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木工程下击暴流风速数值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春祥 刘晨哲 +1 位作者 申建红 李锦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9-54,共6页
雷暴天气下击暴流之类的高强风对诸如输电塔这样的晶格状结构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因此,建立可靠合理的下击暴流风速模型来分析这些结构在这种极端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运用一些时频分析工具可以发现:下击暴流风速表... 雷暴天气下击暴流之类的高强风对诸如输电塔这样的晶格状结构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因此,建立可靠合理的下击暴流风速模型来分析这些结构在这种极端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运用一些时频分析工具可以发现:下击暴流风速表现出明显的非平稳性。而且,下击暴流非平稳风速时程可以分解为随时间变化的平均风速即时变平均风速与具有一定相关性的随机脉动成分。基于Holmes平均风速模型和Vicroy风速竖向分布模型,使用Deo-datis提出的均匀调制非平稳随机场的模拟方法,数值模拟了雷暴天气下击暴流行进路线上某一固定位置处的竖向分布风速场。在随机脉动成分的数值模拟过程中,引入了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技术,以减少Cholesky分解的次数,进一步提高了数值模拟雷暴天气下击暴流风速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时变平均风速 数值模拟 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技术 谐波叠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随机风场数值模拟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锦华 李春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6-125,共10页
风荷载是大跨空间结构、高层和高耸结构、桅式结构、大跨度桥梁等土木工程结构的主要设计荷载之一。风荷载的确定手段主要有风洞试验、现场实测、数值模拟等。但前两类风荷载确定手段均较为复杂,且耗时耗资巨大,因而仅仅针对特定的工程... 风荷载是大跨空间结构、高层和高耸结构、桅式结构、大跨度桥梁等土木工程结构的主要设计荷载之一。风荷载的确定手段主要有风洞试验、现场实测、数值模拟等。但前两类风荷载确定手段均较为复杂,且耗时耗资巨大,因而仅仅针对特定的工程结构才进行。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的风速时程满足风主要统计特性的任意性,而且比实际记录更具有代表性,因而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使用。首先简要介绍大气边界层风的特性与风荷载的作用特点,接着重点讨论了土木工程风工程中平稳高斯、非平稳高斯、非高斯随机风场的模拟技术,最后对该领域的进展情况给出了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风场 平稳高斯 非平稳高斯 非高斯 数值模拟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结构风场实测及新技术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申建红 李春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5-120,共6页
土木工程结构风场实测结果是掌握结构风荷载作用机理和结构动力响应及破坏机理最直接的资料,也是修正现有试验方法和理论模型最为权威的依据。简要回顾了具有高柔低阻尼特性的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大跨度桥梁和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分析... 土木工程结构风场实测结果是掌握结构风荷载作用机理和结构动力响应及破坏机理最直接的资料,也是修正现有试验方法和理论模型最为权威的依据。简要回顾了具有高柔低阻尼特性的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大跨度桥梁和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分析了土木工程风场实测对于结构抗风设计的重要意义。对土木工程风场实测及实测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无线传感网络用于土木工程风场实测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结构 风茼载 台风 风场实测 新技术 无线传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7
4
作者 高俊丽 《高等建筑教育》 2014年第6期50-53,共4页
通过介绍国外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的经验,并结合国内该课程实验教学特点,文章探讨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提出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和研究探索性三种实验并存的教学模式,认为开放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及... 通过介绍国外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的经验,并结合国内该课程实验教学特点,文章探讨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提出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和研究探索性三种实验并存的教学模式,认为开放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这些措施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实践的能力,保证实验效果,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大力提升课程实验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材料 实验教学 综合设计性 研究探索性 开放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软土地区受卸荷影响的基坑工程被动区土体加固深度研究 被引量:56
5
作者 秦爱芳 胡中雄 彭世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5-940,共6页
基坑开挖,坑底被动区土体卸荷,坑底一定范围内土体强度降低较大,竖向回弹量较大、侧压力发生变化较大,这些将对基坑的变形产生不利影响。以卸荷试验为基础,根据直剪试验中受卸荷影响最大深度、常规固结试验中的强回弹深度、K0固结试验... 基坑开挖,坑底被动区土体卸荷,坑底一定范围内土体强度降低较大,竖向回弹量较大、侧压力发生变化较大,这些将对基坑的变形产生不利影响。以卸荷试验为基础,根据直剪试验中受卸荷影响最大深度、常规固结试验中的强回弹深度、K0固结试验中的侧压力变化较大提出了上海软土地区基坑工程中被动区土体的合理加固深度;并通过计算及工程实践加以验证。得出的结论对该类地区受卸荷影响的基坑工程的加固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区 基坑开挖 被动区土体 加固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热条件下膨润土缓冲材料导热系数演化及微观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曾召田 林铭宇 +3 位作者 孙德安 曹珊珊 车东泽 梁珍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8-1417,共10页
碱-热条件下膨润土缓冲层材料的导热性能是核废物深地质处置库设计的一个关键因素。对MX80膨润土粉末进行不同碱-热工况预处理,采用热针法探讨碱-热条件下膨润土缓冲材料导热系数的演化规律;选取代表试样分别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 碱-热条件下膨润土缓冲层材料的导热性能是核废物深地质处置库设计的一个关键因素。对MX80膨润土粉末进行不同碱-热工况预处理,采用热针法探讨碱-热条件下膨润土缓冲材料导热系数的演化规律;选取代表试样分别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压汞(MIP)和热重分析(TGA)等试验,揭示出碱-热作用对膨润土试样矿物成分、微观形貌、孔隙结构和结合水形态等演化特征的影响机制,阐释碱-热条件下膨润土缓冲材料导热系数演化的微观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碱-热条件下,膨润土试样的导热系数λ随碱液p H值的递增而减小,随环境温度T的升高而增大,在高碱性溶液(pH=13.0~14.0)和高温环境(T=60℃~90℃)中这一特性表现得尤为显著;根本原因在于试样中原有矿物成分在碱液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蚀现象,表现为蒙脱石和石英含量的减少、方沸石含量的增加,导致试样中固体成分减少、孔隙率增加、表观干密度减小、吸水性能变弱,而环境温度在该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缓冲材料 导热系数 碱-热条件 演化特征 微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闹市区某基坑工程开挖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7
作者 李玉岐 闫亚茹 +1 位作者 纪少卿 赵红梅 《建设监理》 2016年第2期82-84,共3页
针对上海某闹市区基坑工程开挖中遇到的问题,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根据遇到的问题,对于下一阶段其他区域基坑开挖可能遇到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安全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也有助于上海其他复杂... 针对上海某闹市区基坑工程开挖中遇到的问题,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根据遇到的问题,对于下一阶段其他区域基坑开挖可能遇到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安全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也有助于上海其他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基坑开挖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质量控制 进度控制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人工冻结软黏土抗压抗拉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陈有亮 王明 +2 位作者 徐珊 常乐群 尹珍珍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46-1051,共6页
对3种典型的上海饱和冻结软黏土进行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饱和冻结软黏土的单轴抗压强度受温度、应变速率、含水率及干密度等因素的影响规律:①抗压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加以幂函数的形式增大;②抗压强度随... 对3种典型的上海饱和冻结软黏土进行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饱和冻结软黏土的单轴抗压强度受温度、应变速率、含水率及干密度等因素的影响规律:①抗压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加以幂函数的形式增大;②抗压强度随温度的降低线性增加;③在相同的应变速率及温度条件下,含水率越大,冻结软黏土的抗压强度越大;干密度越大,抗压强度越小。并得出抗压强度与温度、应变速率关系的幂函数模型参数。通过恒温下冻土间接拉伸试验,分析了保持轴压的大小及加载速率的大小对抗拉强度的影响,得出试样所受轴压和围压对抗拉强度起到一个弱化作用的结论,并分析了原因。对抗拉强度与加载速率进行线性回归,得出了模型参数。通过分析图表得出了抗拉强度随加载速率增加而增加,轴压保持越高抗拉强度增长速率越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冻土 冻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真空预压法在工程废浆处理中的防淤堵作用 被引量:36
9
作者 武亚军 陆逸天 +3 位作者 骆嘉成 强小兵 段俊杰 王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5-533,共9页
为探讨药剂真空预压法的防淤堵作用,对上海某场地的原始废浆和添加药剂的废浆均分别进行了沉降柱试验和真空预压试验。在沉降柱试验中研究了原始废浆和添加不同药剂后废浆的沉降和浊度特性,结果显示添加CPAM的废浆固液分离最快,上清液... 为探讨药剂真空预压法的防淤堵作用,对上海某场地的原始废浆和添加药剂的废浆均分别进行了沉降柱试验和真空预压试验。在沉降柱试验中研究了原始废浆和添加不同药剂后废浆的沉降和浊度特性,结果显示添加CPAM的废浆固液分离最快,上清液浊度最低;添加PAFC的废浆固液分离最慢,上清液浊度最高。在真空预压试验中研究了出水量、含水率、颗粒分布及孔隙变化,颗分结果表明加药沉淀后废浆中的细颗粒会"生长"成粗颗粒;压汞试验反映了原始泥浆、加药絮凝、真空预压各个阶段孔隙的变化过程;出水量测试显示普通真空预压开始不久出水速率便迅速衰减,而药剂真空预压的出水速率一直很大,说明药剂真空预压法具有非常好的防淤堵作用。最后,从废浆中的土颗粒生长、游离细颗粒流失和降低水流阻力三方面对药剂真空预压的防淤堵作用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 化学药剂 工程废浆 防淤堵 颗粒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真空预压法处理工程废浆试验 被引量:56
10
作者 武亚军 陆逸天 +1 位作者 牛坤 孙德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65-1373,共9页
将适合于处理大面积高含水率淤泥的真空预压法与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沉淀法相结合(即药剂真空预压法)应用于工程废浆的固液分离。针对上海某桩基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泥浆采用4种不同的絮凝剂进行了沉降柱试验,并对各自的絮凝效果进行了对... 将适合于处理大面积高含水率淤泥的真空预压法与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沉淀法相结合(即药剂真空预压法)应用于工程废浆的固液分离。针对上海某桩基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泥浆采用4种不同的絮凝剂进行了沉降柱试验,并对各自的絮凝效果进行了对比。采用最佳絮凝效果时的絮凝剂和配比,进行了室内药剂真空预压模型试验,试验过程中对出水量和废浆浆面高度进行监测;试验前后进行了含水率、颗粒分布、压汞和扫描电镜试验。试验发现:1废浆含水率从絮凝前的163%,降低到絮凝后的96%,经过真空预压后再降低到37%;2加入絮凝剂后絮体中的黏粒含量减少、粉粒含量增多,即絮凝会使小颗粒长大;3处理后废浆的孔隙率明显下降,沿径向向内逐渐减小。研究表明药剂真空预压法技术可行、效果显著,值得大范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真空预压 药剂 废弃泥浆 压汞试验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填埋场ET封顶系统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文杰 邱战洪 +1 位作者 朱成仁 彭光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389,共6页
从ET(evapotranspiration,腾发)封顶系统工作机理出发,根据苏州市气象资料,首先用Penman公式计算ET封顶的潜在腾发量,然后依次求解植被截留量、土面蒸发量、植被蒸腾量和地表径流量,从而求得净入渗量;将净入渗量作为边界条件,选取典型... 从ET(evapotranspiration,腾发)封顶系统工作机理出发,根据苏州市气象资料,首先用Penman公式计算ET封顶的潜在腾发量,然后依次求解植被截留量、土面蒸发量、植被蒸腾量和地表径流量,从而求得净入渗量;将净入渗量作为边界条件,选取典型参数分别建立单一土层型ET封顶和毛细阻滞型ET封顶的非饱和渗流模型,分析得到这两种封顶内的水分运移规律,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蒸发蒸腾对ET封顶中的水分运移起决定性作用,封顶中浅部土体含水率受降雨和腾发作用影响显著,而底部含水率不变化或变化很小,蓄水–释水循环主要发生在植被根系发育区。植被良好、根系深度50 cm的ET封顶系统累积透水量很小,在长三角地区气象条件下能满足设计要求,其中毛细阻滞型ET封顶的累积透水量小于单一土层型,这两种ET封顶减小降雨入渗的性能均优于传统压实黏土封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封顶 净入渗量 非饱和渗流 水分运移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塔线体系抗风设计理论与发展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李春祥 李锦华 于志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25,共11页
输电塔线体系是国家重要的电力工程设施。显然,它们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电网运行的可靠性,而风荷载是影响它们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发展前景。接着,从输电塔线体系的分析模型、动力特... 输电塔线体系是国家重要的电力工程设施。显然,它们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电网运行的可靠性,而风荷载是影响它们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发展前景。接着,从输电塔线体系的分析模型、动力特性、风致动力响应、风致振动控制等几个方面,对输电塔线体系抗风设计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综述。最后,论文重点阐述了输电塔线体系抗下击暴流风荷载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有待于研究的若干问题。指出了对下击暴流风荷载的研究将为我国建造模拟雷暴风环境的新一代风洞实验室和输电塔线体系的抗下击暴流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指导,同时为输电塔线体系的风致振动控制设计与实现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线体系 动力特性 风致动力响应 风致振动控制 下击暴流 台风 雷暴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软黏土的孔径分布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波 孙德安 +1 位作者 高游 李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23-2530,共8页
为研究结构性对软黏土变形特性的影响,对上海软黏土原状样和不同制样方式得到的重塑样、泥浆样和压实样开展了压缩试验和压汞试验,确认固结压力和制样方式对软黏土的孔径大小及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海软黏土原状样的孔径... 为研究结构性对软黏土变形特性的影响,对上海软黏土原状样和不同制样方式得到的重塑样、泥浆样和压实样开展了压缩试验和压汞试验,确认固结压力和制样方式对软黏土的孔径大小及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海软黏土原状样的孔径分布为单峰孔径分布,孔径大小主要分布在0.01~1.00?m之间;结构性对孔径分布影响较大,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大孔隙和中孔隙逐渐向小孔隙转化,尤其是固结压力大于结构屈服应力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不同制样方法得到的重塑样、泥浆样和压实样,在饱和状态下的孔径分布均为单峰孔径分布,但不同制样方式得到的土样孔径分布差别较大,压实样的孔径相对较大,泥浆样的孔径分布较为集中;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不同制样方法在相近孔隙比下的土样孔径分布差别虽然有所减小,但仍无法达到相同或接近,即固结压力无法消除制样方式对土体孔径分布的影响。用简单表示组构的参考孔隙比对不同土样的压缩曲线进行归一化整理,得到4种土样的压缩曲线可归一化为一条相关度极高的直线,说明参考孔隙比用于简单表述土体的组构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软黏土 压汞试验 孔径分布 结构性 参考孔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受强夯扰动的工程特性与环境公害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孟喜 王玉玲 冯建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903-1909,共7页
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原位测试试验,对强夯引起的湿陷性黄土物理力学特性、密实度、湿陷性、比贯入阻力和承载力变化等扰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划分了不同的扰动区域;同时对强夯所引起周围建筑物的环境公害进行了分析。在实... 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原位测试试验,对强夯引起的湿陷性黄土物理力学特性、密实度、湿陷性、比贯入阻力和承载力变化等扰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划分了不同的扰动区域;同时对强夯所引起周围建筑物的环境公害进行了分析。在实测统计资料基础上,提出了不利扰动影响系数,该扰动影响系数不仅考虑了振动的基本特征,而且考虑了包括建筑物刚度、强度、高度、基础情况以及隔振措施等综合影响因素,其结果可作为强夯振动的扰动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扰动 湿陷性黄土 环境公害 原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上海软土的压缩和剪切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孙德安 陈波 周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89-1394,共6页
根据典型上海软土重塑土样的等向压缩试验,测K0与不测K0的单向压缩试验结果,得到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压缩指数Cc和膨胀指数Cs,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三轴排水剪切试验,得到了重塑上海软土在不同超固结比和围压下的变形和强度特性,... 根据典型上海软土重塑土样的等向压缩试验,测K0与不测K0的单向压缩试验结果,得到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压缩指数Cc和膨胀指数Cs,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三轴排水剪切试验,得到了重塑上海软土在不同超固结比和围压下的变形和强度特性,并计算出重塑上海软土的内摩擦角。最后,根据一组不同荷载下的长期单向压缩试验结果,得到重塑上海软土的次压缩系数Cα与荷载之间的关系。上述研究得到的初步结论及相关参数可为工程实践、超固结上海软土本构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上海软土 压缩指数 膨胀指数 超固结比 次固结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效性的静压桩荷载–沉降关系预测方法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林 李镜培 +1 位作者 孙德安 张凌翔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27-2334,共8页
考虑天然饱和黏土地层的原位力学特性,采用圆孔扩张模型考虑沉桩效应,结合太沙基一维径向固结理论推导了桩周土再固结过程中土体强度和剪切模量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根据桩基加载过程中桩侧土体的剪切变形特性,采用指数函数型荷载传递... 考虑天然饱和黏土地层的原位力学特性,采用圆孔扩张模型考虑沉桩效应,结合太沙基一维径向固结理论推导了桩周土再固结过程中土体强度和剪切模量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根据桩基加载过程中桩侧土体的剪切变形特性,采用指数函数型荷载传递曲线分别建立了静压桩的桩侧和桩端荷载传递模型,提出了考虑时效性的静压桩荷载–沉降关系理论预测方法。通过现场试验对本文解答进行验证,研究了沉桩结束后静压桩荷载–沉降特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静压桩沉桩后不同历时的荷载传递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沉桩结束后静压桩承载特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桩侧承载特性的提高;特定休止期后的静载试验结果与静压桩真实承载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实际工程中应根据桩周土体力学特性的改变结合静载试验合理确定静压桩的承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桩效应 时效性 荷载传递 刚度 极限承载力 荷载–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越江隧道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闫鹏程 段创峰 +1 位作者 喻钢 胡珉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7-9,共3页
施工阶段面临复杂多变的地下环境,质量问题具有隐蔽性。在动态复杂的施工环境下,项目参与单位信息传递不及时,数据信息缺少管理,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反馈不及时。经分析研究,提出采用BIM信息管理平台进行质量管理,基于BIM的质量管理注重数... 施工阶段面临复杂多变的地下环境,质量问题具有隐蔽性。在动态复杂的施工环境下,项目参与单位信息传递不及时,数据信息缺少管理,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反馈不及时。经分析研究,提出采用BIM信息管理平台进行质量管理,基于BIM的质量管理注重数据信息的实效性、可视化,实现协同管理、精细化管理,最后将提出的方法应用到上海市周家嘴路隧道施工中,明显提高了质量管理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隧道工程 可视化 工程质量 信息平台 精细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信息和BIM的隧道运维决策支持系统 被引量:35
18
作者 胡珉 刘攀攀 +1 位作者 喻钢 施永泉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4-400,共7页
针对公路隧道运维管理对象众多、信息分散异构、时空特性复杂等导致管理决策困难的问题,从隧道全生命周期信息出发,建立隧道可视化智能决策系统。系统以标准化、可视化和智能化为设计原则,以隧道BIM运维模型为基础,通过标准化编码和信... 针对公路隧道运维管理对象众多、信息分散异构、时空特性复杂等导致管理决策困难的问题,从隧道全生命周期信息出发,建立隧道可视化智能决策系统。系统以标准化、可视化和智能化为设计原则,以隧道BIM运维模型为基础,通过标准化编码和信息映射表实现设计、施工和运维的多源信息集成,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分析层和交互层组成,利用智能分析技术实现结构健康评估和病害追溯、设备异常发现和故障诊断、养护决策优化等功能,通过三维图形化引擎与用户交互,帮助用户快速掌握现场情况,获取自动辅助决策结果,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和质量。将该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在上海大连路隧道工程中,可帮助隧道管理者更快速、清晰地了解隧道运营状况,提供运营养护的辅助决策建议,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全生命周期 BIM 隧道运维 决策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海洋工程中水平受荷桩特性分析的修正P-y曲线模型 被引量:9
19
作者 武亚军 卢晨阳 +1 位作者 李卫超 杨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1-518,共8页
水平受荷桩特性常采用API规范中的P-y曲线法进行分析,但是对于长期受循环荷载的海洋工程中的水平受荷桩来说静力计算结果往往偏小.为此,首先在API规范的基础上对其中的3个关键参数静止土压力系数K_0、投影角α和初始地基刚度K进行了重... 水平受荷桩特性常采用API规范中的P-y曲线法进行分析,但是对于长期受循环荷载的海洋工程中的水平受荷桩来说静力计算结果往往偏小.为此,首先在API规范的基础上对其中的3个关键参数静止土压力系数K_0、投影角α和初始地基刚度K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取值,并采用两个试验桩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修正后的P-y曲线模型相对API规范模型和双曲线模型能更有效地预测单桩位移反应性状.同时,在静力分析基础上,针对Rosquo3t折减方法的不足,对其中影响系数a的取值进行了改进,将改进后的折减方法与修正后的P-y曲线模型相结合仍然对前述两个循环荷载作用下桩的水平受荷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修正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吻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模型 水平受荷桩 静力荷载 循环荷载 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不规则建筑-ATMD相互作用系统动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春祥 瞿燕 +1 位作者 王超 李锦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6-31,共6页
使用傅里叶变换,建立了土-不规则建筑-ATMD相互作用系统的动力方程。定义ATMD的参数准则为:设置ATMD结构的最大平移和扭转角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ATMD有效性准则定义为:设置ATMD结构的最大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 使用傅里叶变换,建立了土-不规则建筑-ATMD相互作用系统的动力方程。定义ATMD的参数准则为:设置ATMD结构的最大平移和扭转角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ATMD有效性准则定义为:设置ATMD结构的最大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与未设置ATMD结构的最大位移动力放大系数之比。基于定义的准则,研究了不规则建筑标准化偏心系数(NER)、扭转对侧向频率比(TTFR)、土对结构的刚度比(SRSS)和高基比(HBR)对AT-MD最优参数和有效性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综合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为软土地基不规则建筑的地震振动控制设计与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D 振动控制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扭转耦合 最优参数 不规则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