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卸荷诱发深基坑的不对称性变形特性与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邱滟玲 丁文其 +2 位作者 赵腾腾 王校勇 乔亚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6,共8页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基坑在既有邻近基坑造成的单侧卸荷条件下施工,表现出与常规基坑不同的变形特性和机制。为此,依托上海某单侧卸荷的深基坑工程(34.3m),统计分析了现场监测数据(地下连续墙侧移、墙后土体侧移、周边地表沉...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基坑在既有邻近基坑造成的单侧卸荷条件下施工,表现出与常规基坑不同的变形特性和机制。为此,依托上海某单侧卸荷的深基坑工程(34.3m),统计分析了现场监测数据(地下连续墙侧移、墙后土体侧移、周边地表沉降、支撑轴力和墙后土压力),揭示了软土地区单侧卸荷诱发的深基坑不对称变形特性,并初步探讨了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单侧卸荷引起了地下连续墙侧移的不对称性,卸荷侧侧移减小76%,非卸荷侧侧移增大72%,进而导致非卸荷侧地表沉降最大值增加1倍以上,这是卸荷侧土压力减小、围护结构整体水平位移和卸荷方向支撑等效刚度变化3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基坑的不对称变形特性,选取合适的等效支撑刚度进行计算,并针对卸荷/非卸荷侧制定合理的监测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监测分析 不对称变形特性 土压力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地连墙槽壁侧压力演变模式及其施工扰动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乔亚飞 唐洁 +1 位作者 顾贇 丁文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83-1092,1102,共11页
地连墙施工扰动的精细分析对预测基坑开挖的环境影响十分重要,尤其是超深基坑。因此,收集分析了某102 m超深地连墙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压力和混凝土压力现场实测数据,总结了槽壁侧压力的演变规律和竖向分布模式,提出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槽... 地连墙施工扰动的精细分析对预测基坑开挖的环境影响十分重要,尤其是超深基坑。因此,收集分析了某102 m超深地连墙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压力和混凝土压力现场实测数据,总结了槽壁侧压力的演变规律和竖向分布模式,提出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槽壁侧压力的三折线模型并验证。三折线模型可以再现槽壁侧压力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可退化为双折线模型。最后采用三折线模型建立了精细化数值模型,模拟了百米地连墙的成槽开挖及混凝土浇筑过程,分析了连续墙施工对槽段周围土体应力与变形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双折线模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会引起周围土体的应力重分布,其影响范围在沿槽段方向为1.6倍槽段长度,在垂直槽段方向为4.3倍槽段长度;土体应力重分布有沿竖向和水平向传递两种机制,且以水平向传递为主。在上海软土地区,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的浇筑会对槽壁产生挤压作用,引起槽段体积增大,进而导致混凝土浇筑量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地连墙 槽壁侧压力 现场监测 数值分析 施工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超深圆形竖井的坑底隆起特性与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乔亚飞 闫凯 +1 位作者 赵腾腾 丁文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07-2716,共10页
依托上海某超深圆形竖井工程,收集了施工期坑底土体隆起的实测数据,总结了坑底土体隆起的竖向分布模式、演变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了轴对称数值模型,探讨了开挖卸荷、降水、地下连续墙和土体力学特性对坑底土体隆起的影响规律... 依托上海某超深圆形竖井工程,收集了施工期坑底土体隆起的实测数据,总结了坑底土体隆起的竖向分布模式、演变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了轴对称数值模型,探讨了开挖卸荷、降水、地下连续墙和土体力学特性对坑底土体隆起的影响规律,探明了坑底土体的隆起机制。土体隆起是开挖卸荷、降水和地下连续墙约束作用下土体力学响应的综合结果,其中开挖卸荷和墙体挤压会引起隆起,降水和墙体的负摩阻力会抑制隆起。开挖卸荷存在主要影响深度,卸荷回弹主导了该深度范围内土体的隆起,而土体剪切变形则控制了该深度范围外的土体隆起。土体流变以及负孔隙水压的消散共同导致了土体隆起的时间依赖性。软土地区小直径超深竖井的坑底隆起沿深度方向减小近似线性,最大值位于开挖面中心处;土体隆起随开挖先缓慢增加后近似线性快速增大,而在非开挖阶段,土体隆起随时间有缓慢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圆形竖井 土体隆起 机制 监测数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河深隧穿越重要节点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励翔 王晓鹏 +1 位作者 顾赟 倪建华 《施工技术》 CAS 2018年第S1期735-737,共3页
目前上海市拟建的苏州河深隧,其主隧与在建的北横通道空间距离较近。鉴于上述大直径盾构隧道结构和深层软土地层场地的复杂条件,对深隧主线隧道与北横通道并行区域的最不利位置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深隧穿越情况下的北横通道、中山西路... 目前上海市拟建的苏州河深隧,其主隧与在建的北横通道空间距离较近。鉴于上述大直径盾构隧道结构和深层软土地层场地的复杂条件,对深隧主线隧道与北横通道并行区域的最不利位置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深隧穿越情况下的北横通道、中山西路桥桩基的变形的进行了分析评估。针对既有盾构隧道穿越的工程经验,提出了相应风险控制措施以保证深隧的顺利贯通和北横的安全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节点 穿越 数值分析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