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177
1
作者 于生元 万有 +20 位作者 万琪 马柯 王家双 卢振和 刘延青 刘小立 刘慧 刘若卓 邓列华 李焰生 陈向军 陈军 张达颖 郑宝森 赵华 常建民 黄东 傅志俭 熊东林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61-167,共7页
一、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 一、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3])。二、流行病学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ALGIA 中国专家共识 疼痛持续时间 痛觉超敏 中枢敏化 加巴喷丁 阿片类药物 神经介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MRI诊断 被引量:5
2
作者 初曙光 李振新 冯晓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40-142,共3页
视神经脊髓炎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脑组织也可出现病灶,但其MRI表现与经典的多发性硬化有所不同。常规MRI可以发现视神经炎和脊髓炎病灶。MRI新技术中以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及磁化传递成像的研究较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磁共振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颈神经根受压后一氧化氮合酶Ⅰ型在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惠光 周枫 +4 位作者 张云庆 方有生 陈德松 彭裕文 王劼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84-1386,1402,I0002,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颈神经受压后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及神经末梢在背根神经节(DRG)及脊髓中的分布变化,探讨颈神经受压后致颈肩痛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选用直径1mm硅胶管,纵形切开,于接...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颈神经受压后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及神经末梢在背根神经节(DRG)及脊髓中的分布变化,探讨颈神经受压后致颈肩痛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选用直径1mm硅胶管,纵形切开,于接近背根神经节远端套入颈6脊神经根,以丝线在硅胶管外结扎;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4周后取双侧颈4~7背根神经节及相应节段脊髓,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一氧化氮(NO)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点,并应用图像分析,分析NOS1阳性神经元及神经末梢在颈部背根神经节及颈髓中的分布,比较两组NOS1阳性细胞数的平均面积和及平均光密度。结果:大鼠颈神经受压4周后,实验组背根神经节中NOS1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脊髓背角NOS1阳性神经元及神经末梢明显增多,细胞以中、小神经元为主,实验组阳性细胞数、阳性神经末梢的平均面积和及平均光密度始终多于对照组。结论:NO参与外周及中枢水平的痛觉调制,可能与大鼠颈神经受压致颈肩痛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1 颈肩痛 颈神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Tourette综合征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bp VNTR多态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华 吴志英 +3 位作者 王柠 慕容慎行 方玲 甘世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福建省Tourette综合征与DRD4基因第3号外显子48bp VNTR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120名正常人和106例Tourette综合征(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TS)患者。采用抽提人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PAG... 目的探讨福建省Tourette综合征与DRD4基因第3号外显子48bp VNTR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120名正常人和106例Tourette综合征(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TS)患者。采用抽提人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PAGE胶电泳及银染技术检测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bpVNTR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部分有代表性等位基因片段的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型。将TS患者与正常人的DRD4基因型进行对比,分析其与TS的相关性。结果 TS组与对照组中,DRD448bpVNTR共检测到8种基因型,有5种等位基因,即对应2~6次重复。DRD448bpVNTR基因型总体分布趋势、DRD4等位基因频率分布、DRD448bpVNTR长短重复等位基因比较,TS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D4第3号外显子的48bpVNTR多态性可能与福建省TS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ETTE综合征 多巴胺受体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殿友 孙伯民 +6 位作者 孙成彦 赵永波 左传涛 管一辉 赵军 陈生弟 沈健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 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慢性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静止期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5例进行双侧STN的DBS治疗的晚期帕金... 目的 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慢性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静止期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5例进行双侧STN的DBS治疗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分别在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电刺激条件下,进行静止期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检查和UPDRS运动评分,并通过SPM99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STN的DBS治疗对脑内代谢的影响。结果 双侧STN的DBS治疗使PD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同时脑局部糖代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双侧豆状核、脑干(中脑、脑桥)、双侧顶枕部、运动前区(BA6)及扣带回的脑代谢增加,双侧前额叶底部海马的脑代谢明显减少(P<0.05)。结论 双侧STN的DBS治疗可能通过兴奋STN轴突的方式,使其投射区域的基底上行和下行通路以及相应的皮层高级中枢的代谢改善,从而使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 帕金森病 脑局部糖代谢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筋膜炎一例报告
6
作者 马烈 孙斌 +1 位作者 张家和 乔向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7-7,共1页
关键词 双侧 肿胀 嗜酸性筋膜炎 小腿 进行性 就诊 入院 肾功能检查 下蹲 左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573
7
作者 中国卒中学会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委员会 +3 位作者 董强 郭起浩 罗本燕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6期519-531,共13页
2016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报道:我国现有卒中患者7000万人,不同地区卒中年龄标准化患病率约260-719/10万人,每年新发卒中200万人,即每12 s新发1例卒中;而每年因卒中致死达165万人,即每21 s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因卒中致死者占所有... 2016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报道:我国现有卒中患者7000万人,不同地区卒中年龄标准化患病率约260-719/10万人,每年新发卒中200万人,即每12 s新发1例卒中;而每年因卒中致死达165万人,即每21 s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因卒中致死者占所有死亡原因的2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疾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