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劳动观三重意蕴之历史思维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文越 高惠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64,共12页
马克思劳动观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也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键所在,是贯穿马克思整个理论的主线,起到基石和枢轴的作用。对于马克思劳动观,可从劳动本体论、劳动价值论、劳动解放论三重意蕴来把握,而在这三重意蕴或三个维度中正体现了... 马克思劳动观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也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键所在,是贯穿马克思整个理论的主线,起到基石和枢轴的作用。对于马克思劳动观,可从劳动本体论、劳动价值论、劳动解放论三重意蕴来把握,而在这三重意蕴或三个维度中正体现了一种理论的历史思维,这在根本上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则的反映。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创造性转化,在现实社会历史中奠基了劳动本体地位,也直接推动了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批判继承中发现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确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更在根本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形式的历史性。马克思劳动观最终指向劳动解放,这是自由劳动的实现,是在现实的历史进程中对于异化劳动、强制分工的扬弃,而并非任何主观的理性设计。只有充分把握住马克思劳动观多重意蕴中理论的历史思维,才能更加彰显其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劳动观 历史思维 劳动本体 劳动二重性 劳动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的公共产品化:属性辨识、需求分析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颖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7-133,共7页
按照严格的经济学定义,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传统教育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不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但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矫正资源配置失衡、匹配劳动力供需关系,均要求构建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 按照严格的经济学定义,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传统教育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不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但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矫正资源配置失衡、匹配劳动力供需关系,均要求构建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公共产品化的可行路径包括以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为媒介、构建"1+n"异地师资团队协同机制、设立职教预科课程、为非正式职业教育提供认证、发动头部企业参与前沿课程开发。职业教育的公共产品化从"不然"到"应然"再到"实然"的过程,将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次罕见变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私人产品 公共产品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高职学生劳动能力培育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毛新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6期46-50,共5页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对传统学历型社会的明确转向,是因应国内外时局变化的重大国家战略安排,对于全面提升社会群体劳动能力具有决定性意义。高职院校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主责单位,培育高职学生的劳动能力是其首要职责。为此,必须厘清劳动能...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对传统学历型社会的明确转向,是因应国内外时局变化的重大国家战略安排,对于全面提升社会群体劳动能力具有决定性意义。高职院校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主责单位,培育高职学生的劳动能力是其首要职责。为此,必须厘清劳动能力的本质内涵和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紧扣高职院校的实际,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劳动能力培育应该遵循的内在要求和必须抓住的主要特征。结合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要全面提升劳动能力,亟需强化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优化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在企业真实环境下劳动实践的课时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高职学生 劳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