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探究--对上海3所高校932名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抽样调研分析
1
作者 于新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414-418,共5页
不同专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不同需求。要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以学生为本位,将差异化教学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避免教学同质化,改革传统单向线性灌输式教学模式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上海3所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抽样调查,详尽... 不同专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不同需求。要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以学生为本位,将差异化教学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避免教学同质化,改革传统单向线性灌输式教学模式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上海3所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抽样调查,详尽了解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分析在现行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创设出行之有效的以激发学生兴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抽样调研 教学模式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化管理:反思与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鸣歧 陈志强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8年第11期4-7,共4页
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对上海市的城市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应重新定位政府的归化管理思想,多管齐下,和谐归化,构建统一的户籍身份制度,多方位促进群体间沟通与理解,同步增强市民与流动人口的现代意识,致力于建立一套新型的回应人口广... 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对上海市的城市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应重新定位政府的归化管理思想,多管齐下,和谐归化,构建统一的户籍身份制度,多方位促进群体间沟通与理解,同步增强市民与流动人口的现代意识,致力于建立一套新型的回应人口广泛流动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吸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 归化管理 户籍身份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问题的价值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艳 谢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4,共5页
责任问题是一个价值问题,责任概念是根据价值概念来界定的。责任的价值具有两重性,即既具有目的价值也具有手段价值。责任的手段价值表现为责任存在的意义,它从宏观上表现为责任的社会价值,从具体上表现为责任的法律价值和道德价值。
关键词 责任社会价值 责任法律价值 责任道德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责任冲突中的选择尺度及方法论原则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8-552,共5页
责任冲突不可避免,如何选择就成一个问题。责任冲突的存在并不否定选择的自由,而恰恰是人能自由选择的结果。人们面对冲突的责任所进行的自由选择,总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尺度,责任的紧迫性、不可弥补性和可实施性是责任选择的基本尺度。... 责任冲突不可避免,如何选择就成一个问题。责任冲突的存在并不否定选择的自由,而恰恰是人能自由选择的结果。人们面对冲突的责任所进行的自由选择,总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尺度,责任的紧迫性、不可弥补性和可实施性是责任选择的基本尺度。平等对待原则、权责一致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和优先选择原则是责任选择的方法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 冲突 选择 自由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型”民主难以巩固的根源探析
5
作者 丁冬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6-100,共5页
一国的民主转型若缺乏内在条件,不仅会使得民主转型难以巩固,还会阻碍民主制度的自然成长、演进。因此,从类型学的角度来分析民主转型的条件,对于民主的巩固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民主巩固 民主转型 “外生型”民主 “内生型”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化时期基层社队农业经济效益分析——对山东日照东邵疃村的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钟霞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3-169,共7页
东邵疃村是山东省的一个基层村庄,集体化时期它的土地经营规模、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作物种植结构相对有限。在不同历史阶段该村采取过不同的分配方法,从初级社的"土劳"分益方法,到高级社"按人定量"为主,按劳为辅的... 东邵疃村是山东省的一个基层村庄,集体化时期它的土地经营规模、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作物种植结构相对有限。在不同历史阶段该村采取过不同的分配方法,从初级社的"土劳"分益方法,到高级社"按人定量"为主,按劳为辅的分配方法,最后人民公社时期形成"人七劳三"的分配方法。村民勉强维持生活水平,经济效益较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城市外力的推动,缺少现代技术以及现代工业的基础,教育文化水平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化 基层社队 农业经济效益 东邵疃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耳其与中国间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R·库塔·卡拉卡 忻华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中国与土耳其在政治与经济领域的外交关系近年来已有显著改善。然而,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双方民众间交往的亲善度特别低。这些因素包括"东突厥斯坦"问题、对往昔历史的考虑、贸易失衡问题以及双方媒体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负... 中国与土耳其在政治与经济领域的外交关系近年来已有显著改善。然而,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双方民众间交往的亲善度特别低。这些因素包括"东突厥斯坦"问题、对往昔历史的考虑、贸易失衡问题以及双方媒体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负面和敌视的态度等。为了解决双方民众彼此间亲善度较低的问题,双方不仅应该借助制度化的对话与交流来加强联系,而且应该通过非正式的社会与文化方面的互动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本文旨在分析土耳其和中国民众的观念对两国间的双边关系的影响。通过观察当前中国与土耳其的关系,探讨两国公众的态度是否会成为国家间关系的主要阻力之一,是否会对决策者造成深刻的影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中国关系 公众舆论 外交政策 中国与中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