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基础隔震体系优化设计及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春祥 龙秋雨 曹黎媛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为解决基础隔震结构中隔震层位移需求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础隔震结构(Base Isolated Structure,BIS)+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惯容器(Tuned Tandem Mass Damper-Inerter, TTMDI)的混合隔震体系。采用Bouc-Wen滞回模型模拟隔震层的非线... 为解决基础隔震结构中隔震层位移需求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础隔震结构(Base Isolated Structure,BIS)+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惯容器(Tuned Tandem Mass Damper-Inerter, TTMDI)的混合隔震体系。采用Bouc-Wen滞回模型模拟隔震层的非线性力-变形行为,基于随机等效线性化和模式搜索优化算法并考虑地震动模型,在频域内建立了BIS+TTMDI体系的优化设计框架。分别从鲁棒性、有效性、刚度和阻尼系数、冲程及对地震频率敏感性方面对BIS+TTMDI体系的性能进行评估,并与BIS+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TMD)、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TandemMassDamper,TTMD)和调谐质量阻尼器惯容器(TunedMass Damper-Inerter, TMDI)进行比较。通过对近场地震动下某七层混合基础隔震结构(包括BIS+TTMDI和BIS+TMDI体系)的动力弹塑性分析,评价了其减/隔震性能。结果表明:BIS+TTMDI体系具有最好的减/隔震性能和强鲁棒性;而且在BIS+TTMDI体系中TTMDI的总阻尼需求不到BIS+TMDI体系中TMDI的一半,因而更为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基础隔震 结构振动控制 优化设计 等效线性化 动力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U数据校准上海深层软土参数的随机力学-贝叶斯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长虹 吴昭欣 +2 位作者 王昆 汤道飞 马铖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4,I0006,共11页
城市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开展科学计算。合理的本构模型和准确的岩土参数是岩土力学分析的两大支撑。修正剑桥模型(modified cam-clay,MCC)的岩土参数简单直观,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实践。室内土工试验由于取样扰动、试验误差等不可... 城市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开展科学计算。合理的本构模型和准确的岩土参数是岩土力学分析的两大支撑。修正剑桥模型(modified cam-clay,MCC)的岩土参数简单直观,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实践。室内土工试验由于取样扰动、试验误差等不可避免的缺陷,难以精确获得深层岩土参数。结合先验知识、室内试验数据和孔压静力触探(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CPTU)测试数据,将关键岩土参数视为随机变量,采用随机力学-贝叶斯方法,校准深层软土的关键岩土参数,如临界状态应力比、压缩系数、回弹系数和超固结比。以上海市苏州河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云岭竖井基坑工程为背景,以基础底板处的深部第(8)层土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MCC模型的柱孔扩张理论,揭示了CPTU数据(锥尖阻力、侧摩阻力和孔隙水压力)与极限扩孔应力之间的力学转换机理,利用苏格兰Bothkennar岩土试验场地的试验数据,验证CPTU测试数据力学模型的适用性;其次,建立关键岩土参数与CPTU数据之间的二次非交叉响应面,利用MCMC(Markov-chain Monte Carlo)抽样算法,获得关键岩土参数的后验统计特征;最后,结合岩土参数的后验均值,开展超深基坑工程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经过柱孔扩张随机力学-贝叶斯方法校准后,关键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大幅度降低,后验均值的预测结果与监测值较为接近,证明了该方法的高效、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静力触探 柱孔扩张理论 随机力学 岩土参数 超深基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排水条件下静力触探试验力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长虹 方恬 +2 位作者 吴昭欣 王昆 汤道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9-528,共10页
在自然状态下,大部分土体的约束条件介于完全排水和不排水两者之间。在孔压静力触探试验(piezocone penetrationtest,CPTU)的贯入过程中,受探头尺寸、贯入速度和岩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将发生部分排水现象。为研究排水条件对CPTU试验数... 在自然状态下,大部分土体的约束条件介于完全排水和不排水两者之间。在孔压静力触探试验(piezocone penetrationtest,CPTU)的贯入过程中,受探头尺寸、贯入速度和岩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将发生部分排水现象。为研究排水条件对CPTU试验数据的影响,开展三轴压缩试验。引入应变增量比,建立考虑渐近状态的修正剑桥(Modified Cam-Clay,MCC)模型。推导考虑渐近状态MCC模型的柱孔扩张理论,提出CPTU测试数据的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槽试验,研究归一化贯入速度与排水系数的规律。结合CPTU数据的力学模型,获得应变增量比与排水系数的数理关系。最后以上海市苏州河地区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的测试数据为背景,验证力学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部分排水条件下,利用考虑渐近状态的MCC模型,能够描述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合理解释CPTU贯入的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静力触探 部分排水 渐近状态 柱孔扩张理论 应变增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制备方法的淤泥基流态固化土试验研究
4
作者 武亚军 占嘉城 +1 位作者 骆嘉成 强小兵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7,共10页
淤泥颗粒细,比表面积大,为了将淤泥制成流态固化土,一般有加入减水剂和提高淤泥含水率(同时改变固化剂掺量)两种方法.为了比较两者差异,对于提高含水率法,研究了含水率为80%~140%、固化剂掺量为3%~7%条件下,流态固化土的流动与强度特性... 淤泥颗粒细,比表面积大,为了将淤泥制成流态固化土,一般有加入减水剂和提高淤泥含水率(同时改变固化剂掺量)两种方法.为了比较两者差异,对于提高含水率法,研究了含水率为80%~140%、固化剂掺量为3%~7%条件下,流态固化土的流动与强度特性;对于减水剂法,分别采用萘系减水剂(FDN)、脂肪族减水剂(AS)、聚羧酸系减水剂(PC-H_(2))3种不同分散机理的减水剂,结合液塑限、粒径曲线、SEM试验分析了不同减水剂对流态固化土的作用机理.结合流动度与无侧限抗压强度评价其工作性能,并进行成本估算,比较两种制备方法的性价比.研究表明,减水剂法相比提高含水率法能显著提升流态固化土的工作性能;提高含水率法成本最低,减水剂法中PC-H_(2)的性价比最高,AS与FDN性价比接近,建议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用提高含水率法制备流态固化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 流态固化土 萘系减水剂 脂肪族减水剂 聚羧酸系减水剂 性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金属-摩擦阻尼器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5
作者 程润宇 石文龙 +1 位作者 马立光 朱鹏杰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3-278,291,共7页
将摩擦型阻尼器与屈曲约束支撑组合而成一种新型金属-摩擦阻尼器:双阶屈服屈曲约束支撑(Doublestage Yield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DYBRB)。通过预紧力试验以及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摩擦阻尼力对新型DYBRB耗能性能的影响,并对DYBR... 将摩擦型阻尼器与屈曲约束支撑组合而成一种新型金属-摩擦阻尼器:双阶屈服屈曲约束支撑(Doublestage Yield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DYBRB)。通过预紧力试验以及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摩擦阻尼力对新型DYBRB耗能性能的影响,并对DYBRB进行受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DYBRB构造合理,滞回曲线饱满,具有明显的双阶屈服特征,且在芯板断裂后仍可实现耗能,具有全过程耗能能力,随着摩擦阻尼力增大,耗能能力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双阶屈服 摩擦材料 预紧力 全过程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屈服点钢研究进展与力学性能数据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石文龙 陶正华 张福寿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5-183,共9页
为对低屈服点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促进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低屈服点钢材料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单调拉伸性能、循环加载性能以及低屈服点钢材料的应用。并将文献中的力学性能参数进行统计,采用K-S检验法对屈服... 为对低屈服点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促进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低屈服点钢材料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单调拉伸性能、循环加载性能以及低屈服点钢材料的应用。并将文献中的力学性能参数进行统计,采用K-S检验法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低屈服点钢具有良好的延性与滞回性能,力学性能参数基本满足规范要求;3种钢材的伸长率均随厚度增大而增大;低屈服点钢屈服强度符合正态分布,抗拉强度则不符合正态分布;实际工程中对低屈服点钢耗能构件的应用仍相对较少,还需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其应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屈服点钢 文献综述 力学性能 数据分析 K-S检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形状记忆合金惯容器协同系统的控制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晓东 曹黎媛 +1 位作者 李春祥 马汝为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76-1686,共11页
为发挥传统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和惯容器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其有效性和鲁棒性,使其能够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出了一种形状记忆合金惯容器(Shape Memory Alloy Inerter,SMAI)协同系统。采用随机等效线性化方法建立了结构‑SMAI系统... 为发挥传统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和惯容器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其有效性和鲁棒性,使其能够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出了一种形状记忆合金惯容器(Shape Memory Alloy Inerter,SMAI)协同系统。采用随机等效线性化方法建立了结构‑SMAI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推导出了白噪声激励下结构‑SMAI系统的位移方差解析式,进而定义了SMAI系统的优化目标函数。通过迭代优化过程,在频域内对结构‑SMAI系统进行了优化分析,并给出了可供工程应用参考的SMAI系统的设计参数。数值结果表明,相比于SMA,SMAI系统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相比于调谐惯容阻尼器(Tuned Inerter Damper,TID),在总惯容质量比超过0.3时,SMAI系统能显著地减小阻尼需求。使用模拟的白噪声和脉动风速时程,对结构‑SMAI系统进行了时域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SMAI系统减振的有效性和低阻尼需求;此外,SMAI系统中惯容器出力显著减小,从而降低了惯容器对结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形状记忆合金 惯容器 白噪声 随机等效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状态下束浆挤扩桩抗拔机制与计算方法研究
8
作者 王长虹 蔡德雍 +1 位作者 胡子轩 杨天笑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80-2994,共15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地下空间开发及抗浮问题的凸显,抗拔桩在东南沿海等高水位黏性土地区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常规钻孔施工工艺面临诸多挑战,如泥皮效应导致桩侧阻力难以达标、扩底成孔困难等。为此,提出考虑扰动效应的束浆挤扩桩抗拔承载... 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地下空间开发及抗浮问题的凸显,抗拔桩在东南沿海等高水位黏性土地区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常规钻孔施工工艺面临诸多挑战,如泥皮效应导致桩侧阻力难以达标、扩底成孔困难等。为此,提出考虑扰动效应的束浆挤扩桩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以上海第(5)1层灰色黏土为对象,建立黏土和砂的弹塑性扰动状态(clay and sand elastic-plastic-disturbed state concept,简称CASM-DSC)模型,精确模拟桩周地基土力学特性。通过用户自定义材料本构(user-defined material mechanical behavior,简称UMAT)子程序,开展数值模拟,分析桩周地基土及挤扩尺寸的扰动效应。修正前期研究的束浆挤扩钢管桩抗拔简化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钻孔开挖显著削弱黏性土的侧阻力,影响桩-土界面的力学性能,扰动系数和范围对地基土应力状态呈二次曲线和线性折减关系。在不同的挤扩长度下,模型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随长度增加呈“V”字型特点,且挤扩工艺可改变桩侧受力面积与轴力分布。通过上海徐汇滨江地块的现场试验,验证了简化计算方法的有效性与适用性,其计算误差控制在15%以内,为桩基础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与实用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浆挤扩 挤扩尺寸 扰动状态 抗拔承载力 简化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高静低动三维隔震系统的地震响应研究
9
作者 何文福 黄君量 +2 位作者 许浩 陈睦锋 MIYAMA TAKAFUMI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9-1479,共11页
为实现核电厂隔震结构在静载阶段隔震层具有小位移的同时,动载阶段具有较好减震效果的目的,提出一种由水平隔震单元和高静低动隔震系统(由斜置橡胶支座和负刚度装置组成)组成的核电厂高静低动三维隔震系统。基于静载和动载阶段的斜置橡... 为实现核电厂隔震结构在静载阶段隔震层具有小位移的同时,动载阶段具有较好减震效果的目的,提出一种由水平隔震单元和高静低动隔震系统(由斜置橡胶支座和负刚度装置组成)组成的核电厂高静低动三维隔震系统。基于静载和动载阶段的斜置橡胶支座、负刚度装置的变形特征提出了核电厂高静低动三维隔震系统竖向理论模型,分别对斜置橡胶支座、负刚度装置以及高静低动隔震系统进行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斜置橡胶支座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和较大刚度,负刚度装置呈现明显负刚度特性,高静低动隔震系统在动载阶段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较小动刚度特征。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所提出的高静低动隔震系统理论模型能较好反映该装置系统力学特性。进一步对核电厂高静低动三维隔震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在静载下的变形为102.02 mm,从地震作用下核电厂上部结构和内部设备的三向加速度变化来看,该隔震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作用,减震率达到40%以上,提高了核电厂在三向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响应 斜置橡胶支座 负刚度 高静低动三维隔震系统 核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复合型摩擦阻尼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10
作者 石文龙 虞文桂 +1 位作者 张浩波 王利民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0-285,共6页
提出了一种金属复合型摩擦阻尼器,通过预紧力试验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螺栓预紧力对阻尼器摩擦系数及摩擦荷载的影响,并以剪切型摩擦阻尼器作对照,对使用刹车片磨材的金属复合型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摩擦阻尼... 提出了一种金属复合型摩擦阻尼器,通过预紧力试验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螺栓预紧力对阻尼器摩擦系数及摩擦荷载的影响,并以剪切型摩擦阻尼器作对照,对使用刹车片磨材的金属复合型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摩擦阻尼器的摩擦系数会随着预紧力的增加而小幅减小,因此摩擦荷载衰减比例低于预紧力衰减比例;刹车片磨材具有良好且稳定的性能;金属复合型摩擦阻尼器滞回曲线表现为三线型,实现阻尼器的分阶段屈服,双阶段耗能效果;金属复合型摩擦阻尼器的预紧力损失和阻尼力衰减较剪切型的要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金属复合型 预紧力 摩擦材料 力学性能 双阶段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混凝土对深埋调蓄盾构隧道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金生 庄欠伟 +1 位作者 李东 张弛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8-768,共11页
以上海苏州河段深埋调蓄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多功能回型框架试验系统对3组不同纤维混凝土和1组无纤维混凝土浇筑的管片梁和管片接头进行足尺静载试验,探究了3种纤维混凝土对深埋调蓄盾构隧道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管片梁试验结果表明... 以上海苏州河段深埋调蓄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多功能回型框架试验系统对3组不同纤维混凝土和1组无纤维混凝土浇筑的管片梁和管片接头进行足尺静载试验,探究了3种纤维混凝土对深埋调蓄盾构隧道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管片梁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在内水压达到0.5 MPa时不同纤维可使钢筋应力降低8%-22%不等;合成纤维可以有效延缓裂缝的出现并抑制其发展,其中Barchip纤维管片裂缝宽度降低了40%,同维纤维降低了20%,钢纤维降低了28%.管片接头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纤维可以提高接头试件的整体刚度,其中Barchip纤维提高了24%,同维纤维提高了10%,钢纤维提高了17%;合成纤维混凝土可以有效降低接头受压区在螺栓屈服时出现碎角破坏的程度.总体而言,Barchip纤维在抑制裂缝发展和提高管片和接头整体刚度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钢纤维,而同维纤维在相关方面的表现则劣于钢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混凝土 足尺静载试验 管片接头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饱和渗透系数随机场统计特征的库岸老滑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长虹 杜昊东 +2 位作者 柳伟 宗振邦 胡世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7-335,F0003,共10页
库岸边坡如果在历史上发生过滑坡灾害,计算所得的安全系数将略高于临界状态值1.0,仅以安全系数评价库岸老滑坡的稳定性,将导致预测结果与边坡稳定状态不相符合。提出以土水特征曲线和非饱和渗透系数为核心的水力参数联合随机(场)统计特... 库岸边坡如果在历史上发生过滑坡灾害,计算所得的安全系数将略高于临界状态值1.0,仅以安全系数评价库岸老滑坡的稳定性,将导致预测结果与边坡稳定状态不相符合。提出以土水特征曲线和非饱和渗透系数为核心的水力参数联合随机(场)统计特征为基础,建立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可靠度分析方法。首先根据有限的室内土水特征关系试验数据,采用贝叶斯理论校准土水特征曲线VGM、VGB、VG和FX模型参数的随机统计特征,并得到模型备选组合的概率。其次根据饱和渗透系数的随机场统计特征,联合土水特征曲线的随机统计特征,生成库岸边坡非饱和渗透系数的随机场空间分布。最后分析仅考虑土水特征曲线随机统计特征的库岸边坡稳定性失效概率,以及综合考虑非饱和渗透系数随机场统计特征的可靠指标。针对三峡库区石榴树包老滑坡在2020年强降雨和长江水位快速升降的工程背景,开展考虑渗流作用的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边坡稳定性的安全系数较低,但是可靠指标满足规范不小于2.70的要求,无需采取额外的边坡工程加固措施,建议继续开展边坡的长期健康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老滑坡 土水特征曲线 非饱和渗透系数 贝叶斯方法 可靠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隔震结构附加侧向阻尼系统分析模型及减震效果
13
作者 冯祎鑫 刘文光 +1 位作者 潘蓉 李韶平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1-1379,共9页
提出对半埋置/全埋置小堆三维隔震结构附加侧向黏滞阻尼的混合控制系统,达到同时控制水平加速度、水平位移以及摇摆反应且不影响竖向隔震效果的目的。基于隔震层及侧向阻尼系统变形分析,建立考虑隔震层平动及摇摆的耦合效应和侧向阻尼... 提出对半埋置/全埋置小堆三维隔震结构附加侧向黏滞阻尼的混合控制系统,达到同时控制水平加速度、水平位移以及摇摆反应且不影响竖向隔震效果的目的。基于隔震层及侧向阻尼系统变形分析,建立考虑隔震层平动及摇摆的耦合效应和侧向阻尼器协调转动变形的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RG1.60谱选取30条地震输入信号开展参数分析,探究阻尼布置参数、附加阻尼力参数及阻尼滞回形状参数对减震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合理的附加阻尼力与隔震层出力比值区间为10%~20%,最优参数下水平加速度位移可同时分别减小20%,40%,最大摇摆反应减小70%。选取合理阻尼参数对某真实核电厂模型进行案例分析,摇摆角、加速度、隔震层位移等地震响应指标均减小,边支座受拉现象消失,案例数值模拟结果与参数分析规律一致,也与理论分析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隔震结构 核电厂 耦合模型 参数分析 减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砂与土工格栅界面的剪切特性及本构模型
14
作者 陈建峰 刘哲宁 +2 位作者 向烨 马超 高俊丽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9-1516,共8页
采用南海原位级配珊瑚砂和聚丙烯双向土工格栅,开展了不同法向应力下珊瑚砂和筋土界面大型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珊瑚砂和筋土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呈现明显的应变软化特征,峰值抗剪强度线呈现双折线形态,残余抗剪强度线则呈现较... 采用南海原位级配珊瑚砂和聚丙烯双向土工格栅,开展了不同法向应力下珊瑚砂和筋土界面大型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珊瑚砂和筋土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呈现明显的应变软化特征,峰值抗剪强度线呈现双折线形态,残余抗剪强度线则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各级法向应力下珊瑚砂与土工格栅界面摩擦比均值达到1.37左右,远高于石英砂与土工格栅界面摩擦比,说明在珊瑚砂中加筋能充分发挥加筋效果;珊瑚砂和筋土界面在剪切过程中总体上经历了相对剪缩—相对剪胀—相对剪缩的过程,对珊瑚砂加筋可显著减小其剪缩变形;珊瑚砂和筋土界面直剪试验试样的相对破碎率接近,均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幅逐渐趋缓。采用邓肯—张模型和剪切软化模型分别描述南海原位级配珊瑚砂与聚丙烯双向土工格栅界面峰前和峰后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所建立的筋土界面本构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其剪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土工格栅 大型直剪试验 颗粒级配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下外贴CFRP加固RC梁抗弯性能有限元分析
15
作者 张智梅 马嘉辰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2,89,共8页
本文研究了湿热环境下外贴CFRP加固RC梁抗弯性能。首先,基于已有的FRP-混凝土界面双参数黏结滑移模型,引入湿度和温度对断裂能G_(f)、界面刚度B的影响系数,建立了湿热环境下界面黏结滑移模型。然后,利用该界面模型对一组湿热条件作用下... 本文研究了湿热环境下外贴CFRP加固RC梁抗弯性能。首先,基于已有的FRP-混凝土界面双参数黏结滑移模型,引入湿度和温度对断裂能G_(f)、界面刚度B的影响系数,建立了湿热环境下界面黏结滑移模型。然后,利用该界面模型对一组湿热条件作用下的试验梁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最后,使用已验证的有限元模型深入分析不同湿热条件下CFRP与混凝土的宽度比和CFRP的加固量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加固梁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CFRP-混凝土黏结滑移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湿热环境下的界面性能;湿热条件下的加固梁主要发生剥离破坏,且随着湿热环境恶化,加固梁受弯承载力和对应的挠度明显下降;湿热环境下,可以通过适当增加CFRP与混凝土的宽度比和CFRP的加固量提高加固梁的受弯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贴CFRP加固 湿热环境 黏结界面 剥离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下水平冻结过程中冻胀的热−水−力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长虹 魏永青 +1 位作者 张海东 李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75-2785,2796,共12页
随着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人工冻结法在隧道下穿上覆结构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上覆结构对冻胀变形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上覆既有结构与冻结法工艺的相互作用规律尚不明晰。为此,提出多物理场耦合冻胀变形计算方法。依托上海地铁18... 随着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人工冻结法在隧道下穿上覆结构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上覆结构对冻胀变形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上覆既有结构与冻结法工艺的相互作用规律尚不明晰。为此,提出多物理场耦合冻胀变形计算方法。依托上海地铁18号线国权路站下穿既有10号线上部运营车站的盾构隧道工程,以上海第⑤_(1)层灰色黏土为对象,研究新建隧道冻结法施工对上部运营车站主要结构的扰动作用。以孔隙比、冻结温度和平均水压力为耦合变量,考虑水分迁移,推导冻胀变形公式,改进热−水−力耦合的冻胀计算模型。基于黏性土的冻胀试验,获得冻胀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描述黏性土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利用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的弱形式模块,开展热−水−力三场耦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并小于预定的控制值,验证了耦合理论的正确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冻结下穿隧道工程,提供一种多物理场耦合作用的上覆结构变形计算方法;为下穿隧道工程冻结法设计及施工提供有效的计算参数;为制定下穿隧道工程冻结法加固施工的安全控制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穿隧道 人工冻结法 黏性土 孔隙比 热−水−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浆挤扩钢管桩竖向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长虹 杨天笑 +1 位作者 马铖涛 沈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6-856,共11页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深厚黏性土地区的基础抗浮问题愈发凸显。钻孔预制桩因环境友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钻孔过程削弱了预制桩的抗拔性能。拟开发一种新型的约束注浆挤扩钢管桩,为了准确评估束浆挤扩桩的承载力,分析了抗拔桩的破...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深厚黏性土地区的基础抗浮问题愈发凸显。钻孔预制桩因环境友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钻孔过程削弱了预制桩的抗拔性能。拟开发一种新型的约束注浆挤扩钢管桩,为了准确评估束浆挤扩桩的承载力,分析了抗拔桩的破坏模式。基于对数螺旋线,提出局部滑裂面理论。采用经典案例,验证了抗拔承载力公式的有效性。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理念,研究了束浆挤扩桩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桩径和桩-土界面强度,对抗拔承载力的贡献最大。开展束浆挤扩桩的现场抗拔试验,与同直径钢管桩相比,束浆挤扩工艺可提高抗拔承载力达到70%。使用简化计算公式,计算基桩的抗拔承载力,误差控制在5%以内,更为准确安全。研究结果为约束注浆挤扩钢管桩承载力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浆挤扩 钢管桩 抗拔承载力 对数螺旋线 简化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整体式黏滞阻尼器减震框架试验及参数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文福 康嘉志 +2 位作者 刘文燕 杨森 吴赛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对一种普通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与配置黏滞阻尼器的装配整体式减震框架进行了动力试验与有限元对比分析研究,试验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并对普通装配式框架与装配式黏滞阻尼器减震框架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拆除黏滞阻尼器的带连... 对一种普通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与配置黏滞阻尼器的装配整体式减震框架进行了动力试验与有限元对比分析研究,试验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并对普通装配式框架与装配式黏滞阻尼器减震框架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拆除黏滞阻尼器的带连接墙的装配式框架与黏滞阻尼器跨内不同布置位置的参数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黏滞阻尼器在装配式框架中具有良好的减震效能,且能够延缓梁端塑性铰的开展,而阻尼器连接墙的存在可以提高框架的刚度,但会削弱构件的最大承载力。黏滞阻尼器在跨中与跨边布置均能有效提高结构承载力,其中跨内中部布置黏滞阻尼器相较于端部阻尼器布置能够更好地发挥减震效能,说明黏滞阻尼器在端部布置削弱了装配式黏滞阻尼器减震框架的承载力,该研究可为装配式结构减震方案优选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 黏滞阻尼器 参数分析 阻尼器连接墙 阻尼器跨内位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贴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疲劳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智梅 杨铭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1-128,共8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因其轻质、高强、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加固工程中。在疲劳荷载作用下,外贴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中的各材料性能以及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不断劣化,既有损伤不断累积,...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因其轻质、高强、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加固工程中。在疲劳荷载作用下,外贴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中的各材料性能以及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不断劣化,既有损伤不断累积,从而大大降低了加固梁的使用安全性。本文从试验研究、数值模拟以及理论分析三方面对外贴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疲劳性能研究进行了详细总结,并对FRP-混凝土粘结界面和锈蚀钢筋混凝土加固梁的疲劳性能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贴FRP加固 钢筋混凝土梁 粘结界面 抗弯疲劳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渣及粉煤灰对水泥固化底泥强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武亚军 陈宸 +2 位作者 崔春义 陆逸天 袁耿豪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0-636,共7页
水泥作为固化底泥的固化剂被广泛使用,但因其价格相对较高且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一些添加剂来减少水泥用量,提高固化底泥强度.试验使用碱渣和粉煤灰作为添加剂,按标准养护后分别测量试样不同龄期的强度.试验发现... 水泥作为固化底泥的固化剂被广泛使用,但因其价格相对较高且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一些添加剂来减少水泥用量,提高固化底泥强度.试验使用碱渣和粉煤灰作为添加剂,按标准养护后分别测量试样不同龄期的强度.试验发现碱渣可以提高水泥固化底泥强度,粉煤灰可以提高水泥-碱渣固化底泥强度.由此可知,碱渣可代替部分水泥,粉煤灰可代替部分碱渣,使固化底泥强度达到只添加高剂量水泥时可达到的相同强度,从而实现节约资源、降低工程成本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底泥 固化剂 碱渣 粉煤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