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视频融合的隧道运营管理创新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伍朝辉 常莹 +1 位作者 李青 蔡蓉宾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4-161,共8页
针对目前隧道数字化运营管理中存在的视频碎片化、视频与业务数据分离、缺乏二三维联动响应手段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视频融合的隧道运营管理创新应用方法。1)对隧道运营过程中视频监控的应用现状与需求进行分析,为三维视频融合技术... 针对目前隧道数字化运营管理中存在的视频碎片化、视频与业务数据分离、缺乏二三维联动响应手段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视频融合的隧道运营管理创新应用方法。1)对隧道运营过程中视频监控的应用现状与需求进行分析,为三维视频融合技术应用与创新实践提供方向;2)利用BIM与点云重建技术构建隧道场景三维模型,形成隧道虚实融合的静态模型基础;3)提出一种隧道监控视频三维注册与虚实融合绘制方法,将多路视频实时融合到三维隧道场景模型中;4)在融合后的三维场景中汇聚融合多源物联传感数据,形成与真实隧道交通运行场景基本一致的数字孪生场景;5)基于视频融合场景开展二三维联动的隧道保畅、事故救援、设施管理、应急响应等运营管理应用实践。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实现更加实时、高效、智能的隧道管理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融合 三维视频融合 运营管理 数字孪生 隧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红层泥岩剪切蠕变特性及其本构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宁 张茂建 +2 位作者 张慧莉 徐诚 汪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20-3529,共10页
为保障滇中红层泥岩所在区域隧洞工程的施工及长期运营安全,本文以“滇中引水工程”狮子山隧洞段的红层泥岩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分级加载剪切蠕变试验方法,研究其蠕变特性;其次,基于非线性流变力学理论,分别构建了触发式非定常加速元... 为保障滇中红层泥岩所在区域隧洞工程的施工及长期运营安全,本文以“滇中引水工程”狮子山隧洞段的红层泥岩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分级加载剪切蠕变试验方法,研究其蠕变特性;其次,基于非线性流变力学理论,分别构建了触发式非定常加速元件、非线性弹性元件及复合型黏性元件;第三,通过各元件的合理组合,建立了滇中红层泥岩的非线性、非定常蠕变模型;最后,对所建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理论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应力状态下,岩样主要表现为衰减蠕变,其中蠕变变形在总变形中的占比可达85%;而在较高应力状态下,岩样发生从衰减蠕变、等速蠕变直至加速蠕变破坏的全过程蠕变,其中蠕变变形在总变形中的占比达87%。剪应力对岩样蠕变变形具有显著影响,剪应力越高,衰减蠕变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越长,蠕变变形在总变形中的占比越高。在全过程蠕变中,岩样的蠕变变形以稳态蠕变为主,其蠕变时间占总蠕变时间的80%,蠕变量占总蠕变量的51%。该蠕变模型既能完整地描述岩样从衰减到等速直至加速蠕变的全过程,同时又能克服传统模型参数取值随应力而不断变化的问题,通过一组参数就可以描述岩样在各应力状态下的蠕变变形特性。理论模型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所建模型对于滇中红层泥岩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红层泥岩 蠕变特性 非定常加速元件 非线性蠕变模型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中热处理钢纤维在氯离子环境下的腐蚀试验
3
作者 雷真 杨洋 +2 位作者 张翔 陈敬男 李林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12-2520,共9页
钢纤维是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的主要增强材料,为进一步提高钢纤维的耐腐蚀性,推进UHPC在腐蚀环境中的使用,从增强钢纤维的耐腐蚀性出发,对钢纤维在150、300、450和600℃4种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并... 钢纤维是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的主要增强材料,为进一步提高钢纤维的耐腐蚀性,推进UHPC在腐蚀环境中的使用,从增强钢纤维的耐腐蚀性出发,对钢纤维在150、300、450和600℃4种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并用作原材料制作超高性能混凝土。将UHPC、钢纤维(含对照组)置于3.5%氯离子溶液中浸泡100 d,采用电化学方法和微观形貌分析法对钢纤维的耐腐蚀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改性钢纤维的耐腐蚀性逐渐增强,钢纤维经过600℃热处理后氧化皮最耐腐蚀,表面形貌最致密,但耐腐蚀性能下降程度在所有热处理温度中最大;改性钢纤维浸泡后,原材料钢纤维表面锈层未出现明显腐蚀产物FeOOH的标准形态;在150、300、450℃热处理温度下具有双相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α-FeOOH减少,γ-FeOOH增多;在600℃热处理温度下,钢纤维的锈层除了生成α-FeOOH和γ-FeOOH之外,还生成了促进腐蚀的β-FeO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钢纤维 电化学 耐蚀性 微观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覆层甲烷生物减排技术综述 被引量:9
4
作者 孙文静 孔溢 +1 位作者 陈学萍 刘孝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75-783,共9页
垃圾填埋场服役期间会因微生物降解有机物释放大量甲烷,即使有气体收集装置,仍有甲烷逃逸到大气中。甲烷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气体之一。甲烷氧化菌是以甲烷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具有其优良的甲烷氧化效能。在中小型填埋场、老旧填... 垃圾填埋场服役期间会因微生物降解有机物释放大量甲烷,即使有气体收集装置,仍有甲烷逃逸到大气中。甲烷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气体之一。甲烷氧化菌是以甲烷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具有其优良的甲烷氧化效能。在中小型填埋场、老旧填埋场及开启集气装置已不再经济的大型填埋场,可在填埋场覆层中掺入甲烷氧化菌,对甲烷进行生物氧化,减少垃圾填埋场的甲烷释放量,从而减少温室效应,达到环保的目的。文章回顾了近些年国内外对甲烷氧化菌及其甲烷氧化效能的相关研究,对甲烷氧化菌的分类及其甲烷氧化机理,影响甲烷氧化菌氧化效能的因素以及甲烷氧化菌在垃圾填埋场中的应用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甲烷 甲烷氧化菌 改性覆盖层 生物氧化甲烷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聚类分析在粗集料分类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岳光华 滕丽 +2 位作者 周文波 刘宁 郝嘉平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3-457,共5页
为克服新建高速公路集料选择时重视某项指标而忽视整体性能的问题,避免集料分类评价过于主观而缺乏科学性,将模糊聚类分析应用于集料的分类选择.给出了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选取甘肃某新建高速沿线9个碎石厂生产的粗集... 为克服新建高速公路集料选择时重视某项指标而忽视整体性能的问题,避免集料分类评价过于主观而缺乏科学性,将模糊聚类分析应用于集料的分类选择.给出了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选取甘肃某新建高速沿线9个碎石厂生产的粗集料,首先对粗集料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然后将集料的9个技术性能指标作为原始数据,使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标准化、建立模糊相似矩阵、计算传递闭包并聚类;最后利用F统计量加经验法检验分类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用于石灰岩粗集料分类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为道路建设初期集料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粗集料 模糊聚类 性能评价 分类选择 传递闭包 F统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的角反射器绝对定位 被引量:3
6
作者 宋瑞庆 伍吉仓 +2 位作者 马明雷 张香 李陶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02-1210,共9页
详细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大地测量的定位公式和解算流程,利用加权质心法实现了SAR影像中点目标精细定位。针对同轨SAR影像因空间基线过短造成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差问题,提出了一种添加高程限制条件的解决方法。采用数景高分辨率... 详细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大地测量的定位公式和解算流程,利用加权质心法实现了SAR影像中点目标精细定位。针对同轨SAR影像因空间基线过短造成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差问题,提出了一种添加高程限制条件的解决方法。采用数景高分辨率TerraSAR-X和Sentinel-1 SAR影像,对布设于武汉和上海的6个角反射器分别进行了绝对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TerraSAR-X影像获得的角反射器内符合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级,利用Sentinel-1影像获得的角反射器内符合定位精度可达到分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角反射器 绝对定位 TERRASAR-X Sentinel-1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的修正模型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雷真 陈敬男 +2 位作者 杨洋 张浩宇 梁亚鹏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0,共6页
氯离子侵蚀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在混凝土表面刷涂层的方式可以有效阻止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通过MATLAB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联合仿真,建立三维随机骨料混凝土模型,并在COMSOL Multiphysics中建立涂层模... 氯离子侵蚀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在混凝土表面刷涂层的方式可以有效阻止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通过MATLAB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联合仿真,建立三维随机骨料混凝土模型,并在COMSOL Multiphysics中建立涂层模型模拟氯离子扩散的影响。而涂层与混凝土材料完全不同,其扩散系数的推导也不相同。通过建立改进的涂层模型,模拟涂层对氯离子侵蚀混凝土的影响。对比无涂层混凝土,试验周期90~150 d的聚氨酯涂层、聚脲涂层混凝土在0~15 mm厚度范围氯离子浓度下降分别可达97%、96%;而水泥基涂层混凝土氯离子浓度下降75%,证明涂层对阻止氯离子侵蚀混凝土效果显著。对比无涂层及不同涂层模型结果,其模拟值与试验值误差在10%左右,相关系数在0.98以上,扩散模型准确性较高,对后续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扩散模型 涂层 混凝土 数值模拟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高速路动物穿行警示标志设置研究
8
作者 韩万里 吕云飞 赵建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53,共7页
为合理设计、有效设置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动物穿行警示标志,从驾驶人特性入手,采用行车样线法,在青海省共玉高速公路展开实地调查与实车测验。首先,以咨询专家、走访当地民众、交通管理部门协助方式对公路沿线牧区和自然保护区与动物穿... 为合理设计、有效设置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动物穿行警示标志,从驾驶人特性入手,采用行车样线法,在青海省共玉高速公路展开实地调查与实车测验。首先,以咨询专家、走访当地民众、交通管理部门协助方式对公路沿线牧区和自然保护区与动物穿行相关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取证;其次,在自然驾驶条件下,在搭载GPS和两组高清行车记录仪车上同步采集不同海拔路段的驾驶人行车速度与其主观感受;最后,对动物穿行警示标志进行设计,同时提出了标志设置的最低要求,并基于高海拔区域驾驶人特性、减速操作曲线和视认距离模型构建了动物穿行警示标志的前置距离模型。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自然保护区前,警示标志图案采用呈运动趋势的藏羚羊;牧区及放牧通道前的警示标志图案同理采用呈运动趋势的牦牛,黄底黑图案搭配。通过构建的前置距离模型,得出了基于驾驶人特性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动物穿行警示标志的前置距离参照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 动物穿行警示标志 驾驶人特性 行车样线法 前置距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