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学亚型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杜尊国 包芸 +3 位作者 唐峰 陈忠清 陈字 王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1-287,共7页
目的根据不同的免疫组化分型方法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分成预后不同的亚型,并探讨各分型方法对国内病例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121例DLBCL的CD10、BCL-6、MUM1和CD138的表达,构建了3种分... 目的根据不同的免疫组化分型方法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分成预后不同的亚型,并探讨各分型方法对国内病例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121例DLBCL的CD10、BCL-6、MUM1和CD138的表达,构建了3种分型方法:方法1,CD10阳性者归入GCB亚型,若CD10阴性而BCL-6阳性且MUM1阴性者归入GCB亚型,其余归入non-GC型;方法2,CD10和/或BCL-6阳性,而MUM1和/或CD138阴性者归入A组,MUM1和/或CD138阳性者归入B组,CD10和BCL-6阴性,而MUM1和/或CD138阳性者归入C组,四者均阴性者归入D组;方法3,CD10阳性者归入GCB亚型,CD10阴性时若MUM1阴性者归入GCB亚型,MUM1阳性者则归入non-GCB亚型。评测各临床及生物学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D10、BCL-6、MUM1和CD138的阳性率分别为21.5%(26/121)、32.2%(39/121)、32.2%(38/118)和2.5%(3/118),其中CD10和BCL-6阳性者预后较好(OS,P=0.0231和0.0278),而MUM1阳性者预后较差(OS,P=0.013)。在方法1中,non-GCB组(占67.8%)5年总生存率OS(27.6%)和无进展生存率PFS(24.69%)明显差于GCB组;根据方法3,non-GCB组患者比例减少(占27.5%),5年OS(18.96%)和PFS(15.08%)更差,并且独立于IPI和治疗起作用。结论各分型方法均在预后分析中起作用,尤以方法3可以识别部分高危患者,在本组病人中更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B7分子表达缺陷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字 戴振声 +2 位作者 王钦红 谢弘 谢毅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9-500,共2页
目的 探讨B7分子表达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ALL)发病机制的的关系。方法 Ficoll 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患者及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体外培养 2 4h后 ,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细胞膜表达B7.1、B7.2表达的百分率 ;BALL组与... 目的 探讨B7分子表达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ALL)发病机制的的关系。方法 Ficoll 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患者及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体外培养 2 4h后 ,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细胞膜表达B7.1、B7.2表达的百分率 ;BALL组与正常对照组作组间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BALL组B7.1、B7.2表达及B7.1、B7.2双表达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人 (P <0 .0 5 )。结论 BALL外周血B细胞B7分子的表达存在缺陷 ,可能是BALL的发病机制之一及白血病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细胞 B7 流式细胞术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