CPTU数据之间的二次非交叉响应面,利用MCMC(Markov-chain Monte Carlo)抽样算法,获得关键岩土参数的后验统计特征;最后,结合岩土参数的后验均值,开展超深基坑工程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经过柱孔扩张随机力学-贝叶斯方法校准后,关键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大幅度降低,后验均值的预测结果与监测值较为接近,证明了该方法的高效、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静力触探 柱孔扩张理论 随机力学 岩土参数 超深基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接榫修复及其力学原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如高 刘翰林 张能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57,共9页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木构家具的核心。由于古木家具的材料易朽烂和吸湿膨胀等缺陷,且节点几何形式多样,使节点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导致榫卯容易拔出或断损。针对此类问题,首先在对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清家具展开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木构家具的核心。由于古木家具的材料易朽烂和吸湿膨胀等缺陷,且节点几何形式多样,使节点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导致榫卯容易拔出或断损。针对此类问题,首先在对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清家具展开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馆藏古木家具的破坏形式,并提出了以接榫为主的修复方案;其次利用连续介质力学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性能试验,阐述了接榫修复的力学机理,验证了原有修复方案的科学性与正确性;最后,依据力学模型对馆内已有的修复方案进行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榫卯结构 修复方案 力学机理 方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骨传导与骨传导助听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2 位作者 李辰龙 姚文娟 谢友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2-484,共3页
除常用的气传导(air conduction)途径外,人类还可通过骨传导(bone conduction)途径感知声音。骨传导指声音以振动形式通过颅骨及软组织等传导至耳蜗引起听觉感知的物理-生理过程。在几百年前,人类便已认识骨传导现象,并开发了一些利用... 除常用的气传导(air conduction)途径外,人类还可通过骨传导(bone conduction)途径感知声音。骨传导指声音以振动形式通过颅骨及软组织等传导至耳蜗引起听觉感知的物理-生理过程。在几百年前,人类便已认识骨传导现象,并开发了一些利用骨传导的听觉装置。Békésy(1961)发现纯音经骨传导形成的听觉可以被经仔细调节强度相等、相位相反的一个同频率气导纯音所抵消,因此指出骨传导和气传导在耳蜗感知层面具有相同的物理生理机制。骨传导传声过程中大部分能量绕过了外耳、中耳直接刺激内耳,故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的骨导听阈并无太大影响,也因此骨传导成为该类患者一种可行的助听方案[1]。一些中耳疾病也常使骨传导听阈形成频率特异的切迹。因此,骨传导成为中耳力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介绍骨传导传音感音的途径与机制,并着重阐述骨传导助听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听力学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传导 中耳疾病 气导 传音 骨导听阈 切迹 听觉感知 振动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有限元仿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2 位作者 李辰龙 姚文娟 谢友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88,共4页
中耳听骨链系统是一个构造精巧的传声装置,通过自身振动将空气中的压力变化(声)信号传导至内耳,克服空气和内耳淋巴液间的阻抗差异。各种中耳病变均会引起这一传声系统的工作异常,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对中耳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的深入... 中耳听骨链系统是一个构造精巧的传声装置,通过自身振动将空气中的压力变化(声)信号传导至内耳,克服空气和内耳淋巴液间的阻抗差异。各种中耳病变均会引起这一传声系统的工作异常,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对中耳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相关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实验测量和仿真分析是中耳力学研究的常用方法[1]。实验测量手段的不足主要在于侵入测量困难,获取数据有限,且特殊病理状态的测试样本极难获得。有限元仿真方法基于动力学的理论,在计算机上对中耳传声过程进行再现,不仅成本低廉、可获得多种数据,而且便于研究一些实验中难以模拟的中耳状态。本文介绍有限元仿真技术在中耳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病理 中耳病变 听骨链 传导性听力损失 有限元仿真 中耳力学 传声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排水条件下静力触探试验力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长虹 方恬 +2 位作者 吴昭欣 王昆 汤道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9-528,共10页
在自然状态下,大部分土体的约束条件介于完全排水和不排水两者之间。在孔压静力触探试验(piezocone penetrationtest,CPTU)的贯入过程中,受探头尺寸、贯入速度和岩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将发生部分排水现象。为研究排水条件对CPTU试验数... 在自然状态下,大部分土体的约束条件介于完全排水和不排水两者之间。在孔压静力触探试验(piezocone penetrationtest,CPTU)的贯入过程中,受探头尺寸、贯入速度和岩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将发生部分排水现象。为研究排水条件对CPTU试验数据的影响,开展三轴压缩试验。引入应变增量比,建立考虑渐近状态的修正剑桥(Modified Cam-Clay,MCC)模型。推导考虑渐近状态MCC模型的柱孔扩张理论,提出CPTU测试数据的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槽试验,研究归一化贯入速度与排水系数的规律。结合CPTU数据的力学模型,获得应变增量比与排水系数的数理关系。最后以上海市苏州河地区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的测试数据为背景,验证力学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部分排水条件下,利用考虑渐近状态的MCC模型,能够描述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合理解释CPTU贯入的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静力触探 部分排水 渐近状态 柱孔扩张理论 应变增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斜向惯容的悬挂式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猛 王猛 +3 位作者 骆星九 张孝强 丁虎 陈立群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63-268,共6页
首先,将惯容器、阻尼器和弹簧进行组合,设计实现全并联隔振单元,并将其斜向布置,构成新型悬挂式隔振系统;其次,以软件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的方式,构建带有斜向惯容器、阻尼器和弹簧的悬挂式隔振系统以及仅带有斜向阻尼器和弹簧的悬挂... 首先,将惯容器、阻尼器和弹簧进行组合,设计实现全并联隔振单元,并将其斜向布置,构成新型悬挂式隔振系统;其次,以软件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的方式,构建带有斜向惯容器、阻尼器和弹簧的悬挂式隔振系统以及仅带有斜向阻尼器和弹簧的悬挂式隔振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两种隔振系统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斜向惯容的作用;然后,针对带有斜向惯容器、阻尼器和弹簧的悬挂式隔振系统的加速度传递特性进行研究,改变隔振系统参数观察传递率曲线变化,并探讨了在ADAMS环境下以数值方法、半数值半模型方法表示惯容结构的可行性;最后,以半数值半模型的方法表示惯容,在随机激励下对带有斜向惯容器、阻尼器和弹簧的悬挂式隔振系统中的惯容施加速度与相对速度、加速度与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与相对速度三种半主动控制方式,探讨不同控制方式对隔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斜向惯容器可以改善悬挂式隔振系统对低频振动的隔离效果,但会增加高频部分的传递率,相对加速度与相对速度和加速度与相对速度的控制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悬挂式隔振系统对随机激励的衰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式隔振系统 惯容 加速度传递率 半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纳米颗粒阵列中聚合物链扩散行为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江林 陆钰 胡国辉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7-857,共11页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polymer nanocomposite,PNC)因其兼具纳米颗粒(nanoparticle,NP)和聚合物的性质而展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目前在材料领域和软物质科学研究中广受关注.由于聚合物在多尺度动力学特征方面研究的困难性,故预测聚合物在...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polymer nanocomposite,PNC)因其兼具纳米颗粒(nanoparticle,NP)和聚合物的性质而展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目前在材料领域和软物质科学研究中广受关注.由于聚合物在多尺度动力学特征方面研究的困难性,故预测聚合物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的扩散行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方法模拟了不同链长的聚合物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的扩散过程,并用一个关键的无量纲约束系数χ,即聚合物链首末端距离Lee与有效自由扩散长度Lf的比值,对聚合物链的扩散行为进行刻画.通过分析纳米颗粒的浓度、聚合物链的长度和聚合物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聚合物扩散的影响,提出了聚合物链的有效扩散率关于约束系数χ的标度率,并证实该标度关系可以准确预测低约束系数χ时的模拟结果.该工作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理论发展和应用研究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耗散粒子动力学 有效扩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鼓膜的生理和病理
18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2 位作者 李辰龙 姚文娟 谢友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2,共3页
鼓膜是中耳的“门户”,将环境声压转换为听觉器官结构振动,是中耳实现声音传导和放大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具有特殊的形态和结构,不仅在低频和高频传声中具有不同的振动形态,以适应中耳传声特性的需求,还可通过主动调节保护听力。同时,... 鼓膜是中耳的“门户”,将环境声压转换为听觉器官结构振动,是中耳实现声音传导和放大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具有特殊的形态和结构,不仅在低频和高频传声中具有不同的振动形态,以适应中耳传声特性的需求,还可通过主动调节保护听力。同时,鼓膜是中耳中最易受损的组织之一,也是人类听觉系统中罕见的具有自愈和再生功能的结构。鼓膜修复材料和技术是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前沿。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阐述鼓膜的生理和病理,总结近年来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听觉系统 组织工程研究 听觉器官 生物力学 修复材料 鼓膜 中耳 再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力学适应性演化研究
19
作者 胡炜 叶杨 +9 位作者 张同同 瞿赛思 张勇 李伟 马璐 杜雨棽 娄继忠 李振海 陈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2-93,共2页
目的新冠病毒通过其刺突(Spike)蛋白与宿主细胞的受体(ACE2)相互作用,实现对宿主细胞的侵入,这是一个动态的力学过程。然而,对于力学因素是否能影响新冠病毒的演化,以及相关的力学分子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揭示。方法本研究运用了生物膜力... 目的新冠病毒通过其刺突(Spike)蛋白与宿主细胞的受体(ACE2)相互作用,实现对宿主细胞的侵入,这是一个动态的力学过程。然而,对于力学因素是否能影响新冠病毒的演化,以及相关的力学分子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揭示。方法本研究运用了生物膜力学探针、磁镊等单分子力学技术,配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构生物学计算和定量力学理论建模等手段,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1)新冠病毒Spike-ACE2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平衡态亲和力、静态结构等力学因素无关参数,并没有与病毒突变株的传染能力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2)新冠病毒Spike蛋白的演化遵循力学适应性轨迹,即力可以增强SpikeACE2结合的稳定性,同时降低Spike蛋白自身的结构稳定性;(3)新冠病毒Spike蛋白的力学激活参数与病毒突变株的传染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根据新冠病毒Spike蛋白的力学特性,提出了新冠病毒Spike蛋白力学适应性演化的理论,并揭示了力学因素塑造新冠病毒Spike蛋白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2 力学因素 热力学平衡态 结构生物学 分子力学 宿主细胞 静态结构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声导抗测试原理及进展
20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1 位作者 李辰龙 姚文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2-575,共4页
鼓室声导抗(tympanometry或acoustic immittance)测试是中耳功能评估的无创方法,通过向耳道发射探测音,对中耳反射的声压进行测量,形成鼓室图(tympanogram)。鼓室图的曲线变化反映中耳功能的变化,进而用于中耳病理的诊断。近年来对于中... 鼓室声导抗(tympanometry或acoustic immittance)测试是中耳功能评估的无创方法,通过向耳道发射探测音,对中耳反射的声压进行测量,形成鼓室图(tympanogram)。鼓室图的曲线变化反映中耳功能的变化,进而用于中耳病理的诊断。近年来对于中耳病变精细化诊断的需求促使了宽频声导抗(wideband acoustic immittance,WAI)的发展,相比临床传统采用单一频率(226 Hz)探测音的鼓室声导抗测试,WAI在更广范围的听觉频率区间对中耳功能进行评估,因此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介绍声导抗测试的基本原理,并总结宽频声导抗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导抗测试 中耳病变 中耳功能 鼓室图 敏感性和特异性 曲线变化 频率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