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供水管网与交通网络安全风险耦合特征
1
作者 胡群芳 张昱 +3 位作者 赫磊 胡竞群 汪枫 纪洪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8-1015,共8页
以城市供水管网为例,通过统计分析2004-2021年上海浦西城区246起管径大于等于800mm管损事件及其发生原因,解析了两类网络耦合安全风险因素,利用网络规模‒相互作用度(N‒K)模型对两类网络构建安全风险耦合分析模型,揭示了管网‒道路耦合网... 以城市供水管网为例,通过统计分析2004-2021年上海浦西城区246起管径大于等于800mm管损事件及其发生原因,解析了两类网络耦合安全风险因素,利用网络规模‒相互作用度(N‒K)模型对两类网络构建安全风险耦合分析模型,揭示了管网‒道路耦合网络多因素安全风险级联效应及其耦合特征。研究表明,两类网络系统存在安全风险因素耦合,且耦合越多其安全风险影响越大,管网系统自身物理属性是影响其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研究基于系统解耦原理,提出了城市管网‒路网耦合安全风险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交通网络 耦合网络 N‒K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上海典型老旧居民小区二次供水系统能耗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范晶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5-340,共6页
通过对上海典型老旧居民小区的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供水系统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二次供水水泵在不同工况下的水量、能耗及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由于水池+变频水泵模式下水泵一天内主要时段的供水水量远低于额定流量,因此在满足相同... 通过对上海典型老旧居民小区的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供水系统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二次供水水泵在不同工况下的水量、能耗及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由于水池+变频水泵模式下水泵一天内主要时段的供水水量远低于额定流量,因此在满足相同供水需求时,水池+变频水泵模式下水泵的运行效率是水池+工频水泵+屋顶水箱模式下水泵运行效率的50%左右。部分水箱存在因位置距离顶楼过近,仅凭重力流无法满足供水压力需求的情况,水池+工频水泵+屋顶水箱模式需要再次加压,屋顶水泵再次加压的能耗约为泵房变频水泵能耗的200%以上,水池+变频水泵模式下总体能耗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供水 碳中和 碳达峰 水泵能耗 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特深圆形竖井开挖承压水控制技术及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树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7-134,共8页
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工程云岭综合设施和苗圃综合设施竖井基坑施工首次要求对上海地区第三层承压含水层水位进行控制。结合云岭综合设施特深圆形竖井开挖承压水控制工程实例,在分析承压含水层的分布特点和工程采取的降水措施的基础上,... 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工程云岭综合设施和苗圃综合设施竖井基坑施工首次要求对上海地区第三层承压含水层水位进行控制。结合云岭综合设施特深圆形竖井开挖承压水控制工程实例,在分析承压含水层的分布特点和工程采取的降水措施的基础上,以工程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软土地区深层承压水控制工艺和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工程采取的竖井地墙和外侧防渗墙两层隔水措施,首次实现了上海地区第三层承压水降水,最大水位降深达到57.8 m,保证了基坑的稳定性。实测数据显示防渗墙外的水位降深小于防渗墙与围护结构之间的水位降深,水位降深速率具有相同的规律;各土层孔隙水压力变化与承压水降水相对应,承压水水位开始恢复后,迎土面深层孔隙水压力明显增大,且深度越深,孔隙水压力增大的趋势越明显,迎坑面水压力变化则较为平缓。所得结论可为今后上海地区类似工程施工和深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深圆形竖井 承压水控制 第三层承压水 现场实测 孔隙水压 上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水厂生物活性炭微生物解析和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永节 翁晓姚 +2 位作者 张薇薇 李泽星 唐玉霖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74-1879,1885,共7页
系统梳理了活性炭表面存在的微生物类群和优势物种,其中原核生物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常为其中的优势菌门,真核生物以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为主;并对某些优势菌群在污染物去除过程中的潜在功能进行了总结,大多数为好氧的化能有机异养... 系统梳理了活性炭表面存在的微生物类群和优势物种,其中原核生物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常为其中的优势菌门,真核生物以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为主;并对某些优势菌群在污染物去除过程中的潜在功能进行了总结,大多数为好氧的化能有机异养微生物。还探讨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微生物,水源性耐氯细菌病原体属于放线菌亚纲、芽孢杆菌纲和γ-变形菌纲;并归纳了影响微生物群落的因素,包括载体、水质条件、剩余臭氧和进水流向。研究结果有望为净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精确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水厂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微生物 生物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优化LSTM-ARMA模型的岩土工程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 被引量:21
5
作者 钱建固 吴安海 +2 位作者 季军 成龙 徐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07-1115,共9页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岩土工程应力、变形等的非线性时间序列,提出了基于小波优化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LSTM-ARMA)预测模型。首先使用小波分析将监测序列分解成趋势项和噪声项,采用LSTM网络滚动预测趋势项、ARMA模型预...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岩土工程应力、变形等的非线性时间序列,提出了基于小波优化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LSTM-ARMA)预测模型。首先使用小波分析将监测序列分解成趋势项和噪声项,采用LSTM网络滚动预测趋势项、ARMA模型预测噪声项,并将趋势项预测值与噪声项预测值之和作为总的时间序列预测值。在此基础上,以上海云岭超深基坑工程为案例进行了基坑地表沉降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于单一LSTM模型且更加稳定;进一步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对基坑开挖诱发的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并与人工智能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人工智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分析表明,当后续工况与前置工况所诱发的变形机理突变时,人工智能预测误差增大,但伴随后续工况的推进,人工智能预测误差将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 小波分析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作为低C?N比生活污水反硝化碳源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孙金昭 李明杰 +3 位作者 林恒兆 卢星星 成功 谢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32,共5页
以风车草、香根草、再力花、芦荻、美人蕉5种湿地植物作为低C/N比生活污水的反硝化碳源材料。静态碳源释放实验中,5种湿地植物释碳能力为风车草>再力花>芦荻>香根草>美人蕉,风车草COD释放量最高,可达(129.2±6.2)mg/(g&... 以风车草、香根草、再力花、芦荻、美人蕉5种湿地植物作为低C/N比生活污水的反硝化碳源材料。静态碳源释放实验中,5种湿地植物释碳能力为风车草>再力花>芦荻>香根草>美人蕉,风车草COD释放量最高,可达(129.2±6.2)mg/(g·L),其TN、TP的释放量相对较低。静态反硝化脱氮实验中,风车草和再力花脱氮效果最好,反硝化出水中硝态氮质量浓度均降低至3mg/L左右,硝态氮去除率均达88%左右,出水COD均在100mg/L左右,COD去除率均达到84%左右。在低C/N比生活污水反硝化脱氮中试实验中,以风车草为反硝化碳源,出水中TN、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3%、75%左右,说明风车草是一种良好的低C/N比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反硝化碳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反硝化碳源 低C/N比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粒度特征和XGBoost模型的城市日供水量预测 被引量:2
7
作者 贺波 马静 高赫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49,共7页
城市日供水量预测对供水部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提高城市日供水量预测精度,以某市历史用水数据为基础,构建多粒度特征,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特征的筛选,基于XGBoost模型构建城市日供水量预测模型。本模型通过在训练集上进... 城市日供水量预测对供水部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提高城市日供水量预测精度,以某市历史用水数据为基础,构建多粒度特征,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特征的筛选,基于XGBoost模型构建城市日供水量预测模型。本模型通过在训练集上进行训练和学习,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绝对误差为70 571 t/d,平均相对误差为1.4%;传统的回归预测方法如随机森林法和支持向量机法,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84 366 t/d和88 848 t/d。本模型预测精度更高,说明此模型可行、有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日供水量 多粒度特征 Pearson相关系数 XGBoost模型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自来水厂应急除锑工艺研究
8
作者 刘爽 周秀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14,125,共6页
针对南方某地区水库水受沿岸工业影响存在锑突发污染时锑的质量浓度可至4~6μg/L,而该地区水厂多采用铝盐混凝剂,水厂原工艺对锑几乎没有去除能力的问题,研究了在不调节pH的前提下,铁盐的应急处理工艺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投加量为60 mg/... 针对南方某地区水库水受沿岸工业影响存在锑突发污染时锑的质量浓度可至4~6μg/L,而该地区水厂多采用铝盐混凝剂,水厂原工艺对锑几乎没有去除能力的问题,研究了在不调节pH的前提下,铁盐的应急处理工艺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投加量为60 mg/L的聚合硫酸铁(铁的质量浓度6.4 mg/L)时除锑的效率最高且最安全,可将原水锑的质量浓度8μg/L降低至GB 5749-2006规定的5μg/L以下。可为水厂应急除锑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锑污染 应急除锑 铁盐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