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六届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征稿通知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编辑部
无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2
|
德国《袖珍汉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与研究 |
张帆
佘丽慧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文学地理学的理论转向生成、流变与趋向 |
王弋璇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英格兰“书籍之战”中的文学与语文学之争 |
成桂明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英语学术圈中国传统叙事诗与说唱文学的研究与翻译述略 |
伊维德
张煜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4
|
|
6
|
30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综述 |
宋炳辉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7
|
一种新的文学史写作范式——《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阅读札记 |
姜玉琴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8
|
西学东渐中的观念、方法与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学术史——以胡适基于语言学的文学研究为例 |
史伟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9
|
跨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研究专题 |
陈晓兰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0
|
语言学与傅斯年古书“成籍”研究 |
史伟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老舍作品在美国的译介与研究 |
张曼
李永宁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7
|
|
12
|
从外语专业文学教学看高等教育的“用”与“知” |
虞建华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18
|
|
13
|
中国斯坦贝克研究70年历程概观 |
田俊武
张和龙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4
|
文学性坚守:翻译由意义传达到诗意探索——以张爱玲自译小说The Golden Cangue为例 |
张曼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5
|
狄更斯研究在中国(1904—2014) |
张和龙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16
|
“丢魂”时代下的呐喊——《黄雀记》的文学价值与当代意义 |
梁新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7
|
论作为文学史叙述对象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 |
宋炳辉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8
|
《河南》杂志:鲁迅早期文言论文的历史、思想背景以及周氏兄弟心目中文学的使命 |
寇志明
刘云
|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9
|
鲁迅新诗创作中的叙事与抒情——从早期白话诗到散文诗集《野草》 |
姜玉琴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人工造景:《都市风景线》中的现代城市“风景” |
姜玉琴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