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语言学国际话语权现状及建构方略——跨学科话语权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蓉晖 张勇晨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0,共9页
国际话语权建设是近年来关注热度很高的话题,有关语言学的研究在观察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深度方面还有值得商榷的问题。文章基于知识社会学和传播学考察学术共同体和话语权,认为学术话语权指一种知识体系在学术共同体中的影响力,其四... 国际话语权建设是近年来关注热度很高的话题,有关语言学的研究在观察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深度方面还有值得商榷的问题。文章基于知识社会学和传播学考察学术共同体和话语权,认为学术话语权指一种知识体系在学术共同体中的影响力,其四大要素包括信任感、吸引力、依赖感、服务性。从这4个维度考察中国语言学国际学术话语权现状,发现:(1)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国际认可度高于现代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国际显示度高于语言基础研究;(2)在认识和研究世界语言的宽度、研究质量,在服务社会和学术共同体能力方面,中国语言学的表现不够理想。为此提出融合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两方面的话语权建设方略,认为知识生产应注重宽度、厚度和特色,知识传播应注意结构、多语言和多路径。文章对学科话语权的学理性分析、提出的分析维度和观察指标,亦可启发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话语权 中国语言学 学术话语权 知识社会学 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学院的跨文化误读及汉字繁简之争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锦娟 陈肯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5,I0003,I0004,共10页
孔子学院在全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跨文化误读,对于孔子学院简体汉字的教学,国外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和批评。孔子学院教授简体字的跨文化误读现象实为跨文化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跨文化误读现象是制约孔子学院发展的关键... 孔子学院在全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跨文化误读,对于孔子学院简体汉字的教学,国外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和批评。孔子学院教授简体字的跨文化误读现象实为跨文化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跨文化误读现象是制约孔子学院发展的关键因素,正确认识并积极寻求消解的渠道、努力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是孔子学院发展的应有之义。外媒、学者对于相关语言政策及中文繁简体汉字使用和教学情况缺乏了解,曲解孔子学院汉字教学。为避免跨文化误读的升级,应消除信息差,主动发声,宣传相关语言政策及教学情况,增进相互理解。应从师资培训、教学方法、对外合作上进行规划与改革,以解决繁简汉字争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学院 汉字教学 跨文化冲突 教育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胜任力视域下世界一流大学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双花 王雪梅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亟须大批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参与全球治理。本研究以QS世界大学排名前十位的世界一流高校为研究对象,从语种开设、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支撑体系四个维度对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亟须大批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参与全球治理。本研究以QS世界大学排名前十位的世界一流高校为研究对象,从语种开设、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支撑体系四个维度对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胜任力 一流大学 外语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竞争中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教育——基于《美国联邦教育部国际战略(2012-2016)》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蓉晖 王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2,共6页
美国政府于2012年颁布的《美国联邦教育部国际战略(2012-2016)》是该国第一部国家层面上的国际化教育战略。通过对这一政策文本的内容评析,揭示出美国教育政策中对语言能力和语言教育的认识已进入新的阶段——语言能力成为全球竞争力的... 美国政府于2012年颁布的《美国联邦教育部国际战略(2012-2016)》是该国第一部国家层面上的国际化教育战略。通过对这一政策文本的内容评析,揭示出美国教育政策中对语言能力和语言教育的认识已进入新的阶段——语言能力成为全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语言教育是国际化教育的基本途径,语言能力是借鉴国际经验、实现教育外交的必要前提。中美两国在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教育方面有共性也有差异,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语言能力和语言教育的内涵都得以拓展,价值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竞争力 国际化人才 语言教育 语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探索 被引量:9
5
作者 杨金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4-56,共3页
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学院在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提升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做法及其初步成效,同时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教学实践 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国际教育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建构思路 被引量:8
6
作者 仇鑫奕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74-80,共7页
提出建立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培养海外亟需的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论述了汉语国际教育高端人才培养平台的基本特征、目标定位和构建思路,认为外语类院校和实践单位在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建议依托&qu... 提出建立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培养海外亟需的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论述了汉语国际教育高端人才培养平台的基本特征、目标定位和构建思路,认为外语类院校和实践单位在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建议依托"孔子新汉学计划"激活中外院校在"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和"‘理解中国’来华访问学者项目"中的主体作用和合作关系,启动汉语国际教育高端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 培养平台 孔子新汉学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与现代国际政治述论 被引量:4
7
作者 赵蓉晖 阿衣西仁.居马巴依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30,共7页
基于对世界政治格局与语言状况的考查可以发现,语言与政治的联结点在于语言在社会认知和构建方面的功能。语言与现代国际政治版图的关系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语言既是分裂的力量,也是统一的力量,在国家分裂和国家统一进程中都有重... 基于对世界政治格局与语言状况的考查可以发现,语言与政治的联结点在于语言在社会认知和构建方面的功能。语言与现代国际政治版图的关系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语言既是分裂的力量,也是统一的力量,在国家分裂和国家统一进程中都有重要作用;第二,语言可以成为考察国家影响力的指征,可用影响力指数、民主指数、语言影响力等对国家进行分类和评级,从而认识不同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第三,全球化进程对语言发展影响巨大,多种因素导致超级语言出现,英语更成为全球最通用的语言。但同时,对多语制的追求导致语言冲突,构成了当代世界"语言战争"的基本格局。以上分析基于非传统安全观,凸显了语言与政治的相关性,可进一步深化对语言与国家安全关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功能 国际政治 语言政策 国家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师语言测评素养:基于语言测评知识、实践和反思的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艳莉 王肖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语言测评素养是语言教师合理认识、设计测评活动和运用测评结果所必需的专业素养。基于语言测评知识、实践和反思的角度调查国际中文教师语言测评素养,发现:国际中文教师的语言测评知识处于中等水平,教师对语言测评相关的概念和原则有... 语言测评素养是语言教师合理认识、设计测评活动和运用测评结果所必需的专业素养。基于语言测评知识、实践和反思的角度调查国际中文教师语言测评素养,发现:国际中文教师的语言测评知识处于中等水平,教师对语言测评相关的概念和原则有一定了解,但存在理解不充分以及误解的情况,参加测评培训对语言测评知识水平有提升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形成性评价,也存在一定的高风险测试导向;教学经验和测评培训因素均对教师语言测评素养自评和提升需求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对语言测评素养的提升持积极态度,需要语言测评相关培训提供具体实践性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测评素养 国际中文教师 语言测评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建构研究——由“此在”的“在之中”看中西方哲学时空观差异
9
作者 周翔宇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6,155,160,共11页
“在之中”是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此在”的基本建构,也是对“此在”这一核心概念的重要阐释。“在之中”不同于“在之内”,中西方哲学“在之中”与“中”的核心理念有所不同。以海德格尔“此在”的建构研究为契机,可以将该理论方法... “在之中”是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此在”的基本建构,也是对“此在”这一核心概念的重要阐释。“在之中”不同于“在之内”,中西方哲学“在之中”与“中”的核心理念有所不同。以海德格尔“此在”的建构研究为契机,可以将该理论方法贯穿于中西方“在之中”与“中”的存在论概念范畴。通过海德格尔“在之中”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对比,不仅能够发现西方哲学时空观分析性与中国传统哲学时空观整体性的差异,也可以探寻“在之中”与“中”通过语言与世界互动,以及让事物进入“此在”理解视域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在 在之中 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建构 时空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英语教育“文化认同”规划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媛媛 邓飞 赵蓉晖 《语言战略研究》 2019年第2期74-82,共9页
分析1982年以来中国大学阶段的38份英语教育政策文本内容,发现其文化认同规划意识及变化趋势:(1)2000年前的政策文本强调语言的"工具性",缺乏科学的文化认同规划意识;(2)2000年后的政策文本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关注学... 分析1982年以来中国大学阶段的38份英语教育政策文本内容,发现其文化认同规划意识及变化趋势:(1)2000年前的政策文本强调语言的"工具性",缺乏科学的文化认同规划意识;(2)2000年后的政策文本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关注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认同,并注意处理母语语言文化与外语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3)相关政策话语主要集中在外语人才定位和课程设置上。影响学习者文化认同建构的还有其他一些政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育政策 文化认同 语言规划 中国文化 历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属师范大学师范生自我领导力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荆菁 王彩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作为基础教育使命的承载者,省属师范大学师范生的自我领导力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优秀的学习者,他们在师范大学就读期间的前瞻力、决断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关乎就职后的班务管理、课堂管理、社会实践、可持续性自... 作为基础教育使命的承载者,省属师范大学师范生的自我领导力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优秀的学习者,他们在师范大学就读期间的前瞻力、决断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关乎就职后的班务管理、课堂管理、社会实践、可持续性自主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人生规划。对某省属师范大学1015名三年级和四年级师范生自我领导力的研究发现:年级差异和学科专业是影响师范生自我领导力的重要因素;专业课教师的课堂领导力是影响师范生自我领导力的关键因素;不同年级师范生的自我领导力在不同学期表现出强弱不均的阶段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自我领导力 年级差异 学科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之场”:冯骥才的“津门”文化书写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国亮 张燕姿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98,共6页
冯骥才是“津味小说”大家,他以码头宫庙、洋房教堂等物质性“记忆之场”作为支撑文化记忆的有效之维,以皇会仪式、杂耍技艺等象征性“记忆之场”赓续集体记忆。“记忆之场”的“津门”构成小说叙事的核心要素,拥有独立的文化阐释功能,... 冯骥才是“津味小说”大家,他以码头宫庙、洋房教堂等物质性“记忆之场”作为支撑文化记忆的有效之维,以皇会仪式、杂耍技艺等象征性“记忆之场”赓续集体记忆。“记忆之场”的“津门”构成小说叙事的核心要素,拥有独立的文化阐释功能,提供着语言、经验和意义的标本,并传递出叙事背后所收束、折叠或展开的话语表征;既是记忆的再现,又是过去、现实和未来黏连的基点,既有写实的成分,更有想象的空间,从而成就其作品中“场”之特殊性,彰显其重构记忆的功力和对未来社会的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骥才 记忆之场 津门书写 文化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意志者与“昌耀体”:昌耀新诗的叙述主体和诗体建构
13
作者 杨四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5,共9页
有没有建构现代性主体,是区分新诗与旧诗的要件。百年来的中国新诗建构了形态各异和内涵丰富的现代性抒情主体与叙述主体,彰显了新诗成就。在中国新诗主体建构谱系中,昌耀新诗建构的是具有主体间性和强力意志的叙述主体,而非通常意义上... 有没有建构现代性主体,是区分新诗与旧诗的要件。百年来的中国新诗建构了形态各异和内涵丰富的现代性抒情主体与叙述主体,彰显了新诗成就。在中国新诗主体建构谱系中,昌耀新诗建构的是具有主体间性和强力意志的叙述主体,而非通常意义上的抒情主体。它们主要是通过“受祭”和“施祭”的“祭祀”方式建构起来的,具有超人般的强力意志,时而以“我”的形象直接现身,时而隐身于“非我”并使之代为发声。与此同时,它们又是通过辨识度极高的、冥想性的、糅合的、史诗性的和青铜色的“昌耀体”得以完成和呈现的。尽管存在诸如“刻奇”之类的不足,但昌耀新诗的强力意志叙述主体与“昌耀体”互为动力、相互塑造、彼此成全,具有充盈的现代性和卓杰的独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新诗 叙述主体 强力意志者 “昌耀体”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是)”与“老(是)”的语用功能及选择差异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谊生 邹海清 杨斌 《语言科学》 2005年第1期31-39,共9页
频率副词“总(是)”与“老(是)”在语用功能上存在差异:“总(是)”的基本语用功能为客观判断,“老(是)”的基本语用功能为主观评价,这种差异是由“老(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比“总(是)”更容易主观化造成的。本文还比较了二者在客观判断... 频率副词“总(是)”与“老(是)”在语用功能上存在差异:“总(是)”的基本语用功能为客观判断,“老(是)”的基本语用功能为主观评价,这种差异是由“老(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比“总(是)”更容易主观化造成的。本文还比较了二者在客观判断和主观评价方面体现出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并讨论了它们与其他副词共现能力的差异,以及句式、语体因表意重点的不同而引起的对二者的选择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功能 差异 频率副词 语体 表意 句式 主观化 客观 存在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评估的有效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邵菁 张忻 李黔萍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7年第11期57-60,共4页
本文通过比较美、日、中三所高校中的三份教学评估问卷,试图吸取他家之长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评估体系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本文论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对外汉语教学评估的目... 本文通过比较美、日、中三所高校中的三份教学评估问卷,试图吸取他家之长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评估体系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本文论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对外汉语教学评估的目的和对象;(2)如何编制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评估表或问卷;(3)如何对评估数据进行处理以达到发展性的评估目的;(4)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评估的目的 评估指标 评估数据的处理 有效评估的组织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二语学习者学术汉语写作能力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亓海峰 丁安琪 张艳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8-146,共9页
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56名本科留学生、70名硕士留学生学术汉语写作的词汇复杂度、语法复杂度和准确度进行多维量化分析及定性研究,发现:在与母语者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二语者与母语者语法复杂度差别不显著,在学术语体中都倾向于使用复... 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56名本科留学生、70名硕士留学生学术汉语写作的词汇复杂度、语法复杂度和准确度进行多维量化分析及定性研究,发现:在与母语者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二语者与母语者语法复杂度差别不显著,在学术语体中都倾向于使用复杂的长句和T单位,词汇复杂度、句法准确度有显著差异;随着语言水平的提升,二语者学术汉语写作的词汇多样性有所发展,词汇密度和虚词运用发展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二语学习者 学术汉语写作 语法复杂度 词汇复杂度 句法准确度 学术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芽歌书”的性质及其在文字学领域中的认识价值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元鹿 朱建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81,共4页
"坡芽歌书"在记录语言时虽有其不成熟的一面,但将其视为一种早期文字应该是没有疑义的。根据它记录语言的特点,在类型学上可将其归入"语段-表意文字"一类。该文种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早期文字的发生、形成、发展规... "坡芽歌书"在记录语言时虽有其不成熟的一面,但将其视为一种早期文字应该是没有疑义的。根据它记录语言的特点,在类型学上可将其归入"语段-表意文字"一类。该文种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早期文字的发生、形成、发展规律等问题具有其特殊的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芽歌书 早期文字 认识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关系下的动词带处所名词现象考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唐依力 齐沪扬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7,共8页
非常规关系下的"动词+处所名词"结构中,处所名词通过述题化移到动词后占据本属于受事的位置,而整个结构得以凝固主要是语用法的语法化在起作用。在该结构中,动词与处所名词的语义高度关联,动性极弱,体现的主要是抽象义,动词... 非常规关系下的"动词+处所名词"结构中,处所名词通过述题化移到动词后占据本属于受事的位置,而整个结构得以凝固主要是语用法的语法化在起作用。在该结构中,动词与处所名词的语义高度关联,动性极弱,体现的主要是抽象义,动词的原型意义的强弱与整个结构的构式化程度成反比;而处所名词通过述题化变成了非典型的受事论元,属于基本层次范畴。这一结构与"介词+处所名词+动词"结构相比,在形义关系、处所格的角色突显度、语境的使用条件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关系 动词+处所名词 蕴涵 突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语法化研究——从实词虚化到语法化理论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向明友 黄立鹤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87,共10页
我国汉语实词虚化研究历史悠久,且不乏有独到见解,引进西方语法化理论后,汉语语法化研究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拟从汉语实词虚化研究的雏形入手,通过对汉语实词虚化理论及西方理论框架下汉语语法化研究的梳理,向我国读者展现一幅较... 我国汉语实词虚化研究历史悠久,且不乏有独到见解,引进西方语法化理论后,汉语语法化研究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拟从汉语实词虚化研究的雏形入手,通过对汉语实词虚化理论及西方理论框架下汉语语法化研究的梳理,向我国读者展现一幅较为完整的汉语语法化研究发展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词虚化 汉语语法化 语法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 被引量:17
20
作者 金立鑫 白水振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21,共7页
本文在讨论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样式、现代汉语的基本单位、现代汉语语法较为特殊的一些现象以及现代主要语法手段的基础上 ,介绍和讨论流行于当代汉语语法学界的一些主要的研究本位观 ,其中主要包括 :词本位、句子成分本位、词组本位、... 本文在讨论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样式、现代汉语的基本单位、现代汉语语法较为特殊的一些现象以及现代主要语法手段的基础上 ,介绍和讨论流行于当代汉语语法学界的一些主要的研究本位观 ,其中主要包括 :词本位、句子成分本位、词组本位、字本位和小句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单位 研究本位 本位和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