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是解决中阿一切问题的金钥匙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威烈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共3页
当前的世界正处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阶段,人类社会在变,自然界也在变,世界体系、国际格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文明秩序等等都在变。变化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大变局则是指这种变化的程度、力度和速度,很大很强很快。世界各国现下都得站... 当前的世界正处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阶段,人类社会在变,自然界也在变,世界体系、国际格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文明秩序等等都在变。变化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大变局则是指这种变化的程度、力度和速度,很大很强很快。世界各国现下都得站在战略高度、用历史发展眼光,把握时势,识别真伪,主动施策,应对驾驭,并藉此去化解挑战与危机,谋得和平与发展,从而造福各国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国际格局 客观事物发展 和平与发展 文明秩序 大变局 金钥匙 力度和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苏丹卫生合作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广大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7,156,共16页
国家间的卫生合作直接关系到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与苏丹友好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苏卫生合作较大缓解了苏丹卫生资源不足的局面,改善了贫困人群的健康状况,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卫生合作树立了榜样... 国家间的卫生合作直接关系到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与苏丹友好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苏卫生合作较大缓解了苏丹卫生资源不足的局面,改善了贫困人群的健康状况,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卫生合作树立了榜样。本文依据历史档案等第一手资料,对中苏卫生合作的历史、规模、内容等进行了系统梳理。自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中国按照两国议定书内容持续向苏丹派遣医疗队、派送药品和医疗设备、器械等物资,在苏丹建立了多家友谊医院,赢得了苏丹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赏,也为苏丹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过去50年,尽管国际局势急剧变化,中苏双方始终互相尊重,通过真诚的交流与务实的合作奠定了两国在卫生领域友好合作的坚实基础。展望未来,中苏两国将在落实中非合作有关会议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卫生合作,深化经验交流,共同推动两国卫生合作再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苏丹 卫生合作 中国援苏医疗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政治与利比亚政局的演化逻辑——以米苏拉塔和津坦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小东 王广大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47,158-159,共20页
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中央权威衰落,国家纵向权力结构瓦解,各类次国家行为体的角色凸显。利比亚高度城市化,相比于部落和新兴武装团体,城市更有能力承担传统上由中央政府承担的资源集中、权威价值分配的政治组织功能。利比亚西部地区米... 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中央权威衰落,国家纵向权力结构瓦解,各类次国家行为体的角色凸显。利比亚高度城市化,相比于部落和新兴武装团体,城市更有能力承担传统上由中央政府承担的资源集中、权威价值分配的政治组织功能。利比亚西部地区米苏拉塔和津坦等以城市地缘为纽带的政治力量对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政局发展影响深远。利比亚城市政治的观念和组织基础在于市民拥有强烈的城市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城市利益,城市内部组织结构较为明晰。城市政治的现实权力基础在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强大的城市武装力量,能够强有力地在特定“领土”范围内控制安全秩序和经济。西部城市间的竞合和权力消长是导致利比亚第二次和第三次内战爆发、国家机构分裂、过渡政府缺乏权力基础的重要因素。城市权力的扩张加剧了利比亚政治的碎片化,阻碍了后卡扎菲时代的政治进程,但城市也是国家重建所依赖的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比亚 城市政治 城市身份认同 米苏拉塔 津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产教联合体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实践困境与跃迁路径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小余 杨信 朱景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2-20,共9页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关键策略。从治理侧看,是驱动市域产教联合体与城市治理耦合的需要;从供给侧看,是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与产业升级聚合的需要;从服务侧看,是加快市域产教联合体与教育强国契合的需要。从实践...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关键策略。从治理侧看,是驱动市域产教联合体与城市治理耦合的需要;从供给侧看,是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与产业升级聚合的需要;从服务侧看,是加快市域产教联合体与教育强国契合的需要。从实践维度分析,市域产教联合体高质量发展仍存在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多主体善治有差距、服务保障有缺位、利益共生有短板等方面。据此,从治理机制、保障机制、利益机制、融合机制等维度提出市域产教联合体高质量发展的迁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产教联合体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现代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阿拉伯研究智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问题与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雪婷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3年第4期111-119,165,共10页
[目的/意义]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并出席中阿、中海峰会,为中阿关系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但双方仍面临美西方国家话语干扰、文化产品供给有限、传播精准度不高等问题。中国阿拉伯研究智库(以下简称“中国涉阿智库”)可在对阿讲好中国故事中... [目的/意义]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并出席中阿、中海峰会,为中阿关系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但双方仍面临美西方国家话语干扰、文化产品供给有限、传播精准度不高等问题。中国阿拉伯研究智库(以下简称“中国涉阿智库”)可在对阿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分析中国涉阿智库传播能力建设的不足,梳理改进路径,推动智库在对阿传播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智力支持。[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调研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涉阿智库,对涉阿智库的国际传播能力进行初步画像,从国际传播的主体、内容、平台建设等角度出发梳理不足,提出中国涉阿智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具体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中国涉阿智库还需要形成有组织的国际化团队,推动品牌成果走进阿拉伯国家,搭建多元的国际媒体矩阵,提升对阿话语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研究 智库建设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伯地区区域治理的现实困境与多元实践
6
作者 陈越洋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16,164,165,共23页
当前,百年变局向纵深演进,大国博弈、地缘冲突、全球性挑战等交织联动,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持续加剧。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阿拉伯地区成为全球安全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区域之一,其陷入困境的原因既有国家内部治理缺... 当前,百年变局向纵深演进,大国博弈、地缘冲突、全球性挑战等交织联动,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持续加剧。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阿拉伯地区成为全球安全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区域之一,其陷入困境的原因既有国家内部治理缺陷,也有霸权国外部干预等国际体系层面的因素。近年来,阿拉伯国家对区域治理问题进行反思,各国政府、区域组织积极主动推进区域治理,发展优先成为共识,域内国家战略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推动阿拉伯世界团结自强,坚定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决心与信心。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区域治理。中国参与阿拉伯区域治理既有中阿友好关系的深厚历史基础,也是为了推动该地区摆脱治理困境。中国的实践与创新探索展现了动荡变革期大国和平外交的努力,不仅为阿拉伯国家破解发展难题提供新思路,也为全球南方国家探索独立自主的发展路径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国家 区域治理 中国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剧变以来阿拉伯国家青年民生问题现状与治理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越洋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118,共9页
自2010年中东剧变爆发以来,乱局的导火索—青年民生问题始终未得以明显改善。“青年膨胀”现象是阿拉伯国家人口构成的典型特征,也是阿拉伯国家多年来局势动荡的关键性深层因素。因政府治理能力不佳,青年民生问题积重难返,与其相关的就... 自2010年中东剧变爆发以来,乱局的导火索—青年民生问题始终未得以明显改善。“青年膨胀”现象是阿拉伯国家人口构成的典型特征,也是阿拉伯国家多年来局势动荡的关键性深层因素。因政府治理能力不佳,青年民生问题积重难返,与其相关的就业、教育、健康等基础指数均不理想。同时,“瓦斯塔”现象导致的腐败盛行、连年的战争冲突、极端主义的蔓延等因素使得该地区青年民生抗议活动接连不断,社会治理危机不断衍生。本文引用权威机构最新数据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阿拉伯各国政府、全球非政府组织制定的阿拉伯国家青年政策、发起的青年项目成效进行评估,总结中东剧变以来阿拉伯各国青年民生问题的治理水平与治理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青年 民生问题 现状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式制度距离指标研究述评:属性约束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宇 苏丽锋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158,共7页
国与国之间的制度距离是影响经贸活动的重要因素,一般分为正式制度距离和非正式制度距离两种。由于非正式制度相对来说难以觉察,相关数据的收集也相对困难,所以非正式制度距离在现有制度距离相关研究中可能被忽略,也可能被"文化距... 国与国之间的制度距离是影响经贸活动的重要因素,一般分为正式制度距离和非正式制度距离两种。由于非正式制度相对来说难以觉察,相关数据的收集也相对困难,所以非正式制度距离在现有制度距离相关研究中可能被忽略,也可能被"文化距离"相关变量替代。虽然非正式制度距离是一个经济学议题,但从制度的内涵出发,结合语言学、文化学等知识分析制度距离构成中的非正式制度距离要素,可有助于对如何构建非正式制度距离指标体系形成系统、全面的认知。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基于属性约束的非正式制度距离指标应该具有文化和制度的双重属性,这也是"非正式制度距离"区别于"文化距离"的重要条件。结合以往研究发现,语言和价值观两个指标既满足构建非正式制度距离的属性条件,也符合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内涵。将非正式制度距离概念清晰化、指标科学化、情境中国化,对拓宽相关研究议题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距离 属性约束 指标 语言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独立媒体起底两届政府诬蔑中国“种族灭绝”依据竟来自极右宗教极端分子滥用和捏造的事实——从郑国恩案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我国大外宣战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平安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68,共3页
"种族灭绝"(Geonocide)一词最早出现在波兰犹太律师莱姆金1944年所著《轴心国在欧洲的占领统治》一书中,1948年《联合国灭绝种族罪公约》将其定义为意图全部或部分消灭某一民族、族裔、种族或宗教群体的行为,包括杀害其成员... "种族灭绝"(Geonocide)一词最早出现在波兰犹太律师莱姆金1944年所著《轴心国在欧洲的占领统治》一书中,1948年《联合国灭绝种族罪公约》将其定义为意图全部或部分消灭某一民族、族裔、种族或宗教群体的行为,包括杀害其成员、限制其生活条件、绝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灭绝 极端分子 轴心国 独立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